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这一课的作者简介

邓稼先这一课的作者简介,第1张

《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

杨振宁,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扩展资料:

一、社会任职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5年,应聘担任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09年,兼任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2018年4月,担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二、论文著作

1、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2、著作: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

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做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 杨振宁做的不过就是一个普通高学历知识分子的选择, 好环境,好待遇, 好生活。并且在自己的领域把活做到极致,做为一个普通人并无不妥, 但也就是如此了, 人生的境界到头了。 但是邓稼先就不同了, 他把他的名字铸入在中华民族的核盾牌。说到中国核武器历史, 少不了邓嫁先。本来他可以做出同杨振宁一样的选择,但他终归把自己奉献给了自己的民族, 这不是一个什么奖就能达到的境界。那时中国也不太会关心第一个获取诺贝奖的华裔是谁, 因为我们根本不会认为中国人会比别人笨。

邓稼先和杨振宁其实不仅认识,而且早年关系很好

我一直都认为,作为高级知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祖国很需要这些人才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把自己的光和热送给了别国、而且还是处处挤兑我们、技术封锁我们的“不友好”国家,这样的人不管怎么说,在道德上都存在瑕疵。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让他们跟邓稼先,钱学森们比比,瞬间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即视感。

我觉得袁隆平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才是最大的。可是外国人知道感恩吗?说杨振宁对人类整体的贡献远远高于邓稼先,那么请问,全世界感谢杨振宁的人有没有中国感恩邓稼先的人多?对全人类的贡献固然是值得感谢和肯定的,但他的初衷就是这么无私的吗?难道你敢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毕竟人家能吸引全世界人才,靠的不是情怀,是美元!

左一:杨振宁,中间邓稼先,拍摄于1949年芝加哥大学

对于新中国来说, 对于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的角度来看, 杨老有多聪明是并不太重要的吧!也幸亏有邓老等这些先辈, 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可以合法拥有核武的国家和民族。我个人还是相信科学家还是有国籍的, 没有邓老,我们还在被天天核威胁, 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没有杨老, 世界物理学界还是可以再出一个或一群人来完成杨老完成的贡献。

邓老完全可以像杨老一样, 有更好的个人发展, 但他却把自己生命和智慧献给了自己的民族。杨老在世界物理领域的地位, 那是物理圈的事儿。相信在核武研发过程中, 我们要排除的困难,远比其他四国多, 但是中国那时, 是真正的需要的核武的, 说简单些, 有没有核武对中国, 中华民族很重要, 但是能不能有杨老这样的中国科学家, 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重要, 最多就是证明我们不笨, 但是对于物理学界还是很重要的。

邓老给中国, 中华大地上数亿人的生活带来的是和平与安宁, 培养出中国后续强大的核能研发队伍, 让中国在核能这块领域到是比其他领域在当时更接近世界最前沿, 不用再天天挖洞, 备战,而是能挺直腰杆与任何人对话加对抗。

我个人钦佩邓老,并不代表就要贬低杨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这也就是我一个普通人对两位中国优秀科学家的态度,邓老的好多时间都用到了队伍的建设中,杨老更多是用到的是对一种未知探索。当下看, 杨老比邓老看的远, 厉害很多,但是从远可持续方面来看, 个人还是钦佩邓老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

黄昆、邓稼先、黄宛、周光召、杨振宁(从左至右)游览北京颐和园时合影

普通中国人铭记邓老, 是因为邓老为中华民族打造出连上帝都害怕的核武器。我们在地球, 可以不用处处仰核武国家的鼻息,朝鲜战争时, 美国对中国也不是没有发出核威胁。同样都是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却做出做不同的选择, 怎么能不感恩邓稼先 他在美国,可能学术造诣不如杨振宁,但肯定也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

还有就是没有杨振宁, 全世界物理学界可能就是多走些弯路。爱因斯坦不也有豪言说: 没有他, 广义相对论再晚五十年么? 没有杨振宁, 全世界物理也就是再晚个百八十年, 又怎样没有邓老, 中国人在很多事情是没得选的,看看日本吧。 美国能养肥日本一亿人, 能养肥比他多3倍人口的中国人么对于中国人来说, 拥有自己核武及其他核能力就是一个执念!日本是第一个挨核的, 但在朝鲜战争期间, 美国也是提过核威胁的。那个时候, 中国只能抱苏联的大腿而没有别的办法。广场协定, 日本也不傻, 也不想签, 里根给的威胁条件就包括:取消对日本的核保护这个条件。并且我们现在好像还对乌克兰提供了核保护为条件, 以便乌克兰销毁自己继承的核武。个人感觉, 这个就是现实的是民族自信,是我们向别人保护, 而不是被保护。

杨老的理论在这些场合下, 都不会对中国有什么作用。另外, 没有杨老, 最可能就是推迟多少年以后, 物理学科才能提供这些理论罢了。但是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核武的话, 可能中华民族为了自己的独立还要摸索很久。杨老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大师, 但是邓老在物理方面的学术造诣也不是随便就被别人比下去的,但是邓老为中国, 为中华民族建立的自信, 是对这个民族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你可以说杨老是物理学界不世出的天才大师, 这个没有问题 但邓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 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 可能邓老的学术最终没有达到杨的境界, 但是邓老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做出的贡献应该远比杨老的影响全面和深远吧。毕竟一个是点拨, 一个是扎根。

