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的做法

枳壳的做法,第1张

众所周知,枳壳是一种非常具有药效的中药材,虽然它是一种植物的果实,但是他在中医界被运用的较为广泛黄芪还有很多种独特的做法,用其做成的一些食谱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服用的,那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关于枳壳的做法。

枳壳的做法

1、枳壳汤

枳壳可以用来做成汤,把枳壳做成汤服用的话,滋补效果是很好的,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可以改善一些不适的病症。枳壳做成汤其实也并不复杂,但是把枳壳做成汤的话,尽量和鸡一起煲汤,这样的话营养价值会更高。准备一只老母鸡宰杀,处理干净后入锅加入水,然后再放入适量的洗干净的枳壳,一同煮成浓汤后即可。

2、枳壳粥

枳壳用来包成粥也是值得大家去品尝的。枳壳做成粥的方法也是特别简单的,将枳壳做成粥的方法跟平时包做的方法其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添加了一些枳壳在里面,首先需要准备适量的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然后准备适量的枳壳清洗干净,一同入锅,加入水直接组成龙舟后即可服用。

3、枳壳泡酒

除了把枳壳用来做成一些汤或者粥以外,还可以用来泡酒,用枳壳泡成酒的话,保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首先需要准备5斤左右的优质高度高粱酒,然后准备大概500克左右的枳壳枳壳要确保优质,并且要洗干净晾干水分,将准备的枳壳放入到高粱酒中,盖上盖子确保密封,然后浸泡大概半个月后即可。

枳壳的做法有很多种,选择以上介绍的这几种做法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其保健功效是很不错的,如果大家不知道枳壳的做法的话,那么这些做法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扩展阅读: 枳壳 枳壳的做法

枳壳饮子

来源《博济方》卷四。

异名枳壳散(《妇人大全良方》卷五)。

组成枳壳60克(去皮,麸炒)半夏30克(汤洗七次,以生姜汁浸三日,用麸炒黄)红芍药30克柴胡(去芦)45克黄芩45克

用法上五味,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调,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似劳气。

提醒您:枳壳饮子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枳壳的处方用名 5 来源 6 产地 7 采收与初加工 8 生药性状 9 枳壳的炮制 91 枳壳的炮制方法 911 枳壳 912 麸炒枳壳 92 成品性状 93 炮制作用 94 炮制研究 9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943 工艺研究 95 贮存方法 10 性味归经 11 枳壳的功效与主治 12 枳壳的用法用量 13 枳壳的化学成分 14 枳壳的药理作用 15 枳壳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水分 1552 总灰分 156 含量测定 15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5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64 测定法 157 枳壳饮片 1571 炮制 15711 枳壳 15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5712 麸炒枳壳 157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572 性味与归经 1573 功能与主治 1574 用法与用量 1575 注意 1576 贮藏 158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枳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枳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枳壳 1 拼音

zhǐ qiào

2 英文参考

fructus aurantii [朗道汉英字典]

aurantii 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itri immaturus exsiccatus, 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URANTII FRUC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Aurant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orange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枳壳为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1]。枳壳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麸炒枳壳表面淡**,偶有焦斑,质脆,气香,味较弱[2]。

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3]。归脾、胃经[2][3]。具有理气宽中、消滞除胀的功能[2]。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3]。枳壳生品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2]。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2]。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2]。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2]。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枳壳的处方用名

枳壳、炒枳壳[2]。

5 来源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2]。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将成熟的果实[4]。

6 产地

枳壳产福建、江西、四川、浙江、江苏、广东、贵州等地[4]。

7 采收与初加工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2]。

8 生药性状

枳壳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9 枳壳的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雷公炮炙论》)[2]。

唐代有炒焦炙(《经效产宝》)和麸炒(《颅囟经》)等炮制方法[2]。

宋代提出了麸炒醋熬(《太平圣惠方》)、米泔浸后麸炒(《圣济总录》)、制炭(《博济方》)和面炒(《产育宝庆集》)等炮制方法[2]。

金元时代有炒制(《儒门事亲》)、麸炒、火炮、煨(《世医得效方》)等法[2]。

明代不仅增加了炮制方法而且对炮制目的也有阐述[2]。如米炒(《普济方》);萝卜制(《奇效良方》);米泔水浸(《保婴撮要》);“(苍术、萝卜、干漆、茴香)四炒枳壳丸,治气血凝滞,腹内蛊胀”(《医学纲目》);“热水浸一时,取起晾干,慢火煨透热即起,切片用,破至高之气,消食去积滞用麸炒,不尔气刚,恐伤元气”(《医宗粹言》)等[2]。

