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看什么书对写作文比较好

初一看什么书对写作文比较好,第1张

1 初一的买什么作文书好,,,还有要买什么书

首先买高中初中的作文选。

然后可以买一些小说,仔细看,最好是有营养你自己又喜欢的,这样可一丰富你的写作手法,情感等。 还可以买名著,(忍着枯燥看一看)推荐你看儒勒·凡尔纳和马克吐温写的小说。

《红字》之类的小说也可以试看。 古典名著如果看的懂的话多看,一些古文名篇可以多阅读。

多背诵阅读好处非常之巨大! 如果喜欢是可以看一些类似言情小说之类的书的,可以解闷,还能让你刻画细节的能力更强。 建议杂志一定要多看,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好看有能提高水平。

没事写写日记写恭攻多纪鼙慌俄苇藩俩写诗也是很好的。 想要提高作文水平就是看书,而且不是坚持看书,是喜欢上看书!!到后来可以让所有东西成为你的素材,生活中任何东西都要留心/。

可以经常幻想,想象,别以为那是有病,经常阅读想象可以激发你写作的冲动。

加油吧!。

2 什么书适合初一学生看,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夏洛的网》

《羊脂球》

《牛虻》

《繁星 春水》

《水浒传》

《西游记》

《朝花夕拾》

《彷徨》

《汤姆索亚历险记》

《呐喊》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骆驼祥子》

《格列夫游记》

看看技能书,这个对以后作用非常大

比如一些锻炼口才的书,一般这种书里多是一些说话的实例,只有借鉴作用,要在实际生活中多练习,配合这种书看的就是更多的文学书籍,因为你要说话嘴里得有词,所以各种文学书籍都要看,我推荐你看一些中学生高中生作文集,什么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增加词汇量,看这种书前建议你要有本辞海。各种大家的书也要看看,个人比较喜欢鲁迅,鲁迅写东西比较灵活幽默,还很生动,非常值得借鉴,然后就是古文,这个需要你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后才能看,因为你看不懂,刚开始看,你就买文言文的聊斋看看,之后是史记一类的书。古文观止这书可以,买来备着吧。之后就是其他的杂学,记录各种新闻新鲜事的杂书,结合这些,你不光文笔好,口才也会有所提升,祝你学业有成

我介绍的很多书都是初中必读的 名著导读 对于中考很有用 多看看

选我吧~~

3 初中的作文书哪本比较好

写好作文也是从平时的看书积累来的

初中时期:接触哲理散文名篇,比如培根的《谈读书》,《读者》《意林》《箴言》之类的文摘可以阅读,时事评论之类的文章也应涉及。更多地阅读文学名著,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简·爱》《基度山伯爵》等外国名著。特别推荐美国女作家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这是女孩子必读的书。中国名著:《骆驼祥子》《鲁迅文集》《城南旧事》《史记》。四大名著和《史记》应该阅读原版。现代文方面可以阅读毕淑敏等的作品。

高中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个人品位基本定性,将来要走何种道路也基本确定,此时应该有选择性地阅读实用性的书籍。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不适宜阅读大部头长篇,可以选择篇幅适中而意蕴丰富的作品比如《三毛全集》《卡耐基全集》。关于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曲赋各类都应有所积淀,文化素养应该更加成熟。课外文言文阅读也比较重要。高中时期推荐读《飘》《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高中学生面临的是大学教育,推荐一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应该对高中生有所启迪。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4 中学生看什么作文书好

看议论文类型的书,初一先看记叙文,初二初三重点在议论文;余秋雨、梁衡、鲍吉尔原野的书

都是中考作文的典范。优秀作文也可以看。如果说具体的,那就可以看《此时众生》《雅舍谈吃》

《岁朝清供》这些是比较有意思的格物类散文。现在还推荐《龙与少年游》《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有些句子对作文提色很有帮助。《哈娜》系列增长见识,很美,《因自由而美丽》《私语书》

