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黄河的起源地是什么

请问:黄河的起源地是什么,第1张

黄河的起点是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终点是渤海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于世界长河之一,是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并且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历史上,早期的黄河被称为黄河的孕育期,当时的黄河没有现在么壮丽。之后,随着地壳的运动,黄河的环流面积逐渐增大或减小,当时的水质并不浑浊,被称为黄河的诞生和生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的循环面积和范围逐渐固定,水质慢慢变浑浊,从而到达黄河的海洋水系。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各种部落文化,见证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变迁和完善。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陪伴了我们几千年的成长和进步,必将跟随我们走向遥远的未来。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养育的居民大多与黄河气质相似。

典型的北方男人形象直爽直爽,凡事都喜欢直来直去。黄河流经我国九省,黄河上游占黄河总面积的538%,被称为黄河源头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上游。这个地区的黄河水质不仅浑浊,而且非常清澈。

从河南郑州河口镇到桃花峪的河流被称为黄河中游。穿过黄土高坡,从中间把黄土高原分成两部分。正是从这条河开始,河流的循环和侵蚀将两岸的黄土吸入水中。黄河的水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加入了大量的黄土和黄沙,并随着水流的迁移将这些黄土搬运到黄河下游。

黄河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

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

洪水特征

黄河上游洪水多发生在9月,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兰州洪水主要来自贵德以上。由于降雨历时长,强度小,加之兰州以上植被较好,草地、沼泽等对降雨的滞蓄作用较强,形成黄河上游洪水涨落平缓,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洪水过程线呈矮胖型。

兰州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为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也有22天,实测洪峰流量一般为4000~6000立方米每秒。

龙羊峡至兰州河段洪峰流量一般是沿程递增的,特别是洮河、湟水等较大支流汇入后,流量增加较为明显。

但是兰州以下至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由于黄河流经流域内最干旱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50~300毫米,汛期加水也很少,与兰州以上洪水遭遇的机会也不多,加之宁蒙河套平原河道宽浅,河槽调蓄作用较强,灌溉耗水和河道损失较大,虽然流域面积增加了16万多平方公里,但洪峰流量与洪水总量却往往有较大削减,一般可削减20%~25%。

1 黄河发源地

黄河发源地 黄河的发源地是哪里啊?

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在中国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黄河含沙量极大,年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35公斤,是举世闻名的多沙河流黄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镇)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斜山东麓,在刘家峡附近入黄河;中游段(河口镇至河南郑州的桃花峪)的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的鸟鼠山,横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在潼关汇入黄河;下游段(郑州以下至河口),此段处于华北平原上,是地上“悬河”,黄河两岸几乎所有河流都无法注入黄河,只有发源泉于山东泰山的汶河,居高临下,借助于京杭大运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黄河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

黄河的发源地及流经?

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于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占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加上黄土质地松疏,利于耕种,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五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发现的遗址,不下一千多处,发现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表面红色而带彩纹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从发现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黄河的发源地及流经省区急要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但是关于黄河正源一直是有争议的,统一的观点是在星宿海上源,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但是,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不过,一般地理考试答为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即可。

黄河发源地

黄河发源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故记述黄河的河道变迁及水系情况,先说古黄河的地质演进,继述人类活动时期黄河下游的变迁,再述现有水系的分布与特点,以及流域范围和相关密切地区。 黄河上游水质还是很清澈的,由于黄河中游会流经黄土高原,支流携带了大量泥沙汇入,颜色就变成了泥**。

据记载,先秦时期黄河沿岸的环境还是很好的,植被繁茂,水土流失情况并不严重。但是从战国时代开始,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越发严重,黄河水就变得浑浊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都会产生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滞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扩展资料: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造就了沿途壮观的自然景观。沿途有黄河铁桥、黄河母亲雕像、黄沙古渡、黄河小浪底、壶口瀑布等著名景区,吸引着国内外客人前往。

黄河主要支流有湟水、白河、黑河、洮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汾河、无定河、泾、渭河、洛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十三条。 这十三条支流,分布在从上游青海至下游山东的九个省份。

黄河的起源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终点是渤海。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条大河,自西向东流经的城市有青海、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全长是在5464千米左右。黄河的流域面积据《人民网》的记载差不多是有752443平方,而根据《黄河网》记载是有795万平方千米,包含了内流面积的42万平方千米。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个发源地,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的泥沙,其中十二亿吨会流入大海,而剩下的四亿吨则会常年遗留在黄河的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是非常有利于种植的,养育了一方人群。

黄河的发源地为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海拔在4600~4800米之间,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原因。

黄河简介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人民网》载:约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网站《黄河网》则记为: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巴颜喀拉山脉简介

巴颜喀拉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喇)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

巴颜喀拉山脉属褶皱山,西北——东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东接松潘高原和邛崃山。全长780千米。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年宝玉则海拔5369米,其余的著名高峰还有巴颜喀拉(藏名勒那冬则)海拔5267米,雅拉达泽山海拔5202(一说5442)米。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也是黄河源地。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麓有约古宗列盆地。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黄河的起源地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请问:黄河的起源地是什么、黄河发源地在什么地方、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74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