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中最后投降的一个,原因如下:
一、军国主义思想的诱导,使日本走向极端
军国主义,是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发动二战的思想根源。这种思想意图以武力和军事的扩张,促进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军国主义是残暴的,给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军国主义同样也是偏执的,体现在不能正确面对人类历史的走向,不能清楚灭队本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当节节败退时,不能坦然接受失败,而是采取自杀式的方式途径,与对手同归于尽。
二、从战场攫取利益,武器装备精良
日本侵华经历的年代非常长,可以追溯到1894年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从那时候开始,利用《马关条约》从中国攫取利益。而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启全面侵华战争,运用铺设铁路、“三光”手段,掠夺中国资源。而建立在资本上的精良武器装备有效地促进了战争的延续,比如当时日本航母在数量和质量上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三、美苏等超级大国最初将兵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由于德国的猖狂,英法美苏等盟国最初都是将兵力集中于对抗德国方面。意大利是微不足道的,德国的装甲师,修建的防御堡垒,有力的拖住了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脚步。自从1942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役,美国才对日本参战,使得日本在中国势如破竹。直到德国、意大利被击败,美苏才将兵力集中攻打日本。盟国最终于1945年将日本打败。
受国际形势的逼迫
当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发原子弹,对日本造成一定限度上的威胁,而且当时的反法西斯同盟越来越强大,几个法西国家都相继投降了,日本一个国家做无畏的斗争是没有用的
中国当时就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国,在抗日战争时,苏联的总统给和美国总统发电说:"如果中国挡不住了,世界反法西的形势将改变!"
由此可见,中国在反法西斯中的重要地位!
敢问,日本向世界投降,又怎敢不向中国投降!
很多人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而是“雷达赢得了战争,而原子弹结束了战争。”这是西方科学界对于科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角色的一句简要概括。那么,是不是美国着意使用原子弹这一杀手锏给困兽犹斗中的日本致命一击,且两颗原子弹的投放最终导致日本投降这种说法可以盖棺定论了呢?如果仔细探究历史的细节,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原子弹造成的伤亡不算“特别”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迈克尔·哥顿以及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美籍日裔学者长谷川毅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后日本的迅速投降并不是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国科学界、军界以及政治决策者们所能准确预料的结果;从日本的角度讲,原子弹的打击也不是促使其做出迅速投降决策的主要因素。
就原子弹单颗爆炸的瞬间破坏力而言,原子弹与常规炸弹相比,它们的效用是“量”而非“质”的区别。这里我们可以将1945年3月9日的东京大轰炸与8月6日和9日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作一比较:1945年3月9日夜至10日凌晨,美军出动B-29轰炸机群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约88—97万人死亡,41—125万人受伤,以及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这次东京大轰炸是人类历史上造成伤亡最多的单次非核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广岛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瞬时死亡,截止到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年底约14万人死于烧伤和辐射,到1950年年底约有20万人死亡;长崎原子弹的后果略小,总共造成约39—8万人死亡。可见从实战角度讲,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袭击可被视作东京大轰炸式常规袭击的一种延续,原子弹袭击后短期的伤亡并没有大大超出常规袭击。那么如果造成巨大伤亡的春季东京轰炸激起的是日军决策者们全民“玉碎”抗美的决心,恐怕伤亡人数相当和略少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袭击难以仅在8月9日到14日五天之内就让日本做出投降的决定。寄望苏联调停,苏宣战日本走投无路。
原子弹袭击若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日本为什么会在长崎受到原子弹袭击后短短的五天之内就做出投降决定呢?美国苏联史和冷战史学者长谷川毅在研究苏联、美国、日本的相关档案后得出结论——苏联的参战使日本走投无路,做出投降决定。早在德国投降之前的1945年初,日本战败投降已没有悬念,问题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投降。在二战期间,苏联一直与日本保持外交关系,且《苏日中立条约》尚处于有效期内,日本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己的条件结束战争。
波茨坦公告发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应该如何应对。鉴于波茨坦公告中缺乏苏联签字所传达的错误信号,包括昭和天皇在内的日本高层都认为应该等待进一步与苏联接触磋商后再做决定。于是,7月28日日本报纸《读卖报知》发表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作出的关于日本政府“忽视”波茨坦公告的声明,这一声明后被认为是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这就为美国继续计划已然进入倒计时的原子弹袭击提供了合理性。
