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礼的礼仪步骤

开笔礼的礼仪步骤,第1张

开笔礼的礼仪步骤

开笔礼的礼仪步骤。开笔礼是现代兴起的一种礼仪,少儿开始读书识字的一种启蒙教育的形式,开笔礼的步骤是有着一定讲究的。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开笔礼的礼仪步骤。

开笔礼的礼仪步骤1

一、正衣冠

1、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2.按主持人的号令开始“正衣冠”

(1)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

(2)互正衣冠(邻座学生相互整理衣冠)

(3)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

二、 朱砂启智

含义:嘉宾、领导、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方式:用印泥给学生正额上涂上红痣,现场的领导和老师给学生点痣时要给学生以和蔼的笑容,并说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等祝福的话语。

三、击鼓鸣志

含义:“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方式:先由校长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而后让小朋友们排队依次走到大鼓前敲击,告诉学生敲击时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四、启蒙描红

含义:“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 方式:首先由 老师现场大尺幅的楷体“人”字,随之就“人”字的含义进行如何人品端直的教育,老师指导学生在卡片纸上书写“人”字。学生展示作品。六年级学生帮忙悬挂书写作品。

五、感恩鞠躬

含义:通过鞠躬,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引领自己走过长达余年的学习生涯,所以要“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鞠躬献给现场观看的父母嘉宾,以示感恩之心。 方式:请全体老师站到台前,(站好后)。 全体一年级学生起立,请向台上的老师鞠躬,对老师说: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请向后转,向自己的家长鞠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感谢家长养育之恩。或“爸爸(妈妈)您辛苦了!”之类的话语。

开笔礼的礼仪步骤2

什么是开笔礼

开笔礼,现代兴起的一种礼仪,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其仪式是根据一些传统的习俗构拟而来。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

开笔礼上,启蒙老师十分注目。能书会画、古文底子很厚,开笔礼整体气氛相协调,统一穿汉服出场,表现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尊重。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学书法“造势”,希望通过用朱砂“开智”这种新颖的仪式,吸引他们学毛笔字,将传统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主要特点

1、古今结合,有时代特点 在参加开笔礼的服装方面,学宫取“开笔”有关寓意,订做小博士服,而不是照搬古代秀才所穿的服装,更贴近现实生活。

2、启蒙教育通俗易懂 启蒙老师在做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教育时,不是诵读古文,而是说得比较通俗易懂,迎合孩子的需要。

3、书法育人 开笔礼上,书法老师手握毛笔,饱蘸浓墨,在挂起的宣纸上一撇一捺写下一个“人”字。“人”是一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4、寄托祝福 随后老师们手捧朱砂走到孩子们面前,在他们的额头中间点上红印,祝福他们从此眼亮心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将写满祝福语的卡片送给自己的孩子。

开笔礼的礼仪步骤3

开笔礼的意义

开笔礼中采用朱砂点痣,虽是古代传至今的活动,但是在很多小学还是遭到质疑,不进行开笔礼,而有些学校则很推崇开笔礼,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可以在孩子心里埋下深深的种子,就算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 也永远忘不了自己曾经参加过这么有仪式感的活动。

那么开笔礼这个活动又是如何展开的呢?开笔礼活动,可以穿上我们中国传统的服装,也就是汉服。教师穿朱子深衣,女学生穿上襦裙,男学生穿上直裾。也可以古今结合,让孩子穿上定制的小博士服装,这样子相比于穿汉服,更贴近于我们现代的生活。教育孩子开始读书识字的老师,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可对着书本照搬,必须将文章讲解得容易听懂,让孩子真正理解老师教育的内容。开笔礼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看木偶表演,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么开笔礼的意义又是如何呢?首先,不一定要穿汉服,而且可以古代的精华和现代的精华进行浓缩,这样子可以更加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让孩子更能亲身感受。再者,老师开始的启蒙教育是很容易让孩子真正参与的,因为讲解的时候,不是照着书本照念照搬,而是用孩子的角度,告诉孩子应该尊重老师,尊重老师教给自己的东西,并且要好好对待自己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感悟。并且,开笔礼上可以让孩子用毛笔写下很有意义的一个字,那就是“人”,让孩子知道,学会做人,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课题。而且老师一笔一画带着孩子写下的这个“人”字,对孩子未来回忆起来也是很有意义的。最后,开笔礼也是老师,爸爸妈妈对自己殷殷的祝福,希望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后,能学有所成,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老师们手捧着朱砂,在孩子的额头正中心点下一个朱砂印,对孩子祝福。

