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第1张

1、这十恶具体是指:一谋反,阴谋造反,推翻王朝;

2、二谋大逆,毁坏皇室宗庙、陵墓、宫殿等蔑视或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

3、三谋叛,策划背叛朝廷的行为;

4、四恶逆,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直系尊亲的行为;

5、五不道,灭绝人性、恶意杀人等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

6、六大不敬,冒犯皇室尊严的言行;

7、七不孝,对祖父母、父母等直系尊亲的忤逆行为;

8、八不睦,亲属之间谋杀、殴打或控告行为;

9、九不义,同僚互戕,下级谋害长官,弟子谋害师父等违背封建仁义道德的行为;

10、十内乱,亲属之间通奸、强奸等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

十善又称十善业道。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佛教中十恶的具体内容为,一杀,二盗,三邪*,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嫉妒,九嗔恚,十憍慢邪见。

《齐律》十二篇中列重罪十条,为十恶。包括,一反逆,二大逆,三叛,四降,五恶逆,六不道,七不敬,八不孝,九不义,十内乱。

现代社会的十恶包括,吃喝嫖赌抽,

“十恶”是中国封建社会十类重罪的总称,这些罪行被古代封建统治者认为是不被原谅的最重的罪,故称“十恶”。

“十恶不赦”一词是有渊源的。“十恶”指的是直接危及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以及严重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大犯罪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律》提出了“重罪十条”。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重罪严惩制度,并在唐朝沿袭。犯“十恶”的犯人,按律绝不赦免。

一、谋反,指企图推翻朝政,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指叛逃到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晚辈殴打杀害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以上或肢解人的。

六、大不敬,指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即谋杀某些亲属,或女子殴打、控告丈夫等。

九、不义,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立即改嫁等。

十、内乱,指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十恶不赦”起源于哪里“十恶之罪”是哪十条罪状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十恶不赦”最早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律书《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分别为“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族宗庙、山陵和宫殿)、“叛”(叛变)、“降”(投降)、“恶逆”(殴打谋杀父母、公爹公婆等尊亲属)、“不道”(凶残杀人)、“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不义”(杀本府长官或者授业老师)、“内乱”(近亲属之间的 行为)。并且规定,“十恶之罪,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后来,在隋朝的《开皇律》中,依照《北齐律》的“重罪十条”,重新规定了“十恶”,在后来唐朝的《唐律》进一步加以确认,《唐律疏议》有云:“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明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示明戒。”具体如下:

谋反--谋危害社稷,指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

谋大逆--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及宫殿的行为。

谋叛--背叛本朝、投奔敌国的行为。

恶逆--殴打或者谋杀亲父母、亲祖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不道--杀一家非死罪的三人以上,或者肢解人的行为。

大不敬--包括盗窃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室御用物品;伪造或偷窃皇帝印玺;调培御药违误原方;御膳误犯食禁;无人臣之礼等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

不孝--包括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经父母同意私立门户、私分财产;对祖父母、父母供养有缺;对父母尊重不服丧等等。

不睦--指谋杀或者贩卖五服以内亲属的;妻子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的行为。

不义--杀本管上司、授业老师以及为丈夫服丧有违礼制。

内乱--指同小功亲属通奸的 行为。

在古代,人们触犯法律是会受到惩罚的,特别是十恶不赦的人。“十恶不赦”是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十恶”是旧刑律中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那么,这十种重罪是指哪十种呢?这“十恶”为:“一曰谋反、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这十种重罪就是:谋反、大逆不道、背叛、投降、恶逆、杀人、大不敬、不孝顺、不义、内乱。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谋反就是指一些人企图推翻皇帝的统治。造反罪是十恶之首,没有不被诛杀的。谋大逆就是指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而谋叛,是指背叛朝廷。恶逆,很多人不太理解,是指殴打和谋杀自己的父母或者任何亲人。

