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蔽的意思

荫蔽的意思,第1张

词语 荫蔽

荫蔽yìn bì

荫”通读yìn或yīn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27日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荫”统读yìn三部委在发布该《审音表》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

详细解释

1 遮蔽;隐蔽。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冰心《荷叶 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 庇荫。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

第二种读音:“荫庇”yīn bì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1]

荷叶和莲花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词语注释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③并蒂(bìng dì):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④花瑞(ruì):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本文指花带来好预兆。

⑤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⑥攲斜(qī):倾斜、歪斜。歪斜不正。

⑦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⑧荫蔽(yīn bì) :树木遮蔽。“荫”读“yīn”或“yìn”,此处读一声,在“荫庇”中读四声。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红莲,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散文后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写作背景

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

2课文讲解编辑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散文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段落分析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写作特点

主要特点:借景抒情,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难点分析

难点1、在本文第一句话,”文章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 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同时对下文的触景生情做出铺垫

4、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5、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一个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1基本释义

词语

荫蔽:yìn bì 。(注意读第四声)

荫庇:yìn bì 。(注意读第四声)

释义荫蔽:①(枝叶)遮蔽。②隐蔽。

荫蔽:<书>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例句荫蔽:茅屋荫蔽在树林中。

出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出自 《荷叶 母亲》冰心

英文解释temporary shade plant

2示例

(1)遮蔽;隐蔽。艾青《献给乡村的诗》:“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2)庇荫。 汉刘向《说苑·复恩》:“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问题一:荫蔽的拼音是什么 读音荫蔽:yīn bì (注意:不读yìn bì,参考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1550页,读音为yīn bì。与荫庇(yìn bì)读音区分)[2]

释义①(枝叶)遮蔽。②隐蔽。[3]

词性动词

例句茅屋荫蔽在树林中。

出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出自 《荷叶 母亲》冰心

问题二:荫蔽怎么读是yīn bì还是yìn bì 多音字

荫蔽

1(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这些年老的树,在山岗上集成树林,荫蔽着一个古老的乡村和它的居民。”

2庇荫(yìn)。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

荫翳,阴翳 yìnyì,yìnyì

(1) [be shaded by foliage]∶遮蔽

(柳树荫翳的河边)

(2) [flourishing]∶枝叶繁钉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自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桃李荫翳

问题三:荫蔽拼音是什么 读音:yīn bì

1、(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

2、庇荫。

问题四:荫蔽的拼音是什么字 “荫庇”吧?

拼音:yin bi,都读四声。

问题五:“荫蔽”和“荫庇”的读音分别是什么 这些证据中最权威的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这个表就是为了解决楼主的这种各种注音材料注音混乱的问题而制订的。该《表》对“荫”这个词的读音进行了统读,只读为[yìn],那就要以这个为标准,按照这个读。

荫的两个读音可以根据意思的不同进行区分。

具体如下:

荫字读音为yìn时,组词为:荫凉、庇荫、荫庇、恩荫、荫子、荫监。

荫字读音为yīn时,组词为:荫凉、荫翳、荫蔽、绿荫、树荫、成荫、荫坑、阴荫、绿荫、沈荫、荫第、凉荫。

相关组词:

1、荫凉[yìn liáng]  因物遮蔽而凉爽。

2、树荫[shù yī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

3、荫翳[yīn yì] 遮蔽。

4、绿荫[lǜ yīn]  有叶树木底下的阴地。

5、荫蔽[yīn bì] (动)树木遮蔽;隐蔽。

6、林荫道[lín yīn dào]  (名)两旁有茂密树木的比较宽的道路。

7、庇荫[bì yìn]  遮住阳光;比喻袒护包庇。

荫蔽的正确读音是:yīn bì。

在2016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公告中指出了“荫”字的新审定读音。明确指出了该词语只有yīn bì一个正确读音。

荫蔽的词性为:动词。

荫蔽有两层含义:

1、(枝叶)遮蔽。

2、隐蔽。

扩展资料:

近年来,关于荫蔽的读音争议不断,主要集中为yīn bì和yìn bì。

荫蔽错误读音“yìn bì”来源:

1、根据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27日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规定:“荫”统读yìn。

2、国家语委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主要内容是研制普通话审音原则,根据当前语言生活发展需要修订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话语音规范标准体系。

与荫蔽易混淆的词语为“荫庇”(读音“yìn bì”),两个词语含义上虽有相近之处,但读音上存在差别。

荫庇的读音为:yìn bì。

荫庇有三层含义:

1、覆盖;遮蔽。

2、庇护;保护。

3、旧时亦常指子孙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封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荫蔽

百度百科-荫庇

荫庇

yìnbì

荫凉

yìnliáng

荫翳,阴翳

yìnyì,yìnyì

阴、荫是两个同音字,

1、阴(yīn)的义项较多,其中有一层意思指不见阳光的地方为“阴”,如阴天、阴沉、阴暗、阴凉、阴森、树阴、绿阴等。

2、荫(yìn和yīn)主要指“荫庇”,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也指遮蔽,如荫蔽、荫翳。

ps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版)对这个词的区分未加统一,存在矛盾。如第1175页的“树阴”是对的,但到了第1499页却成了“树荫”。第1499页的“阴凉”是对的,到了第1507页,却变成了“荫凉”。应该规范化,不要混用。

以上就是关于荫蔽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荫蔽的意思、荫蔽是什么意思、荫蔽的拼音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43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