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由来

编钟的由来,第1张

出自《隋书·音乐志》:“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又形质像钟,故名编钟

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县(今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早期曾国君王曾侯乙墓。这是一种打击乐器,供古代宗庙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全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钟,共65件,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二千八百余字,其内容全面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乐律学达到的高度水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编钟音乐性能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这套编钟的发现,对研究战国历史、音乐和冶铸技术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它的总用铜量达5吨之多,设计精巧,铸造愧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八鼓谐余韵绕梁令人惊叹叫绝,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愧宝,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3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复制成功了28件编钟,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乐曲,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湖北省歌舞团演出了历史歌舞《编钟乐舞》,使观众听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美妙声音。

编钟的钟架称为钜(jù),由245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比例适宜,结构牢固,可以拆卸。虽然承受了二千多公斤重的全套编钟,历时二千多年,出土时仍矗立如故。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这套编钟共65枚,依大小次序分3层9组,悬挂在钟架上。镈钟1枚;甬钟45枚,分5组居于钟架的中、下层,中层音色嘹亮,下层形大体重,音调深沉浑厚;钮钟19枚,比甬钟小,分3组挂于钟架上层,音调清脆。

空灵飘渺,仿若在月夜的深林里,一个人戚戚而行,是有微风拂过,时而竹叶婆娑,似心有悲苦,又无处可诉,每一声音符,从深林处,从夜空中,从万里外的古院墙头飘至耳畔,全当是对心灵的回复。有一种穿越空间、时间的轻灵感,难免有凄凄意味,又有浪漫唯美之境。

没怎么听过,看到问题才找来听了一段,瞎写的,还是自己好好听听,感受一下来得真实。

1978年8月1日。建军节。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下午,历史上的第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师某部礼堂举行。这是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 首次奏响编钟应该敲什么曲子?作为音乐会主持人的谭老经反复思考决定曲目要表现“古今中外”。于是,音乐会发《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反映共产主义的《国际歌》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时,听从竟一时“痴迷”,停顿数秒,才掌声雷动,许多人泪水涟涟。 具体查看 >

以上就是关于编钟的由来全部的内容,包括:编钟的由来、编钟音乐表达了什么意境、曾侯乙编钟音乐会的具体时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36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