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国被秦灭,后短暂复国又被秦灭,随后秦杀了韩王安,谁知道具体过程

战国时期韩国被秦灭,后短暂复国又被秦灭,随后秦杀了韩王安,谁知道具体过程,第1张

韩国的短暂复国是在楚汉争霸时期,复国者是韩王信(不是那个淮阴侯韩信)和张良。

韩王信在早期站错了队伍,跟着刘邦入关,项羽在封王的时候,把韩国封给了郑昌。韩王信就跟刘邦一对付项羽,后来在刘邦授意下灭掉郑昌。

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不能容忍中原还有个韩国,于是将韩王信改封太原,韩王信忿而叛汉归顺了匈奴。韩国从此才绝。

韩王安是在韩国复国之前,也就是秦国统一六国时给秦杀掉的。而韩国复国是在秦朝灭亡后进行的。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进攻秦军的作战。

秦国的东向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

联军因各有所图,步调不一。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

前317年,秦遣庶长樗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其主力魏军82万人,赵军阵亡13万,残余魏军溃逃。秦军追至观泽再败韩军,斩首超过3万韩军,俘虏韩将鲮申差。关东诸国大为震恐。

扩展资料

函谷关典故: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当时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出游。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

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

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

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什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函谷关之战

函谷关之战中,齐国为什么不参加?

齐国与秦国一直有着秦晋之好,齐国在当时已经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已经非常的强大,齐国与秦国之间的距离相距遥远。在战国历史上,齐国和魏国一样,都是有归属于自个的光辉阶段,可是最终或是秦国统一了天地,造就了以后的皇朝。那时候的秦国慢慢的发展趋势,日渐强劲,因此秦国从发展战略防御变为发展战略攻击,秦国被世界各国觉得是个比较严重的威协。

因此,在魏夫君孙衍的促进下,公元318年,周慎靓王三年,那时候的赵国,楚国,魏国,韩国,燕国等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了义渠国,想让他相互配合同盟军行动,在后才进攻秦国,不愿秦国赠给义渠国“文绣千匹,好女千人”,合理减轻了义渠产生的风险,接着出兵,在函谷关应战列国。

这一场战争称之为函谷关对决,而函谷关对决,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观点。那麼那样一场五国联军一同征讨秦国的战争,为何齐国没有参加进去

尽管是五国联军,可是每一个部队的同盟军因各有一定的图,没有办法统一。例如,楚国和燕国两国之间临时受秦威协并不大,因此心态消沉。可是魏,赵,韩三国就不一样了,她们收到了秦国非常大的威协,因而这三个国家十分拼命地与秦国抵抗,可以说真真正正与秦军对战的仅有这三个国家。五国联军在和秦国对战后,兵败,因此五国联军便逐渐往东撤离,撤离到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

同一年,义渠的君王觉得尽管那时候秦国送过来了丰富的礼品,可是秦国的强劲终归是对自身不好,送礼物是临时的对策,逐渐后悔了,便发兵围攻秦国李帛。此刻的秦国部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败,可是这一战争没有危害最终的结果。

公元317年,也就是四年以后,秦国派樗里疾出境应战同盟军,在修鱼这个地方惨败同盟军,还击韩,赵,魏三国联军,击杀了主力军韩军82亿元人,遗骨堆积成山,因此五国联军再度撤离,退到观泽(今河南清丰南),可是秦国部队死咬住不放,追了上去,追到观泽在此败败了韩军,而且俘获了韩国的名将申差,这件事情让列国大幅吃惊。

最先,要了解齐国在那时候早已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早已十分的强劲,当然是不容易畏惧的秦国,因此也就没有参与五国联军的战事了。齐国的封为历史时间,十分的久远,从西汉到春秋时期阶段。齐国由于姜太公姜子牙封号于齐地,因此而出名为齐国。

其次,齐国在见到五国联军攻打秦国的情况下,没有下手,由于齐国与秦国一直拥有秦晋之好,彼此是家人关联,秦国和齐国同盟,拥有秦女远嫁齐国,变成齐闵王嫔妃等作法,且在两国无血海深仇,齐国不会受到秦国的威协,因此不发兵。

东汉后半期,齐国没有与秦国产生过正脸的矛盾,都没有真真正正地阻拦过秦国的东进,秦国都没有立即对齐国启动过战事,而且还将齐国做为更为关键的友军,给了它许多的益处,可以看得出新型大国关系十分的紧密,与此同时由于秦国了解齐国对自身的必要性,平日中常常是大礼赠送。由于秦国和齐国的交下是消除山东六国合纵连横的重要,也可以确保,秦国外界发展自然环境平稳。

最终,齐国与秦国中间的间距距离漫长,齐国发兵帮助五国攻打秦国,必须跋山涉水,通过别的国家的城池,针对齐国的部队十分的耗损,必须耗费齐国非常大的经费预算,可以说成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儿,齐国因此才没有去攻打秦国,显著摆着,与自身不相干又不愿参加的心态。

因此齐国采用的工作态度是应对自身生活中的宋国,由于此刻的宋国早已慢慢的稳步发展了,齐国担心宋国会变为自身生活中的威协,因此参加了攻打宋国的战事。宋国在那时候攻打过周边别的的国家,这种战事也让宋国中国造成了不和谐的响声,发生了分歧,因此齐国此刻攻打宋国可以说成机会恰当。宋国在当初的商业服务政冶及其城镇化发展,十分令人震惊,由于宋国土地城池大,十分的富饶,是在齐国嘴上的一块赘肉,齐国不容易放着在嘴上赘肉不打,却攻打出力不讨好的秦国。

