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为什么两个张辽

三国演义里为什么两个张辽,第1张

历史探秘:演义中的张辽,跟正史中的张辽,有什么不同?

历史寻觅

2019-11-10 18:46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在三国这个著名的乱世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知名武将。比如刘备所建立的蜀国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那么刘备的宿敌,汉室奸相、乱世枭雄曹操手底下又有哪些厉害的将领呢?

在如今的世人心中,蜀汉早已经成为了三国时期武将质量最高的一方,其实曹魏的武将质量是高于蜀汉的,只不过由于《三国演义》作者本身所带来的偏夸色彩,导致曹魏有很多出彩的地方都被刻意的略过了,才导致作为后世人的我们对此不甚了解。

曹魏一方,除了大家都熟知曹氏兄弟、夏侯兄弟这一批,和曹操有血缘家族关系的猛将之外,还有许褚典韦这两员乱世猛将,以及以张辽为首的五子良将,在综合能力上都不弱于五虎上将的将领,尤其是张辽。

张辽在《三国演义》里面,其实不甚出彩,前期基本是属于一个和事佬的形象,曹操经常让张辽去进行劝降、招安事宜。这可能和张辽本身的人格魅力有关,他为人稳重和睦,和几乎所有人都合得来,所以无论是蜀汉阵营的关羽,还是曹魏自己这边的将领都愿意和他做朋友。可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进行武将排名,张辽就远远算不上号了。

按照毛公对《三国演义》的说法对三国武将做的排名来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只排得到13名,可是按照正史的说法,张辽的能耐却并非止步于此,甚至堪称是“三国第一武将”。

王歆曾曰:“曹魏多名将,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史料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

张辽和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在《三国志》中,张辽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一方唯一入驻武成王王庙“古今七十二名将”的存在,被尊为兵家的圣贤,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张辽为何能够在正史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其实看看张辽真正的战绩就明白了。

张辽,字文远,是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在《三国志·张辽传》中,曾提到张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的后代:“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张辽原本是并州太守丁原的手下,后来因为能力出众、武艺高强、膂力过人,得到了丁原的赏识,丁原不仅召他担任从事,还让他带兵去京都,介绍他跟随当时东汉最有权势的大将军何进。可惜何进当时铲除阉党失败身死,当时的张辽正奉命在河北召募士兵,在张辽召到在一千多人回来的时候,帝都洛阳已经成了董卓的地盘,于是张辽只能暂时依附于董卓。到了后来,董卓败亡,张辽就只能顺势投靠了吕布。可惜后来吕布又被李傕、郭汜打败,向东逃奔徐州,张辽也跟着吕布到了徐州。

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被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张虽然还是一开始是丁原的手下,但是跟随吕布一起投靠了董卓。而后来吕布也不是被李傕、郭汜打败之后逃亡徐州的,而是和曹操大战,最后战败,只能逃往徐州。之后张辽在徐州担任鲁相的职务,那一年他二十八岁。可见吕布还是比较重用他的。

再之后就是曹操在下邳大败吕布。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张辽是在跟吕布一起被曹操俘虏后,宁死不投降,甚至对吕布摇尾乞怜的行为十分不耻。还是经过了关羽的求情,曹操亲自给他松绑之后,才心甘情愿向曹操投降的。可在正史中完全不是如此。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这么的刚烈,而是在吕布被曹操打败之后,张辽主动率众投降的。可见,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在这里为了渲染张辽正面的形象,故意对张辽的事迹进行了美化。

《三国志·张辽传》: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辽在投靠曹操之后,正应了那句“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化作龙”。张辽在曹操麾下,开始了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的传奇一生。曹操当即就封了张辽为中郎将,还赐予了他关内侯的爵位。

当时吕布虽然战败了,但是吕布的参与势力还在徐州范围活动,而徐州在古代称为鲁,前文已经说了,张辽在徐州吕布的手下时,就是担任鲁相。于是就有了在袁绍被打败后曹操另派张辽去平定鲁国各县的事情。

当时张辽和夏侯渊在东海郡包围了吕布的余党昌豨,可是昌豨一方依靠这东海郡城高粮广,张辽等人实在难以攻破,硬生生围了几个月都没有成功攻入城中。眼看军粮即将耗尽,大家都打算撤退了,可张辽却有相反的意见。

他对夏侯渊说:“最近这几天,我好几次巡视被我们包围的阵营,看见昌豨总是专注地盯着我,而且他们的反抗并不强烈,向我射出的箭矢也变得十分的稀少。由此可以看出,昌豨其实也不想和我们打,是想投降了,所以才没有奋力抵抗,只是找不到和我们交谈的机会。我想诱使他同我对话,或许可以劝他投降。”

于是夏侯渊就和张辽商量好,对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对你宣布。”或许是因为原本两人就是一个阵营的人,所以昌豨很相信张辽,当即就从城上下来与张辽谈话。张辽对他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果然答应了投降。也正是这次事迹之后,张辽成功真正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力,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之后张辽跟随曹操讨伐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先是在攻打邺县,邺县被攻破,张辽单独被派往赵国、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贼寇以及黑山的孙轻等人。之后又随曹操攻击袁谭,打败袁谭之后曹操另外又派张辽率军夺取海滨,击溃了辽东的贼寇柳毅等部。

