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哪些军阀势力可位列前五

民国时期,哪些军阀势力可位列前五,第1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军阀。军阀,其实是一个近代才提出的概念,而且是日本舶来品。不过,军阀这种模式却自古有之,东汉末年的群雄、唐代的藩镇,乃至于近代民国时期的各路草莽英雄,都可称之为军阀。

不过通常来说,军阀一般是中央集权或中央政府衰落的产物,这些各据一地、把持了当地的政治、军事、税务等部门和官员任命的土皇帝们,不但不听从中央的命令,甚至敢与中央分庭抗礼。

北洋军阀旧照

因此,军阀的关键条件之一,是与中央对抗,所以,我们将基本建立了中央政府,同时基本得到各方势力认可的袁世凯和常凯申,排除在军阀行列之外。那么,除了袁世凯和常凯申之外,民国曾经崛起的难以数计的军阀之中,究竟谁的势力可名列前茅呢?

民国时期,中国的军阀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朝灭亡到1928年这一段,这一阶段也可大致称为北洋军阀时期。另一阶段是北伐胜利后,国民党所代表的新军阀取代旧军阀,成为中华大地新一任的统治者,这段时期可称为国民党军阀时期。在这两段儿时间内产生的大军阀,我们作如下排列。

第一,直系军阀吴佩孚。吴佩孚并非北洋军阀直系的创始人,不过,作为后起之秀,吴佩孚却以卓越的军事才华,成为直系毋庸置疑的首领。在吴佩孚的带领下,直系接连打赢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军阀大规模混战,直系因此成为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具实力的军阀力量。

吴佩孚

巅峰时期,直系将整个中国华北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同时,南方各系军阀均名义上臣服了吴佩服的领导的直系。哪怕是占据了东南五省的孙传芳,其实也是直系的将领。

因此,吴佩孚被认为最有可能的,他甚至因此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然而,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吴佩孚的政治能力却难以匹配。最终,在大好的局面之下,吴佩孚却因冯玉祥等人的倒戈丧失了统一中国的可能。

虽然其后吴佩孚在两湖地区东山再起,但是,他再没有直系巅峰时期的实力和威势,最终,东山再起的吴佩孚在北伐战争之中灰飞烟灭。当然,即便如此,吴佩孚依然是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打得最艰苦的军阀。吴佩孚名列大军阀,实至名归。

第二,东北王张作霖的奉系

张作霖

从土匪至军阀,张作霖可谓民国军阀名副其实的传奇。作为白手起家的东北王,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在第2次直奉战争击败吴佩孚之后,更是饮马长江,占据了九省地盘,成为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强大的势力。

最为难得的是,虽然没有读过书,更是土匪出身,但是,张作霖却将麾下的东北建设成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工业最先进的地区。其领导的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所有军阀队伍中装备最先、兵品种最齐全的部队。东北空军和海军,更以绝对优势,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兵种。

当然,这位有被儿子评价为“有雄才、无大略”的大帅,不但遭遇了日本人的谋杀,在皇姑屯事变中一命呜呼,更摊上了个远逊乃父的继承人,最终,丢失东北的东北军势力彻底在内战和外战之中消亡。

冯玉祥的西北军

冯玉祥

虽然许多人对冯玉祥的行事作风颇有微词,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确实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具实力的军阀力量之一。中原大战之前的西北军,达到了实力的巅峰。

当时,冯玉祥的地盘儿将整个广阔的西北地区、河南及山东地区纳入统治范围。西北军人数超过40万,战斗力更是冠绝各军阀部队。

如果不是冯玉祥对待将领过于苛刻,再加上西北军装备落后、物资匮乏,蒋介石能否使用金元攻势彻底击溃西北军,犹为可知。而且,冯玉祥的西北军也是横跨北洋和国民党两大时期的军阀力量。导致直系军阀吴佩孚在第2次直奉战争中彻底失败的,正是冯玉祥等人领导的。

新桂系

与大多数只有一个***的军阀力量不同,新桂系的领导力量很有特色,前期是三巨头,分别由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领导,黄绍竑脱离桂系之后,新桂系变成了两巨头: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

在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广西地区起家,李宗仁、白崇禧二人领导的新桂系却成为国民党时期中国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之一。两次北伐战争之后,新桂系势力达到巅峰,新桂系的势力范围,从山海关到广西,纵贯中国南北。