不道,是指杀人,不人道。大不敬是指冒犯皇帝的尊严。比如,出言不逊。不孝是指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在守丧期寻欢作乐。不睦,就是指谋杀某些亲属。不义,是指做没有情义的事情,比如杀死自己的兄弟。内乱,是指违背纲常伦理。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十恶不赦”这个词汇。窦娥被冤枉谋杀自己的婆婆,犯了十恶不赦中的不孝、不义,是要被官府砍头的。窦娥在行刑前发了重誓,如果自己是被冤枉的就六月飞雪。十恶不赦的人,不仅要受到官府的惩罚,也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十恶”与古代的纲理伦常是密切相关的。这十条罪状,人们只要都犯了或者犯了几条,都是不可饶恕的。我们扪心自问:人如果犯了这些罪,还算是人吗?还有人性吗?应该也不值得大家同情。

佛教中的十恶是指杀生、偷盗、邪*、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悭贪、嗔恚、邪见。是招苦果之业因。是身口意所行的十种恶行为,又作十不善业道。

十恶业之杀生(身造者)

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凡是杀蚊虫杀蚂蚁,这也是杀生。杀牛杀猪,也是杀生。虽然杀生,可是业报不太严重,为什么因为畜生太愚痴,一时找不到杀主。即使找到,也无法报仇雪恨。可是天地间的因果律是公平的,在不知不觉、不因不由之中,就撞上你了,就教你生一种怪病,用病痛来折磨你,这是消极的复仇法。

好像现在患癌症的人,多数是因前生或今生杀业太重的缘故,而得了这种绝症。杀业之中,唯独杀人的业,最为严重。被杀的人,成为冤鬼,时刻跟着你。此仇不报,不甘罢休,一定要找机会报仇。凡是杀人的人,一定受法律的制裁。或者心神不宁,坐立不安,饱受环境的威胁,不久即将精神崩溃,不是死亡,便是发狂。

佛教提倡不杀生而积极护生。《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十恶业之偷盗(身造者)

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于身、口、意十种恶业中,与杀生、邪*同属身业。凡是偷盗的人,常生恐惧心,所谓“贼人胆虚”。若是没有行窃的行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有什么可怕所行所作,光明磊落,怕什么

所谓不偷盗,包括一切有主人的东西我们都不能乱动,不能占便宜,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否则即是偷盗。比如进别人房间,门是关着的,不管这人是你的什么人,哪怕是妻子儿女,你也要敲敲门,同意了才能进去。别以为是你的自己人就可以破门而入。告诉你,这也是偷盗的行为,别人不在就算偷盗行为,别人要在的话就是抢劫了,抢劫别人休闲的空间。所以我们经常要反省自己,有时候一个念头自私自利,就不免犯了盗窃,比如看见家人的钱或东西放在那儿,心里认为是自己人,无所谓,顺手拿来放在自己包里,这也是盗窃。

十恶业之邪*(身造者)

邪*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出家人绝对禁止行*,在家人(除夫妻之外) 不可邪*。不可以一天到晚打*欲的妄想,胡思乱想,想到头发白了,牙齿掉了,呜呼哀哉!那就不想了。等到来生,继续的想,川流不息的想,生生世世的想,所谓“为*欲而生,为*欲而死”。

以前有一个信徒很爱打扮,我告诉她说要俭朴。她说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都是那样打扮的。我告诉她,说那是因为佛菩萨的像是人塑的,佛菩萨是无相的,他的像是随众生的心示现的。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真正的美是内在透露的心灵美。

两个人结婚在一起生活不是为了占有,而是要互相信任理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佛教之所以强调离邪行这一点,是因为这些东西是造成家庭破裂的根源,而家庭的不稳定就会造成社会的很多问题。

十恶业之妄语(口造者)

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妄语,就是说假话、谎话。爱打妄语的人,不相信任何人所说的话。因为自己不说真实话,故以为任何人也不说真实话。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尽说骗人的妄语,也认为人人都说骗人的话。

我们平时不要说假话,要给人留下一个诚实的印象,不要让人觉得:哎,别听他的,那个人鬼话连篇,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那就说明肯定是你经常骗人,别人对你已经失去信任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不妄语很难,为什么要得罪人。这也是我们遇到的难题,所以佛法说如果动机是善良的,是为了帮助别人,这样的假话也是可以说的。离妄语,就是说我们说话不要依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处处要以理为先,公平正直。保持好这种公正的心态。

十恶业之绮语(口造者)