清代有麸炒、酒炒(《本草述》)、醋炒(《医宗金鉴》)、蜜水炒(《校注医醇賸义》)等法[2]。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麸炒等[2]。

91 枳壳的炮制方法 911 枳壳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润透,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碎落的瓤核[2]。

912 麸炒枳壳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2]。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0kg[2]。

92 成品性状

枳壳为不规则弧形条状薄片,长达5cm,宽达13cm,表面黄白色,近外缘有1~2列点状油室,内侧具瓤脱落后的凹窝[2]。周边绿褐色或棕褐色,粗糙[2]。质脆[2]。气清香,味苦微酸[2]。

麸炒枳壳表面淡**,偶有焦斑,质脆,气香,味较弱[2]。

93 炮制作用

枳壳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2]。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2]。如治胁肋胀痛的枳壳散(《本事方》);治瘀血疼痛的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

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2]。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2]。如治积滞内停,胃脘痞满的木香槟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呕逆嗳气兼脾胃虚弱,里急后重的宽肠理气汤(《婴童百问》)[2]。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2]。

94 炮制研究

枳壳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枸橼醛、d芳樟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2]。另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酸橙素、苦橙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异橙苷)、苦橙丁等[2]。还含升压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2]。

94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枳壳的炮制,历代以去瓤后麸炒居多[2]。实验对枳壳及其果瓤和中心柱等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成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者均含挥发油、柚皮苷及具有升压作用的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2]。但果瓤和中心柱中挥发油含量甚少,且不含柠檬烯[2]。柚苷含量也低于枳壳[2]。枳壳瓤约占整个药材重量的20%,并极易发霉变质和虫蛀,水煎液味极苦酸涩,不堪入口,因此传统炮制中将枳壳瓤作为质次部分和非药用部位除去是有科学道理的[2]。

又有研究表明,枳壳经麸炒后,其挥发油含量有所降低,挥发油比重、折光率、颜色及成分组成也发生了变化[2]。挥发油中低沸点成分含量下降,多数高沸点成分含量略有增高[2]。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麸炒前后的枳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薄层色谱行为基本一致,而麸炒枳壳的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均减少,说明枳壳经麸炒加热过程,对黄酮苷含量有一定影响[2]。

94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枳壳和麸炒枳壳水煎液对兔离体肠管、兔离体子宫及小白鼠胃肠运动均有影响,但麸炒品水煎液作用强度低于生品,从而减缓了枳壳对肠道平滑肌的 ,这点符合古人“麸皮制其燥性而和胃”及有关文献对枳壳生用峻烈,麸炒略缓的记载[2]。

943 工艺研究

针对传统麸炒烟气大,污染环境,且不易控制质量的缺点,有人对其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介绍如下:

(1)采用中药炮制控温炉加工麸枳壳,其优选工艺参数为:炒制温度420℃,炒制时间50秒,加麸量10%,投料量150g,翻拌速度为每分钟40次[2]。

(2)采用CY340460电热炒药机加工麸枳壳,其优选工艺参数为:炒制温度490℃,炒制时间20秒,加麸量10%,投料量1500g[2]。

(3)用烘法代替传统麸炒法加工枳壳的工艺为:枳壳喷湿后,润30分钟,用170℃温度烘20分钟[2]。此法炮制的枳壳挥发油降低程度与麸炒法近似,均能减少枳壳对肠道平滑肌的 ,黄酮类成分薄层层析结果一致,其中橙皮苷含量高于麸炒法[2]。

9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2]。防蛀[2]。

10 性味归经

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3]。

枳壳味苦、辛、酸,性温[2]。

归脾、胃经[2][3]。

枳壳味苦,性微寒;入肺、肝、脾经[4]。

11 枳壳的功效与主治

枳壳具有理气宽中、消滞除胀的功能[2]。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3]。

枳壳生品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2]。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2]。如治胁肋胀痛的枳壳散(《本事方》);治瘀血疼痛的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