之后曹操又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当时他带领前锋先抵达了登上了白狼山,却没有想到突然与敌兵遭遇。当时地方的数量很多,而曹操一方的兵马很少,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大家都觉得一个避其锋芒,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和敌方战斗,只有张辽一个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畏敌不前有损士气,不是正确的选择。

张辽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敌人的阵势也不整,整顿己方的军队,立刻进行交战。曹操看见张辽的语言、神态十分的坚定、强烈、意气风发,十分欣赏,又看见乌桓的军队确实如张辽所说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就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直接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张辽,命张辽全权负责此次大战。

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淮南子·主术训》:“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者,就是军队的指挥官。《魏武军令》:“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这说明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全由张辽决定。

随后张辽统帅曹军的先锋部队,对乌恒军队进行了冲击,一举获得了胜利,并且杀死了乌恒单于蹋顿。此战之后,张辽才真正的名声卓著、脱颖而出,甚至在后世又有很多人因为白狼山之战而对张辽多有赞誉。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还专门写了一首《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刚刚得到荆州的时候,人心尚未归附。为了早日稳定荆州局势,曹操在荆州组建了许多军队,而张辽当时正单独率领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在军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可张辽对此局势临危不乱,对身边的人说:“大家不要慌乱,这个情况肯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只是造反的一批人下要借此引起骚乱惑乱他人而已。”随后,张辽传令军中各部,只要不是反乱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就稳定了下来,并且擒获了首谋者,当场将其斩首示众,评定了动乱。《通典》将其次张辽的表现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而在此后陈兰、梅成煽动六安县的氐族人叛变的时候,曹操派于禁、臧霸等领兵征讨梅成,张辽督率张郃、牛盖等人征讨陈兰。大部分是梅成佯装投降于禁,等于禁撤军以后,梅成就同陈兰会兵一处,转入了飅山。而飅山中有天柱峰,高峻陡峭,方圆二十多里,山道狭窄嵯峨,宽度仅容一人通过,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而陈兰等人就在上面筑起了营垒。

当时张辽下要进军的时候,手下的人都说:“兵少路险,难以深入。”唯独张辽不惧险阻,坚持要前往,他说:“这个情况就像是春秋时齐国的申鲜虞所说的‘一与一’的形势,勇者取胜。于是就发起了攻击,将陈兰、梅成斩首,全部俘虏了贼众。”曹操对此次的战绩评价为:“登天柱峰,亲涉险境,战胜陈兰、梅成是荡寇将军的功绩。”为张辽增加了食邑,允许他持节巡行。

这些事情都是《三国演义》里面不曾提到,或者粗略带过的事迹,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大了解。

在之后就是张辽一生最辉煌,也是最被世人熟知的战役了:逍遥津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逃回中原,只留了张辽、李典、乐进率七千余人驻合肥,并派护军薛悌送函给张辽,函署“贼至乃发”。随后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吴主孙权亲自率兵十万围困合肥,于是形成了曹魏七千人对东吴十万人的局面。两军对阵,众寡悬殊,眼见合肥危在旦夕,可张辽丝毫不惧,最后更是传奇一般的将孙权给打败了。

在正史中,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八百人,于破晓时突杀吴阵,直战至日中乃休战,使吴军遭受重创。张辽他让李典守城,自己身先士卒,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敌阵,连杀几十名敌兵,并且斩杀了东吴两名大将。当时张辽大喊着自己的名字,勇不可当,杀了孙权一个猝不及防。好在孙权最后反映过来了,看见张辽没多少人,才召集了军队围住张辽。可是张辽左冲右突,好几次带着几十人杀出了重围,只是因为自己的大部人马还在围中,才折返回阵,救自己的部下。按《三国志》里的说法,是“皆披靡,无敢当者”。

《三国志·张辽传》:

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之后孙权又包围了合肥十多天,根本无法攻破,只能领兵撤退了。可孙权下走了张辽却不甘休了。他带着自己手下的各路人马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最后曹操都被张辽这次的战绩震动了,直接封他为征东将军。

其实按照《三国演义》里来说,可能还没有这么夸张,是2000人击退了孙权,而不甚800人,可能是因为罗贯中也觉得800人有点不大可能。不过总之,此战之后,张辽的名声达到了顶点,后来继位的曹丕都评价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并赞其围殴,“此亦古之召虎也”,更是在东吴留下了“张辽停啼”的说法。

就连三年后,张辽在东吴都依然余威不减。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回到洛阳宫朝拜,之后回到合肥是就得了疾病,虽然曹丕派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前来诊治,遗憾的是并没有治好。之后文帝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乘车亲自来探视,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如此一来,张辽的病势才稍有好转。可稍有好转之后,张辽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屯兵的地方,当时正值孙权再次反曹,可当孙权得到了张辽回来的消息,就算知道张辽得了重病依然忌惮不已,对手下众将说:“张辽虽然生了病,还是勇不可挡,你们可要小心啊!”事实也确实如此,孙权的大将吕范,再次被张辽打败了。

《三国志·张辽传》:

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可惜的是,可能是因为积劳成疾,这次大战后不久,张辽就在江都县病死了。曹丕听闻张辽病死的消息,还好难过了一会,不仅是痛哭流涕,还追封了张辽刚侯的谥号。

当然,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不是这样死的。在《三国演义》中,张辽是在曹丕讨伐吴国的时候,为了保护曹丕,被吴国大将丁奉给射了一箭,最后不治身亡。

