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第1张

三纲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间伦理逻辑,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约等同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三纲即《礼纬·含文嘉》中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五常伦理原则的形成,反映了旧社会的成熟,有效地巩固了皇权,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儒家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对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汉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较有影响的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汉武帝后兴起。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基本简介

三纲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出自《封神演义》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五常

至于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这些都是好东西吧,对三纲有误解情有可原,要是连这些都反对,那未免也太愤青了吧!以下是片面理解!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三纲 :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 之间 的 道德 规范。

成语出处: 《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成语例句: 先生 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 三纲五常 之理?

繁体写法: 三纲五常

注音: 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

三纲五常的近义词: 清规戒律 本义是佛教、道教寺院中僧尼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现在则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不必要的规定与限制,有贬义 三从四德 古代中国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

三纲五常的反义词: 大逆不道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 离经叛道 背离正道;违反正统的经典道德规范 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叛道。《元曲选外编·贬黄州》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读音注意: 常,不能读作“cánɡ”。

写法注意: 纲,不能写作“刚”。

以上就是关于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三纲五常”是指什么是什么意思、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24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