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郭桓案是怎么一回事,郭桓为什么要贪污

明初的郭桓案是怎么一回事,郭桓为什么要贪污,第1张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小富百姓,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记其数。由于牵扯面过广,全国百姓对此案非常不满意,明太祖为了平息民怨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

元朝末年,官僚主义极度腐败,官吏腐败,使明朝太祖十分注重建国后的政治作风。他一方面提倡清廉,要求各级官员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爱民。另一方面,官员的违法行为对于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官员犯了贪污罪,他将受到剥皮的惩罚。在国环案爆发前,孔银案、胡伟勇案先后发生。明朝太祖为了解决官吏腐败问题,逐渐采取了法外惩治的方法,并设立锦衣卫,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他曾感叹道:“我才华横溢,对皇帝的控制已是力不从心。”。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偕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下令调查。同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利用职权,勾结李彧、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贪污,其事项有: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岁收。私吞淅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郭桓只上缴两百多万石。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石百多万石粮食。为此,明太祖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

明太祖令审刑司吴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为了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史称“郭桓案”。最后,明太祖为了平息民怨,将审刑司吴庸杀了,并称折算赃粮实有两千石百多万石,“恐民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

《明史·刑法二》记载郭桓案的起因时,曰: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明太祖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郭桓案与之前的空印案坐死数万人,这是明太祖过度重典肃贪的表现,让明朝官员警戒恐惧,时人谓:“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8]。”郭桓案因打击面过宽,使不少官员蒙受不白之冤,从而使肃政目标大打折扣。

通常说法是“明初四大案”(洪武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明宫三大案发生在明末,指围绕明光宗生前死后的三个扑朔迷离案件。 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明末清初,四川连续发生了多次大屠杀,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后来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致使清朝政府不得不迁移湖广两地的人口填充四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惨绝人寰的四川大屠杀呢?

清朝期间所撰写的官方史料把屠蜀之罪完全归于张献忠。传说张献忠十分残暴,他最常说的两个词,一是“打发”,就是杀人,二是“收拾”,就是杀净全家。张献忠之所以要屠四川是因为蜀民不满他的残暴掠夺,四起反抗。至于屠杀过程以及细节不多赘述,一是太重口,怕吓到读者,二是笔者对那些记载并不完全相信。

张献忠到底杀了多少四川百姓?据记载,明末时四川人口大概在一千万左右,但到了清初顺治十八年,却骤减到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这可不是战乱或天灾后正常的人口减少,而是接近灭绝的大锐减。那么这消失的近千万四川百姓都是张献忠杀的吗?这也未免有点太耸人听闻了,张献忠纵然有那么凶残也没有那个能力啊。笔者认为,四川人口锐减是多股势力混战的结果,张献忠杀了很多四川人不假,但绝不是唯一元凶。

首先,清廷就曾三次屠四川。第一次就是清军打败大西军后,在川东与“摇黄”武装和南明残军作战,杀害川民无数;第二次是康熙三年,清军镇压夔东十三家义军,又一次对川民进行了大规模杀戮;第三次是三藩之乱时四川百姓遭到了长达八年的侵扰残杀。满清屠四川的凶残程度完全不亚于张献忠,甚至有“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的说法。清廷把屠四川的脏水都泼到了张献忠身上,是为了掩盖自己在四川造下的罪孽。顺便说一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本来就是不可信的,即便是正史也如此。《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六亿)人,但真相是,那时全国人口加在一起也没有六亿。

很多人都不了解洪武四大案是什么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这样,一开国就有“洪武四大案”,死亡不计其数,因为这四大案而受到牵连最终被处斩的人多达十几万,但是再看看案件本身,多多少少都有些漏洞,或者说是统治者,也就是朱元璋自己太“神经”,杀掉了这些他认为可能会给明朝带损失的人,但是这些人实际上真的会这样做吗也难怪会有不少人怀疑,洪武四大案其实都是朱元璋自己故意做出来的了。

如果说做一个开国皇帝的创业之路艰难度表,那么朱元璋一定能荣膺最佳。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朱元璋没有亲戚的支持,不像秦始皇有前面六代人为他的一统做铺垫,那么刘邦总和他一样了吧从一个小官做大,但是刘邦的对手只有项羽,楚汉争霸完就是天子了,而朱元璋却要面对张士诚陈友谅和北边元的势力。

同时,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打到北的皇帝,北打南那么有战马,打不过大不了跑,但是南打北靠腿,所谓兵贵神速,交通这一点上,朱元璋就吃了大亏。总而言之,老朱打下这个江山是费了老大的劲了。所以,当他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摸着那把龙椅,这好不容易坐上的龙椅,他不得不思去考如何去坐得更稳。于是,就有了明朝洪武年间的四大案。

第一件大案就是和宰相有关,有一日朱元璋收到胡惟庸的奏疏,说自己家里的一口井突然开始涌出酒水来,这是大吉之昭啊,希望朱元璋能到自己家里去看一看,朱元璋欣然答应了,但是在前往的路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太监,死死拉着朱元璋的车不让他继续往前走了,手还指着胡惟庸家里。朱元璋心头一凛,就往回走,在路上又打听到了那个小太监在西华门做事。

