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的结局

雍正王朝邬思道的结局,第1张

在电视剧中邬思道的结局是:他在雍正成功登基以后,向雍正提出半隐退的建议,因为邬思道发现雍正对自己走了“杀心”,毕竟邬思道知道很多雍正的过去,而且他对皇帝的心思把握很准确,因此雍正不想留着他,但是邬思道是谁,那是整部剧带着“天眼”出现的男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雍正的意图,因此向雍正提出“半隐退”的请求,即自己前往李卫处讨生活(意思就是让雍正的心腹李卫看着自己,皇帝想找自己随时可以找到),后来因为给田文镜出谋划策追查山西亏空案件又到了田文镜的手下,在年羹尧西北决战的关键时刻,亲自帮田文镜押运粮草并且帮年羹尧找出了“叛军主力”的位置,让年羹尧大获全胜。最终邬思道成功归隐江湖,算是一个功成身退的完美例子,完美的践行老子所说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话。要说邬思道唯一一个遗憾就是和秋月没有走到一起,还有就是没有抱住高福的姓名。

自从四爷府一别,雍正和邬先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离开京城的邬先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老老实实。直到雍正彻底确信邬先生不会泄密,才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刚开始,邬先生帮过李卫,然后是田文镜,还有年羹尧。邬先生严守秘密,田文镜甚至都不知道邬先生的来龙去脉,只以为他是李卫的师爷。一个靠给人出主意而挣钱养家的小人,这个小人还很贪财,一个河南巡抚都养活不起。

邬思道是《雍正王朝》一个虚构的角色,但非常出彩,智珠在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才华且知进退,最后能得到善终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简介: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该剧于1999年1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广受好评,并创收视率新佳,拿下各项大奖。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还有很多野史中,都记在,雍正之所以能够成功夺嫡,最关键是有一位叫做邬思道的小人物帮助才最终成功,那么真实历史真的是如此么?

雍正高明,比他老子还高明,康熙一代英主,他参透了老子,老子没有看透儿子,但是老子也看到的是一个好皇帝苗子。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是,雍正之所以低调,那是因为康熙一开始没有看好他,康熙曾不止一次说雍正浮躁,对于一个帝王,这是大忌。

邬先生是最明白的人,所有帝王都是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同享乐。天下稳定下来以后,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功高盖主的人。除了他才能江山座的安稳。所以邬先生离开王府去乡野生活了。电视剧中的邬思道在雍正夺嫡成功后能够全身而退,最终得以善终,也算是给我们喜欢这部剧的观众一个处理得比较好的结局。

从二十五史来看,对邬思道没有记载,不过在一本《春冰室野乘》中,有对邬思道的记载。《雍正王朝》里对邬思道的描写属于小说剧情需要杜撰的。如果真有邬思道其人,并有如此大才,清史稿中是不会遗漏此人传记的。

自认为邬思道就是雍正的另一面,他既然能坐上皇位,绝对也是个很有手段的人,电视剧突显了雍正的正面,把手段计策心里通过邬思道体现出来。邬思道是作者安排的一个旁白,这部戏没有邬思道很多细节大部分人看不懂,可见作者用心良苦。

拍影视剧这样的记史,应本着历史的真实性,严肃性。现在年青一代本来对历史淡漠,如此银幕一出,万人历史混乱,拍历史片一定要有责任心,历史任。切莫太随便了…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的戏份随着胤禛登上皇位,就渐渐开始退出。至于邬先生从田文镜处巧设计脱身离开时,对如月所说的“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是非常有深意的。

深谙官场之道的邬思道实现了为天下苍生谋福而辅佐四爷登上皇位的伟大目标之后,真想彻底的告老还乡,安度晚年。他腿脚不方便,殚精竭虑数十年,也该歇歇了。但是,邬先生比谁都明白,要想告老还乡,谈何容易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明白要想达到告老还乡的终极目标,必须走了一个“曲线救自己”的路线,先“半隐”,邬先生先去了曾经与自己一起在四爷府上供职的李卫那里,李卫人忠心,但是没文化。在李卫成长的过程中,邬先生没少调教他。邬先生与李卫的感情是深厚的,李卫对邬先生也是有感激之情的。所以,第一站,邬先生选择了李卫。

在李卫那里,邬先生继续当师爷,再次施展自己的才能,对李卫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李卫愿意,雍正放心。邬先生于是去了田文镜那里,这也是个跳板,不是长久呆的地方。邬先生之所以选择田文镜,是因为他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而且,虽然田文镜是河南巡抚,田文镜不了解邬思道的过往,这样就少了很多的忌讳。正因为邬先生与田文镜之前没有什么交集,搞不出什么鬼名堂,所以雍正放心。而且,田文镜此时正好遇到了麻烦,而雍正推行新政也是焦头烂额,邬思道想再为雍正出一把子力气,再报一次当年的知遇之恩。

邬思道一听说雍正要来河南巡查了,就赶紧要走,先向田文镜要他欠自己的五千两银子。邬先生也知道田文镜早就负担不起自己的工资了,目的就是让他赶自己走。果然,田文镜不胜其烦,给了他钱,就赶他走。注意,这里不是邬思道自己辞职,而是田文镜赶他走的。这样雍正到了之后,就不是邬先生自己躲着雍正,而是田文镜逼着邬先生走的。邬先生技高一筹,顺利达到目的。收拾好行李,邬先生对如月说赶紧走,要不来不及了。当然,邬先生此时不是怕田文镜后悔要回那五千两银子去,而是另有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见雍正,怕雍正不让自己离开官场,让自己继续为朝廷效力,比如去孙嘉诚那里。去了孙嘉诚那里,势必要和年羹尧要有进一步的交集,而火耗归功,真的又不好完成。特别是邬先生又不看好年羹尧,他预测到年羹尧不会善终,会闯祸,这趟浑水,邬先生不想蹚。而且,邬先生归隐之心早就定了,他真的想安享晚年了。所以,邬先生的“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是有深意的,他就怕自己如果走晚了一步,被雍正留下,被迫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官场上。那么,最终结果如何应该不会有好果子吃,得罪了雍正就被砍头,得罪了年羹尧等人,就会被连累。权衡利弊,邬先生才决定金蝉脱壳,走为上。

