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遗哪些成功了

中国申遗哪些成功了,第1张

中国申遗哪些成功了

至2014年6月止,中国共成功申遗47项:

============================

长城

明清皇宫

莫高窟

秦始皇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泰山

黄山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含乐山大佛风景区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颐和园

天坛

大足石刻

武夷山

青城山与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龙门石窟

明清皇家陵寝

云冈石窟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殷墟

中国南方喀斯特

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

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等)

中国丹霞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元上都遗址

澄江化石地

新疆天山

红河哈尼梯田

大运河

丝绸之路

以中餐为例,叙述为何中国没有申遗成功。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由此便可窥看出我们对食物的执着。食物在我们先民的眼中早已不再是一种可以裹腹的存在,而是寄存着希望的玉盘珍馐。我们对吃食的讲究也从侧面折射出我们经历过的岁月,承习下来的历史。

饮食文化同样也被包罗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同样也需要被世人知晓,所以我们的中餐走向了一条申遗之路。遗憾的是我们中餐的申遗之路异常艰难,究其原因在哪,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

正如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就算是位于同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都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不要提两个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了,铁定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差甚远的。在我们的眼中食物只分为两种:可直接食用的食物,加工以后才能食用的食物。

所以在外国人眼中不可食用的动物内脏,在经过我们中国大厨的再加工之后就变成了一道道令我们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这也就是我们中餐无法申遗成功的症结所在,在我们申遗的中餐之中,包含着用动物内脏制成的菜品。

二:申遗的菜肴背后要有一段厚重的历史文化

中餐的申遗之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仅仅做到菜品的口感好,味道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一道道的中国菜肴向世界展示出我们所独有的中国魂,我们所经历过的慢长岁月,和我们不改初心的匠人精神。但是我们始终未能把我们的中国精神传递到申遗考官面前,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申遗失败。

中国申遗的第一个项目是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

截止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端午节申遗成功。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 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扩展资料:

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

《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生效之前,作为试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命名了三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共90项,其中中国4项,即昆曲、古琴、新疆的木卡姆民族歌舞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长调民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共510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申遗成功。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这也是“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

扩展资料:

申遗规定

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2009年唯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此前,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申遗

可以。

”拔河”起源于中国春秋时代的运动,至今已经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可以申请。“申遗”即是指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以某一地区的特殊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遗产的行为。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拔河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团体运动,拔河在1912年至1920年曾贵为奥运项目。

近几年中国对文化遗产申遗次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其中一些可能是:

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流程在近年来变得更加严格,申遗的门槛更高,符合条件的遗产较少。

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在申遗之前已经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工作。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或曾经受到破坏,没有足够的遗产可以申遗。

中国政府也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建立遗产保护基金、建设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提高遗产保护等政策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中国最近几年对文化遗产申遗次数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停滞不前,中国政府和社会正在积极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成功了。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06年8月15日就有追回申遗,并成功申遗。

中国文化造纸术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于汉朝东汉时期,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进步等具有巨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申遗哪些成功了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申遗哪些成功了、中国申遗什么没成功、中国申遗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95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