480 楚伐吴,至桐内。

478 楚灭陈。越伐吴,在笠泽败吴师。

476 智瑶伐郑,齐救郑。

楚伐东夷。

襄子灭代。

475 越围吴。

473 越灭吴,勾践为伯。

472 智瑶伐齐,败齐师于犁丘。

469 越迁治琅邪。

三桓攻鲁哀公。

464 智瑶伐郑。

462 智瑶筑高粱城。

461 秦夺大荔王城。

458 四卿分范中行氏地。

智瑶灭仇由。

457 智瑶伐中山,取穷鱼。

秦战绵诸。

456 秦设频阳县。

韩庞得卢氏城。

韩魏共灭伊洛阴戎。

455 智瑶合韩魏围赵于晋阳。

453 赵韩魏灭智瑶,三分其地。

451 秦筑南郑城。

447 楚灭蔡。

445 楚灭杞。

444 秦伐义渠。

441 南郑叛秦。

440 周考王封弟揭于河南,为西周桓公。

434 晋君仅剩绛,曲沃两地。

431 楚灭莒。

430 义渠伐秦,至渭水北岸。

424 赵迁都中牟。

423 韩伐郑。

419 魏筑少梁城。

415 秦修庞城,筑籍姑城。

韩迁都平阳。

414 越灭滕。

中山武公初立。

413 齐伐魏,毁黄城,围阳狐。

越灭剡。

魏败秦于郑。

楚伐魏至上洛。

412 魏伐秦繁庞城。

齐伐鲁,取莒,安阳。

409 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城。

408 魏伐秦,完全占领河西地,筑洛阴,颌阳城。

秦退守洛水,筑重泉城。

魏伐中山。

韩伐郑,取雍丘。

齐伐鲁,取成。

407 郑伐韩,战于负黍。

齐伐卫,取贯丘。

406 魏灭中山。

405 齐公孙会以廪丘判入赵,三晋败齐。

越灭缯。

404 三晋伐齐,入齐长城。

401 秦伐魏至阳狐。

400 三晋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阳翟。

399 楚还郑榆关。

398 楚围郑。

395 秦伐绵诸。

394 负黍归韩。

齐伐鲁取最,韩救鲁。

393 楚伐韩,取负黍。

魏伐郑,筑酸枣城。

魏败秦于汪。

391 三晋伐楚,败楚于大梁榆关。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390 秦魏战于武城。

