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第1张

导读: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公元前200年,与匈奴战争失败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来的女子,并非真正的公主。这些有着“公主”名义的女子见于史书的仅有十几位,其余均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细君:满腔愁绪,郁郁而终

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乌孙国原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与匈奴一向是世仇。汉武帝遣使乌孙国,表示愿送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细君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喜出望外,封她为右夫人。但匈奴单于也极力拉拢乌孙,昆莫迫于压力,娶了一名匈奴公主为左夫人。

长在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适应塞外的生活。匈奴公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细君公主则度日如年,只能将满腔愁绪化成一首悲歌,整天抱着琵琶诉说思乡之情:“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两年后,昆莫一病不起,由于他的儿子已死,由孙子岑陬继承王位。按照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答复说:“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细君只得含悲忍辱再嫁岑陬。3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解忧:四朝三嫁,七十得还

细君死后,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太初年间(约公元前104年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

为了在汉和匈奴之间寻求平衡,岑陬也娶了一名匈奴公主。几年之后,解忧没有生育,匈奴公主却生下一子,取名泥靡。后来岑陬暴毙,因为泥靡还小,王位由岑陬的族弟翁归靡继承,此人身材肥胖,乌孙人称其为“肥王”。

按照习俗,肥王娶了解忧和匈奴公主。由于性情相投,解忧与肥王恩爱异常,并生下了元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密切关系,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这激怒了匈奴单于,双方关系紧张,一触即发。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还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像亲姐妹一样,将她嫁给位高权重的乌孙右将军。解忧与冯嫽在王庭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他们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遣使邀请汉廷出兵,分进合击,对付匈奴。当时汉廷由大将军霍光辅政,他们立即派兵分五路进击,又派人到乌孙监督作战。

匈奴人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被乌孙国军队截击,迅速败退,死亡4万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70多万头,从此一蹶不振,汉代北方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平静。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关系更加水 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宣抚西域各国。

不久,形势突变。肥王一病不起,王位归还了岑陬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解忧的影响立刻下降。

泥靡暴虐无道,大家都称他“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习俗,无可奈何地下嫁给狂王,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狂王杀死了肥王的一个儿子,引起乌孙国的动荡。

汉朝派人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形的了解,多方疏通,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挑拨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最终,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元贵靡做了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双方分而治之,取得了暂时的安宁。

后来,解忧长子元贵靡和幼子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乌就屠,解忧的处境也不复当年。

解忧公主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远嫁乌孙,到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已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了四朝三嫁后,她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昭君:自愿和亲,身葬青冢

王昭君名嫱,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王昭君被元帝选秀入京。王昭君进宫后,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使昭君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见汉元帝。

公元前60年后,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先有五单于争立,后有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相争。呼韩邪在斗争中失败,于公元前51年南下投汉,留居今河套北面塞下,西汉王朝派兵保护。公元前36年汉灭郅支单于,匈奴中与汉敌对的势力和呼韩邪单于的政敌便被消灭了。呼韩邪单于觉得应该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呼韩邪临走时昭君参加了送别大会。她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想把她留下来,但已无法收回成命,便赐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

王昭君出长安后,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从胡俗,昭君只得下嫁。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即须卜公主,小女即当于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这里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西汉时期,总共有12位公主出塞与异域民族和亲。不过这12位公主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和亲对象分别是乌孙国、鄯善国、匈奴,主要目的就是以联姻的方式,力求让双方达到友好的合作状态。

提到和亲,很多人都会想到公主的,其实这些女孩子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公主,毕竟皇帝的女儿是比较娇贵的,怎么可能去和异族和亲,除非一些不受宠的公主。据相关资料表明,和亲的公主可能是从大臣家里面挑选来的或者是亲戚,总而言之和皇帝是有一些关系的,但并没有直接的血缘联系。毕竟一个国家的信用与发达是需要多方力量保持平衡的,汉朝虽然国富力强,但后期也是不想打仗的,就想通过联姻来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的和睦,这样也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只不过后来却越来越消极,忽视了异族力量的强盛,最终也导致灭国了。所以国家的稳定是不能依靠女子和亲来保持的,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比如说有雄厚的经济发展以及强硬的武装力量。