邬思道是四阿哥胤禛派心腹家奴年羹尧在江南四处寻访的避世高人,在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事件中,邬思道替胤禛出谋划策,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雍王府上当之无愧的第一谋士。凭邬思道所立下的功劳,雍正继位后起码应该让他进入上书房,成为掌管天下机枢要务的朝廷重臣。谁知邬思道却选择激流勇退,以身有残疾为托词,请求雍正允许他离京归隐山林。邬思道这么做的目的,是由于他对雍正残忍刻薄,阴鸷寡恩的性格特点极为了解。如果邬思道想要全身而退,安享晚年的话就必须果断离京,并承诺再也不踏足朝堂半步。

因为雍正在继位过程中做了许多隐密之事,比如在彻查刑部冤案时,胤禛明明已经向康熙主动请缨,却为了避开差事而故意让自己生病;当众焚毁任伯安的《百官行述》,也是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事先早就故意设下的圈套。诸如此类的事情,邬思道或亲身参与,或设计筹划,在雍正登上帝位后,这些把柄无疑会令雍正感到寝食难安,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从高福之死就可见端倪。一方面是出于对邬思道的愧疚之情,另一方面也不忍心对这位亦师亦友的师爷痛下杀手,雍正最终允准了邬思道离京归隐的请求。但出于防范之心,他只同意邬思道“半隐”,也就是在他的心腹家奴李卫手下做一个颐养天年的师爷。

邬思道凄凉离京之时,老十三胤祥急忙赶来送行。面对这位侠肝义胆,有情有义的热血男儿,邬思道忍不住向他吐露了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胤祥根本不相信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四哥会做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残忍之事,谁知邬思道却告诉他,雍王府中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今晚就难逃一劫。胤祥细细思虑,难怪四哥把家眷都接进了宫中,只留下照料书房的几个书僮和总管高无庸,原来是为了便于下死手……这样一想,胤祥顿时惊得毛骨悚然,邬思道又说:“不过,十三爷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收敛锋芒,皇上是不会怎么样你的。”胤祥这才从惊愕中回过神来,让邬先生今后要多多保重。

邬思道为何会在离京之时,建议十三阿哥辞官安心做王爷呢?

因为他深知“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往,共患难易,共享乐难”的处世之道。古往今来,皇帝在登基后屠戮功臣的典故数不胜数,以致于流传下来一个“伴君如伴虎”的古训。邬思道对十三阿哥义薄云天的侠义心肠深感佩服,这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他建言。要知道,雍正是他同父异母的四哥,而自己只是区区一介谋士,不管是论是亲情还是论关系,邬思道没法跟雍正相比,他说这番话可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

况且,胤祥也是雍正继位过程中的一大助手,经手过不少秘密差事,对雍正来说也属于清理的对象之一。只不过碍于骨肉亲情,雍正不至于做得过于绝情。邬思道在离京时吐露心声,也只是给胤祥提个醒,好让他心中有数,今后收敛锋芒,谨慎当差,这样就不会招来灭顶之灾。

邬思道对十三阿哥吐露肺腑之言,是一种排遣内心苦闷的方式。他深谙雍正刻薄寡恩,阴鸷残忍的性格特征,却不敢说也不能说,在大功告成之后选择离京隐居也属无奈之举,并且还时时刻刻受到雍正心腹的监视。这番内心困苦,邬思道趁十三阿哥送行之机向他建言,既给他人提了醒,也排遣了一丝心中苦恼,可谓是一举两得。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隐居了。

邬思道雍正帝身边的谋臣,出狱后被雍正聘为两位王子的师傅,进入了雍正的幕府。为雍正皇帝的即为出谋划策,雍正帝登基后离开京城。

邬思道离开京城后开始是当了李卫的幕僚,之后在太原遇到了受命了解清查藩库亏空情况的 田文镜,邬思道开玩笑说,只要田文镜如果答应每年给他八千两银子,他就帮田文镜打这场官司。田文镜答应,邬思道便一语道破藩库暗藏的秘密。

之后跟随田文镜去了河南,后来得知雍正帝要来河南,邬思道借口田文镜不付他薪酬大吵一顿之后离开,此后就没有邬思道的剧情了。

历史上的邬思道:

邬先生名思道,字玉露,绍兴人。家贫,以游幕为生。邬思道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当时的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

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案子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不象以往屡遭批驳。这样渐渐取得田文镜的信任。 一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

田文镜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先生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

田文镜就问是什么事,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与邬先生相处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深知邬先生有胆有谋,于是慨然答应了。原来这篇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娘舅,官居大学士。

隆科多倚拥戴之功,常做越礼违法之事,雍正这时已对他非常厌恶,正想清除他而苦于无从下手,因满朝文武虽知隆科多不法,但慑于其权势,无人敢揭发。

邬先生摸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敢做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雍正看了奏节,正求之不得,立即将奏节发交六部核议,办了他的罪。从此,雍正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先生也声名远播了。

以上就是关于雍正王朝邬思道的结局全部的内容,包括:雍正王朝邬思道的结局、《雍正王朝》邬思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很厉害,在历史上这个人物真实存在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70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