秦建陕县。

齐取魏襄陵。

389 秦攻魏阴晋。

387 秦伐蜀,取南郑。

386 赵迁治邯郸。

385 韩伐郑,取阳城。伐宋,入彭城,虏宋悼公。

384 齐攻魏禀丘,赵救魏,败齐。

383 秦迁治铄阳。

赵筑刚平城以侵卫。

魏救卫败赵于兔台。

382 齐魏助卫攻赵,卫取赵刚平,攻至中牟。

381 楚救赵伐魏,战于州西,梁门,至黄河。

赵反攻魏,取棘蒲,黄城。

楚西攻百越,取洞庭,苍梧。吴起死。

380 齐伐燕取桑丘,三晋救燕。

中山复国。

379 秦建蒲,蓝田,善,明氏县。

378 翟败魏于浍。

三晋伐齐到灵丘。

越迁都于吴。

377 蜀伐楚取兹方,楚筑扞关防御。

赵伐中山,战于房子。

376 赵伐中山,战于中人。

375 魏取楚榆关。

韩灭郑,迁治新郑。

373 燕败齐于林孤。

魏伐齐到博陵。

鲁伐齐入阳关。

372 卫伐齐取薛陵。

赵伐卫,取邑七十三个。

魏败赵于蔺。

371 魏伐楚取鲁阳。

370 赵攻齐甄。

公仲缓与莹争立。

369 韩赵助缓围莹于浊泽。

韩赵不合,韩退兵。莹胜赵与公仲。

中山筑长城。

368 赵伐齐至长城。

赵韩攻周。

齐伐魏取观。

367 西周分裂为东周西周两小国。

366 魏筑武都城,秦败之。

秦又败韩魏于洛阴。

365 魏伐取宋仪台。

赵取魏甄。

364 秦胜魏于石门,斩六万,赵救魏。

363 秦攻魏少梁,赵救魏。

362 魏胜赵韩联军于浍北,取赵皮牢,又取列人,肥。

秦伐魏少梁。

361 魏迁治大梁。

秦伐豲,灭之。

358 魏筑城防秦。

秦败韩于西山。

楚攻韩长峘。

357 韩魏换地,魏得长峘,郑鹿等。

宋取韩黄池,魏取韩朱。

魏围韩宅阳,韩魏结盟,解宅阳围。

355 韩筑亥谷以南长城。

宋司城子罕杀宋桓侯夺取政权。

354 赵伐卫,取漆,富后。魏救卫,围赵邯郸。

秦取魏少梁。

353 齐救赵攻魏,败魏于桂陵,连宋卫围魏襄陵。

魏攻入邯郸。

352 魏安邑降秦。

351 秦筑商塞。魏固阳降秦。

魏归赵邯郸。

350 齐扩建长城。

秦治咸阳。

343 赵攻魏长峘。

342 魏攻韩胜于梁,赫。齐救韩伐魏。

341 齐败魏于马陵。

340 齐秦赵攻魏,秦大败魏,卫鞅封于商号商君。

338 卫鞅死,秦败魏于岸门。

335 秦取韩宜阳。

333 赵围魏黄不取。赵在漳水釜水筑长城。

楚围齐徐州。

332 魏献阴晋给秦。齐魏伐赵,赵掘河灌之。

330 秦败魏于雕阴,魏献河西地给秦。

329 秦取魏河东汾阴,皮氏,焦。

魏取楚陉山。

328 魏献上郡十五县与少梁给秦。

327 秦还魏焦,曲沃。

325 齐胜赵于平邑。

324 秦张仪取魏陕,筑上郡塞。

323 楚攻魏,破襄陵得八邑。

322 秦取魏曲沃,平周。

320 秦借道韩魏攻齐,秦伐义渠,取郁郅。

319 秦取韩鄢。

318 宋偃自立为王。三晋楚燕赫纵攻秦不胜。

燕哙禅让。

317 秦败三晋于修鱼。

齐连宋攻魏,败魏于观泽。

316 秦灭蜀。

秦取赵中都,西阳。

315 秦攻韩战于浊泽。

314 秦败韩于岸门。

齐伐燕,五旬而下。

秦攻义渠,得二十五城。

313 秦攻赵取蔺。

312 楚围韩雍氏,秦助韩攻楚。

秦胜楚于丹阳,取汉中地。

齐宋围魏煮枣。

秦魏韩攻齐到濮水。

秦胜楚于蓝田。

韩魏攻楚到邓。

311 秦助魏伐卫。

秦伐楚取召陵。

310 秦伐义渠,丹犁。

308 秦取韩宜阳。

307 赵胡服,攻中山到房子。

306 赵攻中山到宁葭,略胡地到榆中。

楚灭越,设江东郡。

305 赵攻中山取丹邱,华阳,邸之塞,藁,石邑,封龙。东恒,中山 献四邑请和。

304 秦还楚上庸。

303 秦取韩武遂,取魏蒲坂,晋阳,封陵。齐魏韩攻楚,秦救之。

302 赵取河宗氏,休獂诸洛地,设九原,云中两郡。

301 秦取韩欀。

齐魏韩共攻楚,韩魏取得楚宛,叶以北地。

300 秦攻楚,拔新城。

赵再攻中山。

298 秦取楚析等十余城。

齐韩魏攻秦到函谷关。

297 赵收编楼烦兵。

齐韩魏继续攻秦。

296 齐韩魏攻入函谷关,秦求和。

归还韩河外及武遂,归还魏河外及封陵。

齐伐燕。

赵灭中山。

293 秦大胜韩魏于伊阙。

292 秦取魏恒。

291 秦攻韩取宛,攻魏取轵,攻韩取邓。

290 魏献秦河东地方四百里。

韩献秦武遂地二百里。

289 秦取魏六十一城。

288 魏献阴城,葛孽于赵。把河阳,姑密封给赵国李兑的儿子。

287 三晋齐楚攻秦,罢于成皋。秦还部分赵魏地求和。

秦取魏新恒,曲阳。

286 秦攻魏河内,魏献安邑求和。

赵攻齐。

秦败韩于夏山。

齐灭宋。

285 秦攻齐,得九城。

284 五国合纵攻齐,燕入齐都,魏取宋地,楚收复淮北。

283 赵取齐阳晋。

秦攻魏到大梁,燕赵救魏。

282 秦攻赵,取蔺,祁两城。

赵攻魏伯阳。

281 秦封魏冉于定陶。

赵掘河水攻魏。

280 秦攻赵,取光狼。

秦取楚黔中,楚献汉北,上庸给秦。

赵取齐麦邱。

279 齐收复失地七十余城。

秦攻楚,取鄢,邓,西陵,黔中郡。

