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几个省辖市分别叫什么名字

河南有几个省辖市分别叫什么名字,第1张

河南省一共有十八个省辖市,分别是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和济源市。

河南的这十八个省辖市除了官方的名称之外,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颇具当地特色的别名。

郑州的别名:

商都:因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将国都迁于此地,建立嚣都(亦作隞),故郑州有了商都之别名。

绿城: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就有了绿城的美誉。

开封的别名:

老丘:开封的别名,为夏朝中后期都城,春秋时期为宋国城邑,具体位置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一带。

大梁:开封的别名,为战国时期魏(梁)国都城,是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位于今天的开封市西北。

启封:开封古称启封,为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所命名,有“启拓封疆”之意,因汉朝时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封,现为开封的别名之一。

陈留:因在历史上开封曾一度归陈留郡所管辖,所以陈留也成为了开封的别名之一。

洛阳的别名:

斟鄩:洛阳最早的别名,本为夏朝国都,位于今天的洛阳偃师市翟镇乡二里头村一带。

西亳:洛阳在商朝时的称呼,为商代的国都之一,位于今天的洛阳偃师城西。

洛邑:洛阳在周朝的古称,是西周的东都和东周的国都所在地,现成为洛阳的别名之一。

雒阳:洛阳的别名,“雒”古同"洛",雒阳即洛阳。

洛京:唐朝时,时人称呼东京洛阳为洛京,现成为洛阳的别名之一。

 直管市即省级城市,属于省辖市。1980年特别是1983年以后,“地级市”的设立原意是想打破行政壁垒和城乡分隔,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往往成了抽水机,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截留辖属县的资金,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地级市”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多了一个环节,反不利于政令的畅通,而且每年单工资损耗财政之巨上亿计,因此中国设立了“省直管市”来缓解这个问题。

省辖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据此推理,“省辖市”指除直辖市以外的所有“市”。

补充:

1983年起开始推行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与“省辖市”对应的有“地辖市”(或“地管市”)——即直属地区管辖的“市”;“地辖市”自1983年开始改称“县级市”。

“省辖市”的行政区划(行政分区)为市辖区,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郊区,“省辖市”属于真正意义的城市。官方对“省辖市”既作为行政区划,同时也作为城市看待;尽管“省辖市”行政地位不低于地区,但官方统计上将“省辖市”和“地辖市”作为“市”单列,并未作为地级行政区统计。

“地级市”实行“市管市”和“市管县”,其行政区涵盖各种形式的县级行政区。

“省辖市”改“地级市”以后,成为四级行政区划制度的省、自治区主要行政分区形式,并作为地级行政区纳入官方统计。随“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入,到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325个地级行政区的511%,取代“地区”和“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要区划类型。

截至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地级市285个、县级市369个,所以有省辖市654个。

省辖市与地级市的区别有:

1、地级市是省辖市的别名,省辖市是过去的行政区划称呼,现在大部分“省辖市”都是地级市,只有个别为“县级市”。

2、1983年起开始推行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

3、与“省辖市”对应的有“地辖市”(或“地管市”),即直属地区管辖的“市”;“地辖市”自1983年开始改称“县级市”。

扩展资料:

“省辖市”改“地级市”以后,成为四级行政区划制度的省、自治区主要行政分区形式,并作为地级行政区纳入官方统计。截至201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地级市285个、县级市369个,所有地级市均为省辖市,只有极个别的县级市是省辖市,河南省只有一个县级市济源是省辖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地级市

百度百科-省辖市

河南省省辖市意思是河南省管辖的市。

河南省省辖市有: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

在中国大陆地区,“省辖市”指省、自治区管辖的“市”。所有地级市均为省辖市,一些特殊的县级市也由省、自治区管辖,它们也为省辖市,例如,河南省济源市,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海南省直辖的5个县级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9个县级市。

一、性质不同

1、省辖市:即由省级行政区管辖的市,地级市和省直辖县级市均为省辖市。

2、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类别与地区、自治州、盟相同,属地级行政区,由省、自治区管辖。因其行政地位与地区相同,故称“地级市”。

二、设立条件不同

1、省辖市:“省辖市”的行政区划(行政分区)为市辖区,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郊区,官方对“省辖市”既作为行政区划,同时也作为城市看待;尽管“省辖市”行政地位不低于地区,但官方统计上将“省辖市”和“地辖市”作为“市”单列,并未作为地级行政区统计。

2、地级市: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等。

扩展资料:

地级市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既设市辖区,又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此类地级市占绝大多数。

2、只设市辖区,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如乌海市、南京市、厦门市、武汉市、鄂州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海口市、三亚市、克拉玛依市。

3、既不设市辖区,又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这些地级市下面直接辖乡级行政区,如东莞市、中山市、三沙市、儋州市、嘉峪关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辖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级市

市有地级市和县级市之分

地级市 行政区划级别相当于地区、自治州级别的市。地级市为省辖市,下分为市辖区和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往往代管县级市,形成“市管市”,引起很大的争议。

