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镇的广东汕头澄海东里镇

东里镇的广东汕头澄海东里镇,第1张

东里镇澄海区辖镇,地处韩江支流出海口,位于区境北部,南濒义丰溪于潮安、澄海、饶平、南澳四市县的交汇处。全镇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715万,下辖22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7个居委会。据传宋末元初(公元1240-1279)已有闽南渔民在此定居,以渔盐为业。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设水军营境;元朝初(公元1279-1368年)设盐场管勾司;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创水寨城为军营,属海阳县。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属饶平县,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属澄海县。因境内有一小溪通过,溪西有沙垄,垄上小村名西垄,溪之西为西陇,溪之东为东陇。清末东陇易名东里,故名。1914年称东里镇,民国28 年至35年(1939—抗日战争时1946)澄海县政府一度迁此。1949年改称东陇镇,属苏北区,1953年属县三区,1958年属苏北公社,1961年分设盐鸿、十五乡(莲华)、东陇公社,1964年东陇分设东陇镇和东陇公社,1969年并为东陇公社,1971 年改称东里公社。1974年分东里镇和东里公社,1980年并东里镇。镇人民政府驻镇区东河大街。地处韩江下游平原,耕地面积1015公顷,沙质土,主种水稻,花生,生柑,甘蔗。距离汕头机场16公里,广梅汕铁路汕头站21公里,莱芜港集装箱码头20公里;国道324线、省道安黄公路在境内交合,水陆空交通便利。旅外侨胞7万多人,是著名的侨乡之一。

附: 镇区在澄城镇东北12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9万。潮澄饶三县(市)要冲,是闽粤赣(gàn)三省重要水陆交通运输转运点。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粤海关税馆在此设正税口,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已是一个初具规模之商埠,至今,已发展为潮汕工艺美术品口基地。现有塑料制品、凉果、毛织、服装、抽纱、木雕、竹器、家具等30家工厂,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新建南湖商场为潮澄饶三县(市)农副产品集散地。324国道经此。 改革开放以来,东里镇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以工贸为主体,以农业为依托,外向型、基地式的发展格局。东里镇曾是名扬海外的“通江总汇”之地,素有“百载商埠”的美誉,商贸十分发达,逐步发展为邻近区域的商品贸易集散地。

东里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000多家,并已逐步形成了五金机械、食品、工艺、服装纺织、塑料橡胶五大支柱行业,三资企业30多家,年创产值近10亿元。东里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工业区设施配套齐全。镇自来水厂日产水量2万吨,正在筹建的第二水厂设计日产水量15万吨。区域内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火力发电站两座,年发电量4800万千瓦时。程控电话近两万门,“视聆通”、“因特网”、“电子商务网”等网络也已开通。东里镇在搞好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制订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并以优质的服务营造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

东里镇农业生产也十分发达,建立了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水果、水产、禽畜生产出口基地。名闻遐迩的“樟林林檎”种植面积达到2200公顷,以石丁、和洲等专业村的三鸟饲养基地初具规模。 1 东里三中(中学

学校创办于1993年9月,2001年6月被评估为区“达标学校”,2002年6月成为区初中首批“一级学校”之一,2005年7月原樟林中学并入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2苏北中学 苏北中学创办于1946年。系由民主人士陈卓凡先生倡议,原苏北区各乡集资、海外侨胞赞助建成。初称“澄海县私立苏北中学”,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先生为首任校长。1953年改为公办,称“澄海县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1月改名为“汕头市苏北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为“澄海县苏北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1984年秋恢复“澄海县苏北中学”校名。2003年4月改称为“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3东里中学

东里中学创办于1980年。学校由原东里工办小学改办初级中学,定名“东里联合初级中学”,简称“东里联中”,最初校址在东里元亨街元亨祠,第一任校长是周继泽校长。1982年,东里联中开办“业余夜高中”,起初承担干部职工学历培训,后面向社会招生(夜高中于2004年停办,共计20届)。 1984年,学校改名“东里镇初级中学”。翌年,东里镇政府开始筹建明德新学校。1987年9月,学校迁至明德新校址。1988年9月,学校创办首届职业高中班,改名“东里职业中学”,简称“东里职中”。2001年9月,根据上级的要求,学校改名“东里中学”。2002年8月,东里中学再次迁到现址办学;2005年6月30日,学校通过区教育局的督导和评估,成为澄海区一级学校。

学校本学年度(2006—2007学年度)有50个教学班,学生3071人,其中初中教学班19个,学生1161人,高中教学班31个,学生1910人,高中在校学生数居全区面上中学第一。

4东里四中

澄海东里第四中学现位于东里镇东里新桥东侧,是一所创办于1998年8月的农村初级中学。原校址在东里镇南和大道中段东侧,2002年8月根据东里镇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与东里中学校址对调。2003年12月被评为区“达标学校”,2004年12月被评估为区“一级学校”,2005年3月被评为区“双优学校”。