278 秦攻下楚都郢,烧夷陵,攻到竟陵,安陆,建南郡,向南取洞庭 ,五渚,江南。楚迁都到陈。

277 秦取楚巫郡,黔中郡。

276 楚收复黔中十五邑。

赵取魏几。秦取魏二城。

275 赵取魏防陵,安阳。秦攻魏到大梁,魏献温求和。

274 赵攻齐昌城,高唐。

秦取魏蔡,中阳四城。

273 赵魏攻韩至华阳,秦救之,取魏卷,蔡阳,魏献南阳求和。

272 秦灭义渠。

秦楚助韩魏攻燕。

271 赵攻齐至平邑。

270 秦取齐刚,寿。

269 秦攻赵阈与,赵大败之。

268 秦取魏怀。

266 秦取魏邢丘。

265 秦取赵三城。

秦取韩少曲,高平。

264 秦取韩陉城。

263 秦取韩太行山南的南阳。

262 秦取韩野王,韩上党归赵。

261 秦赵战于长平。

秦取韩堠氏,纶。

楚取鲁徐州。

260 秦大败赵于长平。

259 秦取赵武安,太原。围邯郸。

257 魏楚救赵。大败秦于河东。

256 楚灭鲁。

秦灭西周,取韩阳城,负黍。

254 秦攻魏河东取吴。

魏取秦陶郡,灭卫。

253 楚迁巨阳。

251 燕攻赵,赵反攻燕围燕都。

250 赵再围燕。

249 赵再围燕都。

秦灭东周,取韩成皋,全阳,建三川郡。

247 秦取魏高都,波。

取赵榆次,新城,狼孟三十七城。

魏合纵攻秦败于河外。

246 秦全部占领韩上党郡。

秦平定晋阳,重建太原郡。

245 赵取魏繁阳。

秦取魏卷。

244 秦取韩十三城。

取魏场,有诡。

243 赵取燕武遂,方城。

242 秦取魏酸枣,燕,虚,桃人二十城,建东郡。

241 楚迁寿春。

秦拔魏朝歌。

五国攻秦至最。

240 秦取赵龙,孤,庆都。

取魏级。

238 秦取魏长恒,蒲,衍氏。

236 赵取燕狸,阳城。

秦取赵阈与,了阳,邺,安阳九城。

235 秦助魏攻楚。

234 秦取赵平阳,武城。

233 秦取赵赤丽,宣安,被赵败于肥。

232 秦一军攻到邺,一军由太原攻番吾,李牧败之。

231 韩南阳降秦。

230 秦灭韩,建颖川郡。

229 秦一军下井陉,一军攻邯郸。

228 秦虏赵迁。赵嘉自立代王。

227 秦攻代,燕。

226 秦取燕都,燕迁辽东。

秦取楚十余城。

225 秦灭魏。秦攻楚败。

224 秦大破楚。

223 秦灭楚。

222 秦平定江南,灭燕,代。

221 秦灭齐。

前472年,晋国智氏挟魏氏、韩氏、赵氏伐齐,败齐于犁丘。

前413年,齐军伐魏,攻毁黄城,赵军相救,与齐军战于阿下,齐军退。

前413年,齐再与三晋大战于阳狐,三晋撤军。

前405年, 齐国内乱,齐人公孙会以廪丘叛入赵国,齐国田布率军围攻廪丘,赵人孔青领兵到廪丘抗之,魏、韩、也率军救赵,三晋合力大败齐军。

前404年,以魏国为主的三晋联师伐齐,攻入了齐的长城,魏文侯声威大振,并挟齐候朝拜天子。

前384年,齐攻魏于禀丘,赵出兵救魏,败齐人。

前381年,中山得到齐国支持成功复国,中山成为齐国牵制赵国的力量。

前382年,齐魏卫攻赵,卫取得赵的刚平,攻至中牟。

前380年,齐师伐燕,攻取桑丘,在秦国支持下,魏、赵、韩出兵救燕,与齐战于桑丘,齐师败。

前378年,魏、赵、韩再次联师伐齐,在灵丘大战,齐军败。

前370年,赵军进攻齐国,战于甄,赵军不胜而退。

前368年,赵军伐齐,攻到长城,赵军退。

前333年,齐魏相会,互尊为王,楚威王大怒,发兵攻魏,赵国响应出兵袭魏,楚军战胜魏军后,趁齐国内乱,又侵入齐国,与齐军大战于徐州,楚军胜,齐魏慌乱,楚军推进速度过快,魏齐军队先后失利,齐魏迁怒于赵国。

前332年,为报复赵国,齐将田盼领兵10万,魏将公孙衍领兵8万在滏水回合,大举攻赵,赵军不敌,决黄河灌之,齐魏退兵。

前325年,齐军与赵、韩军战,齐军胜之,突入赵本土,俘获赵国将领韩举,攻占平邑。

前314年,燕国发生之子之乱,齐宣王命大将田章率齐国精锐之师约合10万大举伐燕,一举攻下燕都鲸城,诸侯震动,楚、秦、魏、赵等国分别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赵国欲出兵救燕,齐王闻之,从本土抽调20万主力部队开近齐赵中山三国边境,欲与赵军主力决战,赵不敢与齐人战,易河东于齐,并请秦国出兵救燕,秦惠文王与魏国联合发兵攻齐,秦魏联军与齐军战,齐军败,于前312年从燕国撤军,但仍然占领燕国南部十余城池。

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同年赵攻中山到房子,齐军再次开进中山南部的河间,赵师退。

前296年,趁齐军远征秦国之际,赵国大举攻中山,灭之,燕军也趁机偷袭齐,齐军回师大破燕军,并干涉赵灭中山,攻取原中山的河间。

前288年,齐秦相互尊帝,相约攻伐三晋,三晋恐慌,联师伐齐,被齐击败。

前287年,苏秦主导五国伐秦活动,攻秦路上,齐军转而伐宋。

前287年,赵国怒齐不助联军攻秦而攻宋,派大将赵梁联合韩国趁齐攻宋之际出兵伐齐,被齐打败。

前286年,齐国在第三攻宋战役中得多魏、楚相助,终于兼并大宋,但实力消耗过大,齐王田地却并不断攻伐魏、楚,韩徐为赵将趁机攻齐,齐军在观泽大破三晋联军,并进攻魏国东阳,取之。