12岁的和亲效果是比较不错的,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比如说在第1次和亲的时候,高祖刘邦将宗族的女儿嫁给了匈奴。那个时候的汉朝是非常强盛的,最后和亲带来的成果也是比较斐然的,只是牺牲了一个女子。第2次和亲发生在汉惠帝三年,刘盈把宗室里的女子嫁给了匈奴,因为匈奴写信调戏了大汉的太后吕雉。面对这种挑衅,汉朝却没有进行强势的回应,而是写了一封很客气并且言辞谦卑的信,并把又一个女子嫁给了对方。这种核心带来的效果肯定不好,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汉朝自建国以来,和亲之路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匈奴,先后进行了9次的和亲。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有着许多的刑法,这些刑法的出现一开始是为了对付那些有罪之人的,但是后来随着刑法越来越多,刑法也被运用到其他的地方。在我国历史上汉朝的时候,有一种刑法是非常残忍的,到了清朝的时候因为这种刑法太过于残忍,所以被皇帝下令废除了,这种刑法就是腰斩。在汉朝的时候虽然有很多的人被施行了腰斩,但是其中最有名的人还是汉武帝的女儿,汉武帝的女儿在当时被称为卫兴公主。而卫兴公主被腰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因为汉武帝做了一个被行刺的梦,再加上被身边一些奸臣的所蒙蔽,所以才对自己的女儿施行了腰斩这个刑法。

根据历史的记载,卫兴公主是汉朝时期最漂亮的公主,也深受汉武帝的喜爱,而且在卫兴公主出嫁的时候汉武帝还将一些盐邑给她当做陪嫁品,要知道在汉朝的时候盐邑那是只有官家才能拥有的,盐邑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块油田,由此可见汉武帝是多么喜爱卫兴公主了。但是因为汉武帝这个人的疑心非常重,再加上汉武帝身边有一位奸臣名为江充,后来在奸臣的陷害之下,汉武帝杀害了许多人。

有一次因为汉武帝做梦,梦到自己被刺客所伤,后来也经常梦见,所以这个时间一长就让汉武帝开始怀疑身边的人起来。后来汉朝的丞相公孙贺给人陷害使用巫术诅咒汉武帝,于是被抓入了大牢;之后又有人陷害当时的太子也参与了诅咒汉武帝的事情中,于是太子被汉武帝处死了。

在汉武帝将自己的儿子都杀了之后,江充等人就开始陷害卫兴公主,所以江充等人就开始陷害卫兴公主的丈夫,之后再牵连于卫兴公主。之后在汉武帝的昏庸之下,对自己最喜爱的女儿使用最残忍的刑法。

一、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

汉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据说都是卫子夫皇后的女儿,两女继承了母亲的美貌,皆有倾国倾城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汉武帝喜欢卫子夫,故对卫子夫生的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十分喜欢,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皆获得了丰厚的食邑,刘据则被确立为太子。然则晚年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喜新厌旧,这导致夫妻交流不畅,父子不得相聚相谈,两位公主更是难见父亲一面。

征和二年,痞子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告发太仆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指使巫师在祭祀时诅咒皇帝,在驰道上埋偶人且用很恶毒的语言诅咒这三大罪状。汉武帝晚年也遇到了雄主暮年的困局,他十分想长生不老,经常服用仙丹,求仙访道;因此听说阳石公主在诅咒他早死时,他愤怒得失去了理智。他认为卫子夫母女都在祈祷他早死,好让太子刘据上位当皇帝,于是他下令处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

二、腰斩之刑

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周代则废除了商朝的热刑,全部改为冷刑,也就是裂、斩、杀三刑。裂就是车裂,斩就是腰斩,杀就是斩首。至于周文王画地为牢的事只是孤例,不是国家常刑。腰斩之刑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被废除。

秦代丰富了周朝的刑罚,有了割鼻、刺面、削耳等辅助刑罚,汉承秦制基本延用了秦朝的刑罚。汉文帝时,废除了部分肉刑,改为杖刑,也就是打屁股,不过斩刑一直保留着。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然后刽子手用大刀将人从腰部一挥为两断。通常受了腰斩之刑的人不会立即死去,最长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汉武帝处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用的刑就是腰斩之刑,两位公主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腰斩而死。不过两位公主都保持了皇家的尊严,她们平心静气受死,死前没有挣扎,也没有哀嚎,更没有丑态百出。她们只是受刑后安静的死去。

三、为何刽子手不忍

战国时代,各国相继变法,废除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王子犯法跟庶民一样领死。因此执行腰斩的老师父并不会因为杀的是公主而感到诧异,他手上斩的王公大臣不计其数了。

