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三的意思

塞下曲其三的意思,第1张

塞下曲的解释

组诗名。唐代卢纶作。共六首,分写 将军 发令、出猎,率兵追敌、破敌,以及 凯旋 庆功等边塞军旅场景,风格雄壮豪健。其中第二首写将军夜猎,射箭没石;第三首写追击敌军,雪满弓刀,尤为后人传诵。

词语分解

塞的解释 塞 ā 堵,填满 空隙 : 堵塞 漏洞。塞尺。塞规。 堵住器物口的 东西 :活塞。塞子。 塞 à 边界上险要地方: 要塞 。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塞 è 义同(一)①, 用于 若干 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

《sāi xià qǔ ·qí sān 》

《塞下曲·其三

zuò zhě :lú lún

作者:卢纶

yuè hēi yàn fēi gāo ,chán yú yè dùn táo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yù jiāng qīng qí zhú ,dà xuě mǎn gōng dāo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词赏析:

首二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月黑雁飞高”。无月,所以天黑;雁飞高,所以寂静。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由此也可见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诗并没有描写白天的战斗场面,而是直接写在月黑雁高飞夜里,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

译 文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

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

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原文如图: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扩展资料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卢纶《塞下曲》其三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分子仓皇溃逃。然而正当此时天不作美,下起了漫天大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诗戛然而止,作者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将士们冒着大雪和严寒逐敌,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豪情。

[原诗]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作者或出处:卢纶 古文《塞下曲(其三)》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三)》现代文全文翻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注解 [1]单于:敌人的首领。 评析 第三首写将军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的情景。

《塞下曲其三》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一首咏史长篇诗歌,该诗叙述了汉武帝时期北边的边塞风光、士兵的艰苦生活、官吏的腐败以及倭寇的袭扰等内容,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治理边疆的深刻思考。该诗共有七篇,是唐代流传最广的长篇史诗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其中“塞下曲”指的是在边疆作战、守卫边防的士兵唱的曲子,它一般都表达着士兵们的愁绪和不满。卢纶的《塞下曲其三》则是对这些边疆守卫者的艰苦生活的描写和咏史,是对士兵和边塞文化的一种颂扬和传承。

《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全文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塞下曲六首》(其三)古诗赏析

本诗为组诗六首中的第三首。写出征将士以骠悍无畏的气概,一举破敌,而赏功却独有主将一人!诗在白描式叙写中,深寓对血战勇士的热烈赞颂,暗露对皇恩不均的深婉讥刺。

首联写出征,起笔即威风凛凛,以“ 风飚 ”喻骏马飞驰之疾,以“ 鸣鞭 ”渲壮士策马之威。渭桥,即中渭桥,本名横桥,在今陕西西安市北渭水上,乃出长安去西域的必经之地。“ 出渭桥 ”点明出发之地是长安。上下句间气势疾速流转,不可羁缚,真可谓“ 高唱入云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语)。

颔联紧承首联,交待出征的目的是为了“ 破天骄 ”。“ 弯弓 ”、“ 插羽 ”描状出征装束,展示壮士慷慨辞国、义无反顾的忠勇之姿。“ 辞汉月 ”指辞阙离开京城,暗点乃夜间出征,为下联“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伏笔,同时又使人联想弓拉满后的形状与弦月相似。“ 插羽 ”指腰间插箭。箭杆上端有羽毛叫箭翎,又叫箭羽。此以羽代箭。“ 天骄 ”原指匈奴。《汉书·匈奴传》:“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后常用以泛指强盛的北方少数民族。一个“ ”字,表达了出征将士必胜的信心。前四句渲染唐军月夜出师的声威和气概,表现出高昂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盛唐气象的真实写照,闪烁着英雄主义的光芒。

颈联写战斗胜利。“ 阵解 ”、“ 营空 ”对偶,指战斗结束。杨素“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出塞二首》),为此联所本。“ 星芒 ”指星光,古代迷信认为客星的光芒呈白色,是胡兵入侵之兆。“ 星芒尽 ”喻指敌人被消灭,边患解除。“ 海雾 ”指西北边地湖泊上的雾气,与“ 星芒 ”照应,皆切合黎明拂晓时景象,呼应“ 弯弓辞汉月 ”,暗指一夜激战,天亮时即凯旋班师。此处写唐军英勇善战,却不从正面落笔,竟从战斗结果写出,意在言外,神奇而空灵。

结联貌似奏功封赏,实却暗寓皇恩不均、独宠外戚之讽。麟阁,即麒麟阁。汉高祖时萧何造。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等十一人像于阁上,后人遂以“ 画图麒麟阁 ”为皇帝褒奖功臣的代称。霍嫖姚,指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他曾做过嫖姚校尉。其实画图麟阁的是他的弟弟霍光,并非霍去病,因霍去病乃汉之外戚,故用代借外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五评此联云:“ 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 ”一眼窥出太白之用心。

此诗为工整五律,全诗前六句,写出征、辞阙、破敌,风卷云舒,一气呵成,极写大唐声威,壮丽激越,大有笔所未到气已吞之势,自有太白的豪纵才气和情韵风神,“ 于律体中以飞动嫖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此独成一境者 ”(清姚鼐语)。王夫之也赞赏此诗构思说:“ 总为末二句作,前六句直尔赫奕,正以激昂见意。俗笔开口便怨。 ”(《唐诗集选》

以上就是关于塞下曲其三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塞下曲其三的意思、塞下曲古诗带拼音其三、李益塞下曲其三诗词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60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