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是指哪里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是指哪里,第1张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雀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岱宗、敬亭山和种山分别在:山东省泰安市、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绍兴市。

1、岱宗是泰山的古称,泰山又名岱山、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

在唐代杜甫的《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释义: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的诗句。

2、敬亭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

在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的诗句。

3、种山是府山的别名,位于绍兴城区西北隅。因山体状若卧龙,称卧龙山,简称龙山;因越国大夫文种葬此,也名种山;因历来为郡治、州治、府治所在,又名府山。

在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中,有“帆落回潮,人归故国(释义:傍晚潮回时舟船降帆靠岸,“人归故国”即吴文英重回越王故地)”的诗句。

扩展资料:

1、唐代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2、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3、种山在现在的绍兴以北,越王勾践灭吴后,杀了功臣文种即埋葬在此。后南宋高宗也曾因误所谗言杀掉功臣岳飞,吴文英写词的感兴当由此起。但这首《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具有一定豪放情调的词作却不纯粹是咏史,而是咏自己重过种山凭吊的感慨的。

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于婉约中呈现出豪放的色彩,爱国感慨深藏其间,可谓别具一格。从词的结构看,先写自己重游种山,在弓折剑残,无可奈何之情后,遨游五湖,因而再来种山。

由自己及南宋处境写起,写到朝廷的失策和英雄人物壮志成灰的悲凉,而其中毫无造作的痕迹,这也是艺术构思的高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阳台·过种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绍兴市府山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亭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1530平方公里,四季皆宜游玩。

一、主要介绍

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苏东坡,梅尧臣, 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清朝画僧人石涛更是驻锡于敬亭山脚下的广教寺。

中国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词、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2012年1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主要景点

1、广教寺

广教寺位于敬亭山南麓,始建于大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为江南千古名刹,曾与九华山化城寺、黄山翠峰寺、琅玡开化寺合称四大名寺。广教寺还是国内国外佛教重要心法宗派的发源地。广教寺兴盛于宋元时期,清代乾隆年间毁坏严重,历代曾重修。

二00六年原大唐广教寺道场复建,沿用唐广教寺名号,广教寺香火重续。广教寺与弘愿寺相承一脉,今并立于江南诗山敬亭山脚下。《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是画僧石涛在安徽宣城广教寺出家的时候创造的,他以敬亭风光为创作背景,画作完成后便捐予宣城广教寺。

20年后,画家方士庶看到之后爱不释手,并收藏了该册页。几经辗转,上世纪40年代,册页又流入日本藏家手中。1999年春,崔如琢先生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2、翠云庵

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

3、广教寺双塔

我国国宝级古建筑广教寺双塔位于敬亭山南麓, 亦称敬亭双塔,是国家森林公园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文物古迹。广教寺双塔始建于北宋绍圣3年,为一对并肩比立,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唐宋的诗人有很多描写这里的景物诗篇,今为敬亭山一景。

扩展资料

敬亭山的景色介绍

敬亭山仿古建筑门坊矗立山口,门坊上刻有楚图南题写的“敬亭山”三字和书法名家书写的李白、陈毅的诗作。门坊内筑有李白雕像,迎门而立,飘然欲仙,昭亭湖内筑有昭心亭,湖面荡漾着各种花式的小游艇。湖边小道可直达双塔寺风景区。

由双塔而上,三月,梨白桃红,油菜花一片金黄,置身于此,如入画境。俄而,山势渐高,林木茂密,由古昭亭坊拾级而上,步完竹海小径,是绿雪茶社,再盘山而上,便可登太白独坐楼。

弘愿寺,依偎于敬亭山南麓;地势高朗,林密风疏,群峰环抱,一江绕萦,天然之佳地也!弘愿寺前身广教寺,为唐大中年间黄檗禅师创建,近代毁于战火,唯存宋代“双塔”,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恢复重建,移迁新址,更名为“弘愿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亭山

敬亭山 ,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雀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自唐以来,山之人文景观日益增多,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主要有:

一峰庵,因建于主峰一峰而得名。明人梅守德作有“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英。岩云沉梵影,林霭落钟声”诗句。

拥翠亭,系李白独坐题诗处。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诗:“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

云齐阁,取谢月兆诗“含沓与云齐”而命名。游人把酒凭栏,江城在目,尽览敬亭风光。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

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等。

以上就是关于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是指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是指哪里、敬亭山在哪里、岱宗、敬亭山和种山在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22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