而有些人认为,在现代了还举办开笔礼这样的活动,未免有点倒退,时代没有跟上。但是,要明白,传统的很多东西是很有意义的,现代,不是只能学习西方的优良经验,古代传统的文化,对现在也是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的。所以如果因为开笔礼是传统的活动,而对开笔礼进行抵制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如今的开笔礼也并非都是照搬以前古代的开笔礼,我们可以在古代的开笔礼中,不适合现代的加以改善,现代仍能适用的就要加以传承,而并非是一味的否定开笔礼。

可以说,很多地方里,孩子都会参与开笔礼仪式,那么多的地方,那么多的学校,都让孩子参与开笔礼这样的仪式,就代表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是秉承传承态度的,也就说明开笔礼拥有一定的意义,其价值也是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如果还是有人坚决反对的话,认为举办某种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一定要和古代一模一样的话,那么这种人的思想也是极其迂腐古板的。

在启蒙的时候,未能参与开笔礼这样很有意义的活动,深表遗憾。我认为,开笔礼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它可以让孩子们铭记于心,可能长大成人了,对幼时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事,参与过怎样的活动都没什么印象了,但孩子们会记住的,也唯有开笔礼这样能让人铭记于心的活动。虽然孩子很小,对很多事情认知能力都不够,但是也是因为年纪小,参与这样的活动才极其重要。开笔礼带给一个孩子的意义不只是一星半点。

因此,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开笔礼的,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我觉得,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教育融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举,这种做法未尝不是一种创新。时代虽然在变化,但是古人所传承下来的精华我们不可轻易践踏和摒弃。

活动程序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校长致辞

(三)仪式过程

第一项:正衣冠

1主持人讲解正衣冠含义。

2按主持人的号令开始“正衣冠”(1)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2)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3)师生齐唱《开笔庆典歌》。请一年级的班主任、辅导员上台,请家长领自己的孩子上台,交给老师。

第二项:朱砂启智

1由主持人讲解朱砂启智的“含义”。(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意思是开启智慧,寄托师长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同学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2校领导及每班两名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并说上祝福的话语。第四项:击鼓鸣志1由主持人讲解击鼓鸣志的“含义”。(击鼓明智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3.先请家长代表为新同学击鼓启蒙。(家长击鼓三次,然后勉励学生。家长:一击鼓,尊敬师长。生:尊敬师长;家长:二击鼓, 热爱学习。生:热爱学习;家长:三击鼓,为校争光。生:为校争光)

启蒙礼写人字

启蒙礼写人字,启蒙礼是在现代兴起的一种礼仪,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源于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入学的礼教行为,让少儿体验了国学的乐趣,下面来看看启蒙礼写人字。

启蒙礼写人字1

“人”字看似简单,但蕴含的意义很深刻。这一撇一捺组成人字,代表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有进步,才会更优秀!“人”字的撇还代表品格,捺代表学识,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是责任,一捺是担当,启蒙描红“人”字,愿孩子们能堂堂正正地立身做人,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成为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开蒙礼起源于春秋孔子时代,它是中国传统上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仪的称谓,俗称“破蒙”,在古时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都有着重大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开蒙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之一。

开蒙礼”源于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入学的礼教行为,儿童开始入学识字称为“开蒙”在国学教育,传统文化中,“开蒙礼”是人生第一礼,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启蒙礼一般活动包含五个内容:端正衣冠、朱砂启智、经典诵读、敬拜孔子、启蒙描红。

启蒙礼写人字2

启蒙礼步骤

盥洗净手

“盥洗净手”是古代学童启蒙礼,小朋友双手放在水盆中正反面各浸一次,然后擦干净,这个礼仪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这也是对他人的一份恭敬。