新桂系更一度逼迫常凯申下野,作为军事起家的军阀,军队的战斗力当然是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新桂系领导下的桂军,继承了广西狼兵悍不畏死的精神,一直是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为强大的军阀部队之一。

阎锡山的晋绥系

如果说,绝大多数军阀可以形容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话,那么,这么形容阎锡山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从辛亥革命一跃成为山西都督以来的阎锡山,整整统治了山西38年之久,横跨了整个民国的历史。成为中国诸多军阀中绝无仅有的奇迹。

阎锡山

而且,与其他不断发展变化的军阀不同,阎锡山领导的晋绥系将“守成”做到了极致,虽然阎锡山的势力一度扩展到华北四省,但是,绝大多数时期,阎锡山一直守着山西和绥远两省地盘。

对于两省之外的地盘,晋绥军即很难打出去,而对于山西和绥远,其他军阀势力也很难插足进来,甚至,就连晋绥军最擅长的也不是进攻而是守城。

理所当然的,阎锡山最擅长的也不是大多数军阀擅长的战争和军事,而是经营地方。在阎锡山的经营之下,山多地少、人口并不稠密、资源也算不上多么丰富的山西省,却成为当时中国的模范省,大名鼎鼎的太原兵工厂,更成为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

当然,除了这几大军阀之外,中国也崛起了,其他如滇系、旧桂系、割据东南五省的孙传芳等强大的势力,不过,这些势力或由于时运不济或始终偏居一地,或势力强劲,却没有从未参与过角逐中央权力的纷争,因此,综合各方实力,并未将这些军阀列入其中。

从民国元年(1912年)3月至17年(1928年)6月。

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袁世凯上台后,改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913年上半年,以中国同盟会为主体改组的中国国民党和以前清立宪派旧官僚为支柱的进步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对峙,形成中华民国史上一个短暂的特殊年代。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独揽大权。

袁世凯自1915年春筹备改行帝制,于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废除民国纪元。袁世凯称帝后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持反袁,组织中华革命党与中华革命军发动起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得到全国响应。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6月6日袁世凯病逝。

二、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袁世凯的离去揭开了军阀割据时代。北洋派内部分裂为直皖两大系,同时奉系在东北崛起。皖系军阀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实权,但他不能缓和北洋派与其他派别以及北洋派内部的矛盾。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此时,直、奉两系的扩展尤为迅速。直系首先在与南方军政府作战问题上与皖系发生矛盾,并在前线自行停战,迎合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的爆发,导致皖系军阀统治结束。

三、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

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结盟,未及半月,皖系即败下阵来,直系曹锟、吴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直系是打着反对皖系武力统一的旗号上台的,然而当他们上台后,就以中央政权的名义实行武力统一政策。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系的反对,纷纷以“民主”、“自治”、“联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种名义对抗。

首先与之发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系。双方起先共同控制着北京政府,但因胜利果实分配不均,在组阁等问题上互相指责,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击败奉系,独占了中央政权。

直系击败奉系之后的直系先打着“恢复法统”的旗号,恢复国会,逼徐世昌下台,迎黎元洪复任大总统。继之又对黎元洪“逼宫夺印”,接着直系便高价收买国会议员,于1923年10月通过贿选,收买“猪仔议员”,让曹锟当上了大总统,搞得举国哗然,丧尽民心。

反直的一方,奉系败退出关后,宣布“闭关自治”,锐意整军经武,实力大增,皖系不甘寂寞,企图卷土重来;南方的孙中山准备北伐,也在寻找盟友,由此形成了孙、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内部则因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冯玉祥部自成一派,且与反直一方暗通款曲。

1924年9月,以江浙战争为前奏,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大举进攻,直军作战不利。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直系腹背受敌,吴佩孚南下失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告终。

四、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

直系垮台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权。他们抬出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实际则在背后操纵。段祺瑞提出召开“善后会议”,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各派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纵横捭阖,敌与友之间根本无一定之分。

北方的奉系与冯玉祥国民军系首先发生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系与吴佩孚重新携手,共同反冯,1926年初将冯部挤出华北。奉系内部,郭松龄于1925年底联合冯玉祥倒奉,由于日本的干涉而失败。同时,东南孙传芳与奉军激战,一跃而为五省霸主。