作文举例参考,还推荐读部热血小说,也许它才会成为真正的精神动力。

5 初一看什么书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

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6《西游记》本书作者——吴承恩(明)。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可施耐庵对书名总感到不满意。罗贯中建议用《水浒传》,他觉得很好,他说,“‘水浒’有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便将书名正式定为《水浒传》。

本书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这部书也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一大批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形象。

(另: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清代的作品,其大三本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注意:《三国志》属于史书,不是小说)8《骆驼祥子》本书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

1930年老舍踏上了归程,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的笔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它揭示了“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成为这个衰朽社会的殉葬品。

主人公 ——人力车夫祥子、车主女儿虎妞、小福子。《骆驼祥子》精彩语言辑录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线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9《名人传》本书作者——瓦萨里。《名人传》是 文艺复兴的重要文献,作者在1568年的修订版中明确宣告,该书的宗旨就是要叙述“艺术再生的进程”。

“再生”一词不仅是瓦氏整部巨著的主题,而且构成了其历史观念和艺术判断标准的基石。他破天荒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而非像他前辈那样总是将其孤立开来进行处理,同时,他依据风格类型而提出了一套批评体系以区分艺术作品的高下优劣。

这些特点使他的《名人传》与以前一切著作拉开了距离,成为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10《童年》本书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倚小说第一部,小说主人公——阿辽沙。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

6 快初一的学生看什么书好

中国有句古训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折射出中华民族历来对读书的重视。

那么今天中国的孩子都在读什么书呢? 走进程启迪的卧室,给记者影响最深刻的是床铺对面的一座大书柜,7分为上中下三栏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旁边的书桌上,十数本厚薄不一的书册占据了桌面大部分位置,而墙上悬挂着的几张美国NBA巨星艾弗森的海报则为房间增添了一点活力和青春气息。 房间的主人程启迪是北京丰台区一位正在念高中2年级的男孩,因为条件有限,这个房间同时兼具了卧室和书房的功能。

“除了读书和打篮球,我没有什么别的爱好。”程启迪告诉记者,“但是,你别看我书柜里有很多书,其实没有几本是我想看的。”

“我没时间读我爱读的书” 透过书柜的玻璃门,记者看到里面陈列着大量诸如《高二英语四点一练》,《高中语文古诗对照注释》之类的教学参考书,从高一到高三都有,甚至有几本高考冲刺指南类型的书也摆放在明显的位置。 “一部分是学校要求学生自己买的,还一部分是妈妈帮我选购的,里面我有时间真正读过的很少。”

程启迪说,“尤其是那几本高考指南,我现在根本就看不懂,而等到高三,这些书恐怕都过时了。” 程启迪关上房间的门,打开书桌紧锁的抽屉。

“这些是我最近在看的,不过每天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基本都要到10点,所以进度很慢。”他对记者说。

在他的抽屉里,记者看到巴金先生的《家》以及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程启迪说,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看这些小说,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是要被没收的。

“学校每天布置的作业一般要花2个小时左右能写完,然后得自己温习功课。”程启迪无奈地说,“父母对于每天学习的要求是按时间来计算,而不是学习量来计算,也就是说,规定10点睡觉,10点前都必须学习,即使你速度快,提前温习完当天的功课,只要时间还没到,就得继续做参考习题。

这样的话,我只能是在每天睡觉前读一会儿课外书。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不是也爱看课外书,不过他们也一样没时间。”

说着,他忽然狡黠地一笑,“当然,我也有关上房门偷偷地看,并且能够抢在他们进来察看之前将书藏起来。” 当记者从他抽屉底下翻出一本日本漫画《篮球飞人》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也喜欢篮球,可是很少有机会能去看电视里播的NBA比赛,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大多在上课,这套漫画我们许多同学都在看,确实不错。” “我能理解父母和老师的心情,并且努力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不过我不会放弃自己读书的爱好,以后在大学里,我会有机会读遍我喜爱的书。”