刽子手深知两位公主是无辜的,她们只是受了奸人的陷害才被处死的,杀无辜之人是需要较强心理素质的。卫皇后贤名远播全国,太子刘据的仁德跟扶苏一样全国皆知,因此杀贤人家眷颇有难为。杀人容易,恶名难背,此刽子手所以迟迟不下刀的原因所在。

最后两位公主美丽而大气,高贵的气质让刽子手自惭形愧,杀人无数的老刽子手也不禁充满罪恶感,害贤之名是背定了。最终老刽子手起刀落,两刀将两位公主挥为四段,手法高超,刀技着著,两位公主没有痛苦几分钟就断气了。

鲁元公主号称汉朝第一公主,她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独女,鲁元公主的丈夫是开国功臣张耳之子赵王张敖,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女儿张嫣后来被吕后许配给汉惠帝。鲁元公主于高后元年(前187年)去世。

(影视剧中的少年鲁元公主与汉惠帝)

鲁元公主,名字不详,也有说法说她叫刘乐,她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高祖还在沛县当亭长的时候,吕后的父亲吕公见高祖仪表非凡,有贵人之象,对相术多少有点研究的吕公知道高祖将来必将会建立功业,便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高祖,生下了

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鲁元公主遗传了母亲吕雉的美貌基因,描述汉孝惠张皇后(即鲁元公主独女张嫣)悲凉一生的东晋小说《汉宫春色》这样形容鲁元公主之貌美:

“公主甚贤,其姿貌虽非绝丽,而举止大方,气象温雅,靓如秋云之吐华月,蔼如春风之拂名花,实世所罕觏也。”

可见鲁元公主虽然谈不上是国色天香,但也算是姿色过人,且举止大方优雅,有皇家女子的高贵脱俗气质,也难怪吕后对这个女儿是万般宠爱,哭哭闹闹反对高祖将鲁元公主嫁到匈奴。

在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张敖前,她差点被高祖嫁给匈奴冒顿单于为妻。

(吕后反对将鲁元公主远嫁匈奴,不得已高祖将一宫女冒充公主嫁给冒顿单于)

汉高祖在位时,位于北方的匈奴开始崛起,韩王信(非淮阴侯韩信)叛汉,勾结匈奴人,高祖亲自率军讨伐,结果兵至平城,遭到匈奴军队围困在白登山长达七天后才得以解围。韩王信后来逃入匈奴,屡次献计侵扰汉朝北部边境,此时匈奴的单于正是冒顿。

匈奴有带甲勇士三十万,已经对汉朝的北部边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高祖对此深感担忧。当时谋士刘敬对高祖表示:“冒顿通过弑杀他的父亲才当上了匈奴的单于,而后又把父亲的许多姬妾霸占为自己的妻子,冒顿黩武好战,我们若要以仁义道德这一套恐难说服他,更何况我朝建立不久,兵士旧战疲惫,也不能对匈奴以武力制服,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来笼络匈奴人。”

刘敬表示如果把长公主(即鲁元公主)许配给冒顿单于,那冒顿不就是汉朝的女婿了,他们的孩子不就是陛下的外孙了,凭着这一层关系,匈奴必不敢来犯,反而会事汉朝恭敬。这便是西汉和亲之始,高祖为了拉拢冒顿单于维护北境安定,便决定把鲁元公主嫁给冒顿。

(鲁元公主与丈夫张敖)

可是吕后对鲁元公主非常疼爱,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远嫁匈奴,于是日夜在高祖面前哭啼,对高祖说:“我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陛下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去!”终究是架不住吕后的反对,最后高祖听取刘敬的意见,找了一个宫男女冒充长公主给冒顿单于做妻子,并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就这样鲁元公主在母亲吕后的保护下避免了远嫁匈奴。

高祖在位时很惧内,吕后和两个孩子跟他斩白蛇起义到定鼎天下建立汉朝也是吃了不少的苦。因此高祖当上皇帝后,对吕后也是又惧又怕,但他对两个孩子也非常的好。鲁元公主到了适婚年龄,便由高祖与吕后做主,嫁给西汉开国功臣张耳之子赵王张敖为妻,两人的这一段婚姻也算是门当户对。张敖与公主感情很好,两人育有一子张偃,一女张嫣。吕后为巩固势力,又将年仅十一岁的外孙女张嫣嫁给汉惠帝刘盈。

