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兴盛的士族门阀,会随着唐朝灭亡一块衰落了

为何兴盛的士族门阀,会随着唐朝灭亡一块衰落了,第1张

东汉时期的士族门阀势力慢慢的兴起,时代的动乱以及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存在给士族门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再加之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世家大族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士族门阀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形成了一股与皇权并存,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一股超越皇权的势力。

如此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强大的士族门阀,以当时小农生产的角度来说可以作为一种和封建君主专制共存亡的存在。

但纵观历史潮流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一直稳如磐石的封建君主专制也有垮塌的一天,士族门阀作为一股直接威胁皇权,直接盘剥平民百姓的势力,也会有消亡的那一天。

随着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更新,士族门阀逐渐没落,最终随着唐朝的没落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曾经盛极一时的士族门阀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具体又是如何随着唐朝的衰落消失的了无踪迹呢?

一、 士族门阀的兴起与壮大,各色因素的推动

士族门阀是存在于战乱年代的独特政治经济的独立个体,但任何类似这样庞大的经济形态都不会是一天形成的。

士族门阀自东汉后期产生,到三国时期不断发育成长再到魏晋时期不断壮大,煊赫一时。士族门阀在形形色色的因素的推动下才成就了自己的庞大群体。

那么到底是那些因素才推动了这些名门望族的发展壮大,造成了"士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场景呢?

(1) 庄园经济,带动经济力量不断壮大

士族门阀产生于不太安稳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中没有一点自身的经济力量怎么能在龙争虎斗的乱世中生存。

于是将土地与政治权力相结合的经济形态就应运而生了,庄园经济或者说是世族经济,为士族门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物质基础。

对于庄园经济的具体形态,我们可以通过《水浒传》中对庄园的描写来捕风捉影,即便书中描写的不是士族门阀最鼎盛时期的庄园景象,也能通过书中的描述来看出其大致的模样。

在《水浒传》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大闹浔阳江"中写道宋江发配江州时路中路过穆家庄的情形:

"前临村坞,后倚高冈。数行杨柳绿含烟,百顷桑麻青带雨。高陇上牛羊成阵,芳塘中鹅鸭成群。正是:家有稻粱鸡犬饱,家多书籍子孙贤。"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庄园就是一个完全可以拥兵自立的小社会缩影,有完整的生产生活系统,达到了高度的自给自足。

即便是庄园以外再怎么动乱,只要庄园没被攻破,内部的百姓依旧可以怡然自得。正是依托于这样的经济形态,才让士族门阀在较为动乱的社会中安稳存在,并维系了数百年之久。

(2) 九品中正制,专属于士族门阀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始于曹操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到后期逐渐偏离了原有的选拔目的,形成了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

起初曹操实行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一方面是想要吸纳当时的一些地主豪强势力来帮助自己的势力壮大。

从中招募一些直接人才的同时,以后也在这些世家大族的后代中选拔官员,使得当时一些官员依附于自己的家族,忠心为朝廷效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并且以九品中正制为主,还同时施行了其它的一些官员选拔制度。但后来由于世家大族势力的慢慢崛起到东汉时期甚至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景象。指的是东晋时期把控朝政的王氏大族与当时的司马氏政权共治天下的局面,完全说明了当时世家大族势力的强大。

在封建社会中皇室一族不可能允许其它世家大族与自己家族势力相媲美,由此士族门阀的覆灭一定会随着皇权的再次壮大慢慢倾覆。

二、 打压与抑制,渐渐瓦解的士族门阀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作《乌衣巷》中曾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句诗便点明了当时士族门阀的生存境况,在东晋时期堪称贵姓的家族在当时已经不复存在。

其实这些世家大族门阀势力的倾覆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东晋灭亡之后。

南北方一度陷入混乱,就如当时《晋书·阮籍传》中阮籍的一句名言一样:"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一些依靠自己的实力打下江山的开国君王,怎么会容忍自己的统治下有士族门阀这样的存在,对待他们当然是极力打压直到全部消灭。

以当时的一个较大的政权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为例,当时刘宋政权已经开始大举对抗士族门阀。

