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的暗语是什么

摸金校尉的暗语是什么,第1张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这句是说盗墓的主要派别的“身份证”。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这句是说盗墓的时候的典故,倒斗就是盗墓,星峰就是龙楼宝殿也就是古墓。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水银斑就是古代的文物到了现代,人们为了保存它,用水银把它泡起来,年代久了就会长出水银斑,所以叫水银斑,养明器,明器就是文物。龙楼宝殿去无数这是说盗墓的去过很多地方,也做经验丰富之意。

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这句是说在古墓里碰上窨沉木或者是青铜做的棺材,就要小心了,因为这两种材料是专门为防止墓主诈尸而专门定做的,这样的墓主一般是在装殓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尸变的征兆。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这句是说盗墓贼碰上把棺材竖着葬在墓里的和整个墓葬呈现匣子状的形态,就是像搬山卸岭这样以人数和诡异的方法而盗墓的也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这句是说穿着红色衣服的尸体容易诈尸,如果是已经诈尸了的,如果在古墓中听到鬼笑的话,那这墓中的一定是厉鬼,反倒是哭的鬼比较好对付。

摸金符由来:

摸金校尉每人都会带一个“摸金符”。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尖利的爪子为原料,然后还要经过很多特定的工艺才能完成。

书上记载:“用穿山甲最锋利的抓子,先浸沟在巂腊中七七四十九曰,还要埋在龙楼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脉灵气八百天,一寸多长,乌黑甑亮,坚硬无比,符身携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有护身之用。”极辟邪。

扩展资料

历史探究

正史只记载在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时设立过摸金校尉一职,《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记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 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其实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只见于袁绍南攻曹操时,陈琳的讨曹檄文。当时献帝遭难逃回洛阳。曹操奉天子讨不臣,袁绍举兵向帝都,出师无名。

所以这些曹操罪状里的官职不足采信。中郎是皇帝身边的人,哪有挖坟盗墓的再说挖谁的,汉朝皇帝的坟都被董卓给挖了。汉朝是最讲贤良中正的时代,当官都是以举荐,就是有这些事也是挖了就挖了,不会明目张胆设官职的。而陈琳后来也表示了这篇檄文是被袁绍所迫而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口诀: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

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

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扩展资料

摸金校尉要擅长找墓,掘开墓时,在墓室内要点上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始摸金。如果公鸡啼蜡烛熄灭了,财物必须放回原处,恭敬磕三个响头,空手回去。鸡鸣灯灭不摸金。墓室只准进一次,方不可再进。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来者先选取明(冥)器。

曹操之时,摸金校尉乃从正规的军事编制。曹操之后,盗墓者皆各自为政,同行之间并无师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盗墓,均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多以个人行动为主。

以上就是关于摸金校尉的暗语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摸金校尉的暗语是什么、摸金校尉口诀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11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