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著名的人物或科学家

中国的著名的人物或科学家,第1张

1、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于湖南长沙,科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2年,周光召进入重庆南开中学。1947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1980年,周光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2年4月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9年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郭永怀: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3、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4、赵忠尧:赵忠尧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特别是硬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国第一、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在国内建立核物理实验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赵忠尧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他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

他观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辐射比后来安德逊看到的正电子径迹早两年。他的研究成果为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

5、严济慈:谱名泽荣,学名寓慈、济慈,字华庭、慕光,号子祥、厂佛、岸佛,浙江东阳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光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永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忠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济慈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之一。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钱学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1227~19830828)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0803~ 20181117)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2]

杨嘉墀(191907~20060611)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王希季(1921~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1923~2016052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3]

孙家栋(1929~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201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3]。

;     1、钱学森院士(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袁隆平院士(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是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3、孙家栋院士(1929年4月8日-)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总设计师。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4、黄旭华院士(1926年3月12日-)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5、南仁东院士(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的“天眼之父”。是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6、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培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它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7、钱三强院士(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被誉为“中国原子之父”。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原子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的制定者,对中民共和国核工业、“两弹一星”计划贡献巨大。1999年获追授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于敏院士(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中国中子弹之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9、朱瑞(1905年-1948年10月1日)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之父”。1945年4月,朱参加了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朱瑞拟任中央军委副参谋长。但朱瑞主动提出要负责炮兵建设,任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朱瑞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十六字方针,除派遣少部分干部到主力部队训练骨干外,其它师生全部分散到东起东宁,西至满洲里,南从长春,北到穆陵的广大地区收集武器。至1946年5月,共收集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多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以及大量的零配件和各种器材。1946年夏,朱瑞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东北炮校校长。10月,朱瑞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建立了一支独立建制的炮兵部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立下战功。1948年1月,朱瑞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辽沈战役中率部攻克锦州义县,战后在前往前沿阵地时触地雷身亡。当时朱瑞只有四十四岁。大体上军衔处于“大将靠后、上将靠前”的标准

      10、朱德元帅(1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创始人及***之一,被誉为“中国红军之父”。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称之为中国***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朱德曾被授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补充评论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的著名的人物或科学家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的著名的人物或科学家、中国现代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中国有哪些院士,有谁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02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