前283年,赵军北上攻掠昔阳、阳晋、灵丘、高唐、河间等城池。

前279年,齐将田单破燕复国,齐军士气大振一路向北进攻,夺回昔阳、阳晋、灵丘、高唐。

前278年,赵国大将廉颇又深入齐国本土,夺回阳晋。

前274年,赵将燕周攻齐本土,取昌城。

前259年,秦军包围赵都邯郸,齐、魏趁机伐赵,齐军攻取淄鼠。

前242年,赵将庞猿率领赵、魏、韩、楚、燕、卫伐秦,被秦击败,庞猿迁怒于齐国,攻齐,取饶安。

函谷关之战是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那么函谷关之战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你想了解更多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战国函谷关之战是公元前三百一十八年的时候,赵、楚、魏、韩、燕等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的一场战斗。函谷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所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场所。若当时战国函谷关之战联合的诸国万众一心攻破函谷关,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因为当时秦国在日益的强大之后便开始向东扩张,并且还有张仪的连横策略使得各国认为秦国是个严重的威胁。在各国诸侯此种想法之下,魏王便驱逐了张仪,任命公孙衍为相,采用了“合纵”的策略。之后,在魏相公孙衍的推动之下,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这五个国家推举楚国的楚怀王当所谓的“纵长”,由此组织五国联军一起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了义渠国,想让他们配合联军行动,在后方攻击秦国。

不想秦国送了上千匹尚好的文绣和几百名女人给义渠,就缓解了义渠带来的危险,之后就发兵函谷关准备迎战诸国。但是因为联军各有各自的图谋,没有办法统一。像是楚国和燕国两国受到的威胁不大,所以态度就不是很积极。所谓的五国联盟其实只有魏、赵、韩三个国家在和秦军交战。最后被秦国打败,这五国联军便开始撤退。后来,因为义渠君认为秦国实在太强大了,在让他扩张对自己也非常不利,就趁著秦国攻打五国的时候,出兵攻打秦国李帛。秦军仓促迎战大败,但是此战并不影响全域性。在公元前三百一十七年,秦国派樗里疾出关迎战联军,在修鱼这个地方大败联军,斩杀了主力韩军八万余人,此后关东诸国大为震惊。

函谷关之战齐国不参加的原因

有人说当初函谷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参加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亦是战国七雄之一。东方诸国都畏惧秦国的强大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但是当时仍是非常强大的齐国并不会因此就畏惧秦国,所以也就没有参加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于秦国的函谷关之战了。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他是我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他有分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姜齐,是因为姜太公姜子牙被封于齐地而得名的。这时候的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之后姜齐的齐康公被田和放逐,田和自立为王,成为了田齐天公。在公元前三百八十六年,田和被列为诸侯,因此姜齐被田齐取代,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齐国最早出现在西周,那是因为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功臣和宗室,便封赏诸臣。于是他是师父姜尚姜太公就被封于营丘,国名为齐。这就是后来姜齐的由来了。之后齐国发展商业,还利用鱼盐的利润为诱惑,是人口大增,不久齐国就成为了大国。齐国在齐桓公登位的时候,他任命管仲为相,立志改革齐国,还实行了军政合一,兵民合合一的策略,有做到藏兵于民。在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后,向北攻击山戎,往南则讨伐楚国,不久齐桓公就成为了中原霸主。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自此之后姜齐被田齐取代,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函谷关之战的基本内容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进攻秦军的作战。

秦国的东向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二年,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援下,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秦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战国策·秦策二》给义渠,以缓其威胁,然后发兵于函谷关迎战。联军因各有所图,步调不一。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

联军向东撤退,至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同年,义渠君认为秦送厚礼实是暂时策略,秦国强大终对己不利,便乘五国攻秦之机,出兵袭击秦国李帛。秦军一支仓促迎战,大败于此。然而,这一战并未影响全域性。四年前317年,秦遣庶长樗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其主力韩军82万人。联军再败退观泽今河南清丰南。秦军追至观泽再败韩军,俘虏韩将鲮一作鲠申差。关东诸国大为震恐。

合纵攻秦之战,又称五国攻秦之战,合纵攻秦之战是怎么回事呢?

合纵攻秦对决就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依次构成各种各样同盟军,攻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战斗,大概有5次。

大家都知道,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整体实力不断强化。而强劲以后的秦国,当然对山东六国虎视耽耽,逐渐持续吞噬山东六国的领土。

因此,应对强劲的秦国,在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的拼搏下,

山东六国也曾一度构成同盟军,为此还击秦国。针对山东六国,合纵攻秦关键或是为了更好地自我保护,也即抑止秦国的对外开放扩大。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世界各国形同陌路等缘故,合纵攻秦并没有获得太理想化的实际效果。尤其是第一次合纵攻秦对决中,山东六国就严重损失。

从总体上,第一次合纵攻秦对决,也被称作修鱼之战或是函谷关之战。就此役的时代背景而言,在东汉中后期,张仪赶到秦国,遭受秦惠文王的器重。针对张仪而言,从秦国的权益考虑,当然期待拆开山东六国中间的联盟,进而为秦国各个击破造就有益的标准。根据此,张仪就跑到魏国,劝谏魏惠王和秦国同盟,结果魏惠王不同意。

因此,秦国仁义之师,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出兵攻击魏国河内,

攻占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没多久又占领韩国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自然,秦国的不断集结,客观性上促进山东六国决定报团供暖。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启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威王为纵约长,就纵约长而言,可以解释为盟主。

除开机构魏国、韩国、赵国、燕国、楚国这五国的大军,

魏相公孙衍还说动秦国后才的义渠国攻击秦国。因而,尽管赵国没有添加,可是,因为义渠国的添加,公孙衍事实上方案策划了一场六个诸侯王攻击秦国的行为。公元318年,山东六国的同盟军早已进攻到秦国函谷关了,对于义渠国,也借着秦国主力军驻守在函谷关的机会,袭击了秦国后才,获得了很好的战绩。

