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

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第1张

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2)全真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道士出家,初人道观者为道童,在于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荐其赴丛林受戒。

道教全真传戒,是从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人《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3)正一授箓。“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篆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

唐僧喝的素酒其实就是用水果制造的酒,就跟现在的葡萄酒一样,连小孩都可以少喝一点。虽然说佛教的戒律不能饮酒,但是素酒却并不禁止。

水果酒就是素酒

在西游记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唐僧和他的徒弟有的时候也会喝酒,但是这个酒却是素酒。那么素酒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有素食,其实素酒也相当于素食当中的一种。

素酒其实是用水果制造的酒,而荤酒则是用的粮食制造的,而且还经过蒸馏。这样荤酒的酒精度比较高,会扰乱人们的心智,麻痹人们的神经。相比较而言,素酒比较温和,就和现在的葡萄酒相似,人们一般不会有醉的感觉。

佛教并不禁止素酒

我们都知道佛教禁酒,但是从梁武帝开始,佛教其实并不禁酒,应该说不禁止素酒。所以虽然说戒律不能饮酒,但是素酒其实并不算是酒,毕竟人们认知中只有那种高浓度会让人们性情大变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酒才算是酒。

唐僧喝酒只为应酬

唐僧在取经途中的确也喝过素酒,但是每次都是为了应酬才不得已而为之。更多时候他是让自己的徒弟们代劳,对于唐僧来说,他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出家人。而至于几个徒弟其实都是半路出家,对于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忌讳。但是当碰到高层领导的时候,身为几个徒弟的师傅也要勉为其难的喝上一杯。毕竟人在江湖走,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进行应酬。否则这些领导不给他文书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取得真经。

唐僧在取经途中喝的酒其实也是符合他们寺庙的规矩的,这样的酒比较温和不会让他性情大变,更多的时候是果汁一样的东西。所以戒律上面根本不是禁止喝的这种酒。

“荤”是指葱,韭,薤,蒜,茴香等有刺激气味的植物蔬菜。“腥”是指所有的肉类。现在统一说成不吃荤。其实是指不吃肉,不吃辛辣刺激性的植物等,现在佛教概念广泛引申更多,如烟草、大麻、毒品也不能吃。

荤酒在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荤与酒之并称。荤,又作荤辛,指味辣而臭气浓烈之植物,即五辛。荤酒与肉类共为禁止供佛之食物。至后世,每在寺院门前之界石刻有‘不许荤酒入山门’等字样,称为禁牌石、戒坛石、荤酒牌。据梵网经卷下举出,五辛系指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等。但其他经典另有异说。

总之,荤带臭气,令他人生厌;酒则易乱性,醉乱行者之心意,基于此,荤酒均为修行者所禁止。[四分律卷十五、十诵律卷十七、俱舍论卷十四、卷十八、法苑珠林卷九十三](参阅‘五辛’1099)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五戒十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荤酒

[转载]原创微博“六气阿展”《酒也有“素”和“荤”?小二,给我来一坛素酒》。

———————————————————————————————————

《西游记》里,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太宗举爵赐酒饯行,唐僧谢恩接酒,但不敢饮:“陛下,酒乃僧家第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唐太宗说:“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唐僧“不敢不受”。

素酒,是什么酒?有的人说素酒就是葡萄酒。《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唐僧被老鼠精强逼成亲。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杯,满斟美酒,递与唐僧,口里叫道:“长老哥哥妙人,请一杯交欢酒儿。”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望空浇奠,心中暗祝道:“护法诸天、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弟子陈玄奘,自离东土,蒙观世音菩萨差遣列位众神暗中保护,拜雷音见佛求经,今在途中,被妖精拿住,强逼成亲,将这一杯酒递与我吃。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强吃了,还得见佛成功;若是荤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堕轮回之苦!”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象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

所以葡萄做的酒,可以是素酒,也可以是荤酒。

在聊闲话题(一)《吃植物菜就是吃“素”吗,那你就错了》提到过,食物的“荤”“素”属性,与食物的来源于“植物”、“动物”性无关,判别的标准有2条,是否发散了人体正气,不影响心性的修为,不利于收敛潜藏元气;是否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转。不影响心性的、不阻滞气机的,就是“素”;反之,就是“荤”。同样的,判别酒的“荤”“素”属性,也不在于制酒的原料,而是制酒的工艺,以及制出来的酒的性质。