漫画、卡通是最爱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小程这样苦于无暇阅读课外书籍,那些有时间阅读的孩子又在读什么书呢? 中国西南部的广西省南宁市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做了一个简易的问卷调查,两个班100多名同学写出“自己最爱看的课外书”,结果《读者》(一份受到中国读者喜爱的大众化刊物,最初以美国《读者文摘》为仿效对象,至今已形成自己以人文关怀为主调,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风格)遥遥领先。可是,根据一些同学做的“民间”调查,结果与之大相径庭,漫画和武侠小说位居榜首。

根据南宁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到小学生爱看什么课外书,得到的几乎是标准答案:漫画、脑筋急转弯、神话、作文选。而中学生阅读面要广一些,涉及到娱乐、电脑、武侠、游戏、童话、科普、军事、体育、唐诗宋词、校园小说等众多门类。

从南宁市十四中初一学生提供的112本已阅读书名中,漫画独占鳌头,有31本;魔幻、悬疑、爱情、武侠、校园小说共37本;中国名著9本。而南宁市二中高一年级学生提供的224本已阅读书名中,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遥遥领先,占了25%;《大众软件》等电脑杂志和《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等魔幻小说,各占10%;外国名著占7%;中国名著占得份额最小,只有2%。

(数据来源:南国早报) 中小学生课外读什么书好,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南宁市二中语文组组长彭俊姣老师认为,现在的中学生虽然阅读面比较广,但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存在猎奇心理,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有的学生则着迷于漫画书。

作为语文老师,她希望学生的阅读面广一些,这对他们知识积累、增加理解能力大有好处。她并不主张学生读教辅书,特别是作文选,虽然上面有很好的范文,但看多了会形成思维定式,写出的东西千篇一律,没有个性。

她认为读名著对学生道德的感染和熏陶有一定影响。 适合中国孩子的读物太少 虽然现在的书店内儿童读物销售区都很大,童话、故事、卡通、漫画、美术、少儿百科、儿童文学等各类少儿读物,也是琳琅满目。

但来自日本、欧美的卡通、漫画类的书占得比重非常大。虽然很多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推出了卡通版,但也难敌来自日本、欧美的引进版图书。

书店里,很多小朋友都捧着日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而中国文学、少儿百科、古典诗词类图书则少人问津。 “孙悟空,猪八戒什么的故事从小就开始看,现在根本没兴趣了。

“在北京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李明明说,他。

1 汪曾祺散文好词好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 "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2 汪曾祺作品里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1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1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1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15、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3 汪曾祺散文 语句

《汪曾祺散文 》语句:

1、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2、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3、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4、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成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国子监,现在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了。首都图书馆的老底子是头发胡同的北京市图书馆,即原先的通俗图书馆--由于鲁迅先生的倡议而成立,鲁迅先生曾经襄赞其事,并捐赠过书籍的图书馆;前曾移到天坛,因为天坛地点逼仄,又挪到这里了。首都图书馆藏书除原头发胡同的和建国后新买的以外,主要为原来孔德学校和法文图书馆的藏书。就中最具特色,在国内搜藏较富的,是鼓词俗曲。

6、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7、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

8、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做“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简介汪曾祺: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 关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24、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5 汪曾祺散文/世纪文存好词好句

汪曾祺散文

作者:汪曾祺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7020050344

字数:200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21 元

内容提要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编者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时光五载已过,编者又在此基础上精编出这套“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十六种。经再次遴选,本丛书不仅每册新增加五万余字,而且每册还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编辑推荐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目录