从外表上看来,这时的秦国可以说四面楚歌。但是,当发觉山东六国形同陌路的状况以后,秦国找到一击取胜的方式。在山东六国中,楚国和燕国由于遭受秦国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心态消沉,心怀犹豫,也即没有投入全力以赴。对于赵国,尽管发兵协同魏国、韩国,可是,由于那时候秦国和赵国都还没发生规模性的战争,因此赵国也不是关键的危害。

在这个基础上,秦国明确了韩国和魏国这两个关键敌人,

也即韩国和魏国长期性被秦国吞噬领土,因而在第一次合纵攻秦中,这两个诸侯王当然派遣了精英能量,期待可以战胜秦国,抢回被秦国占领的领土。在确立这一情形后,秦国将军樗里疾率军两军对垒,于公元317年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重挫魏国、赵国、韩国三国的大军,击杀其主力军魏军82数万人,残留魏军溃逃。

也即在修鱼之战中,魏国损害了8万多元大军。针对原本就迈向衰退的魏国,这一次弃甲曳兵,毫无疑问加快了其没落过程,这也是魏国在东汉后半期欠缺响声的因素之一。随后,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同盟军再溃败观泽(今河南清丰南)。秦军追至观泽再败韩军,斩头超出3万韩军,俘获韩将鲮(一作鲠)申差。

最终,针对韩国而言,尽管损害的将兵比不上魏国,仅有3数万人

可是,韩国终究是战国七雄中最软弱的诸侯王,领土较小,人口数量较少,因此,这3万大军的损害,也充足让韩国更为孱弱了。魏国的8万大军再加上韩国的3万大军,秦国在这次战争中最少击溃了11万将兵。

在秦国将军樗里疾无坚不摧的情况下,楚国和燕国望风而逃,压根没有援助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但是,在历史资料中,没有赵国损失是多少将兵的记述,这很可能是由于在第一次合纵攻秦对决中,赵国派遣的军力较为少。

第一次合纵攻秦产生在公元318年—公元前317年,而赵武灵王直到公元307年才逐渐胡服骑射

因而,那时候的赵国,的确没有整体实力派遣是多少将兵,也即那时候的三晋,或是以魏国为代表,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才慢慢替代魏国,变成三晋的关键。

总体来说,正好似“一个和尚抬水喝,2个僧人抬水喝,三个和尚水少喝”这个故事一样,山东六国协同进攻秦国,看起来人多势众,可是,这反倒无法协调一致,再再加上世界各国权益不一样,相互之间中间通常也有如意算盘,这更为无法在合纵攻秦中团结一致了。因而,在第一次合纵攻秦中,秦国只必须击溃韩国和魏国,别的诸侯王毫无疑问是树倒猢狲散了。

楼主,有些人生卒年不详,不过大概能排一下出场的先后顺序。

以上那些人的生活年代为战国,大概跨度是从公元前395年(商鞅出生)到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时期)。

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商鞅和龙贾最早。因为商鞅是前395年-前388年。而龙贾曾经率领魏军与商鞅战于河西。公叔痤死于前361年,基本上也可以和他们同代。

庞涓死于前342年,因为孙庞斗志,孙膑(死于前316年)、田忌肯定与其同代。而上面的龙贾最后是和田忌作战而死的。 但这其中孙膑的年纪应该最小。另外公孙衍死于前333年,樗里疾是秦孝公庶子,死于前317年,所以基本和他们同代。

据最新发掘的考古显示历史上说的和张仪唱对台戏的纵横家还不是苏秦,因为张仪比苏秦老很多。其实当时和张仪观点对立的纵横家是公孙衍。 张仪死于前309年。应该比前述我们所说的人物略小一点才对。与其同时代人,战国商人白圭(前370-前300)。另外战国时 陈轸也是以为和张仪同时代的纵横家,生卒年不详。

再往后,苏秦(前337-前284)。乐毅公元前284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所以乐毅比苏秦要晚很多。而赵奢和乐毅基本是同一时代人,因为其活动年份是从赵武灵王(前324年-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之间。

以上各位人物时间跨度共150年。

公元前395年到公元前245年大事

395 秦伐繇诸。(即绵诸)

394 郑所占的负黍反叛,重归韩。齐伐鲁,取最,韩救鲁。

393 楚伐韩,攻取负黍。魏伐郑,在酸枣筑城。魏败秦于汪(旧误作“注”)。

392 齐迁康公于海上。

391 魏、赵、韩伐楚,打败楚军于大梁、榆关。秦伐韩的宣阳,攻取了六个邑。

390 秦和魏在武城交战。秦把陕攻建为县。齐伐取魏的襄陵。

389 秦进攻魏的阴晋。田和和魏武侯在浊泽相会,请求立为诸侯。

388

387 秦伐蜀,取南郑。

386 田地和开始列为诸侯,改称元年。赵迁都邯郸。

385 秦庶长菌改迎立公子连(即秦献公),杀其君出子。“止从死”,即废止殉葬。韩伐郑,取阳城。又伐宋,攻入彭城,俘虏了宋君(即宋悼公)。

384 齐攻魏于禀丘,赵救魏,大败齐人。

383 秦迁都栎阳。赵筑刚平城,以侵卫国。卫求救于魏,魏败赵军于兔台。

382 齐、魏助卫攻赵,卫取得赵的刚平,攻至中牟。

381 赵求救于楚,楚救赵伐魏,战于州西,出于梁门,一直攻到大河(黄河)。赵反攻,攻取魏的棘蒲、黄城。赵西攻百越,据有洞庭、苍梧一带,在上年稍前。楚悼王王死,楚贵族攻吴起,吴起被车裂而死。