《三国演义》:

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

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

何为良将?乃知韬略,明兵法,晓地理,将士用命,军法严明,能揣时度势的将才也。

且看魏国良将。

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

张辽,原本姓聂,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张辽一生中有过四个主公,古时候的人对气节看得很重要,多次投降的将领一般不会得到重用。比如吕布曾经在丁原,董卓手下任职,后来就被人讥为“三姓家奴”,依此类推,张辽岂不是要称为六姓?但他在诸次战役中军功卓著,获得了曹操的赏识。

在刚刚投降曹操以后,他也是不得重用的,只是一个中郎将。后来累积军功也只做到裨将军,在夏侯渊手下任职。攻打东海的他做了一件大事,招降昌豨。并且亲自“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昌豨感激,遂降。曹操这时候真正注意到了这位良将,封他作了“中坚将军”。他终于成了可以带领部曲将士的将军。他“大破辽东贼柳毅”,又升到了“荡寇将军”。柳城一战中曹操遇到胡人的军队,他一力主战,打消了曹操退避之心,“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张辽性情沉稳,心细如发。刘琮降曹以后,荆州其实并不安定。当时他也在荆州,有人在军中造反,营中喊声大作,军心大乱。他说:“不可能全部的人都反了,一定只有那几个鼓噪的人。”他命令“军中不反者安坐”,“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很快找出了主谋的人,平息的叛乱。

陈兰作乱的时候,他奉命前去征讨。陈兰在灊中天柱山据险固守,“高峻二十馀里,道险狭,步径裁通”,他说“一与一,勇者得前”,奋勇争先,扫灭陈兰诸寇。曹操称赞他那次是“荡寇之功”。

张辽武力过人,胆气盖天。他最著名的一仗是合肥一役。

当时曹操赤壁大败,回北方休养生息,留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将千馀人屯合肥”。孙权率十万兵挟赤壁余威攻打,兵力是一比十四。众寡悬殊,“诸将皆疑”,各自畏惧,都欲坚守待援。张辽挺身而出,“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这话深合兵法,自古围城,最忌士气低落。出城趁敌方兵力未曾合拢冲阵,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但城外十万之众,到底应该分多少兵攻击?张辽只挑选了八百。他又作对了,兵贵精不在多,挑选死士,当可以一敌百。他的武勇在战场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其勇可比当年常山赵子龙长坂一战。他大呼:“雁门张文远在此!”一直冲到孙权麾下,以孙权这等一代豪杰,尚且只有“走登高冢”,不敢应战。这一仗,直杀得东吴人人胆寒。十万大军顿时没了士气。孙权围城十日,见事不可为,引兵退走。这还没完,张辽并不满足守城的胜利,他要扩大战果。“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典型的以少胜多。曹丕登位二年的时候,亲自在洛阳召见了他,并询问当日合肥战况,称赞他是“古之召虎”。

合肥之战后,他一直屯兵陈郡,遏制孙权。他病了的时候,孙权都不敢少动,孙权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其威风如是。

他最后一仗是随曹丕,也就是魏文帝在江都征讨孙权的时候,“破权将吕范”。之后不久,他就病死在江都。

观其一生,武勇过人,谋略精深,果不愧五子良将之首。

五子良将之臂:

乐进。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容貌短小,胆烈。”

他是最早投奔曹操诸将之一。当时曹操并无势力,远远比不上那些世家大阀,他就此相投足见眼光卓越。

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详备,曹操有语称赞:“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这些都是极高的评价。

他随曹操南征北战击濮阳吕布,打雍丘张超,被封为“广昌亭侯”。

征宛城张绣,围下邳吕布於,杀射犬眭固,攻沛城刘备,“皆破之”。又被封为“讨寇校尉”。

官渡之战的时候,是他亲自斩杀乌巢袁绍大将河北四大名将之一淳于琼。大战黎阳的时候,他又斩其大将严敬,被封为“游击将军”。

定乐安郡,围邺定邺,破南皮雍奴袁谭,都有他的身影。这时候他已经做到了“折冲将军”。

经历战火的洗礼以后,他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他远征袁绍余党高干,从北道进入入上党,从后面包抄。高干退守壶关,他每战必胜,“连战斩首。”以后他又奉命征管承,破之,一直追杀到海岛。荆州刘琮投降的时候,他屯兵阳翟。以后又协助张辽平定荆州叛乱,屯兵襄阳。关羽、苏非都曾经前来进犯,他守得是固若金汤。赤壁大战,他也有去。曹操败退后,留他和张辽、李典一起守合肥,足见对他的信任。

他也是病死的,死于建安二十三年。

人的手臂,是最忙碌的,乐进就如最忙碌的手臂一般,一生戎马,为曹操的魏国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子良将之躯:

张郃。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

黄巾之乱的时候,他在翼州韩馥手下作军司马。后来韩馥投降袁绍。袁绍任命他为校尉,和公孙瓒对峙。和公孙瓒争河北的时候,他功劳很大,做到了“宁国中郎将”。

很快到了官渡之战。他曾经进言袁绍用包围计策,轻骑包抄曹操南面后路,袁绍不听。曹操派兵打乌巢,袁绍很着急,想用郭图所现围魏救赵的计策,派他和高览一起去攻打曹操本营。他又进言说应该先救乌巢,乌巢一失,军心必乱,大势就去了,而曹操本营必定戒备深严,一时半会是打不下来的。袁绍又不听。果然,袁绍兵败。郭图害怕袁绍责备,反怪他未战而先言败,他不得已归降了曹操。

