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文言文整篇翻译

0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文言文整篇翻译,第1张

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南史·郭原平传》 原文 :     1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亡哭踊恸绝。     2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1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3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4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5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1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译文 :     郭原平,字长泰,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一定要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父亲去世后在丧礼上哭昏过去。     高阳许瑶之免去建安郡丞后回乡,派人送他一斤丝绵,原平不要。送去了又退回来几十次。瑶之就亲自登门,对他说:「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丝绵又好,所以我拿来奉送给您的父母。」原平才拜谢收下。     他母亲死时,悲痛伤身更甚。母亲墓前有几十亩田,不属他所有,原平不想让人亵渎了父母坟墓,就变卖家产,出高价买下这块地。每次出门卖东西,别人问价钱,只要半价,这样过了很长时间,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总是加上原价付钱,彼此相让,原平一定要让价钱稍便宜些,才肯收钱。 每次在来往途中,碰到拉船过水坝,总是赶紧划过去帮忙。而他却总是自己拉船,不求助人家。如果是自家的船先过水坝,后边的人还没到,常常停下船等待,这样做已成了习惯。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

道头会尾的解释

见“ 道头知尾 ”。

词语分解

道头的解释 路边;路口。《宋书·隐逸传·朱百年》:“每以樵箬置道头,辄为行人所取。”《法苑珠林》卷四:“彼人怀妊七日八日便产,随生男女,置於四衢大交道头,舍之而去。” 尾的解释 尾 ě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 虎头蛇尾 。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量词,指鱼:三尾鱼。 星名, 二十八宿 之一 。

—————————————————————————————

(没写完 TT 正在老家拜山,努力挣扎手机编辑太痛苦,申请明天晚上修改完再交。抱歉抱歉……)

曾经和好朋友谈起一个共通的事情:小女孩时喜爱漂亮事物,包括锦心绣口的大段文章,像《红楼梦》各种描写繁复琳琅、宋词散曲缠绵婉转,不懂意思也会很喜爱看;逐渐长大,发现板正的律诗绝句精炼含蓄,更加耐看;再到后来,觉得多少灿烂文字都难以道尽人世人心,以往读一句五字四字的古诗,觉得不满足,主谓宾都不够装,更别提修饰形容,现在倒觉得足够,寥寥几个意象,意蕴幽深绵远,倒仿佛说尽心中所想,更加感慨畅快。

两个女生说起这些读书经历时,是在大三,当时以为已经历尽沧桑,可以概括人生。现在回想,不由有些好笑。而今天再不敢强作姿态,只是记录阶段的收获。

而当时那番感慨,是从陶渊明引发的。

陶渊明的诗文,中小学生都会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更多的陶渊明,就不多了解了。

陶渊明的诗文成就,有一段特殊的接受史。陶渊明现在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二千多年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诗人。但他的诗文在他生时不被重视,他的生活也基本处于困苦之中。陶渊明最早被赞颂主要是因为隐逸高标的品格,而不是诗文。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具体生卒年及诗文系年甚至在历代都有不同看法。陶渊明在正史记载都是列于隐逸传,有梁沈约撰《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唐房玄龄主持修撰《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唐李延寿撰《南史》卷七五《隐逸列传上》。

南朝梁钟嵘《诗品》品评各诗家,称誉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陶诗仅列入中品。梁萧统是南朝时期为数不多的欣赏喜爱陶诗的人,萧统自序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求,粗为区目。”萧统单独编辑《陶渊明集》并作序,使陶诗得以留存,并称赞陶诗是“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而直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喜爱、推崇陶渊明,陶诗才广泛流传,并影响了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创作。两宋重文风气浓厚,对于陶渊明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广泛,北宋苏轼逐首追和陶诗109篇,称“不甚愧渊明”,南宋陆游晚年自勉“学诗当学陶”。此后陶诗在文学史上确定地位。

陶渊明的生活更是基本处于困苦之中。自八岁时陶渊明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陶诗《有会而作》即言:“弱年逢家乏”。颜延年《陶征士耒》亦言陶渊明“少而贫苦”,生活艰苦。东晋末,陶渊明几度出仕,曾为州祭酒、荆州刺史桓玄府属吏、刘裕镇军府参军、刘敬宣建威府参军等职,既有用世之意,也跟资家有关。此期间陶渊明陆续有辞官归耕,但田园生活并非闲逸安宁,反而因为劳作和生活的辛苦,陶渊明屡次患疾而致身体羸弱。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陶渊明思想和政治态度已经成熟明确,这时的退隐躬耕,也是有意识的选择和坚持,过的是一般农民的劳力生活。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遭遇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陶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尽管家境不好,但家学深厚。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也自言:“总角闻道”,《饮酒》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所以早年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受儒家用世思想影响很大。陶渊明也受道家思想影响,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苏轼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陶渊明诗文淳朴温厚,语言平淡而不浅俗,表意易懂,托意深远,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自然而富有情致意味。用梁实秋的话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苏轼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王安石也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来自风节高亮,胸襟旷逸,思想深邃,吟咏之中自然流露。萧统。苏轼。

将思想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勤务稼穑,辛苦劳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移居二首》之二:“力耕不吾欺”。深知艰辛,但认为是人生本分。归耕隐逸不是为名。诸葛亮,谢安。

辞官的原因,实践传统知识分子仕隐、穷达、进退的人生哲学问题,任真。“狷者有所不为”的曲直之道。传统孤臣孽子之心。以及目睹政治现实,对政治的失望与“不求甚解”式态度。刘裕代晋种种不义。《感士不遇赋》:“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道丧向千载” 《九日闲居》:“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拟古》第八 第二

田园隐逸式超脱自由

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坚持与力行

时不我遇的选择与态度

尚酒任真 好读书 务稼穑

————————————————————

陶渊明事迹都是列于隐逸传,最早有梁沈约撰《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记于戴颙、宗炳、周续之、王弘之、阮万龄、孔淳之、刘凝之、龚祈、翟法赐之后,同传还有宗彧之、沈道虔、郭希林、雷次宗、朱百年、王素、关康之。)唐房玄龄主持修撰《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孙登 董京 夏统 朱冲 范粲 鲁胜 董养 霍原 郭琦 伍朝 鲁褒氾腾 任旭 郭文 龚壮 孟陋 韩绩 谯秀 翟汤 郭翻 辛谧 刘驎之 索袭 杨轲 公孙凤 公孙永 张忠 石垣 宋纤 郭荷 郭瑀 祈嘉 瞿硎先生谢敷 戴逵 龚玄之 陶淡 陶潜。)唐李延寿撰《南史》卷七五《隐逸列传上》(陶潜 宗少文(孙测 从弟彧之) 沈道虔 孔淳之 周续之 戴颙 翟法赐 雷次宗 郭希林 刘凝之 龚祈 朱百年 关康之( 辛普明楼惠明 )渔父 褚伯玉 顾欢(卢度 )杜京产(孔道徽 京产子栖 剡县小儿))事迹被列入隐逸传,

附录宋书传:

1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18(3分)C 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2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

很多教科书里的文言文都有相关的辅导书。

如: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3 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曹刿论战》-《左转》《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马说》-韩愈《陋室铭》-刘禹锡《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诗经》《蒹葭》-《诗经》《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使至塞上》-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

4 200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和翻译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5 0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文言文整篇翻译

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

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

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

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

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

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

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

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

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

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

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

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以上就是关于0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文言文整篇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0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II文言文整篇翻译、《南史·郭原平传》全文翻译、道头会尾的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64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