380 齐伐燕,攻取桑丘;魏、赵、韩救燕。中山复国在这年前后。

379 齐康公卒,齐吕氏绝祀。秦把蒲、蓝田、善、明氏改建为县。

378 秦国“初行为市”。翟打败魏于浍。魏、赵、韩伐齐到灵丘。越迁都于吴。

377 蜀伐楚,攻取兹方,楚扦关来抵御。赵伐中山,战于房子。

376 赵又伐中山,战于中人。

375 3秦“为户籍相伍”。魏伐取楚的榆关。韩灭郑,徙都新郑。

374 韩山竖(韩严)杀死韩哀侯,韩若山继立,即韩懿侯。田午杀死其君田剡和孺子喜而自立,即田桓公。

373 燕打败齐于林孤,魏伐齐到博陵。鲁伐齐入阳关。

372 卫伐齐,攻取薛陵。赵伐卫,攻取了乡邑七十三个。魏于赵于蔺。

371 魏伐楚,攻取鲁阳。

370 赵进攻齐的甄。魏武侯卒,公仲缓与莹争。

369 韩、赵助魏公仲缓莹争立,围魏莹一浊泽。其后韩因与赵不各而退兵,于是魏莹战胜赵师与公仲中山筑长城。

368 赵伐齐,攻到长城。赵和韩联合攻周。齐伐魏,攻取观。

367 西周威公死,公子根在东部争立,赵、韩用武力加以支持,从此西周分裂为西周、东周二小国。

366 魏、韩两国国君在宅阳相会。魏在武都筑城,为秦所打败。秦又败魏于洛阴。

365 魏伐取宋的仪台。赵攻取卫的甄。

364 秦战胜魏于石门,斩首六万,赵救魏于石门。

363 秦攻魏少梁,赵救魏。

362 魏战胜赵、韩军于浍北,擒赵将东祚,取皮牢,又攻取列人、肥。赵成侯和韩昭侯在上党相会。秦伐魏少梁。

361 魏在四月甲寅(即初三)徙都大梁。魏惠王和韩昭侯在巫沙相会。秦伐?,杀?灭。

360 魏导河水入圃田泽,又开大沟引圃田泽的水。魏瑕阳人从岷山开导青衣水,使东与沫水相合。

359 卫鞅进说秦孝公变法。

358 魏将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秦败韩于西山。楚引河水灌韩长垣。

357 韩魏交换土地,魏得首垣(即长垣)、郑鹿等邑。宋攻取韩的黄池,魏攻取韩的朱。魏围攻韩的宅阳,魏惠王和韩昭侯在巫沙结盟,解宅阳围。

356 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韩昭侯朝见魏惠王。赵成侯和齐威王、宋桓侯在平陆相会,和燕文公在阿相会(“陈”一作“安”)。秦用卫鞅为左庶长,下变法令。

355 邹忌以鼓琴时说齐威王改革。申不害相韩,用法家之“术”。昭奚恤为楚令尹而专断。韩从亥谷以南筑长城。魏惠王和秦孝公在杜平相会。宋司城子罕杀宋桓侯夺取政权,当在这年或稍后。