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后奉、直两系在围攻后起造反派国民军的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暂时建立了他们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统治,并组成直系和奉系军阀势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这个政府由内阁“摄政”。

这时,南方国民革命兴起,经过五卅运动,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广东革命军的北伐时机成熟。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先打吴佩孚,再攻孙传芳,最后击张作霖,各个击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国半壁江山。

北洋军阀政府在面临失败的最后关头,仍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企图联合各派军阀,进行最后挣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进行“清党”、“分共”,使北伐中途停顿,给北洋军阀以短暂喘息之机。

然而为时不久,国民党各派再度联合继续进行所谓后期北伐,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遂于1928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带,向东北收缩。他本人在回沈阳途中,行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扩展资料:

政体

北洋政府先后制定五部宪法,包括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10月《中华民国宪法案》(又称《天坛宪草》);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1923年10月《中华民国宪法》;1925年12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府采用责任内阁:即由大总统、议会、内阁、法院所构成的政权体制。大总统并非实际的政府首脑,仅是代表国家的虚位元首。

民国2年(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提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天坛草案)。这部草案的基础是临时约法,其中的规定使当时执政的袁世凯非常不满,因此他不让国会讨论这部草案。

袁世凯于民国3年(1914年)解散国会,成立“约法会议”,并于同年5月1日公布自己的《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同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将行政、司法权力集于总统一身。

袁世凯逝后,民国5年(1916年)6月7日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内阁制。

民国8年(1919年)段祺瑞执政期间提出过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八年草案);民国12年(1923年)曹锟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公布一部《中华民国宪法》(曹锟宪法);民国14年(1925年)段祺瑞再次执政又提出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十四年草案)。

三权分立

北洋政府时期建立三权分立制度,以此为基本原则,限制大总统权力,防止个人独裁,使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尊重和保障。1917年5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问题上,国务总理段祺瑞提参战案,而国会拒绝合作。

段不断对国会施压,国会则改组内阁,暂缓讨论参战问题,最终大总统黎元洪在国会要求下解除段祺瑞的职务。当时的国会真正起到监督政府、制约行政权的作用,并非“橡皮图章”、“表决机器”。

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后被国共史学家描述为府院之争。

宪法同时保障司法独立,规定独立、公开审判的司法原则。1913年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杀案中,地方检察厅可以公开传讯国务总理赵秉钧;

又如1925年10月京师地方监察厅派检察官翁敬棠调查“金佛朗案”事件,外交总长沈瑞麟、财政总长李思浩、前司法总长章士钊全被审查,期间,中央政府没有干涉,反映出当时司法的独立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洋政府

“北洋”这个词,是与“南洋”相对称的。

咸丰十年(1861年),清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同治五年(1866年),两江总督(辖今江苏、安徽、江西,驻节南京)加以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同治九年(1870年),清廷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缺。裁撤后,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均归直隶总督经管,颁发钦差大臣关防,称"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

这是“南洋”和“北洋”名称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讲,北洋大臣是为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专设的。1870年代,清廷缺乏力挽狂澜,担当重任的人,数来数去,也就李鸿章,于是乎,清廷索性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的通商、洋务、外交、海防以及官办军事打了个包,统统交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执掌北洋大权十五年后,清廷遭遇甲午战败,李鸿章名誉扫地,老淮军那一套也就不吃香了。这时候,乱世枭雄袁世凯通过上下钻营,拿到了小站练兵的差事。

这是袁世凯日后崛起的关键一步,也是北洋军阀横空出世的奠基之步。

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确是雄才大略的,既识时务,又懂得尽用新旧人才。袁世凯的小站新军,所有将校,一小部分是淮军宿将,这么用人,等于是把李鸿章的淮军精华全部继承了过来;一大部分则是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这么用人,既囊括了新式人才,又有利于打造出区别淮军的新式军事集团。

后来有人评价,袁世凯小站练兵,是雄主揽尽豪杰,小站旧人几乎囊括了后来北洋军阀中的所有重要角色。

的确是这样。

袁世凯自不必说,做过民国大总统、总理的,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等,基本都是小站人杰。