刘宋政权一边重用来自寒门的弟子,另一方面采取国家强制手段抑制庄园经济,打压士族门阀。士族门阀开始慢慢衰落,走向瓦解。

三、 时代变化导致士族门阀,最终湮灭

即便皇权多次对一些士族门阀进行打压,但是一些家族凭借自身的实力依旧能生存下来,并且一些新兴的大家族代替原来的家族成为了新的士族门阀。

这样不断地交替仿佛永无止境。大有"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但是时代的变化让这些士族门阀随着唐朝的倾倒,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版图之上。

(1) 黄巢和朱温大肆杀伐,士族尽数灭亡

晚唐诗人韦庄在其诗作《秦妇吟》曾言:"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直接写出了当时黄巢和朱温两人将唐朝的士族门阀与统治阶层诛杀的场景,当时只要和贵族阶层沾染上一点关系,便会被他们二人其中一人残忍斩杀。

两人作为当时寒门的代表,用大肆屠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恨,加速了士族门阀的灭亡。更是唐朝的灾难,直接推动了唐朝的倾覆。

(2) 科举取士的发展,寒门子弟鱼跃龙门

进入唐朝或者说早在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就已经慢慢被统治阶层所厌弃,慢慢进行改革,采取新的选官任官制度帮助选取人才。

其中科举制的大幅推广,逐渐代替了士族门阀依赖的九品中正制,为寒门子弟的发展提供了门路。

科举取士不同于九品中正制,不看出身门第,不论血缘关系,只看你对考试的内容的理解和成绩,金榜题名成为了众多读书人的梦想,给出身贫寒的子弟极大的出路。挤压了士族门阀的势力,泯灭已是必然。

结语

自东汉兴起到唐朝消逝,存在了七百年的士族门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他们的存在不利于封建统治与中央集权,更是直接导致了阶层的固化,使下层百姓难有成就,种种弊端之下,倾覆是必然之势。

1、含义不同

贵族,最初指的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世族是指血脉相沿的家族,世代显贵的家族,也指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的阶级。

2、发展不同

门阀士族兴起于魏晋,凭借着九品中正制垄断政治权力的政治集团,兴盛于魏晋南朝,衰败于梁武帝末年的“侯景之乱”。

关陇贵族兴起于北魏末年,凭借着府兵制垄断政治权力的政治军事集团,兴盛于西魏北周隋唐,衰败于唐高宗初年的“废王立武”事件中。

扩展资料:

门阀士族起源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西晋规定高官显爵者各按官品高下占有田地,并在全国范围内以法令形式承认私家依附农民。

虽然法令规定免除国家租税、徭役的户数,但在占有大量田地情况下,高官显爵者必然拥有更多超过法令规定的从事劳动的依附人口。

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族

门阀士族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萌二汉,经过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时期,隋唐后衰败,退出历史舞台。门阀士族的兴衰与中国古代的选举官制度的进化有直接关系。

两汉联会制

商周时代,官吏由贵族世袭负责,被称为世卿世禄制(世世代代官职,世代食禄)。像这样完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选举官制度,是随着秦国的建立而被取缔的,秦二世去世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由于许多制度不完善,这个重责落到了汉朝手中。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系列全新的选拔官员制度。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等几代帝王不断的完善,察举制产生。

观察组织,即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人才,并向上级或中央推荐,试用审查后任命官职。

但是,由于权力掌握在地方长官手中,所以选拔出来的人才与经常被推荐的官员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这些被选拔出来的人才,就任后,成为之前推举长官的门下人,大官和自己的门下人控制行动,组成团体,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到了东汉后期,有了几个重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世家的大民族通过交换利益,控制了一州一郡,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曹魏时代汉之后,曹丕采纳了陈群的提案,建立了九品中正法制度。也就是说,根据人才优劣评价品的高低,分等级授权。但是由于战争的破坏,普通人连生存都无法继续,更别说培养子女了,因此所选择的官员基本都来自旧家族。

到了西晋,九品中正制越来越看中评定者的家族和背景,以致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也就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永嘉之乱后,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和南迁的北方士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因为八王之乱和五胡入侵的影响,司马皇室的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不得不依靠士族的力量维持江山社稷,因此东晋也有“王与马公天下”的说法,门阀士族也在这一时期走向巅峰。

士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它的前身是东汉时期以世家大族和名士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由于察举、辟除等制度的存在,这些人以举主、门生及故吏等身份结成一种比较牢固的社会关系。