《周礼·天官·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

事酒:有事而饮也,是随酿随吃的醪醴(láo lǐ)酒。几天就可以酿好,带有酒糟,醪醴酒是给办事的人饮用的。现在广西的农村办喜事,还经常做这样的糯米甜酒(醪醴),用来招待办事的人,也可以做为一种彩头招待宾客。

昔酒:这种酒是招待宾客,或平时无事时自饮的。是醪醴酒经压滤后,是过静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浊部分,因为是乳白色的,所以称为白酒;而抽出的上清部份,称为清酒。将白酒灌入酒瓮,然后用黏土密封瓮口,置于甑中,然后用80~90℃的温度煮酒,最后存放待饮。这种酒没有米渣,比事酒更加清醇。《金匮要略》里有瓜蒌桂枝半夏汤,瓜蒌桂枝白酒汤,用的就是这种白酒。所以,古代的“白酒”和现代的蒸馏白酒,完全是2种不同属性的酒。

清酒:清酒,与浊酒相对,只取上清部份,放到坛子里密封保存,经过半年、一年或几年时间的醇化,性质更加清醇,能让人体的气机通畅条达,不会破坏修行之人的正气,也不会阻滞人体的气机,而且是陈得越久就越醇。古人认为这种酒,可以上升通达天上的神仙和祖先。所以,清酒是祭祀天地和祖先之酒。

从《周礼》三类酒的分类,以及这三类酒的特性,很明显就能看出来,清酒就是“素酒”,如果是经过陈年存放的,更具土之藏性的醇香。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77条治疗心脏疾病的“炙甘草汤主之”,在煮药时,是这样要求的:“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就是取清酒的通畅条达气机之性,又不会破坏人的正气和心性。所以,在生病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煮药来吃。

由于平时喝的酒,一般都是事酒或者是白酒,相对于清酒而称为浊酒,最易生湿,易阻滞气机,更易乱人心性。蒸馏酒太过于燥烈,容易使人纵情、动气、耗气,所以浊酒、蒸馏酒都是荤酒。而清酒是素酒,所以唐僧说:是素酒,还能见佛成功。而孙悟空还爆他的料:“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锺。”这种葡萄做的素酒,就是用清酒的工艺,使作葡萄为原料制作出来的清酒。现代市场上的葡萄酒,因为经过的蒸馏,属于蒸馏酒范围,本质上是荤酒。

现代的日本清酒,用粮为稻谷除杂、加工成大米后,再用机械法磨去大米表面的糊份层,一般精米率都要达到65-75%,这种刻意的要求原料“精”、“纯”,是为了去除大米对以后酿造不利的因素,但同时也失去了大米表层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经过制曲、制酒母、最后酿造等工序,通过并行复合发酵,酿造出酒精度达18%左右的酒醪。之后加入石灰使其沉淀,经过压榨就成制得清酒的原酒。在完成压榨过滤,以及煎酒后,还要进行活性炭脱色、脱臭,以提高酒体的洁白透明与口感清醇。还因品种、品牌与沿袭工艺在酒体中填加特定比例的脱臭酒精或植物浸提物,以构成酒体特殊风味。日本清酒只是清净无杂质的较低浓度酒精+植物浸提物,有清酒之名,而无清酒之实,本质上是荤酒。

市场上的黄酒,是一种以糯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黄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制作工艺流程:将稻米煮熟后加麦曲(曲)和酵母,经过前发酵、后发酵两道发酵工序后,通过压榨制成成品,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可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由于没有经过抽出上清部份,故仍属浊酒范畴。如是质量上乘的绍兴的陈年花雕酒、广西东兰县的陈年墨米酒,由于陈年很长,因而具有土之藏性,可以看做素酒。

现在也有些蒸馏酒经过了陈年存放再投放市场的,如更长时间的陈年茅台酒、更长时间的陈年葡萄酒等,这些酒可以称为“半荤半素酒”。

国内市场上也有以“清酒”为品名的酒,虽然用的是传统的黄酒制酒工艺,却掺和了日本清酒刻意的要求原料“精”、“纯”,使这类酒失去了大米表层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提高产量,压榨过滤也不到位,甚至没有物理静置提纯环节,陈年时间更是不够,所以这类酒,本质上是失去了大部分营养物质、低酒精度的甜浊酒,也是荤酒。

