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

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第1张

中国历代虎患频发,而中国的打虎文化自然也很悠久,并且很早就出现在了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的记录当中。而起源于中国的虎文化,与中国人有着长久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国古代人民非常崇拜老虎,特别是在华南、东北等老虎种群密集的地区。

人与虎之间的生存矛盾,难免会引起各种冲突。不过在中国古代,生产力相对底下,个人是很难自己一个人,完成打虎的任务。后来就出现了一群人在一个王或诸侯的带领下,一起猎老虎场面。很快,打老虎也成为了帝王宣示武力的一种方式。《逸周书集训校释四》中就有记载;“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说的就是周武王狩猎的故事。

到了秦汉,农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不过那个时期战争不断,出现了诸如飞将军李广打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之后,虎患变得相对平和。不过在长久的文化侵染之下,老虎逐渐成为力量、勇敢、敬畏的象征,而不仅仅是美丽和威严。老虎是万兽之王,并一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到了唐宋,人虎冲突有增无减,民间甚至总结出了一套打虎方针,《太平广记》:“浔阳有一猎人,常取虎为业,于径施弩弓焉。

不过虎患比较严重的,还是宋元时期,当时武松打虎的故事,就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虎患严重性,百姓迫切的期望有个像武松这样的英雄为民除害。而虎患的最严重时期,就当属明清时期了。毕竟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老虎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逼迫老虎像人类发起挑战。

以东南地区为例,虎患次数514次,几乎平均每年1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严重。

虽然与老虎干架了这么久,但是老虎的存在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比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上,就有“虎食野猪利人,野猪害田中庄稼”的说法。帮助人类灭野猪,保护了庄稼。因而强大又俊美的老虎,几乎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完美。

并且在长久了文化熏陶之下,老虎很快具有了威严和权势的象征意义。并将老虎的形象展现在水墨画作当中,来表达我们崇拜之情,甚至将精神寄托到老虎身上。最终,老虎成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老虎杀恶人,保护好人。同时自然的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生物,被赋予了抵御三大家庭灾难的能力:火、盗贼和邪灵。老虎的挂画也经常出现在建筑物内面向入口的墙上,以确保恶魔不会随便闯入家里。即使是到了现代,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孩子们戴着虎头帽和虎头鞋,来驱邪,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的成长。而到了虎年,更是会看到有的家长会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用酒画一个王子,寄托对孩子们期望。

老虎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表演艺术中,同样也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许多民间故事和谚语的主角。除了上文提到的武松打虎,还有李逵杀四虎、冯妇打虎、钟傅打虎等等。

打虎文化也让虎的形象,在中国成为成功和成就的代名词,而老虎的象征意义,就像这种高贵的动物本身一样千变万化。

老虎的别称:山尊、大虫、菸兔、於檡、李耳、山猫、山君、戾虫、沙虫妈、狸、扁担花、文虎、乌菟、李父、波罗、花团 畜生、炳彪、斑子、寅客、虞吏、黄班、黄斑、黄猛、兽君、毛虫祖、白额侯、斑寅将军。

老虎的别名有山尊、大虫、菸兔、於檡、李耳、山猫、山君、戾虫、沙虫妈、狸、扁担花、文虎、乌菟、李父、波罗等。虎是亚洲特有的动物,在古代中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历史演化,老虎便有了各种不同的名字。在中国东北地区,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你知道食铁兽和大虫哪个曾是大熊猫在古代的名字吗?答案是食铁兽,这是因为古籍中是这样记载的:大熊猫毛色黑白,牙齿锋利,专吃铜块和铁块,因此被称为“食铁兽”。没想到吧,你印象中那只国宝,黑白软萌,看起来就很好摸,只知道啃竹子,听得懂四川话的崽崽,居然曾经是如此威武霸气的样子。其实,几千年前,还有许多动物的名字和现在人们所熟悉的不同,下面就来看看吧。

1蚯蚓

蚯蚓很小,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的泥土中,它是典型的地底生物,穿梭在土层之间,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的功效,因此有蚯蚓在的土地,那一定是一块宝地。蚯蚓虽然看上去柔软脆弱,在古代却有着“地龙”的尊称,因为它以柔弱的身躯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通常会将植物的腐烂茎叶连同泥土一同吞入腹中,帮助增加土壤的肥力,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其志高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2兔子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高中课本中,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句话,因为将兔子提起来时,雌兔的眼睛会迷离,雄兔子的双脚会扑腾不停,可以借此机会,区分他们的性别,但是将两种兔子放在地上,就无法辨认兔子的性别了。兔子常趴在地上,因此兔子的别称又叫"扑卧"。

3蝴蝶

蝴蝶在古时候又叫作“玉腰”,因为它小巧可爱,腰很细,如同美女的腰一样。 还有鸽子叫作“飞奴”,燕子叫作“玄鸟”,蜜蜂叫作“金翼使”, 狼,叫“当路君”。

4熊猫

熊猫身上有黑黑的毛,尖尖的牙,乖巧的外表下有一颗猛兽的心,别看它现在吃的是些水果竹子之类的东西,可是野外的大熊猫可是会吃生肉的。古代人觉得熊猫还会啃铁呢,因此,它还叫做“食铁兽”。

中文别名:山尊、大虫、山君、兽君、罗罗。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之一,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虎是种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年虎的身长可达四米,重达200公斤。

在它庞大的体型与有力肌肉之外,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它们下半部的颜色较淡。凶猛至极、力量极大,有丛林之王之称。

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到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kg,哺乳期5到6个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到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到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到25年。

老虎的寓意及象征:

1、老虎象征着权威,寓意着吉祥。

2、人最害怕老虎也敬佩老虎,老虎也是将军的象征龙是皇帝的象征如果没了老虎保护龙的江山也作不安稳,而且老虎也是陆地第一猛兽 第一名老虎真正的亚洲霸主尤其东北虎也是第一大猫科动物号称白兽之王。

3、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1、大虫: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水浒传》:“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2、老虫:萧继宗《湘乡方言.动物》:“湘乡谓虎为老虫。”同治六年《宁乡县志》:“虎曰老虫。”

3、戾虫:《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是则一举而兼两虎也。’”

4、毛虫祖:清·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啮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5、老大虫: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彝叔赴召时,有华山道人献诗曰:‘北蕃群犬窥篱落,惊起南朝老大虫。’”

6、山君:《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故以虎为山兽之长。《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清·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鼠:无牙

牛:运粮

虎:山君

兔:捣药

龙:四灵之首

蛇:食鹿神君

马: 虎妻(踏雪)

羊:叱石

猴:献果

鸡:司晨

狗:迎客

猪:黑面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老虎的别名叫什么、老虎叫什么门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47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