他们或在朝,或在野,共同特点是读书人,其中有不少以封建国家为已任的耿直派官僚士大夫。

最开始士族只是一些官僚士大夫集团,此时他们的力量并不强大,甚至是被当时的宦官集团所压制。但是这样的情况到了黄巾军起义后便发生了改变。为了镇压黄巾军,官僚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联合起来。于此同时,在平定叛乱之际,一大批军事武装集团悄然崛起。

以曹操为首的武装集团成功的统一了北方,官僚士大夫集团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依附于曹魏集团,并且在曹魏一朝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到了曹魏后期,官僚士大夫集团已经成为了左右政权更迭的因素。司马家族有了官僚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后,才成功地取代了曹魏政权。也正是在西晋时期,这些官僚士大夫集团凭借九品中正制和荫族荫客制的实行,成功地成为一个既当权又享有政治特权的阶层,即士族。

正所谓盛极而衰,两晋时期士族成为了与皇族相抗衡的政治势力,我们所熟知的“王与马,共天下”等等足以印证士族的强大。为了巩固皇权,从刘宋开始,统治者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削弱士族的影响。

比如说“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是士族长盛不衰的关键,为了削弱其影响。宋、齐、梁、 陈的最高统治者们,积极推行“寒人掌机要”,提拔了一大批寒族子弟,让寒族与士族相抗衡,让原来由高级士族担当的部门首长的权力旁落,士族在中央的军政大权亦在实际上随之被剥夺。另一方面,南朝政权一改晋时由士族掌控州郡的做法,由皇族出任地方军政长官,杜绝了晋时高级士族拥兵自重、地方割据的现象,士族在地方上的军政大权亦随之剥夺。

再者士族繁荣的基础是土地一级人口,对此南朝统治者又实施“土断”政策,剥夺士族地主所控制的部分劳动人手,从经济上削弱他们的势力。北朝同样深受士族影响,到了北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同样推行了苏绰提出的“擢贤良”政策,不按门资而以才能选人,打破以门资取士的标准。

不过跟隋朝相比,南北朝时期削弱士族的政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减少士族对朝廷的影响,创造了“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不拘一格、不看出身、只看才学的选官制度。它取代的是门阀地主的命根子——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可以保证士族世世代代能够做官,即便是家族当中一些资质平庸的人也能官居高位(甚至出现了一些“傻子”出任大小官员的情况)。

九品中正制的存在,保证了门阀士族地主世代垄断政治大权。

隋朝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在经济上,为了减少士族的经济力量(门阀制度下的士族广占田园,荫庇成百上千的部曲、佃客,并享受免除服役等特权)。

隋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法,从士族豪强手里夺取了数十万人口,并实行了均田法。炀帝时期又把士族手中还能控制的那部分部曲、奴婢夺去受田能力。可以说到了隋朝时期,士族已经失去了法律的保护跟经济的支持,横行了几百年的门阀士族已经是昨日黄花。

唐朝建立后,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跟土地政策。门阀士族彻底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但是因为唐朝初年为了维护统治,还是初任用士族人物,借其威望巩固其统治,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策略,维持的时间并不久。

门阀士族,东汉时出现,直到唐朝灭亡一共700年的历史,门阀是从灭亡的原因,就是在隋唐时举行的科举制度。门阀士族其实就是皇族与贵族的统治模式,科举制度实行后便开始成为皇权,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形成的官僚统治模式。因此,到了唐朝时期,两种模式进行替换,这也正是门阀士族跟随唐朝一起灭亡的原因。士族门阀的兴起

门阀其实指的就是门第,是人家是出身家世的功绩和阅历,是世家大族世代为官的高门望族组合起来,拥有权力的世家们。门阀士族出始于东汉时期,在魏晋曹操掌控时最为盛行。门阀家族盛行的原因是曹魏时期实施的九品中正制。由于九品中正制选拔的官员只看家世出身,因此便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统治局面,直接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又通过相互联姻,相互扶持。

从汉末到南北朝时期皇族都十分重视扶持世家,尤其是当时在范阳的卢氏、清河崔氏、颍阳郑氏 、太原王氏这四大家族。到了南北朝后期少数民族统治中原,才导致门阀士族有所没落,但是在隋唐时期,由于地域的划分世家大族又重新兴起,形成四大家族。于是,当时形成了所谓的五姓七宗。