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2]。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2]。如治积滞内停,胃脘痞满的木香槟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呕逆嗳气兼脾胃虚弱,里急后重的宽肠理气汤(《婴童百问》)[2]。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2]。

枳壳具有行气宽中,化痰,消食的功效,治气滞,食积,痰饮,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噫气,下痢后重,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4]。

12 枳壳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4]。

13 枳壳的化学成分

枳壳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枸橼醛、d芳樟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2]。另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酸橙素、苦橙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异橙苷)、苦橙丁等[2]。还含升压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2]。

枳壳含挥发油和黄酮苷等。挥发油含蒎烯、丁香烯等。还含辛弗林、N甲基酪胺、多种维生素。橙皮苷、新橙皮苷[4]。

未成熟果实果皮还含柚皮苷、福橘素、那可汀、色胺等[4]。

枳壳种子含宜昌橙苦素、闲米林等[4]。

14 枳壳的药理作用

枳壳和麸炒枳壳水煎液对兔离体肠管、兔离体子宫及小白鼠胃肠运动均有影响,但麸炒品水煎液作用强度低于生品,从而减缓了枳壳对肠道平滑肌的 [2]。

枳壳和枳实的水煎剂能兴奋家兔子宫,能使动物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律[4]。

枳壳能升高血压,短时间利尿,减小肾容积[4]。

低浓度枳壳使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加强,高浓度时抑制,对血管呈轻度的收缩[4]。

枳壳所含的N甲基酪胺和辛弗林具有和枳实同样的抗休克作用[4]。

柚皮苷等可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等[4]。

柚皮苷还能抑制肿瘤组织DNA合成[4]。

15 枳壳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枳壳

Zhiqiao

AURANTII FRUCTUS

152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153 性状

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15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或棕**。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大多呈不均匀增厚。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气孔环式,直径16~34μm,副卫细胞5~9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汁囊组织淡**或无色,细胞多皱缩,并与下层细胞交错排列。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细胞中,呈斜方形、多面体形或双锥形,直径3~30μm。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及管胞细小。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新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二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K)。

15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5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5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柚皮苷对照品、新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各80μg的溶液,即得。

15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5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40%,新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30%。

157 枳壳饮片 1571 炮制 15711 枳壳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本品呈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l~2列点状油室,内侧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15711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712 麸炒枳壳

取枳壳片,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色变深。

本品形如枳壳片,色较深,偶有焦斑。

157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72 性味与归经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1573 功能与主治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1574 用法与用量

3~10g。

1575 注意

孕妇慎用。

1576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黄皮酸橙Citrus aurantium‘Huangpi’、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Daidai’、朱栾Citrus aurantium‘Chuluan’、塘橙Citrus aurantium‘Tangcheng’。

15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枳壳,中药名。

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常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苦、辛、酸,微寒。

归脾、胃经。

功 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 治: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枳壳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普济方》卷三九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4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55 加减 56 制备方法 6 《鸡峰》卷十七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卫生总微》卷十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保命集》卷下 81 方名 82 枳壳汤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附注 9 《朱氏集验方》卷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11 《麻症集成》卷四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治疹全书》卷下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4 《一盘珠》卷十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5 《诚书》卷八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16 《症因脉治》卷三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7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8 《苏沈良方》卷三 181 方名 182 枳壳汤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87 附注 19 《普济方》卷一八五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0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圣济总录》卷十三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241 方名 242 枳壳汤的别名 243 组成 244 功效 245 主治 246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47 制备方法 248 各家论述 249 附注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8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9 《圣济总录》卷十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枳壳汤 1 拼音

zhǐ ké tāng

2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枳壳汤

21 处方

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3克 大腹皮19克(锉)百合 牵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赤芍药 桑根白皮(锉)各9克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阴干)15克

22 制法

上九味,粗捣筛。

23 功能主治

治大便不通,腹胁胀满膨闷,食欲不振。

2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通为度。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3 《普济方》卷三九三 31 方名