曹操一开始就很信任他,封他做了“偏将军,都亭侯”。邺城,渤海,雍奴,柳城之战后,他做到了“平狄将军”。

之后他又征东莱,讨管承,破马超、韩遂,围安定降杨秋。张鲁投降后,曹操派他和夏侯渊等守汉中,抵挡刘备。汉中也是军事要冲,其要害处不下于张辽所守的合肥。他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策略,“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他屯兵广石相持阳平刘备。刘备用车轮疲兵战术,“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他亲自上阵和刘备厮杀,刘备不能胜。

夏侯渊被黄忠在定军山斩首后,刘备大叹:“怎么杀的不是张郃?”足见刘备对他的忌惮。他接替夏侯渊的位置,做了总督军。“刘备保高山不敢战。”

曹丕登基的时候,曾经派他和曹真一起攻打东羌。这时候五子良将只剩下他一人。

曹睿登基以后,又派他率领大军抵挡出祈山的诸葛亮。街亭一战,马谡扎营南山山顶,“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诸葛亮为了除他,费尽心思,在木门一役暗伏诸葛神弩,射杀了他。

“手足头颅皆丧,唯躯干长存。”茂儿不觉叹曰。

五子良将之胯:

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黄巾之乱的时候,他曾经在鲍信下一起举事。后来在兖州王朗手下任都伯一职。是王朗推荐他给曹操,并称赞他有大将之才。曹操要试他才能,封他为“军司马”,让他带兵攻广威,“拔之”。曹操升他做了“陷陈都尉”。

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征战生涯,“讨吕布於濮阳,破高雅於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於雍丘,皆拔之”。

宛城张绣叛乱,曹操军败。当时军中骚乱,逃兵无数,只有他所带领的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他断后阻挡了追兵。曹操对他十分赞赏,说:“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于是封他做了“益寿亭侯”。

他善守,官渡之战,曹操派他在延津抵挡袁绍。“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之后他和乐进一起反攻袁绍,大胜。

他法令严度。昌豨是他从前的朋友,昌豨叛乱,他前去围住,昌豨想投降,他说:“围而后降者不赦,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他哭着杀了昌豨。曹操也愈加的敬重他。

他是个不苟言笑,治军甚严的人。士卒都怕他,他在军中也很有威望。“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

然而这位良将终于也有失节的时候。

建安二十四年,使曹仁关羽大战樊城,曹操派他和庞德相助曹仁。关羽水淹七军,他被困水中,无所回避,被关羽生擒。这时的他突然怕死起来,主动请降,他已经老了。庞德不屈节而死。曹操听说后,哀叹了很久说:“于禁跟我一起打江山已经超过三十年,怎么到了危难的时候,还反倒不如庞德了呢?”后来孙权杀了关他又成了孙权的俘虏。曹丕登基,孙权称臣,把他送了回来。

这个晚节不保的昔日大将已经是“须发皓白,形容憔悴”了。

曹丕派他去守曹操的陵墓,陵墓墙壁上画了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就义,于禁降服的图画。”他看了以后,很羞愧,没多久就病死了。

胯者,终究是有臭之物,于禁果然也免不了身后失节的恶名。

五子良将之足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

以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郡吏,因为跟着车骑将军杨奉讨黄巾贼有功,升到了骑都尉。曹操后来攻打杨奉,因为见他“威风凛凛”,心里爱惜,派满宠前去招降。

曹操封他做了“裨将军”。征吕布,斩眭固,破刘备,从破颜良。

与袁绍争河北的时候,他“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与史涣击袁绍运车於故市”,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攻打袁绍余党的时候,曹操要对死守的屠城,他进言说:“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原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曹操听从。

他又征讨毛城,南皮,平原。做到了“横野将军”。

曹操到荆州的时候,他屯兵樊城,曾经征讨中庐、临沮、宜城。

此后又和满宠大战汉津关羽,和曹仁攻打江陵周瑜。

在征讨马超韩遂张鲁后,他被封为“平寇将军”。

曹操留他和夏侯渊在阳平关抵挡刘备。他在绝马鸣阁道打破刘备手下大将陈式,占住了汉中咽喉。

后来曹操又调他去援助樊城曹仁。当时关羽大军鹿角十重,团团围困襄阳,樊城,他以诡道,诈兵,埋伏三个连环技打破关羽。这一丈是他军事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曹操以后称赞他说:“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曹操以古代名将相比喻,褒赞之意甚隆。

他治军也是严谨的。曹操也曾经说他“有周亚夫之风。”

在曹睿即将登位的时候,他奉命守在襄阳,这个时候,他病死了。

足者,一生奔走,不得安宁,乃定天立地之物。

徐公明,是也

昌姓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最新排名未进入前300名 具体人数没有统计。

昌氏起源

出自有熊氏,为黄帝的嫡系胤胄,始祖昌意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风俗通》、《史记五帝纪》等所载,黄帝娶妻嫘祖(公元前2839年,黄帝廿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昌意携全家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省乐西北),其子颛顼后为部落首领,建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为高阳氏。高阳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出自妊姓,为黄帝二十五子十二胞族之后中有昌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化成12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僖、缳、依,昌氏是妊氏的后代,子孙沿袭至今。

