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什么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什么,第1张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的遗忘率的一种曲线。

这一曲线最早由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自己1880年到1885年的实验提出。在这一实验中,艾宾浩斯使用了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通过记忆这些字母组合,并在一系列时间间隔后检查遗忘率,得到了这一曲线。因此,这一曲线又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理论基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期的记忆,再经过进一步强化后成为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有长有短,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长期记忆就会继续保持下去。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住的知识数量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都是十分相似的,但是现实中每个人的遗忘速度是十分不相同的,其中的原因是每个人对于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

然而,其他的科学家发现年龄并不会影响遗忘的速度。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记忆能力会总体下降,也就是说老年人能够记住的信息会相对减少,然而一旦信息已经被记住之后,老年人对于信息的遗忘速度并不比年轻人快。

扩展资料:

益处

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记忆并不是最后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记忆的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欲知记忆效果,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测验,自测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都是对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艾宾浩斯记忆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正如下图所显示,人类大脑对新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且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先快后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再次仔细观察曲线,你会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如不抓紧复习,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就只剩下原来的 25%。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出的间隔记忆法分为以下十一个复习周期:

第一个复习周期:(第一次学习)5 分钟后

第二个复习周期:30 分钟后

第三个复习周期:12 小时后

第四个复习周期:1 天后

第五个复习周期:2 天后

第六个复习周期:4 天后

第七个复习周期:7 天后

第八个复习周期:15 天后

第九个复习周期:1 个月后

第十个复习周期:3 个月后

第十一个复习周期:6 个月后

其中,5 分钟、30 分钟、12 小时后这三个复习时间点属于短期记忆复习周期。仅作为考试前突击记忆的话,只按照这三个时间点去复习即满足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了。

1 天、2 天、4 天、7 天、15 天、1 个月、3 个月、6 个月 这八个复习时间点属于长期记忆复习周期。对于一个任意学科的知识点,按照短期记忆的三个复习时间点再加上此八个复习时间点即可满足遗忘曲线的中长期记忆规律要求。

一般规律

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100%

20分钟后582%

1小时后442%

8-9小时后358%

1天后337%

2天后278 %

6天后254%

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

记忆

技巧

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空间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的15次方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理论上可以将全世界图书馆的所有图书信息记住。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曲线

遗忘曲线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存着很长的时间。他得出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兀,例如CEG,DAX。

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记忆程度(用来表示机械记忆的保持程度),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差异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个性化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定量性

在美国1999年世界记忆学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成果,是“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定量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大脑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联想记忆,如图所示:

这个是一个记忆事件,我们以一个记单词事件为例,当记单词事件发生后,你在几秒钟之内会产生一个“感觉记忆”,这个感觉记忆转瞬即失,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在3、4秒之内,这个在记单词时不会感觉太深,在什么时候感觉深呢?感觉记忆之后还会有一个“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这个记忆的延续时间也各不相同,大概在4~16个小时之间,不同的人相差四倍,这个在什么时候用到呢?比如:老师在课间给学生说:下节课要听写昨天学的单词,你特别着急,下课后赶紧背,管不管用,管用!但是放学回家吃顿饭或玩了一下,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这是短时记忆,也是记完后马上会消失掉。在这两个记忆消失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长时记忆痕迹,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东西,也是最有用的东西,你真正的记忆,学习一个单词,学习任何东西,都会用到长时记忆痕迹,它是一个抛物线,就会有个最顶点,是个最高点,这是你这次记忆单词的记忆最强点,这个点能产生一个记忆强度,在这,还能产生一个记忆时间T,在某个时间段,你对这次记忆单词会产生一个这次的一个最强点,那么,我们简单的来说,如果有谁能找到这点,这个时间段T,在这进行第二次的拉高复习,这是最有效的,我们翻书,我们看小纸片,其实是在模拟这个T,这个重复时间,即记忆黄金序列是由每个遗忘点排列而成。

科学家们评价说如果说内燃机的发明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记忆核系统将把人类从学习过程中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场人类脑力的革命,将让大脑突破其生理极限运转,大大超越人类现有的学习速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传统学习方式。

艾宾浩斯

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对头。你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

回忆起来,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主要贡献

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6年他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运用

复习点的确定

1. 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 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 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 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 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 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 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 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背诵方法

1. 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 单词的中文释义,c) 单词的记忆法

2. 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 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以「遗忘曲线」来表示大脑记忆与遗忘的时间关系曲线图。