于是就亲自登上西华门,从西华门正好可以看见胡惟庸家里的情况,里面有武士和身穿铠甲的士兵埋伏着,于是胡惟庸造反这件事就被发现了。这是胡惟庸造反的历史书的记载,但其中有很多的疑点,后人不得不怀疑这是朱元璋的栽赃陷害,为的就是废除宰相制度,使得皇权独大。

第二件大案就是空印案,按照当时明朝的税收制度,应该是地方的官员清算完地方的税收之后带着印着地方大印的册子和税款送到中央,由中央再一次清算后算是结清。但是如果中央 核算后,发现有出入,就需要重新再拿一本记账的册子来记录,那么就代表着需要重新按一次地方的大印。有一些远的行省,离南京太远,那些官员们就想到先把官印按在一本空白的册子上,万一出问题就可以直接写在空印册上。

此事被朱元璋发现后,朱元璋十分的生气,连杀了许多官员,其中不乏好官清官。空印案结束以后,明朝的政治严谨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后来的郭恒案和空印案差不多,是一次对官场的整治,郭恒等人贪赃枉法的事情被揭发后朱元璋下令彻查,接着发现了明朝地方官员有许多在收税方面做手脚,十分的腐败。于是朱元璋下令斩杀了所有地方税收的官员。这两件案子都是事出有因,但是为了矫正却下手过重,朱元璋的意图是好,但他个人杀伐太重,使得无数无辜的人受到了牵连。

最后一件蓝玉案则又是朱元璋亲手策划的栽赃陷害功臣的案件。蓝玉为朱元璋南征被罚,可以说是打下了半壁江山,使得大明边境安稳。但是蓝玉为人乖张,多次触怒了朱元璋。原来太子朱标活着,并且和蓝玉十分的要好,朱元璋就觉得蓝玉能够辅佐朱标,娇纵一些也没有关系,但是朱标突然暴毙,使得朱元璋开始忌惮蓝玉。终于,在蓝玉平定了南边的叛乱,没有利用价值之后,朱元璋把他叫回了京城,以谋反的名义杀掉了。洪武年间这几次重大的案件,可以说成是四次巨型的屠杀,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孙子的统治对外人是赶尽杀绝,没想到后院失火,给流氓朱棣捡了个便宜。

一、空印案(洪武十五年)

明朝时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空印是一种源自元朝时的做法,朱元璋对这一惯例大开杀戒毫无疑问是想移风易俗使得官吏更尽心的为明朝卖命,洪武四大案的空印案毫无疑问是杀人立威,杀鸡儆猴。但株连过广,用刑过重图增冤魂而已,对于朱元璋本来彰显皇威,移风易俗的目的很难说得上有裨益。

二、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

因朝廷重臣怀庸在朝中私结党羽、独断专行,经常不经朱元璋就私自处决一些案犯,久而久之就被人举报有谋反之心,因此被朱元璋处决,但是考虑到其党羽问题,因此朱元璋将所有与胡怀庸有牵连的大臣都一一诛杀。洪武四大案的胡惟庸案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牵扯到的人也越来越多,被朱元璋诛杀的人也越来越多。

洪武四大案胡惟庸一案让朱元璋意识到大臣对自己地位的威胁,因此在诛杀了胡怀庸之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也就是说再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了,朱元璋皇帝之位是大臣们远远不及,高不可攀的,因此他的地位得以捍卫。

三、郭桓案(洪武十八年)

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吞盗官粮,于是下旨查办。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朱元璋令审刑司拷讯,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史称“郭桓案”。朱元璋在《大诰》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麼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四、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大将军蓝玉,而蓝玉是洪武时期的主要将领之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人,大胜而归。此后,他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战功,被晋封为凉国公,位居大将军之职。而蓝玉却自恃功高势大,骄横不法。在军中,他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不听君命。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就将他处斩,并族诛了三族。平时与蓝玉有关系莫逆的许多将校,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当时因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五、评价

光明初四大案中,因贪污受贿的全国官员被杀的不下万人,许多衙门连官老爷都没有。一把手被杀的,由二把手顶杀去,二把手被杀的,由文书顶上去。到最后老朱基本上是事必躬亲,累都会被累死,但就是这样仍然止不住贪污成风。

总的来说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气肃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的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空印案,中国明代初期朱元璋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

明初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均需派遣计吏至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所有钱谷之数,府与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与户部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驳回重造账册,并须加盖原衙门官印。各布政使司计吏因离户部道远,为免往返奔走,便预持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遇有部驳,随时填用。该空白账册盖有骑缝印,不做他用,户部对此从不干预。洪武八年(1375)考校钱谷书册,明太祖得知空印之事后大怒,下令严办。致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充军边地。与此案有关者多不免,被杀者达数百人。

“饶勇略,有大将才。”“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这是《明史》对蓝玉的有段评价,从这段评价中不难看出,蓝玉是个十分有能力的大将。明朝初期,他曾帮助朱元璋,打下了不少的江山立了很多功劳,蓝玉也是一位开国功臣。

但对朱元璋有过了解的朋友们,应该知道,他在位期间,曾发生过四件轰动整个明朝的大事件,这其中蓝玉就是事件的主人公之一。那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何这样一个开国功臣,会遭到朱元璋的残害呢?