绮语者,谓乖背真实,巧饰言辞,令人好乐也。绮语,就是说花言巧语、下流话、挑逗、调侃、调戏性质的话。

我们要离绮语,就是要保持不随性和随意的心态,说话不总是挑刺,随时警惕自己不说无意义的话。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心的去赞美别人。

说庄严语其实就是要抵制诱惑,减少欲望,从而力争得到威严厚德的修养,就是说要成为一位有修养有道德的智者。言语谨慎,出必庄严,认真对待别人的话语,不说下流话,不说调侃话,让别人一见此人心生敬畏。

十恶业之恶口(口造者)

恶口者,谓言语粗犷,毁辱他人,令其受恼也。

恶口,就是骂人、说话口气大、嗓门粗,说话没有分寸。

我们要离恶口,就是不但不骂人,而且说话时能审时度势,掌握时机。是冷静的有礼貌的,处处替人着想。

柔软语不是拍马奉承,而是要心平气和,面容和善。过去形容人说话像春风拂面一样,柔软语有时候就是有这个作用。你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说让人非常伤心难过的话。要学会宽恕别人。

十恶业之两舌(口造者)

两舌者,谓向此说是,向彼说非;或向彼说此,向此说彼,而使彼此乖诤也。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别人的融洽,做一个搅局者。

我们要离两舌,除了不挑拨离间,还要处处撮合别人的好事,做个忠厚仁爱的人。对决定的事发牢骚是属于诤语。不搬弄是非,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破坏众生和平的事,不要会上不说,会下乱说。无诤语就是针对面和心不和的人,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十恶业之悭贪(意造者)

贪欲者,谓于顺情之境,贪着乐欲,心无猒足也。悭贪,也就是悭吝贪着。即惜物而不布施与人,且贪求而无满足。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人家叫做“悭”;看见人家的东西就想要叫做“贪”。

我们要离贪欲,就是要打开心量,敞开胸怀,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自私,或者说少一些占有和索取,多一些奉献和布施,这就是离贪欲。能离贪欲,才能随心所欲。

十恶业之嗔恚(意造者)

嗔恚者,谓于违情之境,不顺己意,心生忿怒也。

嗔恨,就是不堪烦恼累积,然后显现出来的习气。当然,这里也包括先天嗔恨的种子。嗔恨心很多,要记住:“嗔是心中火,要烧功德林。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嗔心重的人容易得肝癌,中医讲气大伤肝,所以佛家讲远离嗔,要修慈悲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要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快乐和欢喜,给他们减少痛苦也是慈悲观。愤怒、生气、烦、嫉妒都是属于嗔恨心的范畴。

十恶业之邪见(意造者)

邪见者,谓拨无因果,行邪见道心,无正信也。邪见是认为世间无生果之因,亦无可招之果,故为恶不足惧,

为善不足法,此种见解,乃见之最邪者,故名邪见。譬如人家说人生是无常的,他说是能长寿的,可以长生不老的,这就是邪见。

要远离邪见,得修因缘观。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因缘而产生的,眼前所见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条件组成的临时假象,任何事物都是条件组成的临时产物。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不会愚痴。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十恶“十恶”,又称“十恶业”。

身恶有三种:

一是杀人夺命

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

三是邪*,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

这三种都是行为,故称为“身恶”。

口恶有四种:

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

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等;

三是恶口,指恶言恶语、粗暴语、出口伤人之语等;

四是绮语,指脏话、杂秽语、粗话等。

由于这四种都是出自口的语言行为,故称为“口恶”。

意恶有三种:

一是贪欲,指贪财、贪色、贪名、贪图享受等各种贪欲;

二是嗔恚(读音:hui),指的是憎恶、愠怒、仇恨和记恨等;

三是邪见,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并宣扬之。

扩展资料

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 五逆 ”。《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宋 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 高明《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十恶最早来源于隋开皇定律时,将《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稍加改动,定名为“十恶”,是十种严重危害封建特权、危害封建纲常伦理的犯罪,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十恶中的有些条目早在周、秦、汉时就已出现。如《尚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五逆罪

百度百科 十恶

以上就是关于十恶不赦是哪十恶全部的内容,包括:十恶不赦是哪十恶、十善十恶指什么、古代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15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