再说一句,唐太宗说:“只饮此一杯。”孙悟空说,“教吃他一锺。”素酒虽是“素”,是好酒,但不要贪杯过量啊。

1荤酒

出处: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鲁智深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

荤酒相对于素酒,是指“精酿”过的酒--也就是现在的白酒--通过蒸馏的手段得到色泽清亮透明,味道香醇的酒。

2素酒

出处: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众僧都坐了斋。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

粗酿的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只是简单的将酒糟滤除,余下浑浊的酒水,放到锅里煮开,以使酒不会变质。这种粗酿的酒度数极底,浑浊不好看。大概是因为不大会引起人的欲望,所以叫“素酒”,也就是我们的好汉们常喝的那种酒。

3透瓶香酒 。

出处: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景阳冈喝的酒,酿造酒的一种,度数低。

4茅柴白酒

出处: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店主人应道:“实不瞒师父说:酒却有些茅柴白酒,肉却多卖没了。”

这里“茅柴”是的对劣质酒的贬称。亦作“茆柴”。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清 赵翼 《陔馀丛考·茅柴酒》:“酒之劣者,俗谓之茅柴酒。”《水浒传》中出现“白酒”很多,

如:鲁智深道:“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什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又由下文: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可得出两点:

1白酒等级低,是一种劣质酒,所以鲁智深不管一通,有就便吃

2这里的“白酒”不是现在的“白酒”,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度数高得多,亲,要不咱来一碗解个渴试试?

白酒不经过蒸煮,酒色发白,类似今天常见的米酒、清酒之类,宋时亦称生酒或清酒,南宋杨万里《生酒歌》:“生酒清于雪,煮酒赤如血。”酒色“清于雪”,故称白酒。

《本草纲目》认为烧酒(现在的白酒)是元代才有的(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滴露),宋代有没有蒸馏酒还是个争论不清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当时蒸馏白酒也是很罕见很昂贵的,绝不可能让白胜之流大桶地“挑去村里卖”(宋朝到底有没有蒸馏酒,下文“蓝桥风月”再述)

5村酒与老酒

出处: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村酒老酒是民间的说法,将酒分了两个等级,前者贱,后者贵,滋味自然也不一样,而在《宋史》中,村酒被称为“小酒”,老酒被称为“大酒”(自春至秋,酝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宋史·食货志》)由此可以看出村酒,老酒的区别

村酒:我们好汉同志表现海量的不二之选,没经过蒸馏,度数低,是我们老生常谈的“酿造酒”,物虽不美,但价格低廉,“素酒”“白酒”“透瓶香”都属于村酒,只供自家饮用或乡村出售

老酒:因其酿造时间长,故称“老酒”,很巧,它和村酒同属酿造酒,但比较高档,一般供皇家,官家,有钱人家饮用,度数较高。

6青花瓮酒

出处: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那汉道:“我那青花瓮酒在那里?”

老酒的一种

7玉壶春

出处: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开了泥头

无法考证,猜测(仅是猜测):老酒的一种

8蓝桥风月

出处: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 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

水浒传中最富争议的酒闪亮登场!

我们需要给“蓝桥风月”归类,它酿造酒呢?还是蒸馏酒呢?

有人大胆推测“蓝桥风月”就是蒸馏酒(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证据如下

其一、酒保没有筛酒(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

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

其二、度数高(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沉醉)

其三、酒劲大(酒劲不大,能让宋江这么谨慎的人题反诗么?)

其四、后劲大(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这是可能有人要吐槽了,《本草纲目》上明明白白写着烧酒“自元时创始”,怎么穿越到宋朝了?难道施耐庵错了?

诸位看官,宋朝及宋朝之前已经有了烧酒(现在的白酒),只不过年代不确切罢了,具体内容请移步我的另一个回答 中国的蒸馏酒(白酒)的技术是本土原创还是由外国引入的?如果是引入的,最可能是谁引入的?

9御酒

出处: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天子甚喜,勒赏黄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差官一员,钱十万贯

顾名思义,皇室用酒,但具体情况无从考证

10头脑酒

出处: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

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

头脑酒恐怕是水浒传中最奇葩的酒,是一种用肉和杂味配制的滋补酒

显示全部

以上就是关于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唐僧喝的素酒到底是什么酒不是戒律不能饮酒吗、佛教中的“荤”主要指那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78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