早年时期的蓝玉,一开始在常遇春账下效力,因做事有勇有谋,外出征战立下不少的功劳,被常遇春举荐给朱元璋,朱元璋得知他的功勋事迹后,将其封为大都督府佥事。

就这样,蓝玉出现在了朱元璋身边。之后,蓝玉就一直跟随着朱元璋征战天下,洪武12年,蓝玉的大军屡次战胜敌军,蓝玉被封为永昌侯。

这个职位是世袭制的,也就是蓝玉的后代都可以享受这个爵位带给自己的一切东西。

洪武14年,蓝玉跟随傅友德南征云南,元朝守将得知蓝玉来讨伐自己的时候,随即出城投降臣服于明朝,蓝玉就这样利用自己的名气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当时的昆明。

但元朝还有一些人还想着要灭明复元,誓死抗拒蓝玉的军队。可惜的是这些残枝败柳在蓝玉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当朱元璋知道拿下云南最大功劳的是蓝玉之时,心中大喜,将蓝玉的女儿封为了蜀王朱椿妃,并说等蓝玉出征归来之后,要大摆宴会为蓝玉接风洗尘。

洪武21年,南征云南结束后,蓝玉率领15万大军向北进发。蓝玉派出去的情报员得知,元主在捕鱼儿海,蓝玉随即带领军队抄近道来到离捕鱼儿海40里开外的百眼井地区。一路上都没有看见敌军的身影,蓝玉便想带领军队班师回朝。

这时手下王弼谏言说,我们这么多人出来北伐,损耗了大量的粮草,结果一无所获,回去怎么和陛下交代呢?。蓝玉心中一想,王弼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可言。

于是蓝玉命令大军向前行进,当赶到捕鱼儿海的时候,才发现敌军的身影。当时敌军认为明军在捕鱼儿海是为了寻找水源,不敢对自己轻举妄动便放松了警惕。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是它自己个人的猜想罢了。蓝玉当即让骑兵快速逼近敌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当蓝玉大军出现在元主军队面前的时候,军队慌乱一团,无法迅速的组织力量反对明军,至此元军打大败,明军俘虏了众百人,物资牛羊马高达15万头。喜报传入京城,朱元璋封其为凉国公。

正因如此, 蓝玉在朝中的名声也被众人所知。可惜的是,蓝玉这个人因为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和赏赐。久而久之蓝玉的内心就慢慢产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骄傲了起来,并养了许多的庄奴,开始横行霸道起来。朱元璋曾派过人劝谏蓝玉,不要这么居功自傲,蓝玉非但不听,还将御使赶了回去。

而当蓝玉,北征结束返朝途中,一个守城的官员因没有及时的打开城门,蓝玉领兵强行将城门破坏进入城内。并且这时还有人传出,蓝玉和元朝妃子有染,导致元妃自杀。朱元璋听闻后,责备蓝玉,蓝玉依旧不改。

一次宴会中,蓝玉借着酒劲说,军中将校升降进退,权力比他还要大,自己不服,且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不想臣服在宋,颍两公之下。

朱元璋对此并不理会,使得蓝玉很是郁闷,但也无可奈何。一直到洪武26年,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说有谋反之心,当时的朱元璋正在为中央集权的事情所头痛,并为此感到不安。

想到蓝玉之前的所作所为,朱元璋将其逮捕打入大牢内,并对其施以剥皮实草的刑法,就连蓝玉的家人也被诛连三族人,这次事件导致一万多人受牵连无辜惨死。

但对于蓝玉是否真的谋反,这件事情众说纷纭,有人说蓝玉是被诬陷的,其实是朱元璋为了防止蓝玉谋权篡位提前做出的抉择。

也有人说,当时的蓝玉,因为自己有功劳可给到自己的赏赐和功劳不成正比,且自己几次三番上奏朱元璋提升自己的赏赐无果,就私底下开始集结势力,准备反叛明朝篡位。

但根据史料记载,我得知了一件事,那就是蓝玉是被锦衣卫告发谋反的,当时的锦衣卫是朱元璋直接负责的。这些锦衣卫的作用就是收集、侦查、情报等,从这一点来看的,蓝玉谋反之心好像是有理有据的。

可锦衣卫又是朱元璋亲自负责的,其他人没有掌控的权力,想要诬告蓝玉也不是不行。对于蓝玉谋反一事,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以上就是关于明初的郭桓案是怎么一回事,郭桓为什么要贪污全部的内容,包括:明初的郭桓案是怎么一回事,郭桓为什么要贪污、明初三大案具体是什么、明史里面说张献忠屠四川6万,明史记载明初四大案数据,是否有可信度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600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