根据实验结果,如果我们仅只是记忆而不进行「反复作业」,那么:

二十分钟后就会遗忘达四二%以上;

一小时后就会遗忘约五六%;

再过一周,则遗忘达到七〇%以上。

因此,看的书、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记录下来,很快地,就会消失在记忆的彼端。

当我们了解了「遗忘曲线」的运作原理之后,在以下几个场合或时机,可以有效的加以运用,以减少遗忘的机会,增加记住的比例。

一、上课应用

「20分钟之后,会遗忘42%」,所以每隔20分钟,也就是在上新的段落之前,要将旧的段落再复习一遍。

「一个小时之后,会遗忘56%」,所以应该在上新的一堂课之前,要把上一堂课的重点再复习一遍。

「一天之后,会遗忘74%」,所以如果是两天以上等课程,老师要在第二天早上上课之前,将昨天的课程重点的复习一遍。同时,不管是几天的课程,在课程结束的第二天,主管要带领着部属,把课程当中所学习到的,作重点的复习,避免忘记。而这样的动作,如果能够持续一周以上,那么课程内容被记住的比例将会是非常的高。

「一周之后,会遗忘77%」,上完课之后的第二周以后,只要每周重点复习一次,那么基本上就不太容易忘记了。

二、读书应用

对于读书内容重要的部分,为了减少遗忘的机会,可以写成书摘或整理成文章,在整理过程中就会增加记忆的比例。同时如果趁着尚未遗忘之际,先整理思考且妥善汇整成逻辑严谨的文章,在网络上发表,培养「分享」的好习惯,那么,透过看书取得的知识或信息,就可以成为「自己的想法」,进而活用它。如果有网友感兴趣,并引起讨论,那么将更容易加深记忆,可真是所谓的「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三、交办事项应用

既然人们对事情的遗忘是这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必须尽到善加提醒的功能。对于交办的事项、要求改善的事情,要尽可能的「重复重复再重不复,重复到根深蒂固。」不要想说我讲过了,他就一定会记住。

最近对于日常工作的检查,就是运用这个原则。每个月开完会、辅导完标准化之后,都要抽出半天的时间,最少检查两三人。将出现问题的地方,拍照要求改善,并且以前检查过的店,随时都可能会回头重新检查。如此不厌其烦的检查,其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四、结论

要克服「遗忘曲线」,有两个方法。

第一是重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方法。

第二就是利用多重管道的输入方法。

比如说,课程重点用影片复习、用信息提醒、用电子邮件加深记忆等等。借由多重感官的输入,学生或部属会不断地被重复、被刺激,但是又不会很烦,不会起反感。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用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实际用法在于:间隔重复学习和记忆。也就是在学习或记住(暂时)之后,要在遗忘速度较快的区段及时重复,巩固记忆。

间隔的时间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是在学习或暂时记住之后的20分钟后、1小时后、8小时后、1天后、2天后、6天后、31天后等这些时间段再重复学习、记忆。

1、准备要背的材料:知识点或者习题(习题需要把答案标出来)。

2、安排时间和背诵材料把每天的内容按照内容多少安排出来,一天的背诵任务作为一个list。List的内容控制在3个小时内,追求完成而不是盲目定很大的量。

3、按照计划表实施背诵任务

(1)背诵的时间:上午9-11点和下午3-4点(具体时间有自己安排,保证有两个空闲的时间段就行)复习时间:晚上8-10点。

(2)背诵方法:安排5分钟的背诵量,背完该背诵量复习一遍(因为刚背诵过,所以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复习一遍。复习的总时间并没有要求,但要完成复习一遍的量。)经历6个5分钟的背诵量后(约30分钟),复习30分钟内的背诵量。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直至list完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在1885年提出的。

德国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赫尔曼·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主要规律

学习/记忆之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量”大致是:刚学刚记住后遗忘率是0,20分钟后会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8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2%,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

所以,在学习或记忆之后,要在24小时内及时复习,最晚不要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七成以上,复习起来就很容易“事倍功半”。

按照曲线来讲,就是:在学习和记住之后,要在20分钟后、1小时后、8小时后、1天后、2天后、6天后、31天后等这些时间段再重复一遍,这样就可以把知识记得很牢(实现长久记忆)。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扩展资料: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

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9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以上就是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什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反应的遗忘特点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38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