校占地132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20平方米,计有办公楼一座;二层教学楼5座,计教室22间;实验楼一座,计实验室和仪器室4间;师生食堂一座。2006~2007学年度共开设2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317人,主要招收南洲、和洲、镇三、新兴、观一、南社、东和、头冲等小学的学生

5东里小学

天后宫,新兴街古港,观一秦牧故居,樟林古港纪念碑及红头船陈列馆……

樟林西塘,嘉庆四年,于潮州府澄海县樟林寨城里,出现了一落院宅——“西塘”。至光绪年间,为南社洪家购得,廷师按苏州园林式样扩建。地虽亩余,亭榭楼阁,假山莲池,客厅书房,园林花木莫不具备。自此誉之“潮之名园”,可见其韵致不亚于拙政之大观。

樟林古港旧址,是红头船的启航圣地。这里曾是清代的“海上门户”,当年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南达越南、暹罗、马来西亚、婆罗州、印尼等。潮人先民都从这里飘洋过海到东南亚诸国侨居和通商。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初弛海禁,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驶出。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代皇帝这100年间,从樟林古港乘坐红头船飘泊到暹罗的潮人有150万人之多。

王鼎新,又名王心民、王慎名(1894-1968)澄海县莲阳槐泽乡人,著名教育家、书法家、进步民主人士。

王鼎新1914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日期间,接触彭湃、陈卓凡、李春涛等人,参加爱国活动,随后加入彭湃组织的赤心社,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投身救国救民的斗争。1921年回国受聘任潮州旅省八邑中学校长,积极推行新思想。1923年回汕头创办《时报》并任总编辑,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新思想,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1925年他先后出任澄海县教育局长、澄中校长,第二年,东征军进入潮梅,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任命他改组澄海县国民党支部,接纳一批***员及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国民党,改变了国民党的组织成分,受到民众的拥护。不久,国民党右派反动政变,大肆通缉***员及进步人士,王鼎新出走香港。1929年,陈卓凡在上海创办南强书局,王鼎新抵沪任经理及编辑。这时,一批知名的***员及进步人士为其撰稿,如李达、郭沫若、钱杏邨、邓初民等,使南强书局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科学思想的重要阵地。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王鼎新受陈卓凡之邀回到故乡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陈卓凡任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王任其秘书,他俩在中国***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依靠***员和左派力量,组织发动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八年间,他紧随陈卓凡,任多种职务,转战各地,为抗日战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陈卓凡长期倾向***,倾向进步,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45年3月,陈被免职,8月陈与王携眷回故乡。

1946年,陈卓凡在家乡创建苏北中学,王鼎新被聘为首任校长。兴学育才是王鼎新一生的夙愿,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这所新办的中学,他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创立了良好的校风。学校初办三年,适逢解放战争,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王鼎新却一方面默许***地下党员到学校开展革命活动,一方面婉拒反动党团涉足学校,使苏北中学成为反动统治下的一片“净土”,为革命做出了贡献。1957年,他被选为澄海县副县长,主管文教工作。

王鼎新又是广东省书法研究会委员,岭东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及港澳地区,颇负盛名,有“鼎新体”的美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为他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楷书一册。