各省的督军或者巡阅使,如李纯、吴佩孚、王占元、陈光远、段芝贵、陆建章、张怀芝、张敬尧、卢永祥等等,无一不是小站旧人。

就连后来闹复辟的张勋,也曾一度投身小站;甚至冯玉祥,孙岳等一些革命党,当年也都是北洋新军中走出来。

如果说袁世凯小站练兵,是北洋军阀的孕育期,那么,当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军阀就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袁世凯在世的时候,北洋军阀是一个整体,都聚在袁世凯这一杆大旗下;袁世凯死后,由于北洋内部缺乏绝对的权威,段祺瑞有那么一些意思,但终究离袁世凯树立的权威尚远,北洋军阀迅速走向分裂,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做北洋大哥。

在朴素的历史意识中,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军阀横行,则意味着割据,意味着混战。

北洋军阀完全继承了这个传统,也正因为继承了这个传统,北洋军阀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了大家印象中的那个样子。

纵观北洋军阀的历史,派系之分、之争,大概是这样的——前期,势力最盛的是以段祺瑞为首领,以徐树铮、曾毓隽为谋主的皖系;与之争权夺利的则是以冯国璋为首领,以曹锟、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为巨头的直系;冯国璋卸任大总统,早逝之后,直系曹锟、吴佩孚便接过了大棒,随之而来的则是新直系和老皖系的两雄争霸;直皖相争的同时,雄踞东北的奉系张作霖势力发展十分迅猛;皖系被直系击败,直奉两度厮杀,这是北洋的中期;随着冯玉祥的西北军倒戈,直系大败,奉系大胜,南方的新直系孙传芳以及各路地方军阀相继加入混战,北洋的末期也就到了。

当然,终结北洋军阀的还是南方的国民革命军。

但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并没有改变军阀割据的现实,因为他们所谓的革命性,依旧装在旧瓶里,而且那旧瓶里还有许多旧军阀留下的残渣。

所以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地看到了许多新军阀。

说起民国,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确如此,民国短短的38年历史时间内,除了全面抗战的8年,军阀们始终处于割据和混战的局面。也因此,民国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军阀多如牛毛,彼此之间纷争不断,几乎乱成一锅粥。

军阀割据的民国

不过,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时期。北洋军阀时期,最具实力和势力的军阀分别为皖系、奉系和直系。而国民党时期,最著名的,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军阀,莫过于国民党四大集团:蒋介石中央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军;冯玉祥的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当然,还有一支继承了张作霖家底的东北军。

清帝退位之后,中国最先进入了北洋军阀时期,在勉力维持北洋集团完整的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迅速分裂为以吴佩孚、曹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同时,崛起东北占据东北三省的张作霖的奉系,也被算入了北洋军阀行列。

北洋军阀

但实际上,北洋诸多军阀之中,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与其说是一个军阀,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联盟。观看民国北洋军阀时期的地图,皖系军阀占据了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陕西等多个省份,似乎实力极强。

但实际上,占据各个省份的军阀们并不完全服从于理论上的首领段祺瑞,段祺瑞也很难轻易的指挥分布于各省的军阀部队。也因此,痛定思痛的段祺瑞才委托徐树铮编练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只是最终失败了而已。

皖系首领段祺瑞

因此,真正将军队掌握在手中,如臂指使的北洋军阀,其实只有两个,分别为吴佩孚的直军和张作霖的奉军。巅峰时期坐镇洛阳的吴佩孚,辖有20余万精锐大军,占据了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同时,附属于直系的军阀更难以数计。

而以东北三省为根基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最巅峰时期则饮马长江,占据了9个省份,拥有40余万大军。北洋三大派系之间爆发的战争,最具规模的分别为直皖战争、第1次直奉战争和第2次直奉战争。

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和第1次直奉战争时期,直系先后击败了皖系和奉系,成为北洋政府的话事人,而第2次直奉战争,直系在战场上虽然没有战败,却由于冯玉祥的倒戈一败涂地,张作霖因此入关占领九省,达到极盛。

这三场战争也是影响力最大,参战人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军阀混战。至于其他军阀混战,比如张作霖和阎锡山之间的晋奉大战,江苏军阀和浙江军阀之间的江浙战争,西南军阀的混战和几乎从未停息的四川军阀混战,虽然规模并不小,但是影响力却比之相差较远。