科举制的完善加快世族门阀的消亡

唐朝时期世家大族竟然连皇族李氏都看不上,唐宪宗曾经想在世家大族中选择一个女婿,为女儿招驸马,但是却没有一个世家大族愿意娶公主为妻只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施加大族势力越发。强大地位逐渐增高,唐李世民深深地意识到氏族对于皇权的威胁,为了打破士族的垄断。唐朝逐步完善科举制度,从寒门学子中选取官员逐步代替士族子弟。科举制度的完善正是导致门阀士族逐渐走向文官体制的一个过渡,这也正是门阀士族们没落的原因之一。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那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魏晋南北朝虽处于长期分裂对峙状态,但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多有建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士族制度是这一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分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混战,是士族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历史背景。

士族制度是世家豪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萌芽。东晋时士族的社会地位已高得无人可比,他们编写士族家谱、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出现了士族、庶族之间的严格区别,士族官位世袭制和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完全确立。

政治上,梁武帝时,为了保证士族的社会政治地位,曾大量增设官位以安插求官的士族地主,使得这些士族子弟凭借父祖的资荫,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即使同为官吏,士族的升迁也快得惊人,不百日就能升至显要官位,像王、谢那些一等大族的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带”。

在经济上,他们泄渡为地、封锢山泽。

在社会地位上,士族“视寒门之子轻若仆隶”,为了维护士族的特殊地位,他们不与庶族通婚,与庶族不同座、不同食、不同行,即使都是显贵,士族和庶族之间也差之千里。

自魏晋以来,由于士族优越的政治、经济地位能保证他们坐享一切,使得他们“不乐武位”,不肯“屈志戎旅”,这时,那些寒门庶族乘机以军功为进身之阶开始显露锋芒,以庶族为代表的军人势力逐渐凌驾于世家大族之上。士族已是腐朽和愚昧的代名词,这些人政治上不求进取,生活上贪恋安逸,成了社会的腐朽之木,已为时代的发展所不容,开始走向没落。

从发展过程看,士族制度萌芽在东汉,形成于魏晋,它的发展是在南北朝时期,衰落于南朝末年,被废除是在隋唐时期,其势力被彻底扫荡是在唐朝末年。士族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它集中地代表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落后和腐朽, 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士族制度的衰落过程,也就是庶族发展并逐渐取得政治地位的过程。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任何落后和腐朽的势力都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这就是历史做出的结论,也是历史给后人的启示。

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和衰落、消亡的漫长过程,对士族制度的评价也应该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

士族制度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越到后期愈发腐朽。

同时,在经济上,士族田庄经济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士族占有大量劳动力,强化了封建依附关系,在魏晋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编户农民依附于世家大族,有较为保障的生产条件,这对封建经济的发展显然有利;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来南方立国创业,客观形势使得他们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他们在南方建立的田庄、山墅,毕竟对江南荒丘山泽地区的开发起了推动作用。民族关系上,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科技文化上,士族生活优裕,有条件从事文化事业,部分士族蔑视礼法,倡导个性自由,思想上富有想象和浪漫色彩,因而东晋南朝时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科学上有较多的成就,并且富有特色。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

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门阀士族没有成长起来时,时代属于汉朝。

门阀士族早已发育壮大后,时代属于晋朝。

只有中间的成长道路,才属于三国。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对门阀士族的真正绝杀,来自黄巢之乱。

当维系社交关系的人都大半被杀之后,朋友圈也就散了。更重要的是,在一片大乱中,门阀士族的谱牒也丢了。没有谱牒,活下来的人都成了个体。社交网络,断的一干二净

门阀士族依靠社交关系兴旺了900年,最终又在时代变迁中,因为社交网络断裂而消散。

表面上,他们败给了黄巢的屠刀。

实际上,他们败给时代的进程。

归根结底,门阀士族在晚唐的社交关系,是寄生于朝廷的躯体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加上社会秩序崩塌、平民崛起,他们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在乱世中重振家业。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兴盛的士族门阀,会随着唐朝灭亡一块衰落了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何兴盛的士族门阀,会随着唐朝灭亡一块衰落了、官陇贵族与门阀世族的区别、唐宋时期,门阀士族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83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