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会冬眠

什么动物会冬眠,第1张

冬天会冬眠的动物是比较多的,一般有松鼠、蛇、青蛙、蜥蜴、蚯蚓、北极熊、蜗牛、刺猬、乌龟等等到冬天都是会冬眠的,而且一般通常是等到天气暖和后才出来的。

1、松鼠:

松鼠到了冬天就会备好食物,用干草把洞封起来,抱着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开始冬眠,等到天气暖和后再出来。

2、蛇:

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3、青蛙:

青蛙是两栖动物,也是冷血动物,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

4、蜥蜴:

少部分温带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铺点沙石和干草枯叶,放在室内温度较稳定,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即可。

5、蚯蚓:

蚯蚓在温度低于20度左右时,就会停止生长,开始冬眠,因为低于零度蚯蚓就会死亡。

6、北极熊:

北极熊在冬天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

7、蜗牛: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休眠时全身藏在壳中。

8、乌龟:

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当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乌龟就会停止进食,进行冬眠期。

需要冬眠的动物有:

1、睡鼠:睡鼠,属啮齿目,睡鼠科。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在冬眠期间,睡鼠的体重会减轻近一半,体温随之下降,呼吸也减慢。

2、刺猬:因为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猬在冬天时有冬眠现象。刺猬在秋末开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会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刺猬喜欢打呼噜,和人相似。

3、乌龟:冬眠期之前,检查乌龟的生长情况,对体弱者饲料加多,多喂给乌龟喜食的饲料,使乌龟积贮大量的营养物质,长壮身体,安全越冬。

4、蝙蝠: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

5、熊: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除冬眠期外,熊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除了发情交配期外,其余时间熊都单独活动。母熊一般1年产1~4崽。

参考资料:

冬眠 (生物学现象)-百度百科

蛙类(含蟾蜍)蛙与蟾蜍都是两栖动物的无尾目成员,而两栖动物即是冷血动物(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非热带地区分布的品种随着气温的。

蛇类蛇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冬眠的动物,蛇冬眠时千万别去招惹它们,由于冬眠,蛇毒一直积存在体内,这个时候的蛇毒最为厉害。每当冬季到来。

蚯蚓蚯蚓在冬天会钻到地层深处,那有适合它们的温度,但毕竟是冬天,蚯蚓在温度低于20℃左右时,它就会停止生长,开始冬眠,来年春天暖和了。

冬眠的动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亚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极熊、亚洲黑熊、蜗牛、鳄鱼、刺猬、乌龟、蝙蝠、黄蜂、睡鼠、 蜈蚣、 蝙蝠、刺猬、 蜗牛、绝大多数的昆虫、加利福尼亚的夜鹰等,许多动物都会冬眠。

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冬眠的物种大致可分成两类即主动式冬眠动物和被动式冬眠动物,后者如仓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温度对这种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时起主要作用。

动物为什么需要冬眠

动物冬眠是为了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动物冬眠主要是外界刺激所致,而外界刺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环境温度的降低,有人对刺猬的冬眠生理做过研究,发现正常的刺猬体温维持在33~37℃之间,当环境温度降到使刺猬的直肠温度低于325℃时,就会使其进入冬眠。

2、食物不足,哺乳动物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食物不足就难以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因此动物冬眠是度过食物不足季节的一种生理适应。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动物会冬眠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动物会冬眠、哪些动物是需要冬眠的、有哪些小动物是需要冬眠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97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