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双线桥法的用法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双线桥法的用法,第1张

举个例子

Cl2+H2O=HCl+HClO

双线桥的话,一条线自Cl2出来,到HCl,一条自HClO出来,到Cl2,移动电子数都等于1

其实用起来很简单

第一步,标个化合价,可见氯的化合价有如下情况:Cl2=0,HCl=-1,HClO=+1

电子得失其实很好判断,化合价升高则失去,降低则得到,这个反应很容易看出来其实就是Cl2中的一个Cl把电子给了另一个,于是自己化合价升高,而另一个Cl化合价降低

如果依此在反应物端画一条从Cl2出发到Cl2截止的线桥并标注1e转移,那就是标准的单线桥法

而作双线桥的话,无非就是从单纯的反应物端的连线改为反应物端和生成物端的连线,即是说:

第二步,明确A反应物失去电子变成B生成物,C反应物得到A反应物提供的电子之后变成了D生成物

(关于这点的看法,其实很简单,就看哪些生成物中有元素化合价和反应物提供的不同,然后这个反应物里肯定有电子得失,最后变成该生成物)

第三步,于是可以从A拉一条到B,C拉一条到D,注意这里箭头永远指向生成物,这就是双线桥了

其中e的符号无非就是跟着电子得失方向走,指向失电子-e,指向得电子+e

而得到的电子量就是反应中总转移的电子量,是化合价变化量和分子数的积

再做个例子吧

2Na+2H2O=2NaOH+H2|气体

化合价,Na=0,Na+=+1,H2O=+1&-2=OH-,H2=0

则可知Na升高了,H2O中的H降低了,单线桥的话就是Na到H2O,转移2[Na分子数](1-0)[变化量=变化前化合价-变化后]=-2,这表明Na失去2电子,不过单线桥里有箭头方向表示这个,不作累赘表示

双线桥的话,由于Na失去电子后变成NaOH,H2O得到电子后变成H2

所以从Na拉一条线到NaOH,从H2拉一条线到H2O,然后Na到NaOH失去2电子(参看上面单线桥部分),H2到H2O得到2电子

于是完成

PS线桥的箭头出入都必须精确到原子,不要草草在反应物分子式上划出来划进去

两者都是用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的。

区别:单线桥只指在反应物间(还原剂出发指向氧化剂),双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还原剂出发指向氧化产物,氧化剂出发指向还原产物);单线桥可以指在同种或不同种元素间,双线桥只能指在同种元素间;单线桥上方只标电子转移总数,双线桥分别得标出转移的电子数,并标示“得到”或“失去”的电子。

单线桥法:顾名思义就是只画一条线的方法,也就是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守恒的时候,将这条线由方程式左边失去电子的一方指向右边得一方,需要在线上表明电子数目即可。

双线桥法:在化学方程式中一般要画两条线,两条线都是由左边指向右边,一条代表得到电子,另一条代表失去电子,在线上分别标明是得还是失电子,以及电子的具体数目。

两种方法其实含义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如果你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守恒还不能很熟练的判断出来,那就最好使用双线桥法,因为双线桥法比较容易想,更不容易出错,如果你足够熟练,可以一眼就看出来,是得电子还是失电子,到底具体的电子数目是多少的话,建议用单线桥法,这样更方便一些,如果考试中出来这样的考题。最好使用双线桥,这样更直观一些。

综述如下:

失12e-

——————

|↓

+5-2 -1 0

2KClO3=2KCl+3O2↑

|↑

———

得12e-

注上面的是O(氧)从-2升到0失去12e-

下面的是Cl从+5降到-1得12e-

双线桥法简介

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和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总反应如下,2Na2O2+4H2O2=4NaOH+O2。过氧化钠的O头上加个-1,水的O头上加个-2,氧气的O头上加个0,然后把失2e和得2e分别换成升2和降2,具体画法如图所示。

过氧化钠可看作过氧化氢的盐,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其实是盐的水解,只是这个水解能进行到底,Na2O2+2H2Ol=2NaOH+H2O2,H2O2不稳定,2H2O2=2H2O+O2。

学好化学方法

观即观察。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

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

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1,先标出对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标具体化合价

Mn和Cl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反应前后对应标出

2,画连线

3,Mn化合价降低2,有1个Mn+4价发生氧化还原产物1个Mn+2价

于是标——得到1x2  e-

Cl化合价升高1,有2个Cl发是氧化还原

于是标——失去1x2  e-

另外2个Cl-没有参加氧化还原。

注意电子得失守恒,检查是不是,得电子数=失电子数

歧化反应,一个元素的自我氧化还原

“双线桥”表明了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原子(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箭头都是由反应物中的元素指向生成物种的同一元素,线桥上方标明“化合价的升降、被氧化(还原)、得失电子数目”,其中得失电子数目用mn e-来表示:m代表有多少个原子得失电子,n表示每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且当m=1时,1不可以省略,当n=1时,可以省略不写1。例如:12 e- ,3e-

单线桥法的线桥从还原剂开始,指向氧化剂,线桥上只标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的总数目,不标得或失;它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即箭头的方向就是电子转移的方向。 双线桥法,还原剂和氧化产物对应,标失去的电子数目,氧化剂和还原产物对应,标得到的电子数它表示得失电子的结果,即还原剂失去电子结果转化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结果转化为还原产物。得失电子数的计算要先找到还原剂和氧化剂,根据方程式看有多少原子被氧化和被还原,被氧化原子数乘以氧化升高的化合价就是转移的电子数。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双线桥法的用法全部的内容,包括:高中氧化还原反应问题 双线桥法的用法、求化学双线桥,单线桥解释、双线桥和单线桥上面都标注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么由什么指向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38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