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统管西域的大都护是多大的官衔

汉朝统管西域的大都护是多大的官衔,第1张

汉朝统管西域的大都护,正确的说法是西域都护。官名。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

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犁一带),与匈奴争夺车师,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

至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

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

扩展资料:

意义

汉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霸中,汉武帝对西域发动了几次军事行动,最大的一次出动了十几万兵力、十几万头牲口和十几万民工,征服了大宛。由于交通线太长,补给困难,汉朝虽然控制了天山南路,但对天山以北还不能经常控制,那里的国家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不敢完全服从汉朝。

又经过多次战争,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自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初期有三十六国,以后增加到五十国,治所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野云沟附近)。西域都护府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也是一个特殊的行政区。

一方面它与内地的正式政区不同,不设置郡、县,依然保留原来的国,汉朝一般不干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它们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状况;

另一方面,都护代表朝廷掌管这些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决定它们的对外态度,必要时还可直接废立他们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个国。正因为如此,西域都护府也是汉朝疆域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置,使西域正式成为了汉朝版图。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域都护

大唐在西域有安西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西域都护是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至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北庭都护府是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 都护,都: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为"縂监护"之意。汉唐时管理边政事物的官吏。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控制西域各国。西域都护,自首任郑吉至末任段禧,共历23任都护。其中,班超为第21任,任期( 102年一106年 )。

始设置于公元前1世纪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都护职在统领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至新莽末年(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18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

今新疆库车附近 ,其址未详 )十 四年,班超还洛阳 ,继任者有任尚 、段禧 安帝永初元年安帝永初元年( 107

),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 至延光二年(123),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都护一职初设於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

台东北),监护西域诸城郭国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废置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班超平西域,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至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因西域乱而不复置都护

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东经85

°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 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

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

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历史意义

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匈奴是个奴隶制国家,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目的是向各国勒索奴婢和财物,“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后汉书·班勇传》),以最大限度的剥削强加在各族人民头上汉开西域后情况迥然不同,诸国不需向汉贡赋纳税,汉派驻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员,其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和内地朝廷,不要各国负担同时,内地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冶炼工业等由此而传播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提高汉朝的统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也符合于各族人民的愿望因此,西域各国“不乐匈奴”而“慕汉”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后汉书·西域传》),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唐代,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唐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汉朝统管西域的大都护是多大的官衔全部的内容,包括:汉朝统管西域的大都护是多大的官衔、大唐在西域都有哪些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48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