盥洗双手,净手静心,用勤劳的双手打开知识的大门,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励志求学,心无旁骛。

端正衣冠

古人云:穿戴整齐、洁净,能展示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拜见仙师

孔子是我华夏文化的集大成与传承者,对中国文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所以每一个华夏孩童都应拜孔子,实质上是拜中华文化,这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

这一程序寓意着孩童志与圣贤为伍,让中华文化的精神从幼年就深植于每个孩童的内心。

朱砂启智

用毛笔蘸朱砂在学童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即为“聪明记”,又称“开天眼”,让学童记住,用好眼睛和耳朵,专心致志,从此成为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的聪明学童。

拜谢老师

在古代,想要学到知识,就要拜师,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承诺。对老师的承诺,对自己的承诺。

一拜老师,教我做人

二拜老师,教我读书

三拜老师,永志不忘朱砂启智

击鼓明志

孩子们在携师的指引下三击“明志鼓”,这一程序寓意着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握笔始书

自古成人,德才兼备。“人”字总共有两笔,左边一撇立德,右边一捺成才。孩童们在提携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这一程序的寓意:其一,让孩童明白学习要先从学做人开始;其二,让孩童明白“三人行必有吾师”,要谦虚好学;其三,让孩童明白“三人为众”,要从小树立团队精神,团结互助。

诵读经典

有些文字和智慧,总能跨越千年,如在目前,千载中华,文章精妙。南孔儒风,礼润千年。

启蒙礼写人字3

开笔礼,现代兴起的一种礼仪,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其仪式是根据一些传统的习俗构拟而来。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 步骤流程:

一、正衣冠

1、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2.按主持人的号令开始“正衣冠”

(1)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

(2)互正衣冠(邻座学生相互整理衣冠)

(3)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

互正衣冠

二、 朱砂启智

含义:嘉宾、领导、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方式:用印泥给学生正额上涂上红痣,现场的领导和老师给学生点痣时要给学生以和蔼的笑容,并说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等祝福的话语。

三、击鼓鸣志

含义:“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方式:先由校长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而后让小朋友们排队依次走到大鼓前敲击,告诉学生敲击时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四、启蒙描红

含义:“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 方式:首先由 老师现场大尺幅的楷体“人”字,随之就“人”字的含义进行如何人品端直的教育,老师指导学生在卡片纸上书写“人”字。学生展示作品。六年级学生帮忙悬挂书写作品。

五、感恩鞠躬

含义:通过鞠躬,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引领自己走过长达余年的学习生涯,所以要“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鞠躬献给现场观看的父母嘉宾,以示感恩之心。 方式:请全体老师站到台前,(站好后)。 全体一年级学生起立,请向台上的老师鞠躬,对老师说: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请向后转,向自己的家长鞠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感谢家长养育之恩。或“爸爸(妈妈)您辛苦了!”之类的话语。

开笔礼人字的含义

开笔礼人字的含义,开笔礼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启蒙学习仪式,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一年级小朋友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开笔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开笔礼人字的含义是什么呢

开笔礼人字的含义1

开笔,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

开笔礼“朱砂启智”曾经在历史上销声匿迹多年,但在2月28日上午,广州20多名年龄在4岁至7岁间的孩子相聚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原番禺学宫),亲身体验古代“开笔礼”。这群准备进入求学阶段的孩子,在似懂非懂中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据悉,这是广州地区首次举行学童开笔礼仪式。

在参加开笔礼的服装方面,应使用我们传统民族服装——汉服。老师可穿上朱子深衣,男学生可穿直裾,女学生穿上襦裙;启蒙老师在做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教育时,老师不是直接诵读古文,而是将文章讲解的比较通俗易懂,迎合孩子的需要。在开笔礼的最后,学宫还安排学童们看了木偶专场表演,动静结合。

开笔礼的意义

1、古今结合,有时代特点。在参加开笔礼的服装方面,学宫取“开笔”有关寓意,订做小博士服,而不是照搬古代秀才所穿的服装,更贴近现实生活。

2、启蒙教育通俗易懂。启蒙老师在做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教育时,不是诵读古文,而是说得比较通俗易懂,迎合孩子的需要。