我个人没对杨老的个人品行或行为进行评论, 只是站在一个中国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解读这两位科学家对中国的重要性。听说, 杨老在中国的高速电子对撞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但是如果没有邓老他们那些人, 帮中国打好相关的工业基础和人才队伍, 我们也消化不了杨给的建议。

个人猜想, 如果邓老他们把中国的物理学, 堪堪带到70分的水平, 杨老却能帮中国提升到80分, 没有杨, 我们这10分还要摸索很久。但是没有那70分的基础, 杨就是想帮中国也帮不了,人家当时是美国人, 人家无论出于何意, 想帮也是有心无力呀, 毕竟你让一个5分的学渣去承接100+分学霸的知识传递, 有点朽木不可雕也的感觉。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杨老在自己的领域证明了自己的厉害, 这个也不是我能置喙的,这是事实, 但这个更多是人家个人的荣誉, 算团队也是人家美国那边的功劳呀!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 那就是镜花水月。中国大陆没诺奖前, 我们死脸把人家往自己圈子上拉, 往自己脸上贴, 更多是想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 但是人家物理领域的人都会这这么认为么 更多是中国人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杨老和邓老的选择不同, 当然造成了我对二位科学家的态度有区别, 杨老一个很厉害的科学家, 据说成绩不输于爱因斯坦, 为物理学的发展提前多少年指明了道路。邓老,一个把自己一生奉献给新中国的优秀科学家, 他们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中国人从此不会再生活在被核威慑的世界中,并且我们还能以此为乌克兰提供核保护, 以此来换乌进行核武的销毁。

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我个人看来, 邓老的生命和智慧更多是属于中国, 杨老是优先为美国做出贡献, 更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物理分支我也分不太清), 现在改回国籍。两位在物理界的功劳,我可没有进行一丁点质疑。

我认为邓老对新中国贡献巨大,但说实话,他们所做的,也就仅仅是工程师的工作,把已经研究证明的理论,变为现实,加以利用,把别人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国家再做一遍。只不过当时国家的状况,这个过程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杨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不是简单的技术人员,也不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他们处在全人类对自然真理探寻的最前沿,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领域。他们做出的贡献,从来都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民族,而是全人类。

憔悴的邓稼先(看了令人心酸的一幅照片)

回到价值观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杨老是贪恋美国的优良物质条件。但其实,理论物理这个领域,从来都不是一个注重实利的方向,很可能你研究一辈子,什么成果都得不到。其实他单纯的只是想继续他的理论物理研究而已,当时国内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可能给他这个条件。再者,国家当时的状态是大补课,需要的是大量工程技术人员来缩小差距,不是杨这类的理论探索领域的人才。

说穿了,在那个年代,杨老和邓老都是选择了各自的最优解:杨老留美继续他的理论研究,邓老回国,充分发挥了他在工程领域的能力,为国效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如果当时两个人的选择反过来,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杨回国后发现什么条件都没有,自己的领域内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改行做一个蹩脚的工程师,能做出一些贡献,但肯定有限。而邓呢,可能就埋没在美帝的众多科研技术人员队伍中,小富即安的默默无闻过一辈子了。

杨老的工作奠定了现在物理学研究的大方向,学术成果不看初衷,不看人品,只看结果,邓稼先被铭记被感谢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的民族情怀,但杨振宁会因为他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研究者纪念,他的名字将和玻尔、费米、爱因斯坦一样牢牢篆刻在现代物理学的丰碑上,不论杨老的初衷是什么,他对于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远远大于邓稼先。

没有爱因斯坦等人的物理理论研究,能有我们的核弹吗?杨邓两人确实不好对比啊!如果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贡献,邓要高;在物理学界,杨的贡献高。从长远来看,杨的理论未来可能会推动我们国内乃至全球的技术进步。没必要诋毁他们了,都是伟大的人!

1922年 出生于安徽合肥

1929年 就读北京清华园内成志小学

1933年 就读北平崇德中学

1938年 插班昆明昆华中学高二

1938年 入西南联大就读

1942年 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4年 任教于西南联大附中

1945年 抵美国

1948年 在泰勒指导下转做理论物理,于是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1949年 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

1956年 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 转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71年 返回久别的中国大陆

1986年 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

1994年 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6年 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一、生平简介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证书。

二、科学成就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回美以后,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杨振宁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当时,吴大猷是其老师。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49-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1955-1966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70-1976年任洛克菲勒大学评议员。1964年加入美国籍。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9年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1954年,同米尔斯博士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还与巴克斯特教授共同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

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章"。同年,获纽约市长颁赠的"自由奖章"。199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1994年,他获得了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1994-1995年度国鲍威尔科学成就奖(bower prize)(25万美元奖金和一座225英尺高的金质奖牌)。

1971年以来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工学院、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又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1995年7月22日,他受聘为上海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6月14日,清华大学授予杨振宁博士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5年6月9日,在中国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访问时谈到他1957年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时,他说,当时他是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的。在领奖仪式上,他用中国普通话说"我虽然是献身于现代科学,我对我所承受的中国传统和背景,引以为自豪"。获1995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以上就是关于邓稼先这一课的作者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邓稼先这一课的作者简介、从民族和世界的角度来看:如何评价杨振宁和邓稼先当年的选择、邓稼先杨振宁简介200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25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