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大黄米有什么区别吗

小米和大黄米有什么区别吗,第1张

1、别称不同:

小米的别称是粟、谷子。

黄米的别称是软黄米、黍米。

2、纲不同:

小米是百合纲。

大黄米是单子叶植物纲。

3、目不同:

小米是莎草目。

大黄米是禾本目。

4、属不同:

小米是狗尾草属。

大黄米是黍属。

5、种不同:

小米的种是粟。

大黄米的种是黍。

6、分布区域不同:

小米分布于中国、印度等。

大黄米分布于印度、中国、尼日利亚和俄罗斯。

小米的主产区在中国,占全世界产量的80%,其次是印度,中国有 23个省区种植谷子其中西北地区的陕、晋、甘、宁夏、内蒙 5 省区占全国的 156%,华北地区的冀、鲁、豫三省占 643%,东北区三省占 139%,此 3 个种植区占全国总量的 969%。

扩展资料:

大黄米的营养含量:

1、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2、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每100克中含有179毫克。

3、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为大米的4倍。

4、含钾高含钠低,100克中含钾:201 毫克,钠:17 毫克 ,常吃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5、铁和磷的含量均较大米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黄米

不一样。

一、食用方法不同:

1、黄谷叫黄谷粒,是一种植物性饲料,主要用来喂食禽类。

2、小米,原名:粟。粟是谷子去皮后的结果,谷子是谷类植物,禾木本的一种,粟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它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

3、黍,是中国古代主要粮食及酿造作物,列为五谷之一。黍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品种,而品质当属山西省北部地区的最好。当地民间百姓将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炸糕,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都要用“油炸糕”来款待亲友和客人,从而成了本地最有特色的传统风味食品。

二、粘性不同

小米的粘性,很小,所以只适合做米粥,或者是煮干饭。但是由于黍米的粘性强,可以煮粥也可以和其他米一起煮干饭,最重要的是黍米磨得面粉可以做年糕,而小米磨得面粉由于粘性不强,只能蒸窝头或者是做小米鸡蛋饼。

三、颗粒大小不同

小米的颗粒要小一点,而黍米的颗粒要比小米的大一点。由于两者都是**的圆形的米,所以不少人一直把黍米当粘性小米吃。就如好多人一直把黑芸豆当黑豆吃一样。

四、叫法不同:

1、“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Panicum miliaceum),又称黍、稷、禾祭和糜。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又叫黍子,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

2、“大黄米英文Rhubarb Rice。别名:黍米、软黄米。一般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粘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

3、“小米,谷类,禾本科。学名:Setaria italica。小米亦称粟米,是谷子去壳后的产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米

百度百科——黍米(一年生草本植物)

百度百科——黄米

黄米是北方的一种粮食,它在没脱壳前叫糜子、黄小米等,它的颗粒较大,颜色为淡**,煮熟后很黏,可以用来做粘糕、做米饭、做捞饭、酿酒等。而小米在没脱壳前称为粟或谷子,它的颗粒较小,颜色较浅,煮熟后口感比较软糯,一般用来煮粥喝,且十分养胃。

黄米和小米的区别

1 品种不同:黄米是北方的一种粮食,是用糜子去皮后的制成品。小米是用谷子脱壳后的制成品。

2 外观不同:黄米的颜色为淡**,有糯质的和非糯质的,颗粒较大。而小米的颜色比黄米的颜色浅,颗粒也较小。

3 口感不同:黄米煮后的口感特别黏,可以用来做捞饭、米饭、做糕等。而小米的口感糯糯的,一般用来煮粥喝。

土豆焖饭

1 把大米与小黄米用水洗净后备用,土豆去皮切丁、腊肠切片、蒜葱切末。

2 锅中倒油,油热后放蒜和葱爆香,再加入土豆丁,炒至微黄。

3 放入腊肠、大米、小黄米、玉米、肉末翻炒,加入适量红烧汁翻炒均匀。

4 炒好后放入电饭锅中,加适量清水,按煮饭键即可。

黄米又称黍、糜子、夏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 小米又有粟米、白粱粟、粢米、黄粟、稞子、谷子等名称,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原产我国,以山东、河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栽培最多。按黏性分糯粟和粳粟两种。立秋后采收。以粒大、饱满、均匀为佳。 小米是粟(Setaria italica)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南方则称稻为谷子。经过多年人工除草的选择,谷子地里的杂草样子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时期,叫做“莠”,成语“良莠不齐”则是由此产生。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

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小米是去了壳的谷子的果实。人们拿黄米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

小米(拉丁文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var germanica (Mill) Schrad )原名:粟,也称作粱、狗尾草、黄粟、粟米,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须根粗大,秆粗壮,粟是谷子去皮后的结果,谷子是谷类植物,禾木本的一种,粟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它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

黄米又称黍、糜子、黄米、夏小米、黄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

以上就是关于小米和大黄米有什么区别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小米和大黄米有什么区别吗、黄谷米与小米和黍米有什么区别,一样吗、黄米和小米的区别和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87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