3、书法育人。开笔礼上,书法老师手握毛笔,饱蘸浓墨,在挂起的宣纸上一撇一捺写下一个“人”字。“人”是一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4、寄托祝福。随后老师们手捧朱砂走到孩子们面前,在他们的额头中间点上红印,祝福他们从此眼亮心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将写满祝福语的卡片送给自己的孩子。

开笔礼人字的含义2

开笔礼步骤流程:

一、正衣冠

1、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2.按主持人的号令开始“正衣冠”

(1)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

(2)互正衣冠(邻座学生相互整理衣冠)

(3)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

二、 朱砂启智

含义:嘉宾、领导、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方式:用印泥给学生正额上涂上红痣,现场的领导和老师给学生点痣时要给学生以和蔼的笑容,并说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等祝福的话语。

三、击鼓鸣志

含义:“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方式:先由校长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而后让小朋友们排队依次走到大鼓前敲击,告诉学生敲击时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四、启蒙描红

含义:“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 方式:首先由 老师现场大尺幅的楷体“人”字,随之就“人”字的含义进行如何人品端直的教育,老师指导学生在卡片纸上书写“人”字。学生展示作品。六年级学生帮忙悬挂书写作品。

五、感恩鞠躬

含义:通过鞠躬,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引领自己走过长达余年的学习生涯,所以要“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鞠躬献给现场观看的`父母嘉宾,以示感恩之心。 方式:请全体老师站到台前,(站好后)。 全体一年级学生起立,请向台上的老师鞠躬,对老师说: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请向后转,向自己的家长鞠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感谢家长养育之恩。或“爸爸(妈妈)您辛苦了!”之类的话语。

开笔礼人字的含义3

开笔礼可以送孩子笔,笔记本等文具还有劝学等名著。目的是激发他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知识及传统文化的神圣感情。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古礼步骤:

正衣冠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忆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在古代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

击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启蒙教育是刚入学的孩子上漫漫求知路上的第一课。

封存心愿孩子们将写着自己美好愿望的条幅系在红绳上,挂到古榕树上,预示着美好心愿将来必将实现。

开笔礼人字一撇一捺的含义

开笔礼人字一撇一捺的含义,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儿童开始识字习的一种启蒙形式,开笔礼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孩子先写一个人字。为大家分享开笔礼人字一撇一捺的含义。

开笔礼人字一撇一捺的含义1

代表做人要站得稳,行得正,走得端!左一撇,右一捺,要保持平衡,不然就不会站稳,左一撇,右一捺,要行得正,不然会左右摇摆,行不了路;左一撇 ,右一捺,做为支撑,端端正正,才能走得端正!

开笔礼的社会意义

开笔礼上,启蒙老师十分注目。能书会画、古文底子很厚,开笔礼整体气氛相协调,统一穿汉服出场,表现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尊重。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学书法“造势”,希望通过用朱砂“开智”这种新颖的仪式,吸引他们学毛笔字,将传统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孩子们吃洋快餐、穿洋装、学外语、打电脑,多数“电脑新人类”连手写钢笔字也七歪八扭,更别提费事去练毛笔字了,而对其他优秀文化传统也往往嗤之以鼻。“开笔礼”重现广州,正是努力矫正这种不良倾向的开始。一个隆重的仪式,将使孩子把上学求知看成一个神圣的使命,增强学习兴趣。今时今日,尽管不再读四书五经,不再考科举当秀才,但传统文化的熏陶仍应从娃娃抓起。

进入21世纪,一些学校逐渐恢复了开学前的开笔礼仪式,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开笔礼”,使准备进入人生求学阶段的孩子,在似懂非懂中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接触。

开笔礼人字一撇一捺的含义2

开笔礼的意义是什么

开笔,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

开笔礼“朱砂启智”曾经在历史上销声匿迹多年,但在2月28日上午,广州20多名年龄在4岁至7岁间的孩子相聚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原番禺学宫),亲身体验古代“开笔礼”。这群准备进入求学阶段的孩子,在似懂非懂中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据悉,这是广州地区首次举行学童开笔礼仪式。

