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 汉语拼音草案 ,现在是 汉语拼音方案 。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原来中国没有拼音字母,所以汉字的注音采用的是正音或反切的方式。
正音就是用同音字来表示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是生僻字,即使标注也看不懂。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注释另一个汉字。反切的声母与注音字相同,反切的韵母和声调与注音字相同。
周有光先生称反切割 心切焊法 。
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第一个发明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方案的西方人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他于1583年来到中国,并于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文奇迹》一书。【/br/】里面有“信而行海,疑而沉”四条。【/br/】罗昌培根据汉字与拉丁文的对比翻译,整理出一套26个声母、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的注音已有70多年的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用拉丁字母注释汉字。
后来一位法国传教士金民阁写了《西方儒学的耳目》,用了25个字母注释汉字。
他们的目的是方便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
后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多种汉法拼音方案相继出现,其中以邮政体和韦德体影响最大。
1892年,现代汉语拼音文字的倡导者陆提出 剪新单词的发音 ;1913 统一发音会 赚了40 音标 ;1926年,钱、、制定了 罗马字符 ;1933年,瞿秋白和吴制定了 拉丁新词 天生的。
这些都是 汉语拼音方案 逐步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解放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
在过去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52年开始自己创造字母,后来因为效果不好,决定用拉丁字母。
1956年,牛文改革委员会发表了 汉语拼音草案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1957年11月国务院第60次全体会议通过,次年2月,第一届 mdash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最后签字的是周恩来总理。
这就是现在 汉语拼音方案 。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85岁以后,他开始研究文化学的问题。周有光在语言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余部,论文300余篇,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江苏常州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早年学习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加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周有光的语言研究中心是汉语的现代化。他对汉语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全面而科学的阐述,被誉为 汉语拼音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