出自黄帝有臣名昌寓,其后世子孙以昌为姓。得姓始祖:昌意。据《风俗通》上说,昌姓,是黄帝子昌意的后代。又据《史记黄帝纪》记载,昌意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帝高阳氏,成为继承黄帝领导中华民族的古帝王之一。颛顼的母亲,也就是昌意所娶的那位蜀山氏之女,据《史记五帝纪》的记载,也是以昌为姓,叫做昌仆,又名为女妪。关于她孕育那位了不起的上古民族领袖颛顼。据《河图》上有一段颛顼出生时,产生天瑞记载。从此处可以看出,昌意和昌仆的确有其人,也为我国昌姓的出处,提供了最有力的历史证明。另外《姓氏考略》上提供了昌氏的另一个出处。书中认为妊姓的后代中也有昌氏,其望出汝南、东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的汝南和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东海一带。不过,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我国的昌姓要数岭南最多,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带。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故昌氏后人奉昌意为昌姓的得姓始祖。

分布和迁移:

昌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昌姓是女娲汤娥的后裔,汤娥又称嫦娥,嫦与昌古时为同音通用字,嫦娥与常仪为同族人,生有十二月部族,简称月族,即女族。日族称王为炎帝;月族称王为黄帝。汤娥是以女子称王,因而称姬皇,其后裔男子称王者为黄帝,因月族奉月为母,后来有月族男子为王,于是改为奉月为父,所以在其后裔中,称母亲为阿爸;称父亲为阿玛。也就是称月亮为父亲;称太阳为母亲.但月族的太阳,是第二个太阳,所以,次日称昌,居地为晋,即亚日,以区别真正的太阳炎帝,因此昌姓出自黄帝族。《史记》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昌姓被蜀山氏继承,世与黄帝族联姻,因此昌姓是上古门阀,其居地称晋阳,晋陵,晋城。昌姓起源十分古老,一般有二种说法:一、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昌姓是妊姓的后代。二、黄帝的一个儿子名叫昌意(为嫘祖所生),他的子孙后代遂以他名字中的昌为姓。当今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黄石市、孝昌县;河南省信阳、登封市、伊川县、洛阳市;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县;山东省平度市;重庆市、成都市;江西省吉安市、新余市、萍乡市、南昌市;湖南益阳、桃江县;江苏省南通市、辽宁省、浙江省、陕西省城古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台湾省、海南省等地都有昌姓人家居住。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并且在汝南郡,东海郡发展,逐渐形成望族,世称汝南望(汉高帝置郡,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东海望(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昌姓的文化:

昌姓比较少见,却有着十分光彩的家世背景,其源流共有三支,其中两支是黄帝后裔。1、是黄帝的嫡子昌意的后裔。昌意就是颛顼帝的父亲,是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血脉。《风俗通》记载:昌姓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显然是黄帝后裔。据《史记黄帝纪》记载,昌意是黄帝的正妃缧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高阳氏。据《史记五帝纪》记载,颛顼的母亲也是以昌为姓,叫做昌仆,又名女妪(音于)。关于她怀育那位了不起的上古民族领袖颛顼,《河图》上有记载:瑶光如蜕,贯月正白,感女妪于幽房之宫,生颛顼。这种说法,虽然不免有附会神明之嫌,然而,却可以看出昌义和昌仆的确有其人,也为我国昌姓的出处,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2、是从任姓分出来的。 《姓氏考略》明载:路史,任姓后亦有昌氏,望出汝南、东海。但是,任姓也是当初黄帝所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所以,这一支出自任姓的昌姓,依然是黄帝之血裔。3、陇西昌氏,出自秦时羌人。(见《晋书》 )。昌姓望出汝南、东海。根据《万姓统谱》记载,昌姓人要数岭南最多。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昌姓出过好几位著名人物:东周初年有位情报专家昌他;后汉有东海相昌豨;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护军将军昌义之,在魏军侵犯徐州时,建有辉煌的战功;宋朝有嘉定进士昌正大、义州刺史昌义之。明朝有嘉靖进士昌应时;清朝有康熙乙未进士昌天锦,又有昌新运,任守备。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昌姓后裔分布于苏、皖、豫、鄂等地。

郡望和堂号:

郡望 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东海郡:有二处:一处秦时置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另一处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河以北地区。

堂号 双芝堂:湖北省仙桃堂号来历:永公者,(昌永)宋靖康时,金人内犯,永守义不屈。宋祖特赐状元,后迁太常寺丞。其时祠内产芝二根,此后世以双芝名其堂者也。茂荫堂:江西省萍乡、湖南醴陵、贵州广顺堂号。高勋堂:出自南梁昌义之的典故。敦伦堂:安徽省六安市。汝南堂:湖南省桃江、益阳,湖北省江夏等地。

昌姓名人:

昌意 昌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为嫘祖所生,其后代以昌为姓。

昌仆:又名昌妪,上古时人,颛顼之母。《史记五帝纪》载: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见《河图》。

昌豨:三国魏徐州太守。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见<后出师表>。

昌永:字禹功,宋状元,南宋泾县人。

昌海:明代高僧,山西省太原许氏子,隐崛围山,刺血书五大部经一百一十三卷,永乐诏选赴京,篡修《大藏经》。

昌义之(?-523) 南朝梁历阳乌江人。仕齐为冯翊戍主。

昌元庆:讳少九郎。嘉定(1208年)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长有武略。

昌友谅:明代迁沔始祖(湖北省仙桃昌姓始迁祖。

昌应会: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间官汉川知县,县多水患,应会轻徭缓赋,斩尽盗贼,因得罪权贵被调往外地,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

