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什么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什么,第1张

七绝圣手指的是王昌龄王昌龄为盛唐著名诗人, 善用七言绝句作边塞诗和闺怨、宫怨诗,意蕴含蓄丰厚,语言流丽, 音节悠扬,格调天然,艺术成就甚高,颇为后世所传诵,故有此称。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迁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刺史闾五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他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有交游,李白、岑参、孟浩然等都有赠他的诗篇。时人目之为“诗家天子”,其在诗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诗学成就

王昌龄在著作《诗格》中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念,就是关于意境的阐述,或以为是最早提出诗论“意境”观念者。其“诗有三境”提出:

一曰物境,“了然境物,故得形似”,主要指山水自然物态的描绘;

二曰情境,“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境”,主要指诗歌艺术形象表现亲身体验的真实感情;

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主要指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认识,寓有反映客观真实的意蕴。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那么王昌龄为什么被称为“七绝圣手”呢?下面一起来了解。

1、 因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所以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2、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3、 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而与屈原的《离骚》在精神上有一致之处。

以上的就是关于王昌龄为什么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内容介绍了。

七绝圣手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王昌龄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1、七绝圣手是指诗人王昌龄。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2、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犯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王昌龄。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迁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刺史闾五晓所杀。

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与当世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有交游,李白、岑参、孟浩然等都有赠他的诗篇。时人目之为“诗家天子”,其在诗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成就

他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边塞诗、闺情宫怨诗和送别诗。边塞诗以《出塞》、《从军行》最有名;闺情宫怨诗则以《闺怨》、《长信秋词》为代表作;送别诗中声名最著者为《芙蓉楼送辛渐》,以“一片冰心在玉壶”来比拟自身的高洁,很为世人所称道。

擅写五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七绝成就最高,数量也多至七十余首,约为存诗的少半。《出塞》一诗被前人评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他在七绝上的成就,只有李白能与之抗衡。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列二人之作为“神品”。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委婉多风,含蓄不尽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那么七绝圣手是指唐代哪位诗人呢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七绝圣手是指唐代哪位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绝圣手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后人誉之为“七绝圣人”,相信大家对他的作品最熟悉的就是《边塞》了。他的边塞诗以平凡无华的言语描述边境战争的悲怆,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含蓄无限,令人回味。

下面继续来了解王昌龄简介,他出生于贫贱的农户人家,早年贫困,年近不惑之年,才始中进士,时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改授江宁丞。安史之乱起后,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 政治 上可谓是命运多舛,从进士入高堂起就只是位居地位较低的官品,而且还数次被贬,就连最后临死他也没够保住自己的官位。

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王昌龄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也正为如此,给他诗歌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 灵感 和好处。关于王昌龄的资料除了留下不少诗词作品以外,他的史料也大多是与诗词创作有关的。他的诗词对以七言绝句为主要创作格式,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着对卫国的积极和自信精神。

王昌龄的爱国诗

说起盛唐诗人王昌龄的爱国诗,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那首著名的《出塞》。“ 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意境壮阔的边塞风光,亦写尽了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无私无畏的壮志豪情,无愧为盛唐边塞七绝诗中的旷世佳作。

王昌龄一生清廉自守,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致力于诗词创作,留下数之不尽的传世名篇,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在盛唐的诗坛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王昌龄的诗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笔者犹记学生时代的 语文 课本上收录过不少他的塞外诗篇,其中有一首《从军行》令人印象十分深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字里行间,写尽了塞外边关将士为国征战沙场的英勇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真实心境,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国运霎那间急转直下。朝廷政局动摇,百姓顿时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一代爱国诗人王昌龄也未能躲过这场浩劫,于辗转返回家乡的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扣押杀害,享年59岁,从此,气势雄浑的边塞诗作顿成绝唱,而王昌龄的生平 事迹 ,也与他的生命一样,在浩如烟海的 历史 长河中渐行渐远……

王昌龄代表作介绍

王昌龄作为我国著名的诗人,写下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流传后世。王昌龄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而王昌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从军行》和《塞下曲》。

《从军行》有很多首,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第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这一首七言绝句当中的千古名句,受到了后世的推崇与赞扬。

《从军行》这首绝句是年轻时的王昌龄所写下的,表达了王昌龄想要投笔从戎,去到沙场上面杀敌立功,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与抱负。你也正是因为王昌龄所写下的《从军行》,使得很多的爱国男儿纷纷赶往战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塞下曲》之所以能够成为王昌龄代表作,不仅仅是因为《塞下曲》当中所使用的词语与手法非常的绝妙,更是因为《塞下曲》当中所表达的感情,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塞下曲》是中老年时期的王昌龄所写下的,在《塞下曲》当中,多描绘战场的残酷,以及战争给士兵的家人所带来的种种痛苦。主要是表达了王昌龄的非战思想,让人们可以尽早的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伤害。由此可以看出,王昌龄不仅仅拥有才能,更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1 王昌龄为什么被杀害

2 王昌龄哪个朝代的诗人

3 王昌龄是什么样的诗人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汜水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什么、王昌龄为什么被称为“七绝圣手”、七绝圣手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7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