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后,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内阁会议,但阁员们并没有深入讨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问题,而是发电报给日本驻苏大使紧急要求后者尽快搞清苏联态度。8月7日苏联《真理报》没有任何关于广岛原子弹的报道,8月8日也只是刊登杜鲁门有关原子弹的声明而没有任何评论。这表明斯大林必然对美国投下广岛原子弹感到愤怒,这明显是美国要把苏联抛开,独自享受战争胜利果实并遏制苏联作为盟国的话语权。于是,斯大林在政治局紧急会议后,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在外贝加尔时间8月9日凌晨发动进攻。
日本外务省很快得出结论,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之后的几天,经过数次与美、苏就投降条件进行谈判,并在日军主战派政变未遂后,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的《终战诏书》录音通过广播向日本民众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现在日本每年都要举行活动纪念原子弹轰炸,努力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战争的受害者。这种态度无法换来原谅,日本应该给远东人民一个答复,是谁把灾难强加给远东各国,最后强加给日本自己。
事实证明,原子弹没能导致日本投降。日本当局向人民隐瞒了美国人使用核武器的消息,继续准备在本土决战。甚至没有在日本的最高决策层会议上讨论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的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8月7日在美国广播电台发表声明,宣布使用了新式武器原子弹轰炸日本,这席话被日本当局说成只是盟军的宣传。日本军方坚持说,日本陆海军还能作战,还能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并为日本争取体面的停战条件。
据美国军方估计,为了保证在日本的登陆,至少需要9颗原子弹。但众所周知,在轰炸了广岛和长崎之后美国已经没有现成的原子弹了,制造新的原子弹需要很长时间。
心理作用大于军事作用
显然,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不是为了达到什么重要军事目的。战争期间指挥太平洋盟军的麦克阿瑟将军1960年承认,“1945年使用原子弹从军事上讲没有任何必要性”。为了掩盖使用原子弹的真正意图,杜鲁门1945年8月9日说,为避免平民伤亡而对广岛的军事基地进行了核打击。但事实是,在决定使用核武器时,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日本市民。文件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司令部8月2日的第13号令内容明确。“进攻日期——8月6日。攻击目标——广岛市中心和工业区。第二个后备目标是小仓的武器库和市中心。第三个后备自标是长崎市中心。”
在对广岛和长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进行核打击时,美国人首先希望达到的是心理效应,为此杀死了许多人。杜鲁门本人赞成其顾问的建议,该建议说:“应当尽快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应当投在有大量工人的军工厂,使用它无需提前警告。”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第二个目的是吓唬苏联和其他国家。拥有核垄断可以使自己在战后世界占统治地位。在准备使用原子弹时,美国***指望轰炸可“使苏联变得更好说话”。因此,很难不同意英国学者布莱克特的观点:“使用原子弹不是对付俄罗斯的最后一个行动”。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而是冷战开始的第一声炮响。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什么斯大林得知长岛的原子弹爆炸后加快了苏联参与对日作战的步伐,以便在战后解决东亚问题时有发言权。也许是这样,也许情况恰恰相反。大概,杜鲁门急于赶在苏联参战之前使用原子弹,以便将胜利的全部桂冠都戴在美国头上,并得到占领和控制战败日本的垄断权。至于斯大林,其行为无可指责:苏联是在8月8日开始对日作战的,此举符合雅尔塔会议规定的义务,恰好是在德国投降三个月之后。
在决定轰炸广岛后,美国人相信斯大林将会履行诺言,在远东向他们提供军事支持。1945年5月28日美国总统在莫斯科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告诉华盛顿,斯大林亲自通知他和美国大使,苏联军队将在8月8日前在满洲战场全线开战。盟军认为,正是苏联参战使日本人最终相信全面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随后发生的事件证明这种评价是正确的。
8月9日,在日本内阁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日本首相铃木说:“今晨苏联开战使我们陷人绝境,继续战争已是不可能的了。”日本天皇裕仁在告日本军人的诏书中也没有提到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只是说“现在苏联开始对我们作战,继续抵抗就会使帝国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威胁”。
可见,美国投放的原子弹给日本统治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这并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开始对日宣战,这使得日本统治者看到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或者说为他们取得有利的停战条件,反而有可能威胁到日本天皇的统治地位,因此不得不投降。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为什么是二战中最后投降的国家全部的内容,包括:日本为什么是二战中最后投降的国家、日本为什么要投降中国、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