于禁原为曹玄亮的守护灵,被燕青用弩射死,以自己的生命释放十殿阎罗,使得许褚等人成为曹焱兵的守护灵。

延展回答:

历史上的于禁,是曹魏政权的“五子良将”之一,有名的左将军。但是在晚年的时候投降蜀国,被许多后人认为是一生的污点。其实许多人不知道,于禁虽然最终投降,但是依然是一名忠义的勇士。

在魏国和蜀国的战争中,于禁和庞德为了救助曹仁,不得不与蜀国第一大将关羽对峙。然而不幸战败,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立刻斩首,但是于禁也并没有像庞德一样,而是选择了投降。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在魏蜀对战时,于禁方面战败,但是仍然有三万名将士活着。但是面对关羽的大军,继续抵抗已经毫无胜算,最终结果只会是全军覆灭。而于禁对于叛徒是什么态度呢。

从于禁斩杀昌豨就可以看出来一些。昌豨与于禁也曾是老相识,并曾经有一定的交情,昌豨初因对战失败被魏国俘虏而投降于曹操,曹操真心对待他,但后期昌豨抓住机会却临阵反戈。于禁这时候对待昌豨的态度为何呢。

于禁活捉昌豨后,并没有将其交给曹操,为其求情,而是根据军中法纪规定,将昌豨斩杀于曹军军营前,昌豨死后,于禁痛苦流涕,可见他的心里是极其痛苦的。但即便如此,对待叛乱者,于禁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所以在于禁的心理,他是不赞同临阵投敌行为的。

所以可以断定,于禁投降关羽,并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为了手下三万名将士的性命,所以宁愿自己背负着骂名。

于禁,作为魏军的五子良将,有名的左将军,却晚年节操不保,在魏国与蜀国的战争中,为了救助曹仁,同庞德一起与蜀国的第一大将关羽阵前对垒,惨败于关羽,当时庞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将关羽斩立决,同为魏国的大将,于禁却不同于庞德做法,临阵投降于关羽,降于蜀国。

为何于禁在同伴庞德被杀后,没有立即追随庞德而死,相反却放弃节操,老来背叛曹操,背叛魏国呢其中是否有着大家不知道的隐情翻阅历史,得知当时与关羽对战时,于禁不敌于关羽,于禁手下士兵有三万之众,可以推断于禁的投降必定与这些士兵有关,接下来咱们从以下层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从于禁的个性来分析,他是一个武人,既然选定了曹操为其主公,若曹操没有任何对不住、怠慢于禁之处,于禁万不可能临阵投敌的。

第二,于禁曾经阵前斩杀过昌豨,昌豨何人昌豨与于禁也曾是老相识,并曾经有一定的交情,昌豨初因对战失败被魏国俘虏而投降于曹操,曹操真心对待他,但后期昌豨抓住机会却临阵反戈。于禁这时候对待昌豨的态度为何呢于禁活捉昌豨后,并没有将其交给曹操,为其求情,而是根据军中法纪规定,将昌豨斩杀于曹军军营前,昌豨死后,于禁痛苦流涕,可见他的心里是极其痛苦的。但即便如此,对待叛乱者,于禁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所以在于禁的心理,他是不赞同临阵投敌行为的。

综合上述两点,于禁投降必是为了保全三万战士,宁愿自己一生背上这洗不脱的污名。

于禁厉害吗 于禁,魏国的著名武将,封号左将军,作为五子良将的领头人,武力值定是不容小觑的。那么于禁究竟有多厉害厉害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上图中可看出,于禁的主要武器有两种,弓箭和长剑,这两种武器既可以作为远攻,又可以近身对敌,可以说互相补助,也可以说于禁的武力值比较均衡,虽然并没有任何一样特别出众,但却能够兼修,实乃不易。

其次,于禁追随曹操征战沙场,大大小小战役不下百十来场,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对抗黄巾军,成功将其收服。另外于禁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成功地牵制了袁绍大部队兵力,为曹操的兵力部署提供了充裕的时间,防守得当之时也不忘趁机进攻,也算是小有所胜。

再者,最为重要的是,于禁的真正厉害之处并在于征伐沙场,而更在于他的治军严明,在他的军营中,人情一概免谈,在军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权贵,也没有低劣之分。在于禁的部队,可以充分看出曹操征战思想的彻底贯彻和执行。昌豨与于禁曾经是旧相识有旧交,但昌豨反叛曹操后,于禁主帅征讨昌豨,将其活着,有人前来劝说于禁应该将昌豨交予曹操亲自处理,但有军法明令,此种归降又再次叛逃之人应就地处置,于禁含着泪将昌豨斩首,严守军法,其治军之严明在五子良将中可做表率。

张辽

史书记载的张辽

[1]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本聂壹之后,三国魏名将,身高约合现今175米。他使一把大刀,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多次建立奇功。还有着武将少有的突出的语言才能。

