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与朗诵有什么区别

吟诵与朗诵有什么区别,第1张

朗读: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吟诵概况

简介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

吟诵规则

一、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

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

1、平长仄短。此指格律诗文的音步所在,即二、四、六字(词中一字逗当不计)中的平声长。此外平声韵脚当长。其余的字,原则上都是短的。

2、依字行腔。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3、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符合此三条要求的,方为吟诵。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五、吟诵的中级要求为:

1、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

2、腔音唱法。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中国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

3、摇头摆身。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着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因而以摇为主。

做到这三条,其吟诵方有味道。

六、吟诵的高级要求为:

1、情通古人。吟诵就是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诗文的涵义。终有一天,豁然贯通,与作者之心越千百年而相通,此篇之吟诵始成。

2、自成曲调。某些特别有感觉的篇目,才会反复吟诵,终至情通古人,而此时此篇的吟诵调,定与基本调有了比较多的差异,而只适用于此篇。

3、修身养性。吟诵者把吟诵作为自娱、学习、健身的手段,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吟诵对于身心健康、养气养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有三个区别:词义、技巧、作用。

1、词义不同:

吟诵: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诵: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2、技巧不同

吟诵:

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

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朗读:

朗读的技巧,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它将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3、作用不同

吟诵:

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

吟诵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方法。吟诵的方法和内容,都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人品格,其正直、高尚、关注生命、投身社会,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精神。

吟诵也是健身手段。日本在这方面颇有发展,因此吟诵在日本也很兴盛。

吟诵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是语言、音乐、诗歌结合最紧密的地方,可以揭示语言-音乐-诗歌的关系,从而证明诗歌的意义究竟与语言的意义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什么有差异,以及怎样确定这个差异。

朗读:

是有利于开发右脑,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素质。

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扩展资料

吟诵的界定:

1、汉语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传承、学习的语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诵、念四大类。念,就是用口语读。诵,是艺术化的念,强调清晰准确和语气情感,但没有音阶。

2、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根据文献考证和采访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

3、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不足故有咏歌。文学本来就是通过非口语的形式来表达口语不能“尽”之“意”。

4、吟诵之诵,不是朗诵之诵。吟诵的诵,遵循传统的规则。朗诵是从西方传入的,在中国还不到百年的历史。

5、吟诵有广狭之分。广义吟诵,当指世界上所有语言中的吟诵现象。吟诵不独汉语所有。次广义吟诵,当指各民族对于汉语古典诗词文赋的吟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吟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朗读

朗诵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是照着读 但是很短的那种你随便记记都记住的话就背著就行了,但是真正上台的时候就算你会背,你也要拿着文件夹,这叫朗诵的范儿

记得采纳啊

朗读的意思是什么

读 #dú

释义 ①看着文字念出声来:朗读|宣读|读古诗。②阅读;看(书或文章):阅读|精读|这本书值得一读。③指上学或学习:读小学|读大学一年级。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邯郸淳《笑林》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

读 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时,完整的长句或小段的停顿称为'句','句'中的小停顿称为'读'。又见dú。

读 dú

①照着文字念。

②阅读;看书或文章。

②上学:~大学。又见dòu。

读后感一种文体。读书看报之后,把心得、感受、看法等写成文章或笔记。

读卖新闻日本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874年创刊。面向大众,注重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每天早刊24版,晚刊12版。

读秒

①围棋、象棋等体育比赛规则。对局者自由支配时间已用到事先规定的保留时限后始由裁判员报时。

②比喻非常紧张繁忙的状态或阶段:亚运工程已进入~阶段。

读破同一个字形因意思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时,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称职'的'称'不读chēng,而读chèn,'禁不住'的'禁'不读jìn,而读jīn。

读数据语句〈计〉BASIC语言语句之一。它向运行中的程序的某些变量提供数据。DATE语句设置数据表,由READ语句提取数据,每提取一个数据时,指向下一个将要提取的

数据位置。

读友〈港台〉读者。

诵读的诵是什么意思

”诵读“中的”诵“的意思: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诵“的字义功释: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2、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3、诗歌:作诵(作诗)。

4、怨谤。

朗读的朗什么意思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的“朗”是什么意思

高声

朗读 [lǎng dú]

[释义] 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

朗读的朗是什么意思

朗释义:

1明亮,光线充足:~敞。~澈。~然。明~。晴~。开~。爽~。 2声音清楚、响亮:~声。~读。~诵。书声~~。

朗读的郎是什么意思

朗 lǎng

释义:声音洪亮。

例句:汉王充《论衡•气寿》:「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一读"是什么意思

一读就是说另外还有一个读音,一声是一个读音,四声是一个读音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在“读”字和“诵”字上。

读,依照文字念。比如,读书、读报。

诵,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比如,诵歌、诵经。

朗读,不是一般的读书,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书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声音响亮,朗朗有声。朗读,也包括朗诵。通常指一般的朗读。

朗诵,不是一般的朗读,是要求比一般朗读高的语言表达形式。朗诵,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语言的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比一般朗读,更抒情,有音乐感。

什么叫朗读 15分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薰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泊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都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1、朗诵:

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2、区别:

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朗诵: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以上就是关于吟诵与朗诵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吟诵与朗诵有什么区别、朗诵和吟诵有什么区别啊、朗读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82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