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拼音 草的拼音怎么读

草的拼音 草的拼音怎么读,第1张

1、草:cǎo ㄘㄠˇ。《说文解字》:草,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声。日如蚤般争先在头上是早之范式。艸、早两范式叠加。地之毛逢春争先而出是草之范式。

2、本义: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如: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3、衍义:

指粗糙,不细致。如:草率、草鄙、草具,粗劣的食物。

指中文的一种书体。如: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指汉字草书;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指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如: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指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如: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又用作姓。

4、草是中文一级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古诗《草》]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点评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屮”是“艸”的本字;而“艸”又是“草”的本字。屮,甲骨文字形像刚破土萌发出两瓣叶子的嫩芽。造字本义: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在艸丛中加“早”;“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日照草地。篆文承续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当“屮”成为单纯字件后,再加一个“屮”另造会义字代替,字形像两茎四叶的一株草。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艸”写成“卄”。

以上就是关于草的拼音 草的拼音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草的拼音 草的拼音怎么读、《草》的古诗甲骨文写怎么写、草字的古文字什么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55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