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追击时,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演义中的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曹魏名将。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为吕布部将,曾多番令曹军陷于苦战,其武勇连关羽亦甚称道。后吕布丧于白门楼,曹操经刘备、关羽劝说,待辽以上礼,张辽遂降为曹家将。从曹操以后,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曹操亦益待之如亲信;又从劝关羽降于曹操。赤壁战中,张辽亲载曹操脱难,并射伤东吴名将黄盖。赤壁战后,曹操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果引军入寇,张辽智激李典后三人一同出战,自率二千余骑打败敌军十万,威震逍遥津,名扬天下。后来张辽于黄初五年随曹丕征江东,为吴将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许昌后不治身亡,曹丕厚葬张辽。

[编辑本段]张辽 - 历史评价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 乐进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 张辽传》

(李)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旧五代史 列传五 李存孝传》

[编辑本段]张辽 - 历史年表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馀人。辽募兵尚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于骑兵队长,地位略低于将军)。

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为曹操所败后至徐州。

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岁。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遣张辽与高顺等攻破刘备,但其后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馀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围的前锋,击破袁绍军。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及曹操击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于重围外时,昌豨都会特别看著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支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辽如此诚而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支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因为辽凭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会这样做的。”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咸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军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叠,久攻不下。曹操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使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迁徙其民至河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军又再攻邺,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然后张辽又从攻袁谭。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破后,又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允平贼从钱等。曹操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收复东莱诸县后张辽引军还邺城,亲自出迎张辽,更与辽共载一车,封辽为荡寇将军,其见任如此。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张辽复又别击荆州,平定江夏诸县,率军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其后从征袁尚于柳城前,张辽谏曰:“许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会。今公远征塞北,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曹操策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遂继续出征。

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张辽壮气奋发,劝曹操即时赴战,曹操壮其行为,亲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张辽。辽遂引军突击,大破敌兵,亲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顾谓左右道:“不可惊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卢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梅兰。当时梅成诈降于禁,于禁引军便还。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灊山自守。灊山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荡寇将军张辽)功也。”于是增其邑,假节。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馀人马屯守于合肥。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与臧霸同为征濡须口的前锋,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孙权都督公孙阳。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大将吕蒙奇袭攻下卢江的皖城,张辽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无奈被迫退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

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于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馀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馀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当张辽。

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守击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于是还军退师。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复征孙权。军到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濡须口,孙权请降,留夏侯敦、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适时孙权称藩于魏,不足为患,于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但张辽军尚未至,徐晃已破关羽,曹仁之围遂解。此时张辽与曹操会于摩陂。辽军至时,曹操乘车辇视出慰劳张辽,张辽遂还屯陈郡。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时,张辽转封前将军。朝廷分封其兄张汛及一子列侯。不久孙权又再叛变,曹丕遣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朝廷又给予张辽母亲舆车,派遣兵马送张辽家人到张辽军屯之处,当张辽母亲至时,张辽导领随从出迎。张辽所督的诸军将吏皆罗拜于道旁,看见此景的人均认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后来文帝践阼,张辽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张辽朝圣于洛阳皇宫,曹丕便引张辽会晤于建始殿,亲问其昔日破吴时的情状。张辽述说过后,曹丕向左右叹息道:“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公奭是与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齐名的东周大将。他因平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于是为其建造第舍,又特为张辽母亲筑殿,当年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营、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皆为虎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孙权又复称藩。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并令虎贲问其消息,道路上往来相继不绝。张辽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迎接张辽就行在所,自己则车驾亲临,执张辽之手,赐以御衣,又使太官每日送给御食。待张辽之疾稍可,辽即回还屯之处。正当其时,孙权复叛,曹丕遣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孙权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诸将同破吴将吕范。不久张辽病笃,竟逝于江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齐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张辽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张辽不仅勇猛过人,有胆有识,而且精于用兵,善于谋略,建安20年(公元215年),张辽驻守合肥,孙权乘曹操进兵汉中之机率领十万大军来取安徽,双方在合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张辽率手下强兵将士800人冲锋陷阵,连杀敌兵无数,直冲到孙权帅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部将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后来发现张辽部下仅几百人,才又返回,把张辽包围起来,面对重兵围困,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进杀出包围圈数次,竟无人能够阻挡。孙权围城十几天未果,只好撤军,张辽又乘胜追击,连打胜仗。这一次激战,张辽打出了魏军的军威,也显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曹操闻讯,非常赞赏张辽的胆略和才识,遂拜他为征东将军。

张辽是三国时名将,他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黄初3年(公元222年),张辽病逝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曹丕得知这一消息,痛哭流涕,为失去一员大将难办过至极。谥张辽为“刚候”,让张辽的儿子张虎继承了张辽的爵位。

招降昌豨

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译文:数日以来,我每次去到城周围的时候,昌豨总是一直给我眼神。又看见他射的弓失更加稀少了,这一定是他有所犹豫,所以没有力战。我要前去与他对话,说不定可以劝降。)”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归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曹操认为这样不好,这里看得出曹操还不是很信赖张辽)”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张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这里显示出了张辽的自信)”

历历战功

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三国志10的张辽

从攻袁尚于邺,尚坚守不下。

太祖还许,使辽与乐进拔阴安,徙其民河南。

复从攻邺,邺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被曹操重视了),以辽为荡寇将军。

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从征袁尚于柳城,率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附:于赤壁之战后,与乐进,李典等人共守要塞————寿春。孙权率十万大军来犯,张辽等仅以八百之众抗击,竟将孙权击败。

