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要求

对联平仄要求,第1张

七字对联平仄规则如下: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扩展资料: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关于上下联的区分:

1、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律通则》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声调是上声、去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声调是阴平、阳平)的是下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庆”是仄声,“春”是平声。

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2、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春联贴法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对联的基本规范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句子结构相同。

3、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宽泛的要求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句子的节奏点上或韵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对。

4、上联尾字应该是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5、对仗工整。上下联同位字词词性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同时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

对联的平仄不可以失替。也就是指对联的上联或下联之中,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对(一般算两字为一组),不能连接出现平声或仄声。否则就为失替、平仄失调。进一步讲就是在对联中,位于句子节奏点上(词组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节奏为△△_△△_△△△的第二、第四、第七个字,都应该是平仄互相交替的形式出现。

还有,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上仄下平”。同时,联尾三个字不可以连续平声,或连续仄声。

所谓平仄,就是中国古汉语诗词对联的声调韵律。古人把汉字的发音分成两个大类,即平声和仄声。现代汉语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古汉语中还有一部分入声字,也属于仄声。比如:一,十,石,竹,德,得,出,歇,发,白,洁,节,杰……这些字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是一二声。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世界上的语言文字怕有上万种吧,但独有汉语言文字才可以作对联。对联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规矩。这种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义和音韵两个方面。

先说音韵。汉字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如“妈、麻、马、骂、抹”、“呼、扶、虎、父、福”。前二声是平声(用“—”表示),后三声是仄声(用“|”表示)。我们平常说话和谐好听,就是不自觉地让平仄搭配起来。如“张三李四”、“三心二意”、“桃红柳绿”,都是平平仄仄结构;而“半夜三更”、“左右为难”则是仄仄平平结构。对联之所以有味,首先就因为它体现了我们汉语中这种平仄和谐的音韵美。

对联有上、下联。用字极其讲究平仄搭配。它用字的平仄规矩有个口诀:上下联,字相等。单联内,平仄间(错开)。两联间,平仄反(平对仄,仄对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单数字可平可仄,双数字平仄铁定)。上联尾字仄,下联落脚平。平起仄相连(平起式),仄起平相连(仄起式)。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恰恰就是两种格式的两副五字联: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 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欲”是仄声,按规定应是平声,但“一三五不论”,所以可平可仄了。下同。

杜甫的一首绝句就恰恰是两种格式的两副七字联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 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还有横额,四个字。但也可不用。如用,也必须平仄相间,并且一般是仄仄平平。照样,一三两字可灵活应用。

其次说语义。对联少则三五字,长则几百字;但有两点必须遵守。一是上下联的词性、句式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倒装结构对倒装结构,排比结构对排比结构,等等。二是上下联的意思不能相同,要互补,要递进。否则,就叫做合掌。合掌是联家的大忌。一般会作对联的人,平仄没问题,词性、句式上也少毛病,合掌之病却往往被忽略了。旧时商家用的一副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现在一些住家也多滥用),就是合掌的典型。

此外,春联是过年用的对联,就必须具有“年味”。年味内涵很丰富,从精神上讲,一要突出辞旧迎新,二要突出喜庆吉祥。春联可概述过去一年的成就,描绘愿景;可歌颂祖国的强盛、社区的和谐,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儿孙快乐成长;可联生肖交接构思;可按照用联门面性质,住户具体情况起稿。关键是要新,要贴切。

简述了春联的规矩后,再看开头所引两联的毛病何在吧。特大长联属仄起式,其平仄标示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它的词性、句式都对,上联平仄也没问题。问题出在下联,除了“落脚平”对了和“一三五不论”之外,其余“二四六”位置上的四个字的平仄全错了,本来应与上联相对四个字的平声相反,该是仄声的却全成了平声。央视三套那联属平起式,其词性、句式也对了,声韵却错得更厉害。上下联的平仄全相同了,连上联的尾字也成了平声。它的整个联意也有点问题。既然上联涉及生肖交接虎年来,那么下联一般就应对接牛年去。再次,用“莺歌燕舞”来形容“会英雄”,显然不切,太软,“龙腾虎跃会英雄”还差不多。

正因为现在普遍缺乏春联的常识,所以随处可见把春联上下联贴反的现象。一般上联要贴门的右边(一人面对门为准),下联贴左边。因为我国古来文字竖写是从右至左,且有以左为大的习惯。

(参考来自:2010年03月23日 星期二 深圳晚报)

春联平仄的要求: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遵循“马蹄韵”规则,即依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顺序。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里的平仄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对联平仄要求如下:

1、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因此贴对联时一定要将上联贴在右手边。

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3、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采用曾国藩说的“调马蹄”手法。所谓调马蹄,是从骈文学来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顺序,再长也是如此。

平仄工整的对联有:

1、上联: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下联: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2、上联:或默或语或出或处;下联:知柔知刚知微知章。

3、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下联:来匆匆去匆匆饮酒几杯各西东。

4、上联: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下联:相马以舆相士以居。

5、上联:白眼观天下;下联:丹心报国家。

以上就是关于对联平仄要求全部的内容,包括:对联平仄要求、春联用平仄怎么来分上联和下联、春联平仄怎么分左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41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