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时间应该怎么读

古时候,时间应该怎么读,第1张

古代时间叫,时辰。分别读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

读音:[shí chén]

释义:

①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②时间;时候:~不早了,快睡吧。

详细释义:

(1)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昼短夜长,差了三个时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个时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2)泛指时刻或时间。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西游记》第四九回:“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这就叫:不是不报,时辰不到。

古代的时辰读音为: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生肖鼠对应时辰: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2、生肖牛对应时辰: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3、生肖虎对应时辰: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4、生肖兔对应时辰: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5、生肖龙对应时辰: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6、生肖蛇对应时辰: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7、生肖马对应时辰: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8、生肖羊对应时辰: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9、生肖猴对应时辰: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10、生肖鸡对应时辰: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11、生肖狗对应时辰: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12、生肖猪对应时辰: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戌、亥

zǐ 、 chǒu 、yín 、mǎo 、chén 、sì 、wǔ 、wèi 、shēn 、yǒu 、yǒu 、xü 、hài

古代十二时辰是: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是汉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汉文化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便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人们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峨眉山告诉你十二时辰的故事 领悟悠久的中华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古时候,时间应该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古时候,时间应该怎么读、古代的时辰都怎么念、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时辰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31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