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北伐胜利后的蒋、桂、冯、阎四大派系,随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派系之间的纷争最终将冲突演变成战争。四大集团之中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大规模混战。

北伐战争

尤其是中原大战,战争范围波及全国,参战人数超过百万,中原大战造成的损失,仅参战四方军队伤亡就高达30万之巨,至于战争的损耗及对于百姓的损失,更难以数计。

中原大战之后,曾有40万大军的冯玉祥西北军灰飞烟灭,从占据华北四省的阎锡山缩回山西和绥远两首,新桂系势力也大范围收缩,蒋介石的中央军大获全胜,并一直牢牢的控制在国民政府。

其后,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各大集团基本上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然,如福建事变、两广事变等国民政府内部的纷争依然从未停止。最终,经过了八年抗战之后,在解放战争中,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阀们全部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新中国在一片废墟中建立。

民国时期,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曾经存在的军阀更是数不胜数。在无数的军阀之中,我认为,如果把蒋介石和袁世凯排除在军阀之列的话,民国时期势力最大的军阀,应该是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为什么这么说呢?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登上了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周刊,成为封面人物,并被冠以了“中国最强者”的称呼。当时的吴佩孚,先后在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击败了段祺瑞的皖系和张作霖的奉系,占据了两湖、江苏、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中国最精华的地区。

此时的吴佩孚拥兵几十万精锐大军,更有数十万依附于他的小军阀,虎踞洛阳,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大半个中国。吴佩孚也成为当时人们最为看好,被认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而吴佩孚自己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他踌躇满志的提出了武力统一全国的计划。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吴佩孚巅峰之时,志得意满的准备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彻底击败奉系张作霖,武力统一全国之时,其麾下的第三军司令冯玉祥、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和北京警备司令孙岳密谋倒戈,直接切断了率大军在前线与直系军队激战的吴佩孚后路。

而此时,实力大增的奉军也趁机进攻,截断了直军的交通线,吴佩孚的嫡系大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溃败,主力损失殆尽。大势已去的吴佩孚被迫率残部2000余人在天津塘沽登舰南逃。吴佩孚也彻底失去了武力统一全国的希望。

然而即便遭受如此巨大的失败,吴佩孚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率残部在两湖地区再次崛起,并在汉口组成了鄂、豫、粤、桂、黔、浙、苏、闽、赣、川、晋、陕、皖、湘等14省讨贼联军,再次聚集了20余万大军。

也因此,吴佩孚成为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最主要敌人,而且,北伐军另一个敌人,占据东南五省的“东南王”孙传芳,原来也是吴佩孚的部下。但在北伐之始,吴佩孚并未看的上兵力只有10万的北伐军,仍然在北方参与军阀混战。

然而吴佩孚却万万没想到,革命意志坚定,战斗力强大的北伐军,并不同于以往的军阀部队。士气高涨的北伐军,以少胜多,先后在定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击败了吴佩孚部,并最终占领两湖地区。

虽然吴佩孚仍不甘心失败,逃往四川后,打着“孚威将军”和“14省讨贼总司令”的招牌,四处收集残部,合纵连横,试图再次崛起。但是,他的主张已经不合时宜,各方军阀势力也反应极为冷淡,彻底输光老本的吴佩孚在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后因蒋介石的逼迫,吴佩孚离开四川,在北平定居。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看上了吴佩孚曾经巨大的威望和名声,试图让拉吴佩孚下水,让他成为汉奸,遭到了吴佩孚的严词拒绝,最终,恼羞成怒的日本特务趁吴佩孚牙疾发作之际将其杀害。

北洋军阀鼻祖是袁世凯,1916年他死后,北洋军阀分为三大派系: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当然还有其他地方军阀,比如滇系军阀、桂系军阀等,但是这些地方军阀无法与这三大派系相提并论,所以还是从这三大派系中找到实力最强者。

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北洋政府或者说民国北京政府,从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撤出北京结束,一共十六年,这十六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致四年:袁世凯当政阶段(1912-1916)、皖系军阀当政阶段(1916-1920)、直系军阀当政阶段(1920-1924)、奉系军阀当政阶段(1925-1928)。所谓当政,主要是把持北京政府,很难达到全国政令统一。其中1920年直皖战争失败后,皖系军阀就基本退出了 历史 舞台,虽然后来其首领段祺瑞又当了两年临时执政府执政(1924年11月到1926年4月),但是那基本是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傀儡,不作数。