在参加开笔礼的服装方面,应使用我们传统民族服装——汉服。老师可穿上朱子深衣,男学生可穿直裾,女学生穿上襦裙;启蒙老师在做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教育时,老师不是直接诵读古文,而是将文章讲解的比较通俗易懂,迎合孩子的需要。在开笔礼的最后,学宫还安排学童们看了木偶专场表演,动静结合。

开笔礼的意义

1、古今结合,有时代特点。在参加开笔礼的服装方面,学宫取“开笔”有关寓意,订做小博士服,而不是照搬古代秀才所穿的服装,更贴近现实生活。

2、启蒙教育通俗易懂。启蒙老师在做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教育时,不是诵读古文,而是说得比较通俗易懂,迎合孩子的需要。

3、书法育人。开笔礼上,书法老师手握毛笔,饱蘸浓墨,在挂起的宣纸上一撇一捺写下一个“人”字。“人”是一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4、寄托祝福。随后老师们手捧朱砂走到孩子们面前,在他们的额头中间点上红印,祝福他们从此眼亮心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将写满祝福语的卡片送给自己的孩子。

开笔礼人字一撇一捺的含义3

开笔礼的基本环节

一、正衣冠

1、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2.按主持人的号令开始“正衣冠”

(1)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

(2)互正衣冠(邻座学生相互整理衣冠)

(3)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

二、朱砂启智

含义:嘉宾、领导、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方式:用印泥给学生正额上涂上红痣,现场的领导和老师给学生点痣时要给学生以和蔼的笑容,并说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等祝福的话语。

三、击鼓鸣志

含义:“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方式:先由校长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而后让小朋友们排队依次走到大鼓前敲击,告诉学生敲击时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四、启蒙描红

含义:“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

方式:首先由老师现场大尺幅的楷体“人”字,随之就“人”字的含义进行如何人品端直的教育,老师指导学生在卡片纸(卷轴纸)上书写“人”字(为每位学生制作人名印)。学生展示作品。

五、学童许愿、感恩鞠躬。

含义:通过鞠躬,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引领自己走过长达余年的学习生涯,所以要“亲其师信其道”;通过鞠躬献给现场观看的父母嘉宾,以示感恩之心。

方式:请全体老师站到台前,(站好后)。全体一年级学生起立,请向台上的老师鞠躬,对老师说:感谢老师教育之恩;请向后转,向自己的家长鞠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感谢家长养育之恩。或“爸爸(妈妈)您辛苦了!”之类的话语。

步骤流程:

一、正衣冠

1、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2.按主持人的号令开始“正衣冠”

(1)自正衣冠(学生自己整理衣冠)

(2)互正衣冠(邻座学生相互整理衣冠)

(3)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

二、 朱砂启智

含义:嘉宾、领导、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方式:用印泥给学生正额上涂上红痣,现场的领导和老师给学生点痣时要给学生以和蔼的笑容,并说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会更加聪明!”“你一定会更棒的!”等祝福的话语。

三、击鼓鸣志

含义:“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方式:先由校长敲击大鼓三声以示学生从今启蒙,而后让小朋友们排队依次走到大鼓前敲击,告诉学生敲击时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四、启蒙描红

含义:“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成和谐社会。 方式:首先由 老师现场大尺幅的楷体“人”字,随之就“人”字的含义进行如何人品端直的教育,老师指导学生在卡片纸上书写“人”字。学生展示作品。六年级学生帮忙悬挂书写作品。

五、感恩鞠躬

含义:通过鞠躬,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引领自己走过长达余年的学习生涯,所以要“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鞠躬献给现场观看的父母嘉宾,以示感恩之心。 方式:请全体老师站到台前,(站好后)。 全体一年级学生起立,请向台上的老师鞠躬,对老师说: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请向后转,向自己的家长鞠躬,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感谢家长养育之恩。或“爸爸(妈妈)您辛苦了!”之类的话语。

以上就是关于开笔礼的礼仪步骤全部的内容,包括:开笔礼的礼仪步骤、小学一年级开笔礼仪式流程、启蒙礼写人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77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