枳壳汤

32 组成

枳壳(去瓤,炒)、青皮(去瓤)、木香、丁香、当归、缩砂仁、陈皮(去白)各等分。

33 功效

宽中进食。

34 主治

小儿脾胃不和,癖积胀满。

35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烧盐汤调下。

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41 方名

枳壳汤

4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1两,芍药1两,人参1两,黄耆(锉)1两,木通(锉)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鸡骨(醋炙)1两,大黄(锉,炒)1两。

43 主治

产后乳结核,或成痈肿,发热疼痛。

4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51 方名

枳壳汤

5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5两,栀子仁7个,豉(微炒)2合,大黄(锉,炒)2两。

53 主治

乳石发动,干呕。

5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晚后各1次。

55 加减

壮强者,加大黄1两。

5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6 《鸡峰》卷十七 61 方名

枳壳汤

62 组成

皂角黄仁半两,枳壳半两,青皮半两。

63 主治

肠风痔疾。

6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米饮调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 《卫生总微》卷十四 71 方名

枳壳汤

72 组成

枳壳1两(去瓤,麸炒),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前胡(去芦)1两,木香1两,半夏1两(汤洗7次)。

73 主治

小儿痰实壮热,心膈烦闷,气不调顺,不早治恐生惊痫者。

7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陈皮1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 《保命集》卷下 81 方名

枳壳汤

82 枳壳汤的别名

枳壳散

83 组成

枳壳(麸炒,去瓤)3两,桔梗3两,黄芩1两半。

84 主治

久痰胸膈不利,上焦发热者,胸前热结,口噤不语,右脉沉滑。

85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日早用2两半,水3盏,煎至2盏,匀作3服,午时1服,申时1服,临卧时1服。3日7两半服尽,再服生半夏汤。

86 制备方法

上锉。

87 附注

枳壳散(《症因脉治》卷一)。

9 《朱氏集验方》卷六 91 方名

枳壳汤

92 组成

枳壳半斤(面炒,去瓤),绵黄耆半斤(洗)。

93 主治

远年近日肠风下血。

9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常汤调下,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101 方名

枳壳汤

102 组成

枳壳、射干、升麻、生地、黄芩、前胡、金银花、连翘、大黄(炒)、甘草节、犀角汁(临服加之)。

103 主治

熛疽。因肺经受热,疽发于两手五指头上者。

10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2钟,煎1钟,1日3服。

11 《麻症集成》卷四 111 方名

枳壳汤

112 组成

枳壳、川朴、大黄、甘草、紫草、木通、陈皮、生地、楂粉。

113 主治

食积气滞下痢,误食猪肉,喘胀气急,泻如败卵。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21 方名

枳壳汤

12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3分,甘草3分,胡椒1分,人参1两。

123 主治

产后霍乱吐利,厥逆不食。

12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 《治疹全书》卷下 131 方名

枳壳汤

132 组成

枳壳、陈皮、厚朴、山楂、杏仁、苏子、大腹皮。

133 主治

疹后误服参、耆,喘急腹胀者。

14 《一盘珠》卷十 141 方名

枳壳汤

142 组成

枳壳1钱,大黄1钱,甘草5分。

143 主治

麻疹便闭。

15 《诚书》卷八 151 方名

枳壳汤

152 组成

槟榔、枳壳、防风、橘皮、木通、紫苏、赤芍药。

153 主治

惊痫陡作。

15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16 《症因脉治》卷三 161 方名

枳壳汤

162 组成

枳壳、苏梗、桔梗、陈皮、甘草。

163 主治

肠痹,中气壅闭,气逆上冲而喘者。

17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171 方名

枳壳汤

172 组成

枳壳、陈皮、厚朴、大腹皮、甘草。

173 主治

痘疹误服参、耆,喘急腹胀。

18 《苏沈良方》卷三 181 方名

枳壳汤

182 枳壳汤的别名

桔梗枳壳汤、枳壳桔梗汤、枳桔汤

183 组成

桔梗1两,枳壳(炙,去瓤)1两。

184 主治

伤寒痞气,胸满欲死。

185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1升半,煎减半,去滓,分2次服。

186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87 附注

桔梗枳壳汤(《活人书》卷十八)、枳壳桔梗汤(《得效》卷十一)、枳桔汤(《症因脉治》卷四)。

19 《普济方》卷一八五 191 方名

枳壳汤

192 组成

枳壳2两,滑石2两,甘草1两。

193 主治

胸痹,胁下秘结。

19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用冷臭橘叶7片同煎,温服。连进3服即解。

20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201 方名

枳壳汤

20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白术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203 主治

