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第1张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文化自觉,主要有三层内蕴:1、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2、建立在对‘真’的批判与发展上。3、对发展趋向的规律把握与持续指引上。这种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社会文化的内在规律。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方法: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要求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但也必须承认,中华文化也有自己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存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精华与糟粕并存,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需要。因此,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要求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西方文化尽管存在着地域、民族和时代的局限性,有些地方还潜藏着一些腐朽、颓废和虚假的因素,但也包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很多优秀成果和文化建设的积极经验。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既没有必要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加以盲目排斥和贬低,也没有必要“言必称西方”,崇洋媚外,奉西方人提出的标准和价值为圭臬,而应有选择地消化吸收西方文化中一切有益于我们的方面,在世界上展现当代中国更加自信、开放的文化姿态。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特别要求中国***人加强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使命的认识,坚持自身的文化主体地位,相信自己的文化创造力。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表现出了进取、开放的文化姿态,她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大的整体的集体记忆和智慧、风俗、经验积累,构成了文化的主要部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首先就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文化感知和接受、传承,这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形成的。

但是既然可以自然形成文化认同,每个个体本身就是自身文化中的一分子,文化自觉还有再提的必要吗?文化自觉可以说是将自身文化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系统而全面地了解自身的文化,知道它的产生、历史、发展乃至未来的趋向。

如果说文化自觉未发生之前的认知,是懵懵懂懂、模糊感受的话,那么文化自觉就是每一个文化载体自觉把自己作为文化参与、传承的一部分来对待,多了一份认真和严谨。

文化自觉不仅包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还包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费孝通在《中国文化的重建》一书中,对于文化自觉还有一个要求,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我理解就是要知道自己文化的好和不足,给文化本身一个恰当的定位。

为什么说文化自觉是重要的呢?因为要谈文化自信,就不得不形成自身的文化自觉。如果没有对自己文化的清晰、客观的认知,没有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没有准确的定位,自己本身就糊里糊涂,何谈自信呢?

所以文化自信根植于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贵在有“自知之明”,此处不是贬义词,而是强调自我认知要客观准确,知己知彼。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之后的文化交流,乃至走向文化融通和文化互融的大同世界,根本目的就在于达成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融合显得特别迫切,而文化的互相了解、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恰恰是最难的,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世界范围内,历史上有太多的纷争,是由于文化的冲突而引起的,这种现象当下依然存在。

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就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出了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世界众多各不相同的文化,可以百花齐放,都可以闪耀它的特色和光彩,都值得研究和尊重。文化与文化之间不应该以“界线”区分开来,而应该是“场”的状态,“界线”太生硬,彼此互不相容,互不相通,而“场”就有交集,有融合的可能,就“软”多了。

美人之美,讲的是看到别种文化的优点,它若有长处和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绝不吝啬,一定大胆欣赏、点赞乃至学习。以人之美为美,学会观察吸纳别人的可取之处,而不是一概排斥和否定。

美美与共,文化互鉴互动,互学互通,彼此接受别人文化的存在和繁荣,文化与文化

既要有文化自觉,也要有文化自尊。

1、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地意识到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不能浑浑噩噩;

2、文化自尊是要正确地尊重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不能妄自菲薄。

文化自觉,反映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体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决定着人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首先,文化自觉是大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自觉,从思维能力层面看,人的开拓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善恶辨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的提升需要文化自觉;从精神境界层面看,人的理想、信念、德行、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的总体发展不能没有文化自觉支撑。在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人类高度文明带来的福祉,一方面又经受着喧嚣浮躁的精神文化矛盾的炼狱。要走出“精神文化矛盾的炼狱”,必须实现自我意识嬗变的自觉性,保持对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之成为立身处世的哲学。

其次,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化人”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承担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再次,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不同国家间的传输以及促进文化间的同化与异化成为可能且越来越频繁。文化自觉正是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武器,只有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内在的精神力量,巩固理想和信念,不断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才不会被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呢?

第一,注重自主能力培养,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

一是“自知之明”,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狭窄,对中华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而对西方文化却盲目追捧的现象。“文化自觉”包括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学科专业的文化要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同时,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

二是辩证取舍,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能力。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全球化的实践活动或理论探索都必定负载着某种价值观、某种文化观。文化全球化,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要引导学生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坚持“和而不同”。不仅要理解、认知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尊重、借鉴异质文化,取长补短,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并最终内化为自身“谋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动力。

三是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在教育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是高校的本质要求,要引导大学生从自在自发的、传统的生存状态进入到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生存状态,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

第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

一是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家园。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人开始习惯用西方一时一地的理论和观点看世界。此外,一些大学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和实用主义趋向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育人氛围,坚守大学共有的精神家园,显得更为紧迫。