虽然三大派系在当政时间上不相上下,但是论到可持续性和影响力,还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更胜一筹,刚才已经说了,皖系军阀基本就是段祺瑞一个领袖,他下台基本皖系也就没戏了。奉系军阀也差不多,主要是张作霖,但是他长期在关外,在内地的影响力又不及皖系和直系。当然后来入关饮马长江也曾昙花一现。

直系军阀首脑则是前赴后继,先有冯国璋,又有曹锟、吴佩孚,最后是孙传芳这个后起之秀。冯国璋时,长江三督就是铁杆,冯国璋死后,长江三督归曹锟马首是瞻。加上直隶省、河南、湖北、湖南这些铁杆地盘,直系势力兴盛时还是很厉害的。后来孙传芳又占据了东南五省。

从首脑个人影响力上来说:皖系军阀除了段祺瑞任过国务总理和临时执政府执政,其他的职位都一般。奉系军阀首脑张作霖则任过一年安国军政府大元帅。他们虽然也是国家元首,但是总不如大总统名正言顺。直系出了两位大总统:冯国璋、曹锟。吴佩孚虽然没有做过大总统,但是他的影响力已经走出国门,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吴佩孚的肖像,注释为:中国最强者。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他们这么认为也不无道理,吴佩孚是同时代军事上的佼佼者,打赢了平定湖南之役、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大战等大战,如果不是冯玉祥临阵倒戈,第二次直奉大战直系也未必会输,即使失败也不会那么惨。

直系军阀基本上到了1927年已经被北伐军击溃,虽然吴佩孚后来曾经谋求东山再起,但是没有太大作为。1939年,吴佩孚因为牙病手术感染去世(也有说是被日本牙医刺杀),死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和前不久1938年病逝的曹锟曹三爷一样,他们都发誓不当汉奸,保持了民族气节,被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这也是其他军阀所不能比的。

另一位直系军阀首脑孙传芳则是在天津居士林被仇家施剑翘刺杀。

曹锟、吴佩孚

说到民国军阀,纵观当时整个神州大地,实力最强悍、势力最大的当属奉系军阀首领,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

全盛时期,张作霖控制着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统帅着一支拥有着完整的海陆空三军建制的奉军,占据着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元首。

张作霖到底有多强?看看东三省和奉军的实力就知道。

东三省,作为张作霖和奉系的根本所在,张作霖深知只有东三省发展的好,他和他的奉军才能与占据中原、沿海地区的军阀相抗衡,因此是不遗余力地发展东三省的民生、经济、商业与农业等各个领域。

“要想富,先修路”,张作霖是深谙此理。至1931年前,在张作霖“自建铁路网计划”的推动下,整个东北的铁路总里程达7000多公里,拥有北宁、打通、郑通、郑洮、洮昂、沈海、吉海等7条铁路线,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东北县以上行政区,部分铁路相对发达的区域,更是可以直接覆盖到村。铁路的覆盖,不但让东三省各地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吸引到了更多外资的到来,加快了东三省对经济发展。

除此,张作霖这人虽说没什么文化,可对读书人却是非常尊重,他深知要想让东三省经济突飞猛进,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的加入,正所谓“术有专攻”,打仗读书人肯定没军人厉害,但要是说到对于地方的治理,读书人绝对能甩军人一条街,因此当时张作霖是不遗余力地花费重金邀请有能力的读书人来东三省效力。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张作霖为招揽、培养英才建立了东北大学。在张作霖的重视下,东北大学是当时整个民国资源最丰富,资金最充足的大学,张作霖每年都会拨款160万银元给东北大学(在当时清华大学是120万银元,北京大学是90万,南开大学只有40万),做为购买教学设备、教材等使用。同时为留住人才,张作霖给东北大学教职工的薪水那是十分优越,如东北大学教授级的老师月薪足足有360银元,要高出当时北大、清华的教授60银元,南开120银元。

