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汉文帝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第1张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子,母亲是薄姬,母子二人在刘邦生前都不受宠爱。自己早早就到了与匈奴接壤代地做藩王,远离中枢,在吕氏被朝臣诛灭后,因为低调且缺乏根基被拥立为帝,但是年轻的汉文帝却能迅速掌握朝政,足见其本人有着过人的政治驾驭能力。

汉文帝的得位之路

吕氏家族被陈平、周勃等朝臣诛灭之后,经过集体磋商,诛吕功臣决定拥立远在北疆的代王刘恒即位。得知消息的刘恒随即召集自己的藩王臣属商议对策,然后仅仅携带六人就成功控制朝政。汉文帝的得位之路一如他本人的执政风格,谨慎沉稳却胸有城府。

意见不一的商议定策: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当陈平和周勃等诛吕功臣遣使迎接刘恒到长安即位的时候。刘恒立即召集臣属商议对策,当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大臣都是开国元老,老谋深算,不要轻易前去冒险。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时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立刻赶往京师长安接受皇位。而当时年仅23岁的刘恒决定通过占卜来决定(古人在做重大决定之前都有占卜的习惯),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刘恒即将有大富贵,于是刘恒当即决定入京。

充满玄机的入京随从:刘恒入京只带了亲信臣属张武、宋昌等六人。这不是在京师毫无根基的刘恒自大,而恰恰是刘恒高明的政治智慧。以刘恒当时的情况,他在京师毫无根基,朝中重臣都是跟随他父亲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如果要暗算刘恒,带再多人都无济于事。而只带少数亲信则能向诛吕功臣释放依旧要重用他们的政治信号,有利于这些诛吕功臣更加接受他。同时这些少数的亲随有能让这些诛吕功臣容忍他们上位,毕竟新君总是要用一些自己人的,人数不多的话当然也必须接受。而反观刘恒的后世子孙昌邑王(也就是现在热门人物海昏侯)刘贺,他在入京继承皇位的时候,大批亲信跟随他入京,而且这些亲信在短时间就鸡犬升天。如此急切地抢班夺权自然引起拥立他的权臣霍光等人的不满,不到一个月就被霍光等人赶下台。

步步为营的入京之路:刘恒在出发前就先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先行入京打探消息,预作防范。此后刘恒一行从太原出发,赶到离京师长安不远的高陵就停止前进,谨慎的刘恒再次派出自己的亲信谋士宋昌先行赶往长安探查情况。宋昌抵达长安附近的渭桥遇到前来迎接的朝中大臣,于是立刻回报在高陵的刘恒,刘恒得知消息这才赶到渭桥见到了太尉周勃等人。刘恒的入京之路步步小心,时刻防备,足见其谨慎小心的个性,也可印证刘恒本人谨慎的政治风格。

面面俱到的登基前夜:在渭桥见到朝臣的刘恒没有就继位问题表态,而是选择入京再议,于是这些大臣又随同刘恒一起进入长安,而谨慎的刘恒也没有立即入宫,而是在宫外居住。当晚这些紧随刘恒入京的大臣们就立即在陈平等人的带领下劝进。刘恒推迟再三,最终接受了皇位。于此同时,吕后留在宫中的三位汉惠帝的儿子被这些诛吕功臣强行请出皇宫,当晚就被分别诛杀。在得到这些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侄子们被杀之后,刘恒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是消除了自己接班的隐患和绊脚石,二是拿到了这些诛吕功臣的“投名状”。当晚刘恒进入未央宫,开启了他的皇帝生涯。

迅速接管禁卫的亲信:与诛吕功臣达成“政治默契”的刘恒进入未央宫之后,依旧不改小心谨慎的本姓,当晚就安排自己的亲信接管皇宫的禁卫,其中宋昌被拜为卫将军,接管长安城的南北军,张武则出任郎中令,接管皇宫的禁卫。由此刘恒在登基前夜至少在名义上接管了皇宫和京师长安的防卫力量,有效地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皆大欢喜的封赏拉拢:在登上皇帝之位后,刘恒马上开始了对各方势力的政治封赏。在即位当夜,刘恒立即大赦天下,赐爵赐酒,先拉拢一把民心。其后立即对诛吕功臣进行封赏,得到这支在京师长安和帝国政治中枢影响最大势力的支持;随后恢复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爵位和封地,获取了宗室力量的支持;期间还封赏了跟随自己进京即位的六位亲信;最后刘恒还没忘记那些跟随父亲刘邦打天下的老臣们,又将他们封赏了一遍,再次收割了一遍开国老臣的忠心。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刘恒的入京继位之路走的步步小心,每一步都体现出刘恒本人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既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又能与朝中大臣达成政治默契,同时还善于用封赏来笼络拉拢各方势力。仅仅这一过程就足以体现汉文帝的杰出政治能力。

