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念什么

鹭鸶念什么,第1张

鹭鸶 [ lù sī ]

lù,声母l,韵母u,读第四声。

sī,整体认读音节si,读第一声。

释义:也叫白鹭,鸟类,腿长,颈长,全身羽毛雪白。春夏多活动在湖沼岸边或水田中,好群居,主食鱼、蛙等。

造句:我的梦中有一片,属于我的草原在海旁边,白色的鹭鸶,还有稻草人停在上面。

扩展资料:

“鹭”字形近字

一、鸳 yuān

基本释义:〔鸳鸯〕鸟类。雄的羽毛华丽,翅上有竖起的扇状直立羽。雌的较小,背苍褐色。雌雄常在 一起。是中国珍禽。

二、鸯yāng

基本释义主料:见 〔鸳鸯〕

三、骛 wù

基本释义:

1、奔驰;乱跑:驰骛。

2、同“务”:外骛。好高骛远。

鹭鸶是鹭科的鸟类,为大、中型涉禽。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鹭亚科(Ardeinae)大约60种长腿涉禽,其中几种通常称为白鹭,全世界共有17属62种,中国有9属20种。这是一群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动。鹭科亦包括麻鳽亚科、夜鹭亚科和鹭虎鹭亚科。

生活习性:

鹭鸶又称白鹭,在中国古代也称“丝禽”,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

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鹭鸶简介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鹭亚科(Ardeinae)大约60种长腿涉禽,其中几种通常称为白鹭(egret)。鹭科亦包括麻鳽(麻鳽亚科〔Botaurinae〕)。鹭分布全球,热带最常见。通常安静地涉行浅水(如池塘、沼泽、湿地)中觅食蛙、鱼和其他水生动物。于近水边树林或灌丛中营巢。鹭巢常密集成群,称鹭巢群。鹭站立时颈通常呈S型。飞行时脚拖在后面,而头靠近身体,并不像大多数鸟类那样颈向前伸展。翅宽,喙长而直,尖端锐利。具粉(不断分解为细粉的羽毛,该细粉用以梳啄羽毛,以吸收和除去鱼油、淤泥和来自水面的污物)。

鹭可分为典型的鹭、夜鹭和虎鹭3类。典型鹭白天觅食。繁殖期有些种类出现艳丽背羽,有复杂的求爱仪式。最著名的典型鹭是体大、腿长、颈长、色彩素淡、头部具冠的鹭属(Ardea)诸种,特别是北美洲的大蓝鹭(A herodias),体长130公分(50吋),翼展18公尺(6呎)或更多。似大蓝鹭而稍小的苍鹭(A cinerea)在旧大陆广泛分布。最大的种是非洲的巨鹭(A goliath),体长150公分(59吋),头和颈淡红色。草鹭(A purpurea)体色较暗,是身体较小的东半球类型。

典型的鹭亦包括白鹭属(Egretta)的几种、产于美国东南部和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小蓝鹭(Hydranassa caerulea或Florida caerulea)和路易斯安那鹭(H tricolor)、非洲的黑鹭(H ardesiaca或Melanophoyx ardesiaca)及北美的绿鹭(Butorides virescens)。

夜鹭喙稍厚,脚较短,夜间及黄昏时活跃。黑冠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分布于南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和菲律宾产棕夜鹭(N caledonicus)。黄冠夜鹭(Nyctanassa violacea)分布自美国中部和东部到巴西南部。另一种夜鹭是中、南美洲的船嘴鹭(Cochlearius cochlearius, 即船鹭,或另归船嘴夜鹭科〔Cochleariidae〕)。

最原始的鹭是6种虎鹭(旧称虎鳽)。虎鹭胆小独栖,羽衣具有隐匿色,常带有横斑。产于南美洲中、北部的条纹虎鹭(Tigrisoma lineatum)体长75公分(30吋)。墨西哥虎鹭(T mexicanum, 即裸喉鹭)见于墨西哥和中美洲。

鹭鸶又称白鹭,在中国古代也称“丝禽”,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鹭鸶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地面上。

比较常见的大白鹭在新旧大陆都能看到,它们的身长约90厘米,只有背上长羽毛。

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南非和西南亚,南美洲北部和美国偶尔也能看到,是一种小的白身黄足鹭,身长大约50厘米。它们喜欢栖息在地面上,爱和吃草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做伴,吃因为这些动物活动而飞起来的昆虫。

鹭鸶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服饰,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由于它的羽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鹭鸶喜欢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数量锐减,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后来,幸亏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鹭鸶才幸免于绝种。

产于我国的黄嘴白鹭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岩石鹭、白琵鹭、黑脸琵鹭。

[编辑本段]鹭鸶-唐诗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内容:

雪衣雪发青玉觜,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晓风 。

翻译: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 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 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刘象

内容:

洁白孤高生不同,

顶丝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

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

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

会接鸾凰别苇丛。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内容:

求鱼未得食,

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

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

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

吾知尔去程。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罗隐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

内容:

斜阳淡淡柳阴阴,

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洁白,

也知常有羡鱼心。

翻译:

淡淡的斜阳照耀在绿树成荫的柳树上,

鹭鸶的头顶白色的羽毛随风摆动,倒映在水中,

不要再向人们夸自己洁白,

自己也有想吃鱼的念头呀!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鹭鸶主食鱼、蛙等,因头顶及胸、肩、背长有细长白羽,又称白鹭。诗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作秀的贪官,你最终能骗得了谁,又能骗多久呢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来鹄

作者简介: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曾作七律《寒食山馆书情》,以遣羁旅愁怀,当时传为佳作。后南归,中和中客死扬州。与李咸用友善,李有《赠来进士鹏》、《赠来鹏》等诗。鹏诗思清丽,然怀才不遇,辗转飘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间有愤世疾俗之作。有《来子》。《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来鹏的作品有诗集一卷,但今已不传。

内容:

袅丝翘足傍澄澜,

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

向人姿态更应闲。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裴说

作者简介: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唐哀帝天佑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

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历年所作五言诗十九首投于各显要门下,以求赏识,然久不及第,有人讥笑他复行旧卷,怎无新作?裴说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只此十九首苦苦吟来之诗尚无人见识,何需再用它诗?"

至天佑三年,终取状元入仕。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佑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

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全唐诗》有存诗数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有补诗四首、断句一联。

内容:

秋江清浅时

鱼过亦频窥

却为分明极

翻成所得迟

浴偎红日色

栖压碧芦枝

会共鹓同侣

翱翔应可期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无则

内容:

白苹红蓼碧江涯

日暖双双立睡时

愿揭金笼放归去

却随沙鹤斗轻丝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许浑

作者简介:

许浑(—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内容:

西风澹澹水悠悠

雪点丝飘带雨愁

何限归心倚前合

绿蒲红蓼练塘秋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张祜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唐诗人,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享年70岁。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而在仕途上却坎坷不达。他的为人和他的著作一样,有其独具的风格特点,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还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有心报国,陈力无门,使他只好“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

张祜谢世后,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

张祜诗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这里面包括众多寺庙的题作和有关各种乐器及鸟禽的诗咏等等)。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旅次石头岸》、《隋宫怀古》、《从军行》、《爱妾换马》、《宫词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听筝》、《散花楼》、《悲纳铁》、《樱桃》等,其中《题金陵渡》和《宫词二首》流传颇广。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一十和五百一十一)。

内容:

深窥思不穷

揭趾浅沙中

一点山光净

孤飞潭影空

暗栖松叶露

双下蓼花风

好是沧波侣

垂丝趣亦同

题目:鹭鸶

年代:唐

作者:郑谷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郑谷7岁能。父史,开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侍郎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异之。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举进士第,授京兆鄂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又尝赋鹧鸪诗,流传人口,因号郑鹧鸪。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僧齐己携诗来谒,谷读至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乃曰:“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我一字师也”。后归隐仰山书屋。卒于北岩别墅。谷尝从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阳道舍,编所作为云台编三卷。归,编宜阳集三卷,及撰国风正诀一卷,(新唐书志及唐才子传)并传于世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在晚唐,郑谷诗名颇盛。列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鹧鸪》诗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成语"一字师"出自郑谷逸事:郑谷隐居仰山,诗僧齐已奉《早梅》诗求教。郑谷将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齐已当庭拜郑谷为"一字师。”《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晚唐期间,湖南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曾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携去江西宜春的仰山,向诗友郑谷求教。诗中有一联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罢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即称郑谷为“一字师”。从此,郑谷这个“一字师”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扬,有关史籍也先后载入,一直流传至今。

郑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郑谷的仕途顺利,诗大多是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缺少社会内容,流传下来的经典不多.

内容:

闲立春塘烟淡淡

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

飞下滩头更自由

题目:泛吴松江

年代:宋

作者:王禹偁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次年改知扬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咸平四年冬改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咸平四年在蕲州卒,年四十八。《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

王禹偁自编《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有清光绪年间孙星华刻本。近人徐规所著《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内容:

苇蓬疏薄漏斜阳,

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

时时翘足对船窗。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鹭鸶念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鹭鸶念什么、“鹭鸶”是什么动物、鹭鸶的资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62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