二是把校园建设成为进行文化思考、催生先进文化的阵地。近年来,西方文化以其拥有的经济效用、强势知识而大有抢占发展中国家校园文化舞台之势,多元化文化在校园文化舞台上出现了强势和弱势的分野,不断上演着达尔文式的同化演变和异化纷争。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如果想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舞台上稳占主角宝座,就必须引领大学生认同自己的文化根基,客观地扬弃,并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做到“美人之美”,在工作中顺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不断创造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三是把校园建设成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文化强国建设使命人才的摇篮。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坚力量的摇篮,理应承担起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的教师和学生理应成为文化自觉的急先锋。为此,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为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输送一大批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不断开创中华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扩展资料

“文化自觉”, 正是在追求现代化的100多年的历史中开始产生的。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 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个人的主观空想。

有志于研究社会和文化的学者对当前形势提出的急迫问题自然会特别关注, 所以他到了耋耄之年, 还要呼吁“文化自觉”,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用实证的态度, 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有悠久历史的文化。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

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自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体系活动中持有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态度 我们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文化自觉,指的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悟,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自觉的行动,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以及对文化建设的引领,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对世界各种文化的判断与吸收,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汲取,对当代文化的定位与创建,也就是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超越。其特点有三:一是对文化价值认知的深刻性。文化既决定经济的目标,又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交往方式,聚合成巨大的精神动力来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调控社会发展的状态,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列车不断勇往直前。二是对文化发展规律把握的自觉性。这种文化自觉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还要有理性的认知,即对特殊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始终不渝地按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科学组织实施,避免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三是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主动、强烈的文化担当,是一个政党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也就是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其特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尊崇与自豪感。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基,也有其内在的“基因”和元素,因而成为其薪火传承的精神命脉。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的勇气与魄力。这种吸收借鉴决不仅是单纯的“物理嫁接”,而必须是有机的“化学反应”,最终在于转化再造,强基固本;三是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的崇敬感与自信心。这一自信既来自于历史的辉煌,又来自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更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社会的期待,历史的必然。在当今的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委实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和思想基础。 首先,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处在社会发展进步战略的轴心位置,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发展战略都应围绕文化这个轴心而展开。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犹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无疑成为激发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形成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在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文化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格局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中国软实力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命力、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也包括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它为并将继续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再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以文化的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崇高标尺。由于它以向往高尚和追求文明为宗旨,以文化主体自身的强壮和武装为特征,因此必然会成为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思想基础与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程度。因此,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关系这文化自身的振兴与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振兴和发达,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谈不上有真正美好的生活;我们讲改善民生,如果不改善文化条件与环境,那么这种改善必定是粗鄙的、浅层的和片面的;我们讲幸福指数,如果没有文化这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元素,那么这种幸福指数也就可能是失去内在特质的低层次的生存指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境界 第一,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我们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心骨与指南针。我们只有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才能在文化上一步一步走向强大、走向主动、走向先进。只有在各个领域多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声音,才能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认识成果。它从创立那天起,就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一方面,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注入了不竭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才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才获得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开阔了视野,真正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空前解放。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中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和科学指南,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进而不断强化和巩固其指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需要的理论武装和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积淀,有着非常丰硕的文化成果积累,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其本身就具有不断扬弃自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风范。它的发展也必然积淀着全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也内在地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文化发展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即以客观的姿态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坚守,以开放的胸怀对外来文化的甄别与吸纳,即是“掌握着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根基。 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样,西方先进文化也是西方民族的智慧和结晶,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西方文化中蕴涵的科学精神、民主理念、法治精神、理性精神以及制度文化等,是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也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精神颗粒和因子。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对待西方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批判自主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度文化自觉与自信,尤其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进而坚定我们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做到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吸收外来的文化成果,着眼未来的文化发展。 第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伟大民族。这种自觉和自信是基于我们拥有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光辉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就来自于这种自信和包容,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创造出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灿烂文化,本身就是这种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自觉与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历史财富与资本。 纵观当代中国文化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文化问题上的高度自觉与自信,正是中国***人的优势和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其显著的特征和最强大的内在动力。在整个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尤其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进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历久弥新、永不衰竭的精神力量。

要深化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树立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夯实文化发展的根基,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切实提高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善于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视角、新维度,不断学习,提高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认识。

2.加强对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规律的认识。

在理解文化发展阶段性、文化构成多样性和文化建设长期性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

3.加强对世界文化及其发展潮流的学习,提高对文化趋势的认识。

强化文化自觉,在主动参与文化竞争的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把握规律,尊重科学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尊重规律的科学文化水平之上。

1.把握文化建设阶段性规律。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

2.把握文化构成多样性规律。

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主见。

3.把握文化建设长期性规律。

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避免突击运动的文化建设方式。

(三)与时俱进,担当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天下的文化情怀为前提。

1.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学习、热爱、保护民族文化,使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2.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

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消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全部的内容,包括: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有什么意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10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