354 赵伐卫,攻取漆、富后。魏救卫,进围赵都邯郸。秦攻取魏的少梁。

353 齐救赵攻魏,打败魏军于桂棱;又联合宋、卫进围襄陵。魏攻入赵都邯郸。

352 秦进围魏的安邑,安邑降秦。魏调用韩军打败齐、宋、卫联军于襄陵,齐请楚景舍向魏求和。

351 秦在商筑塞,围攻魏的固阳,固阳降秦。魏时赵邯郸,魏赵在漳水上结盟。

350 齐扩建提防为长城。秦从雍迁都咸阳,并普遍设县。秦开裂田的阡陌封疆。

349 秦在县初设秩史。

348 秦“初为赋”。魏惠王和赵肃侯在阴晋相会。

347 赵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

346

345

344 魏惠王称王,召集逢泽之会,并率诸侯朝见周天子。秦派公子少官率师参与逢泽之会。齐群带了卿大夫到秦聘问。

343 赵攻魏的首垣。

342 魏攻韩,战胜于梁、赫,救韩伐魏。

341 齐将田忌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自杀,太子早被俘。

340 齐、秦、赵三国攻魏。秦卫鞅用计擒魏公子仰,大破魏军。秦封卫鞅于於商。

339 魏在大梁北郭开大沟,以通圃田的水。

338 秦孝公去世,卫鞅被车而死。秦败魏于岸门,俘虏魏将魏错。

337 楚、韩、赵、蜀四国之君入秦朝见。

336 魏韩二国之君朝见齐威王于东阿。秦国“初行钱”。

335 魏韩二国之君朝见齐威王于甄。秦攻取韩的宜阳。

334 魏惠王采用惠施的策略,朝见齐威王于徐州,尊齐为王,齐亦承认魏称王。即所谓“会徐州相王”。

333 赵进围魏的黄,没有攻克。赵在漳水、滏水建筑长城。楚围攻齐的徐州,大败齐将申缚。

332 魏献阴晋给秦,秦更名宁秦。齐、魏联合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联军

331 义渠人乱,作派庶长操前往平定。

330 秦打败魏于雕阴,擒魏将龙贾。魏献河西地给秦。

329 秦攻取魏河东的汾阴、皮氏及焦等地。魏攻取楚的陉山。

328 秦开始设置相邦,张仪为秦相。魏全献上郡十五县(包括少梁)给秦。

327 秦更名少梁为夏阳,归还给魏焦、曲沃等地。

326 赵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都派锐师各万人来参与葬仪。秦初腊,会龙门。

325 四月茂午秦惠文君自称为王。魏惠王会韩宣惠王于巫沙,尊韩宣惠王为王。齐战胜赵于平邑,俘虏赵将韩举。

324 秦张仪伐取魏的陕,筑上郡塞。魏惠王和齐威王相会于东阿。

323 楚柱国昭阳攻魏,攻破襄陵,得八邑。秦派张仪和齐、楚大臣在?桑会盟。公孙衍发起燕、赵、中山和魏、韩“五国相王”。

322 魏采用张仪的策略,改用张仪为相,把惠施逐走。秦伐取魏的曲沃、平周。

321 张仪兼相秦魏。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有“王四年相邦张义(仪)戟”。

320 秦假道韩魏攻齐,齐威王使匡章为将庆战。秦伐义渠,攻取郁郅。

319 秦攻取韩的鄢。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公孙衍为魏相。惠施回魏。

318 宋王偃自立为王。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胜而回。燕王哙把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317 秦败三晋联军于修鱼。齐联合宋攻魏,打败魏于观泽。

316 秦派司马错伐蜀,蜀亡。秦攻取赵的中都、西阳。

315 秦攻韩,战于浊泽(一作蜀潢)。燕发生内乱,将军市被、太子平进攻子之。

314 秦大败韩于岸门。燕子之反攻,杀死将军市被、太子平。齐派匡章伐燕,五旬攻下燕国。赵召燕公子职于韩,派乐池送入燕,立为燕王,即燕昭王。秦攻义渠,得二十五城。

313 秦派樗里疾攻赵、俘虏赵将赵庄,攻取蔺。

312 楚景翠围攻韩雍氏,秦助韩反攻景翠。秦魏章战胜楚于丹阳,虏屈丐,取汉中地。齐、宋围魏煮枣。秦、魏、韩攻齐到濮水之上,俘虏声子(或作赘子)。秦胜楚于蓝田,韩、魏攻楚到邓。

311 秦樗里疾助魏伐卫。秦伐楚职召陵。

310 秦伐义渠、丹犁。

309 秦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308 秦攻取韩的宜阳。

307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赵攻中山到房子。秦开始设置将军,以魏冉为将军。

306 赵攻中山到宁薛,攻略胡到榆中。楚灭越,设郡江东。

305 赵攻中山,攻取丹邱、华阳、鸱之塞、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请和。

304 秦、楚在黄棘会盟,秦归还楚上庸。

303 秦攻取韩的武遂。秦攻取魏的蒲阪、晋阳、封陵。齐、魏、韩攻楚,楚派太子入秦,秦救楚。

302 赵攻取河宗氏、休溷诸貉之地,设九原云中二郡。赵迁吏大夫妈于九原。魏襄王、韩太子婴入秦朝见。

301 秦攻取韩的穰。齐派匡章,魏派公孙喜,韩派暴鸢,共攻楚方城,杀楚将唐昧,韩、魏取得宛、叶以北地。

300 秦攻楚,拔新城杀楚将景缺。赵再攻中山。

299 楚怀王受骗入秦,被秦王扣留。赵武灵王传君位给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孟尝君田文入秦为相。

298 秦攻取楚析等十多城。赵派楼缓入秦为相,派仇郝入宋为相。孟尝君由秦回齐。齐、韩、魏联军攻秦到函谷关。

297 赵武灵王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其兵。齐、韩、魏联军继续攻秦。

296 齐、韩、魏联军攻入秦的函谷关,秦求和,归还韩河外及武遂,归还魏河外及封陵。齐伐燕,“覆三军,获二将”。赵灭中山,迁中山王于肤施。

公元前288年 齐 王与秦昭襄王互尊为东帝、西帝时列国采用刀、布、圜钱、爰金诸币战国时已用司南辨向

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是年燕国等联军破齐都临淄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都,楚迁都于陈战国时已用漏壶记时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败赵,次年秦围赵都邯郸

公元前257年信陵君救赵战国时已有笔、墨、砚等文房诸宝

公元前256年周向秦献地,东周灭亡都江堰、郑国渠于此后相继开凿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前280-前233)在世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是年秦出兵吞并六国,首先攻韩,韩亡 公元前228年赵亡

以上就是关于战国时期韩国被秦灭,后短暂复国又被秦灭,随后秦杀了韩王安,谁知道具体过程全部的内容,包括:战国时期韩国被秦灭,后短暂复国又被秦灭,随后秦杀了韩王安,谁知道具体过程、函谷关历史上的著名战例、函谷关之战中,齐国为什么不参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21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