凭借着这等极为丰厚的经费和薪水,东北大学一时间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初期128名职教员中就拥有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毕业的讲师占了近三分之二,先后有梁思成、林徽因、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石志仁等一大批名师执教于东大。而后,在这些高学历、高学识的讲师的教导下,东北大学是英才辈出,一半高材生毕业后加入到了东三省政府、军队等各类部门当中,为奉系强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就是在张作霖这般不遗余力地治理下,东三省整体实力是突飞猛进,如哈尔滨,在张作霖的治理下,已是跃居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居全国六大海关之首,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啤酒生产基地,并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有直接业务往来,外资企业多达1809个。

再如长春,它比哈尔滨更加现代化,整个城市全由外国专家规划设计,仿照巴黎等大都市建造的,它拥有着多个亚洲第一的称号,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等等。

至张作霖被炸死前,东三省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已超过长江地区,且工业结构较为完善,既有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也有以纺织、食品加工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经济已是十分繁荣,跃居全国前列。

当然,军阀混战时期,单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没用的,若没有足够强悍的军力,也是守不住这家业的!

不过恰恰,张作霖是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有强悍无比的军事实力。

奉军,是当时中国为数不过的拥有着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体系的军队,有自己的海陆空三军,有自己的军工企业,有自己的军校,其实力就算是单独拿出来,在当时的世界也都是排名靠前的军事势力。

奉军是当时中国少数拥有较完整的海陆空三军的部队。

奉系陆军,辖七个集团军,约50万兵力,奉军不似川军、西北军那般面临着空有兵力,武器甚少的局面,在内部相对完善的军工体系的帮助下,奉军人手一把辽13步枪,甚至部分士兵还装备捷克式ZH-29半自动步枪。

在当时多数军阀连步枪都缺少的情况下,奉军每个师多数还都配有一个炮兵团,每个炮兵团都配有数量不等的日38式75毫米野炮、日14式29倍105毫米加农炮、日41式75毫米山炮和日式105毫米轻便榴弹等型号的火炮,最为离谱的是,随着奉军建起一座迫击炮兵工厂后,奉军还为团级部队配置了6门迫击炮。

除此,奉军还设有多个独立的重炮团,配有辽造民14年式或辽造民19年式十五公分重榴炮等型号重炮。最后,更为变态的是,奉军还拥有当时民国少有的坦克部队,配有从欧洲购买到的36辆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

奉系海军,是民国最为强大的海军。自1924年收编渤海舰队后,奉系海军辖江防、海防和渤海三大舰队,拥有海圻、海琛、肇和、镇海、威海等巡洋舰,同安等护卫舰、永翔、楚豫、江利等炮舰,除此还拥有当时世界都少有的镇海、华甲等水上飞机母舰。在当时全国军舰总吨数是42000吨,奉系海军独占32200余吨,也就是说约76%的军舰在奉军手中。

奉系空军,也是民国最为强大的一支空中力量。盛时拥有五个航空队,拥有英制维梅型轰炸机、法制布莱盖型、波太型、高德隆型轰炸机、德制容克型侦察轰炸机、日制甲式战斗机和八八式侦察机等各型号飞机300余架(战斗机150架)。要知道,在当时整个日本的战斗机也不过是数百架,可见奉系空军之强悍。

奉军拥有当时中国最为完善的军工体系,上至重炮、火炮等,下至弹药、军服等,都可以自给自足。

张作霖主政奉军期间,为了不受制于人,也有强大自身,他先后创办了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粮秣厂、奉天被服厂、东北航空工厂、奉天迫击炮厂等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不但能满足战争所需的武器和弹药,还能替奉军生产出飞机发动机零部件、航空仪器、无线电零件等高精度设备,及粮食、服装、帐篷、锅灶等百余种军品,涉及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

以东三省兵工厂为例。盛时其年产各式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1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枪弹1~18亿发,月产TNT炸药120吨,每天产出武器可轻松武装一个营级部队。同时,东三省兵工厂可轻松仿制出75毫米的野炮、山炮、平射炮、高射炮到240毫米的榴弹巨炮。

除了强大的军队,完善的军工体系,奉军还拥有更为完善的军事教育体系,海陆空专业学习皆有之。

张作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深知要想让奉军永远的强大下去,首要做的就是做好人才的培养,只要人才能够保持不断层,奉军就不会有衰落的那天,所以张作霖主政期间先后创办东北陆军讲武堂、东三省航警学校和东三省航空学校等专业培养海陆空三军人才的学校。