汉惠帝高后元年(前187年)鲁元公主去世,她死后没几年,西汉王朝尽除诸吕,拥立高祖第四子刘恒为帝(汉文帝),其女儿张嫣的皇位之位遭到废除,儿子张偃的鲁王之位也被撤销,改封南宫侯。作为西汉王朝的第一公主,鲁元公主在历史上留下的史料很好,但从一些零星史料可以看出,公主天生丽质,且气质优雅脱俗,深受高祖和吕后的喜爱,其一生没有经历什么大风浪,既是汉惠帝的姐姐又是他的丈母娘,近亲结婚在当时算不得什么,但在今天看来就显然是惊世骇俗,令人难以接受了。

和亲是不同政权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就是早期的典范。汉初,天下刚刚平定,国力衰弱,士卒疲于征战,无法再同凶蛮的异族人开战。于是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双方约为兄弟,两族人民互通贸易。

而后来的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历数西汉和亲的公主,总共有十二位,如果将王昭君算入的话,那就是十三位。接下来我们就简单选几位有名的和亲公主介绍一下。

汉武帝初年,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在战略上能切断匈奴右臂,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很是生气,要进攻乌孙。乌孙很惶恐,就派使者献马给汉朝,并愿娶汉朝公主,两国结为联盟。在与终臣商议后,汉武帝把细君公主下嫁给乌孙国王昆莫,以和亲方式结为兄弟之盟,约定共同对付匈奴。细君气质高雅,容貌美丽,被国王封为右夫人。在匈奴的压力下,乌孙国王又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封为左夫人。细君难以适应塞外生活,只能将满腔愁绪化为悲歌。这期间细君公主还发明了琵琶这种乐器。后来因体弱多病,不幸郁郁而终。

而解忧公主,她历经四朝,三次嫁人,等到七十才得以归国。岑陬在细君死后,再次向大汉求婚,解忧被汉武帝选为和亲公主。岑陬去世后,儿子泥靡还小,由其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翁归靡是个大胖子,被称为"肥王"。按照习俗,解忧公主嫁给了肥王。

解忧跟肥王性情相投,互相恩爱,并生下了三位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肥王对解忧言听计从,不仅两人如胶如漆,大汉和乌孙国关系也更加密切。值得一提的是,陪解忧远嫁的婢女冯嫽,才貌双全,还会西域语言,解忧将她嫁给了乌孙右将军。这两个女人互相团结,对乌孙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昭帝末年,乌孙受到匈奴攻击,解忧公主上书求西汉朝廷出兵救乌孙,却适逢昭帝驾崩,所以汉廷没有派遣援兵。汉宣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发兵十五万骑,兵分五路进军匈奴,匈奴向西溃逃后,被乌孙军队拦截击溃,取得大胜,从此边疆得到了长时间的安宁。肥王病逝后,泥靡继承了王位。依照习俗,解忧嫁给了泥靡。解忧在长子和幼子相继病逝后,处境艰难,已经在西域生活50多年的解忧要求回国。在汉宣帝准许下,年逾70的解忧终于回到了祖国。

在这些和亲公主中,最美丽,名声最大的当属"四大美女"之一,"落雁"王昭君。她的命运也很凄惨,呼韩邪单于与她结婚两年就病逝了。王昭君给他生了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又是按照习俗,王昭君的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雕陶莫皋单于。跟细君一样,王昭君也不愿意再嫁,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病逝后,按照习俗王昭君还得再嫁孙子辈的单于。昭君不从,独自寡居,不到33岁,就郁郁而终。

关于我国西汉时期的和亲问题,历来褒贬不一。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显而易见,司马光是站在大汉族主义的立场上,对西汉的和亲政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但实际上,西汉对于匈奴的和亲的态度上,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汉初是西汉王朝向匈奴求和亲,以汉宗室女奉献匈奴单于,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但是汉武帝以后的和亲已与汉初的根本不同了。此时是匈奴十分弱小,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

汉王朝也不是以庄重的对等婚姻形式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态赐宫女于匈奴单于。其目的则是要在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说,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不过不管是以何种姿态对待,两国边陲和平,人民安居乐业都是可见的良好结果。

不得不说,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民族间的和解和交流。在文化方面,和亲的影响是双向的,和亲公主带去的不仅是丰厚的财物,还有中原的文化影响,也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族效仿中原的制度,传播中原的文化,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中来。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凡主动要求和亲者,通常都是对中原王朝的一种向往和钦慕,是对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趋同,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体现,而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就在公主和亲中悄然开始了。

以上就是关于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盘点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西汉时期,总共有多少个公主出塞与异域民族和亲、汉朝最美的公主因何被判处腰斩她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86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