伤寒后,心腹气滞胀满,不能饮食。

20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股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1 《圣济总录》卷十三 211 方名

枳壳汤

21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2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213 主治

劳风,涕唾稠粘。

21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2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221 方名

枳壳汤

22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耆(锉)2两,芎1两半,丹参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槟榔(锉)1两半,芍药1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1分。

223 主治

肠痔肿痛生核,或发寒热。

22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2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3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231 方名

枳壳汤

23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滑石半两,大腹皮(锉)半两,甘草(炙,锉)3分,青橘皮(去白,切,炒)3分,络石根3分,紫苏茎叶3分,朴消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冬葵子3分,前胡(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

233 主治

伤寒后,小便不通,脐腹痛,气胀,攻上喘促。

23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葱白3寸(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241 方名

枳壳汤

242 枳壳汤的别名

枳壳散、枳壳煮散

243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1两,京三棱(炮,锉)1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甘草(炙)半两,益智仁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蓬莪术(锉)2两,槟榔(锉)2两,桂(去粗皮)2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244 功效

顺气宽中,消散积聚。

245 主治

上焦有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痛,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涎,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及痃癖积聚,惊忧恚气。

246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煎至8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247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8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三棱气味苦平,入足厥阴;橘皮气味苦辛微温,入手足太阴;益智仁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莪术气味苦辛,入足厥阴,与三棱同功;槟榔气味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肉桂气味辛热,入足厥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明;厚朴气味苦辛微温,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脾;青皮气味苦辛温微酸,入足厥阴;木香气味辛温,入脾;肉豆蔻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阳明;佐姜、枣和荣卫。此宽中顺气之方,能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心疼腹胀,痃癖诸症,使中宫之气流畅,勿令不宣也。

249 附注

枳壳散(《本事》卷三)、枳壳煮散(《证治宝鉴》卷九)。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251 方名

枳壳汤

25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苦参1两,甘草(生,锉)1两,灯心2小束(切)。

253 主治

风痰心痛,每食粘滑等物,即吐清水,痛连胸背不可忍者。

25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加盐半钱,茶末半钱,去滓温服,食后再服。以篦子于喉中引令吐,吐定更服,以痰尽为度。吐后宜服茯苓汤。

2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261 方名

枳壳汤

26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人参1两,前胡(去芦头)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微煨,锉)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

263 主治

痃气腹胀,两肋急满,不能饮食,头痛壮热,身体疼痛。

26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2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7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271 方名

枳壳汤

27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3分,黄连(去须,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

273 主治

濡泻,暴下不止。

27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2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8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281 方名

枳壳汤

28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干姜(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283 主治

久冷痢。

28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9 《圣济总录》卷十一 291 方名

枳壳汤

29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3两。

293 主治

风瘙痒。

294 枳壳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2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枳壳汤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安胎

证,宜凉胎饮、保阴煎之类主之。若但热无虚者,如枳壳汤、一母丸、黄芩散之类皆可择用。清其火而胎自安矣

《症因脉治》:[卷四泄泻论]内伤泄泻

黄芩柴胡青皮龙胆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当归白芍药清胃汤升麻黄连山栀甘草《症因脉治》元朱丹溪公元1279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喘

嗽,五味子汤。喘渴,靥后余毒不除,大便坚实,前胡枳壳散。钱氏法,喘而腹满,大小便涩者利小便,不瘥者,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喘

嗽,五味子汤。喘渴,靥后余毒不除,大便坚实,前胡枳壳散。钱氏法,喘而腹满,大小便涩者利小便,不瘥者,

《痧疹辑要》:[卷三]论治(下)

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内,待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片,炒至淡**,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壳片100斤,用麸皮10斤)

上面是规范的做法。如果您只是用很少的量,可以用很小的火力,直接炒枳壳,反复翻炒,至颜色略为变深,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枳壳的做法全部的内容,包括:枳壳的做法、中草药名方:枳壳饮子的功效与作用、枳壳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75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