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太空空间站的必要性是什么

建立太空空间站的必要性是什么,第1张

几十年的载人航天实践已经证明,由于给养问题,无论是载人航天飞船或空地往返的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时间不能很长,一般不超过2周;另一方面,航天乘员初到太空的头几天会感受到失重效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诸如头晕、自我失去协调等,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只有经过7~10天身体完全适应失重后才能全力工作。如果除去失重自动适应期,利用剩下的很短时间不可能在航天飞船和航天飞机上进行很多空间科学试验,更不可能进行较长时间的试验项目。发射这样短期的航天飞船或航天飞机,效益费用比太低了。打一个比方,一艘海洋研究船,要到远洋进行科学研究,如果它只能自带一两个星期的食物和淡水,就不可能在远洋进行长期海洋研究。要进行长期海洋研究,就必须派出运输船给海洋研究船运送生活补给品。为了把空间科学长期进行下去,就必须建立专门的太空空间站。至于给养和人员,另用航天渡船进行运输。因此,科学家认为,在太空建立空间科学研究点——空间站,是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和必然的阶段。建立太空空间站,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建立空间站便可长期进行轨道飞行。它持续飞行的时间可长达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这就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人在空间长期失重状态的适应研究以及其他空间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在利用空间站研究长期失重对人体影响的基础上,可为长期航天、特别是星际旅行建造人的生命维持系统,试验长期飞行的设备和技术。在这方面,前苏联利用空间站的载人科学实验考察,迄今持续20多年,取得长足进步,为世界所公认。航天员季托夫和马纳罗夫长期在空间站工作,创造了在太空一次连续漫游365天的纪录,被世界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展望未来,人们清楚意识到人类星际旅行为期不远了。从技术角度看,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解决的。然而关于人体能力,主要是适应太空能力,还有很多未知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长期的空间实践,只有空间站才能提供这种客观的实践场所。一艘现代飞船飞达火星的最短时间大约270天。如果再做努力,人在失重状态下能持续2~3年,那么,人类就可亲临火星考察,探究它的奥秘,实现人们梦想的真正星际旅行。

第三,空间站也可成为今后建立月球居民区和未来火星载人飞行的中转站。随着太空计划的进展,也可能成为未来到月球、火星载人飞行器的一个组装、试验和起飞点;也可利用空间站试验和合成各种新材料,为建设太空工厂作工艺实验准备,将来在太空工厂生产星际旅行所需要的技术设备。

第四,在空间站上,可利用空间的失重和真空等特殊条件生产地球上不能生产的超纯度晶体、医学及生物制剂,这对发展电子工业和人类与疾病作斗争、造福民众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空间站上,航天员更可以从空间经常监督地球大气、海洋和谷物生长状况,估价地球上矿藏大小,保证超长距离通信,发出关于气旋、飓风和火灾起始等警告,还可为捕鱼船队、舰船、勘测和铁路、高速公路、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者提供服务。

空间站需有什么样的轨道高度根据空间站的用途与建设目的,可以从离地球200千米到数万千米。空间站和地面将通过货运、客运飞船作渡船,也可用航天飞机或航空航天飞机进行天地间的运输业务联系。

现代太空空间站都采用多模舱结构方案,可以通过对接口不断扩大和延伸,组成一个庞大的轨道复合体。把目光投向未来,前苏联科学家乔奇·普科罗维斯基教授说,轨道复合体可能建设得非常大,有时会绵亘数百千米。他说,建设沿着轨道延伸的椭圆形状的空间站是容易的,将来永久性运行的空间站可能会沿着整个轨道形成连续的环,或许到时还有必要建立若干这类的环。果若如此,这样的系统会构成太空空间站的最高形式。

根据空间站的功能,它具有七大用途:一是进行科学实验,利用站上各种实验室和舱外平台等设施,可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天文观测、对地探测和空间环境考察等多种空间学科的研究实验;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利用空间站“得天独厚”的有利位置,可获得诸如超高空、超洁净、超真空、超无菌、超微重力以及超阳光辐射等地面所不可能具有的自然条件,进行多种生产、科研活动;三是发展空间产业,利用站上所获得的空间资源,进行特种材料加工和医药生产以及种种新产品生产;四是进行高新技术试验;利用站上的特殊环境条件,进行通信、太阳能、空间推进、对地遥感等多种技术领域的实验工作;五是在轨服务,可在站上对本体维修,还可对其他航天器进行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建造大型空间设备等服务活动:六足太空驿站,可作为飞往月球、火星等各大行星的过渡站、加油站、换乘站、供应站等;七是军事作战,这是所有航天器的共同用途,但空间站有着独特的有利条件,成为外层空间的第四战场指挥中心,可从事各种军事活动,包括侦察、照相、太空兵器发射和试验、指挥控制、协调联络等,无疑可成为“天军”作战司令部。

;     目前拥有太空空间站的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空间站分为单模块空间站和多模块空间站两种。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各模块送入轨道,在太空中将各模块组装而成。

      空间站特点是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以上就是关于建立太空空间站的必要性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建立太空空间站的必要性是什么、太空站有什么用途、太空空间站有哪几个国家拥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84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