澄海中学创办于1915年9月,是粤东最早的县立中学之一。 1914年4月,由于民国初澄海县开始兴办近代化的小学,毕业生人数日增,而澄海没有中学,大多学生不能继续升学,兴办中学培育人才呼声甚高,在时任澄海县县长鲁国斌的支持下,由劝学所长李世铎呈请省政府核准兴办中学,校址设在澄城旧参将署(现澄海区大众影剧院),开始筹款建筑校舍。 1915年9月学校落成,县长鲁国斌撰写《澄海中学落成记》。首任校长为李景濂。此后十年间逐步添建教学楼、礼堂、图书馆、宿舍、操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学校于5月成立了学生会,领导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宣传新文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师生们举行报告会,组织宣传队下乡发动农民成立农会,11月,杜国庠任校长,澄海中学定名为澄海县立中学。学校聘任进步教师,并开始录取女生入学,开创男女同校先例。 1926年春,王鼎新接任校长,锐意改革,增辟操场,募捐扩建校舍、图书楼等。 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军队包围澄海中学,逮捕***员及倾向***的师生,学校停课,师生星散。 1930年秋,澄海中学逐步复课,遂又增办二年制师范,翌年改为三年制师范。 1935年,澄海中学改为四年制高师,同时设附属小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侵华日寇在潮汕地区登陆,6月澄海县城沦陷,澄海中学校舍被夷为平地,教室、教具被毁,学校转移到饶平浮山设处办公,俟机复课。 1940年,澄海中学学校机关迁回澄海樟林,由朱名宗校长主持,选定广智小学旧址风伯庙(现澄海区苏北中学校址)办学复课。 1942年,澄海中学创办第一届高中。 1943年11月,日寇侵占樟林、东里,澄海中学暂停办学。 1944年澄海中学再次迁往饶平浮山,于东官乡借用祠宇十余座及民房二座,暂辟为教室,继续艰难办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澄海光复。余仿真校长回澄城勘查学校旧址,发现已成废墟,遂暂借便生医院(现澄海中医院)为临时校址。但因场地狭小,不足容纳全校师生,乃成立新校舍设计委员会,选定澄海学宫旧址(即现校址)为新校址,并委托营造公司派工程师谢西家先生进行校园建筑勘察设计。 1946年6月6日澄海中学校园奠基,开始建设。但因资金短缺,至1949年才建成校门、12间平房教室及一座中断建设的礼堂,学校勉强继续办学。 1951年县人民政府拨款续建校舍,又将县衙旧址及毗邻十多座平房划拨给澄海中学,将金城巷几座侨房拨借给澄中做学生宿舍。此后数年,解放前始建的教室、礼堂和校务处先后落成,田径场、科学馆、图书馆、膳厅、医疗室和学生宿舍相继配套建成。 1953年,澄海县立中学改名为澄海县第一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澄海县第一中学改名为澄海红旗中学。随后澄海中学被造反派砸烂,师生被赶出校门,澄中停课,此后校舍一度闲置。 1969年1月,红旗中学被撤销并入澄海延安中学,学生又重回澄中校舍上课。 1969年8月,澄海延安中学更名为澄海中学。 1978年,澄海中学被定为县重点中学。 1979年,因当时澄海中学实验室条件较差,设备残缺,由政府拨款、泰国校友资助兴建科学楼,但因资金不足,只建成三层后停建。 1984年,因80年代初,金城巷侨房陆续归还华侨业主,学生宿舍无着落,学校增建五层学生宿舍楼一座。 1989年,政府投入资金续建科学楼,同年,澄中香港校友会捐建的离退休教工活动室“序乐园”也动工兴建并交付使用。 1994年12月,澄海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92年起,因澄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用近50年的旧平房校舍已残破,在政府支持下,澄中重新规划校舍布局,邀请建筑专家,原澄中校舍设计者谢西家先生、林圣建先生等人制作校舍改建总体规划方案,并开始实施澄中校舍改建工程,由政府拨款作为启动资金,泰国、香港、深圳、广州、汕头、澄海的澄中校友捐资,分期陆续拆除旧的平房教室、校务处。 至1997年,第一、二期工程完成,原校舍除学校大门保留外,旧建筑多被拆除,并相继建成英南图书馆、春晖楼、长海楼、泽芳楼、三乐楼、食堂餐厅综合楼、第二、三幢学生宿舍、景行楼、凤起楼,此后又启动第三期扩建工程。 1998年9月,澄海中学初中部停止新生招生。 2000年7月,最后一届澄海中学初中毕业生毕业。 2000年9月,澄海中学初中部停办,过渡为高级中学。 2008年4月,澄海中学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和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认验收。

看来楼上的搞错了。

苏北中学被省评为省一级学校后

近年来都创佳绩。。

本科率都接近百分之50

升学率百分之七十以上

08高考全澄海只有澄中和苏北有600分以上的学生

苏北有4人。。

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华侨和实高

澄海凤翔中学 澄海南翔中学 澄海北秀中学 澄海莱芜中学

澄海坝头中学 澄海汇璟中学 澄海区澄华中学 澄海区兴华中学

澄海区澄海中学 澄海区华侨中学 澄海区苏北中学 澄海区实验高级中学

澄海实验学校 澄海上都初级中学 澄海莲阳中学 澄海莲东中学

澄海两镇初级中学 澄海湾头中学 汕头市澄海苏湾中学 汕头市澄海莲上初级中学

澄海区茂南中学 澄海区溪南中学 澄海区东里中学 东里镇第三中学

东里镇第四中学 澄海盐鸿中学 澄海区莲华中学 澄海区隆都中学

澄海区隆侨中学

军训一般都站姿早上6点早操晚上7点半夜自修,分两节课差不多10点半结束 不是女生住新宿舍楼啦,听住宿生说是女生住楼上 男生住楼下,还有一栋宿舍楼刚完工,伙食不太好,但你可以到外面吃

苏北总的说各方面都挺不错的啦 还是高考考场,高考的时候在本校考不用跑别的学校那么麻烦

以上就是关于东里镇的广东汕头澄海东里镇全部的内容,包括:东里镇的广东汕头澄海东里镇、苏北中学的历任校长、澄海中学的历史沿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31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