东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并称为的中国四大军校,东北义勇军创始人之一的黄显声、辽宁民众自卫军唐聚五、开国上将吕正操、开国少将沙克等名将皆出自东北陆军讲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设战术、军制、兵器、地形、筑垒、交通、卫生、马学、军用文牍等学科,及各兵科操练、野操、体操、剑术、射击等术科,为奉军培养出了数千名基层军官;

东三省航警学校,是当时民国最为顶尖的海军学校之一,设有航海、轮机、枪炮、国文、英文、数学、化学、测量、船艺、鱼雷、通信、陆战等学科,为民国海军培养了1200余位海军军官;

东三省航空学校,同样也是民国最为顶尖的空军学校之一,设有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飞行学、航行学、气象学等学科,为东北空军培养了百余位精英飞行员。

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张作霖打造出了一支可以傲视民国任一军阀的强大武装力量。而借着这支强大的武装,张作霖也就成为了民国最强大的军阀,控制着八省一市,直至入主中央,成为民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当然,作为这么一个枭雄,张作霖的结局却很是悲惨,因他对日本秉持着极其强硬的态度,不愿出卖国家利益,故而被日本记恨,日本为强占东三省,遂趁张作霖乘坐专列返回奉天时,在皇姑屯将其炸死。就这样,一代枭雄张作霖,惨死在日寇手中。

民国时期最大的军阀是新军阀蒋介石,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在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打败了桂系(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打败了冯玉祥阎锡山,巩固了他的统治。

个人认为从兵力和控制的地盘比较的话,除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以外,势力最大的恐怕就是直系军阀了,直系军阀代表人物有冯国璋,吴佩孚,曹锟,齐燮元,孙传芳等,直系军阀初期控制着京津,河北,江苏,湖北,江西,等地,经过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地盘囊括了华北,华东,中原地区,当时的直系军阀主力兵力共计18个师,18个旅,60多万人,200多架飞机,兵威之盛如日中天。1923年曹锟通过有争议选举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三年后,国共合作,孙中山组建北伐军,联合直系军阀的老对手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发动了北伐战争,吴佩孚孙传芳被击败,直系军阀彻底倒在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直系将领和兵力被国民政府收编,直系军阀到此消亡。

1912年至1916年

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实力最强。 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职位,广植党羽,逐渐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军事集团。1916年袁死后,因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的称呼。

1916年至1920年

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军阀,实力最强。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并在地方上取得督军团的支持。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新直系和奉系合作,击败皖系军阀,段被迫下台,退出中枢。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皖系卢永祥(浙)为新直系齐燮元(苏)、孙传芳(闽)等击败,皖系势力从此一蹶不振,在政治与军事方面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1920年至1924年

曹锟、吴佩孚领导的新直系军阀,实力最强。 1919年12月冯国璋病逝,同派系直系曹锟、吴佩孚崛起,于1920年7月直皖战争,联合奉系击败皖系势力,战后与奉系共同取得北京政权。又于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奉系,势力达到巅峰。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新直系战败,被迫退出中枢。后吴佩孚虽借鲁豫战争再起,但又为北伐军及奉系夹击,派系瓦解。

1924年至1928年

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实力最强。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新直系,与国民军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权。1925年10月,浙奉战争爆发,苏皖奉系势力为东南新直系残余击败,撤离东南。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奉系张宗昌(鲁)得新直系吴佩孚相助,击败国民二军岳维峻(豫),在共同的利益下,直奉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月,奉系陆大派首领郭松龄反奉,致使奉系势力元气大伤。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被迫退往绥远等地,直奉扩大声势,再次掌控北京政权。 1928年4月,二次北伐爆发,奉系被迫退回东北,张在撤退途中为日军击毙,其子张学良即位,后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易帜,派系蜕变为国民党东北军系。

1928年至1949年

蒋中正领导的中央军,实力最强。 国民政府时期对直接听命于南京中央政府的军队的总称,但这支军队实际上是听命于蒋中正并由其直接掌控的。

民国 即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甫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枳,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统一之后,民国进入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名大会,确定了总统制。

以上就是关于民国时期,哪些军阀势力可位列前五全部的内容,包括:民国时期,哪些军阀势力可位列前五、谁知道北洋政府统治的起止时间、为什么民国的军阀叫“北洋军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57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