地级市接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如苏州、无锡、常德等。

地级市有几种情况

1、管县的地级市,目前占多数。

2、不管县的地级市,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

21 设区的市,目前有厦门、深圳、珠海、佛山、海口、武汉、鄂州、莱芜、乌海、克拉玛依等。

22 不设区的市,直接管辖乡镇,目前只有东莞、中山、嘉峪关、三亚等四个市,俗称直筒子市。

[编辑本段]几个接近概念的比较

1 地级市和较大的市

按照82年宪法的规定,大陆主要实行省、县、乡三级地方行政区划体系,省、县两级之间只有较大的市和自治州可以管辖县。但是宪法实施之后,很多市开始管县,他们并不是自然形态上的“较大”,也非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2 地级市和设区的市

设区的市是法律上的用语,基本等同于地级市,但是地级市也有少数并没有设区。

3 地级市和副省级市

地级市是从行政区划层级上来说的,副省级市是从领导级别配置上来说的,所以副省级市也属于广义的地级市。

4 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享受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但并不在行政区划层级上有什么改变,所以计划单列市也属于地级市。

截至2020年,安徽省共有16个省辖市(即地级市),分别是:

1、合肥市(皖A);2、芜湖市(皖B);3、蚌埠市(皖C);4、淮南市(皖D);5、马鞍山市(皖E);6、淮北市(皖F);7、铜陵市(皖G);8、安庆市(皖H);9、黄山市(皖J);10、阜阳市(皖K);11、宿州市(皖L);12、滁州市(皖M);13、六安市(皖N);14、宣城市(皖P);15、池州市(皖R);16、亳州市(皖S)。

另外安徽省还下辖9个县级市,分别是:

1、巢湖市(属合肥);2、无为市(属芜湖);3、桐城市(属安庆);4、潜山市(属安庆);5、天长市(属滁州);6、明光市(属滁州);7、界首市(属阜阳);8、宁国市(属宣城);9、广德市(属宣城)。

扩展:

民国时期,安徽省仅有一市,为蚌埠市,于1947年设立。

新中国建国初,安徽省下辖5个地级市,分别为: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安庆市、芜湖市。

1983年,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设8个地级市,即常说的安徽老八市,分别为: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安庆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

1987年后,新增9个地级市,达到17个,即今天的16个地级市,另外加个巢湖市。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内陆,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上,长江、淮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安徽作为独立建制出现较晚,历史上分属数个地理、文化单元,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今安徽、江苏、上海同属直隶(后为南直隶),清初(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明南直隶)设江苏、安徽两省。

安徽,以设省时省内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最初安徽布政使司衙门曾长期寄治江宁(今南京),1760年正式迁治安庆,安庆始为安徽省会,现省会为合肥。安徽设省后建制较为稳定,现在仍为我国23个省之一,但在建国初期由于安徽地跨长江南北,皖南、皖北解放时间有先有后,暂时没有设安徽省,而是分为皖南、皖北两大行署区。

皖北为老解放区,1949年初分为皖西、江淮、豫皖苏三个行政公署,1949年4月撤销设皖北行署区,专署驻合肥市。皖北行署区成立时皖南还未解放,“渡江战役”后解放军横扫皖南,1949年5月成立皖南行署区,专署驻屯溪,同年7月迁驻芜湖。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区合并设安徽省人民政府。

行署区是建国初期短暂存在的省级行政区,除了安徽分为皖南、皖北行署区外,江苏也分为苏南、苏北行署区,四川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行署区是省级单位,辖省辖市(专级市)、专区,皖南、皖北行署区时期,安徽有五个省辖市,其中仅一座隶属于皖南行署区。

皖北行署区成立时,省辖市有合肥市、蚌埠市。1949年1月21日合肥县解放,2月以合肥县城及城郊设合肥市,同年4月皖北行署区于合肥市成立。蚌埠原为凤阳县地,近代因铁路而兴盛,民国时曾为凤阳县治,1947年正式建市,蚌埠市为安徽省辖。1949年1月,蚌埠市解放,隶属于江淮区,皖北行署区成立后为其所辖。

淮南是一座新兴工矿城市,近代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盛,其原为怀远、凤台、寿县等县地,1949年1月淮南解放后设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此为淮南的最早建制,同年4月改其为淮南矿区,1951年1月淮南矿区改为专区级(地级)淮南市,为皖北行署区省辖市。

安庆曾为安徽省省会,1949年4月安庆解放后以怀宁县城及城郊设安庆市,此时安庆市为县级市,建国时由皖北行署区安庆专区管辖。1950年,县级安庆市曾短暂撤销并入怀宁县,1951年升为省辖市。

皖南行署区成立时专署驻屯溪,但屯溪市仅为县级市,皖南行署区仅辖芜湖市一个专级市。1949年4月芜湖解放,5月芜湖市成立,芜湖市县分置,芜湖市直属于皖南行署区,芜湖县为芜当专区所辖。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区合并为安徽省后,安徽省辖市为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安庆市及芜湖市。

直辖市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我们国家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换句话说,由于直辖市相当于省,也就是说上海市的市长的地位就跟省长差不多

省辖市指省、自治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市”,1983年起开始推行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如,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等

补充一下:与“省辖市”对应的有“地辖市”(或“地管市”)——即直属地区管辖的“市”;“地辖市”自1983年开始改称“县级市”。 如普宁市,兴宁市,陆丰市!

还有比较特殊的,行驶省级经济职能的“副省级市”,如深圳,广州,青岛,厦门等!

以上就是关于河南有几个省辖市分别叫什么名字全部的内容,包括:河南有几个省辖市分别叫什么名字、【省辖市】和【省直管市】,有什么区别、省辖市与地级市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12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