  民心向刘:汉文帝与诛吕功臣“较量”的最大筹码

虽然汉文帝继位的过程非常顺利,也可以说没有什么与陈平和周勃等诛吕功臣较劲的事情。但是结合《史记》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汉文帝刘恒能够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最大筹码依然是他父亲为其留下的政治遗产:民心向刘(汉)。

从刘恒的父亲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开始,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民众就心系刘邦。到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经历多年战乱的中华大地得到了安宁,因此天下群雄想要夺取天下的希望就被刘邦扼杀了。渴望安宁的民众不愿意再有新的战乱,这是民心所向,因此刘邦的子孙就是民心所系的皇位继承人。深知这一点的诛吕功臣们即使诛灭了吕氏集团,控制了西汉朝廷的权力也不敢贸然自立,只能从刘邦的子孙中选择一位来继承皇位。

吕后执政多年,吕氏家族打破“非刘姓不得封王”的政治规矩,掌握内外军权,看似不可一世权倾天下。但是刘邦的妻子吕后一死,周勃等人进入吕氏控制的北军之中,以兴复刘氏的名义振臂一呼就能迅速获得军队的支持。以陈平和周勃为首的诛吕功臣亲历此事,当然深知军心、民心所向。

宗室藩王:汉文帝与诛吕功臣“较量”的隐形靠山

刘邦在登基称帝之后,实行了一种“郡县”和“分封”相混合的政治体制。既让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到帝国的东方建立大量诸侯国,同时又在其他区域实行郡县制。这种看似搞平衡的做法在汉初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在后来也为西汉帝国带来了一场动乱。

吕后执政期间,虽然对刘氏家族的诸侯王们进行了一些贬斥和打击。但是刘氏子孙仍有不少诸侯国存在,他们在西汉帝国依旧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吕后去世,吕氏家族被诛灭之后,更是成为诛吕功臣忌惮的势力。

以陈平、周勃为首的诛吕功臣深知,在民心所向的加持下,这些刘氏诸侯王们随时可能在地方变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来击垮他们。虽然这些诸侯王没有掌握西汉帝国的中枢权力,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完全有能力组织起反抗力量。因此诛吕功臣们在考虑接班人选的时候只能考虑那位刘邦的子孙更适合与他们合作,而不是考虑取而代之自己篡位夺权。

陈平与周勃等诛吕功臣最终选择了名声较好,根基较弱的刘恒作为继承皇位的人选,反而没有选择在诸侯王中势力较强齐国一系。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宗室藩王的存在就成为了刘恒执掌汉室江山的隐形靠山,因此刘恒一上台也是大肆对这些刘氏诸侯王们进行封赏,以拉拢这些宗室诸侯王们。

综上,刘恒虽然没有政治根基,母系外戚家族也不强,但是他凭借个人出色的政治智慧,同时巧妙地借助了诛吕功臣与宗室诸侯王之间的微妙平衡,既做到了拉拢双方的支持,同时也做到了让双方互相制衡。而没有根基的刘恒则在这种平衡和制衡中做到了掌控大局,最终成为历史上评价极高的一代明君。

汉文帝的历史功绩:

成功压制权臣,稳固了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

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

在汉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邢苛法。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晃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

介绍:

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死后葬于霸陵。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6月),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治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刘恒于高祖五年前202年腊月十一(1月15日)出生, 刘恒像

8岁被立为代王,曾有代王王后一位,代王王后生有四个儿子,在刘恒称帝后不久,这四个儿子相继去世。后有宠姬窦漪房窦美人。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拥立24岁的刘恒即位。 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兄弟关系。

刘盈和刘恒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刘恒是刘邦和薄姬生的。

刘盈为吕后所生,虽然比齐悼惠王刘肥年幼,但却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汉高祖一共有八个儿子),故于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立为王太子,年仅6岁。及刘邦称帝后,立为皇太子。

刘邦病死,刘盈顺利地继承了皇位,这时他刚十六岁。 刘盈继承皇位后,基本上继承了父亲的政策,而且有父亲的一批有经验的大臣辅佐,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在皇位上仅仅坐了七年。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陈豨的叛乱后,就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因为他们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

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就这样刘恒成了西汉的第五位皇帝。

扩展资料:

1、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 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2、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

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

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

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恒

以上就是关于汉文帝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汉文帝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汉文帝有那些历史功绩、汉文帝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68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