我的家乡

文游台

观音寺

午门忆旧

一辈古人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新校舍

泡茶馆

跑警报

自得其乐

自报家门

随遇而安

多年父子成兄弟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老舍先生

国子监

钓鱼台

水母

城隍·土地·灶王爷

老不闲抄

胡同文化

我是一个中国人

故乡的食物

吃食和文学

宋朝人的吃喝

葵·薤

五味

寻常茶话

食豆饮水斋闲笔

韭菜花

果园杂记

葡萄月令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湘行二记

泰山片石

北京的秋花

林肯的鼻子

美国短简

香港的鸟

谈风格

谈谈风俗画

“揉面”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关于《受戒》

6 汪曾祺作品集句子赏析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

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

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

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

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现在,这里是日常生活。人来,人往。公共汽车斜驶过来,轻巧地进了站。冰糖葫芦。邮筒。鲜花店的玻璃上结着水气,一朵红花清晰地突现出来,从恍惚的绿影的后面。狐皮大衣,铜鼓。炒栗子的香气。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蚕豆作零食,有:入水稍泡,油炸。北京叫开花豆。我的家乡叫兰花豆,因为炸之前在豆嘴上剁一刀,炸后豆瓣四裂,向外翻开,形似兰花。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有人不吃辣椒。我们到重庆去体验生活。有几个女演员去吃汤圆,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冷冷地说: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汪曾祺

1、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2、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你说我在做梦吗?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汪曾祺

3、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4、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

5、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6、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7、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8、他(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9、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0、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1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1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1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1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1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1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1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1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1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2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2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2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2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24、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25、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26、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27、他(韩愈)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买。我认力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

28、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29、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30、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

31、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

32、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

郭敬明小编杨绛小编舒婷小编 汪曾祺经典语录美句

1、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冬天》

3、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朝清供》

4、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人间草木》

5、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人间草木》

6、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草木春秋》

7、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岁朝清供》

8、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9、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10、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岁朝清供》

11、我所谓的"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好想尝尝。——《岁朝清供》

12、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岁朝清供》

13、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受戒》

14、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岁朝清供》

15、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16、紫苏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人间草木》

17、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岁朝清供》

18、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19、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20、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老味道》

21、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22、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是认识你的孤独。

23、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曾祺:文与画》

24、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汪曾祺:文与画》

25、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受戒》

26、我舍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们,和你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大淖记事》

27、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彩云聚散》

28、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29、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汪曾祺散文》

30、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花园》

31、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汪曾祺:文与画》

32、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老味道》

33、怎么可能杀羊一滴血都没有…是我没见过世面还是该死的夸张啊?——《人间草木》

34、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人间草木》

35、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汪曾祺散文》

36、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岁朝清供》

37、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翠湖心影》

38、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罢。——《草木春秋》

39、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汪曾祺:文与画》

4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谈吃》

41、岸上疏灯如倦眼,中天月色似怀人。

42、愿山岚保佑你颊上的桃红。——《复仇》

43、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

44、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老味道》

45、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一辈古人》

46、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八千岁》

47、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48、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四方食事》

49、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咸菜茨菰汤》

50、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葡萄月牙记》

汪曾祺美句

1、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冬天》

3、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岁朝清供》

4、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人间草木》

5、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人间草木》

6、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草木春秋》

7、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岁朝清供》

8、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9、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10、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岁朝清供》

11、我所谓的"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好想尝尝。——《岁朝清供》

12、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岁朝清供》

13、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受戒》

14、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岁朝清供》

15、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汪曾祺散文》

16、紫苏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人间草木》

17、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岁朝清供》

18、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19、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20、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老味道》

21、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22、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是认识你的孤独。

23、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曾祺:文与画》

24、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汪曾祺:文与画》

25、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受戒》

26、我舍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们,和你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大淖记事》

27、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彩云聚散》

28、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29、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汪曾祺散文》

30、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花园》

31、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汪曾祺:文与画》

32、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老味道》

33、怎么可能杀羊一滴血都没有…是我没见过世面还是该死的夸张啊?——《人间草木》

34、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人间草木》

35、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汪曾祺散文》

36、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岁朝清供》

37、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翠湖心影》

38、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罢。——《草木春秋》

39、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汪曾祺:文与画》

4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汪曾祺谈吃》

41、岸上疏灯如倦眼,中天月色似怀人。

42、愿山岚保佑你颊上的桃红。——《复仇》

43、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

44、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老味道》

45、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一辈古人》

46、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八千岁》

47、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浓、热、满三字尽茶理”。——《四方食事》

48、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四方食事》

49、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咸菜茨菰汤》

50、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葡萄月牙记》

以上就是关于初一看什么书对写作文比较好全部的内容,包括:初一看什么书对写作文比较好、汪曾祺散文里的佳句、《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语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33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