吴国有婴儿不肯睡觉并哭闹,其母教训之:再哭,张辽来了! 婴儿立止哭泣。

智平叛乱

时荆州未定,(曹操)复遣辽屯长社(地名)。临发(出发前),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全军一片混乱)。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译文:别慌,这不是全部的人马,一定是几个人带头的小叛乱,想要用火烧造成混乱罢了)”辽将(亲自率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乃令军中,其不反者(无意造反的人)安坐。”有顷定(不一会),即得首谋者杀之。

勇登峻险

三国志11的张辽

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发生叛乱),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分兵两路讨伐)。(梅)成伪降禁,禁还。成遂将其众就兰(两队叛军合二为一),转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陈)兰等壁其上(据险而守)。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合肥激战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将守卫合肥)。太祖征张鲁,教(注释:教:诸侯王公的文书,这里可以理解为锦囊)与护军薛悌(给护军薛悌一个密封的文书),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在边缘写着:敌人到了才打开)。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看曹操的锦囊),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兵力悬殊,出战的话怎么能赢呢?)。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赶到),彼(孙权军)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这是叫我们在他们还来不及合流之前袭击他们),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英雄所见略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壮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战。平旦(清晨),张辽被甲持朝(全副武装),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孙权麾下(身先士卒,直闯本阵)。孙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孙权被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袭吓得够呛,大家连忙保护孙权撤退到一个土山之上,用长戟守卫)。辽叱权下战(张辽:竖子孙仲谋,下来应战!),权不敢动(孙权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见辽所将众少(突然发现张辽的人数不多),乃聚围辽数重(包围战法)。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虽有重重包围,奈何张辽当世之猛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马被围困。。。)辽复还突围(好一个张辽,回马又杀了进去),拔出余众(全员脱出!)。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孙权虽然人多势众,却无人能阻挡张辽之锋芒)。自旦战至日中(从白天大战到中午),吴人夺(夺:丧失)气(吴军士气),还修守备(张辽领军回城修筑守备工事),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全军上下心悦诚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孙权攻不下合肥,撤退了)。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张辽不愧乱世之青龙,竟然还敢引兵追击,甚至几度差点擒获孙权)。太祖大壮辽(曹操这才意识到,张辽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一些人对当日的战斗依然感慨不已)。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其他事迹

曹丕叹服——黄初二年,辽朝洛阳宫,文帝引辽会建始殿,亲问破吴意状。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为起第舍,又特为辽母作殿,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

深得器重——辽还屯雍丘,得疾。帝(曹丕)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虎贲问消息,道路相属。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

孙权丧胆——孙权复叛,帝(曹丕)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英雄之死——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官位

郡吏,骑都尉,鲁相,中郎将,关内侯,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内朝官,亚于车骑、骠骑大将军;晋阳侯,谥曰“刚”。

子女

张虎

[编辑本段]三国志记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

有功,行中坚将军。从攻尚于邺,尚坚守不下。太祖还许,使辽与乐进拔阴安,徙其民河南。复从攻邺,邺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从征袁尚于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傅子曰:太祖将征柳城,辽谏曰:“夫许,天子之会也。今天子在许,公远北征,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太祖策表必不能任备,遂行也。

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成伪降禁,禁还。成遂将其众就兰,转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馀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兰等壁其上。辽欲进,诸将曰:“兵少道险,难用深入。”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邑,假节。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孙盛曰;夫兵固诡道,奇正相资,若乃命将出征,推毂委权,或赖率然之形,或凭掎角之势,群帅不和,则弃师之道也。至于合肥之守,县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必怀贪墯;以致命之兵,击贪墯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矣夫!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魏书曰:王赐辽帛千匹,谷万斛。分封兄泛及一子列侯。孙权复叛,遣辽还屯合肥,进辽爵都乡侯。给辽母舆车,及兵马送辽家诣屯,敕辽母至,导从出迎。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观者荣之。文帝践阼,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黄初二年,辽朝洛阳宫,文帝引辽会建始殿,亲问破吴意状。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为起第舍,又特为辽母作殿,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孙权复称藩。辽还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虎贲问消息,道路相属。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虎为偏将军,薨。子统嗣。

[编辑本段]赞张文远诗

(一)

文远英才世间稀 吴侯惶惶跳乌溪

江东儿郎多才俊 闻君入吴夜不啼

(二)

旷世奇将属张辽 匹马纵横震雄师

胜不喜兮败不忧 三军夜宿披征衣

子义引兵偷城时 火炮一响万箭袭

东莱竖子何不量 千古共笑太史慈

(三)

自古英雄良木栖 下邳文远被擒时

如若沽名学公台 安能威震逍遥津

(四)

合淝士卒八百名 就取吴侯十万兵

今日长江两渡行 取得紫首胜万金

昔日威震逍遥津 现已惊遍吴人心

可惜英雄寿已尽 不日天下名传经

张文远

千古名将逞奇功,一片丹心存腹中

东奔徐州随吕布,下邳城中降曹孟

唇枪舌剑破昌豨,白马阵前战先锋

金戈铁马扫袁氏,怒斩蹋顿平辽东

登山涉险攻天柱,逍遥津上锁玉龙

重病出征退吕范,江都城中薨辽梦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演义里为什么两个张辽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演义里为什么两个张辽、魏国五子良将排名,详细点、昌姓有多少人口_昌姓取名及起源分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34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