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司马懿的孙子,代魏灭吴,开创西晋,却一手缔造五胡乱华

他是司马懿的孙子,代魏灭吴,开创西晋,却一手缔造五胡乱华,第1张

很喜欢《虎啸联盟》中的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别人的手中刀,这一次,我是执刀人!”诸葛亮掌握蜀汉军政,既是刀,又是执刀人,司马懿很羡慕,他也想做执刀人。

司马懿历曹操、曹丕、曹叡三世,大魏三祖无一不是手段高明,御下有方之人。直到曹芳时期,经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剪处政敌曹爽,消灭曹魏宗亲,才真正做起了执刀人。

司马懿奋斗了40多年,几乎是别人的一辈子,比如魏明帝曹叡,甚至文帝曹丕,换来了司马氏的崛起,没享受两年就病故了。但司马氏能人还是有的,长子司马师很像司马懿。

司马师消灭了反对司马氏的敌对势力,废立魏帝如同儿戏,五年之后,死于眼疾。司马昭虽不如司马师智慧,但狠辣和心计丝毫不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弑君。

然而,司马昭依旧命不长,掌权十年,灭蜀汉一功封王,随即病逝。其子司马炎从承袭晋王的那天起,就决定不做魏臣,不到100天,他就以晋代魏,从晋王当上了晋皇帝。

此时西南蜀汉已灭,灭吴迫在眉睫,但他没有急于灭吴,而是休养生息,广开言路,革除前朝弊政,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努力恢复久战疲乏的社会经济,15年后一战灭吴。

一统天下的晋武帝,凭借着继位之初的宽松政策,出现了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然而,志得意满的他逐渐耽于享乐,怠惰政事,荒*无度。

西晋朝奢侈攀比之风大盛,社会风气急转直下,而他又做了三个错误决定,彻底地将司马懿等人奋斗一辈子换来的西晋王朝玩坏,一手缔造了八王之乱及五胡乱华的政治局面。

司马炎统一天下后,认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分裂,刺史对内要处理政务,对外要统兵。现在天下一统,应该收藏兵器,裁撤州郡军队,大郡设武吏100人,小郡设50人。

尽管交州牧陶璜和尚书仆射山涛都劝告他,交广两州,还有很多人没有归附,各夷族依旧虎视眈眈,只有军队才能镇守,不能撤去军队等等,晋武帝就是不接受。

国家没有军队的后果很严重。晋惠帝年间,社会矛盾频发,盗贼到处起事,州郡却没有军备,不能制服,于是自然天下大乱。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军队,而是分给了同宗,也就是诸王国的军队。

司马炎认为,他能轻易取得皇位,一是士族的支持,二是曹魏宗亲势力太弱。为了防止别的士族势力过于强大,让自己“禅代”的故事重演,他大肆分封同宗诸侯王,形成宗室藩屏,用以对抗一些别有用心的士族。

司马炎分封诸侯王以郡为国,城邑2万户是大国,有上中下三军,可以有5000军队;城邑1万户是次国,有上下两军,可以有3000军队,城邑5千户是小国,可以有1500军队。

据统计,司马炎分封的同宗诸侯王达57王之多。由于国家没有军队,宗亲王军队成为国家武装,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处的战略要地,拱卫首都洛阳。

但是这一做法存在了重要的隐患,第一,监管规则并没有明确,因此导致了诸侯王势力过于膨胀,有不少逾矩的行为,军队超过规定太多,第二,诸侯王一旦相勾结,想要对中央有所图谋,几乎不会受到限制。这两点给八王之乱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由于司马炎非常有才能,威望也高,在他在位的时候,还能控制各诸侯,保持政局的稳定,加上晋初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也比较健康,整个国家向着良性的状态发展。

如果晋武帝死后,继任的皇帝不是个蠢货,能够合理的把控朝局,维持国家的稳定,那么八王之乱根本就没有发生的土壤。但是他却选错了继承人。

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就是个白痴,却被立为太子,已经不可思议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还帮他娶了一个貌丑性妒的媳妇贾南风。

引发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就是贾后专政。司马炎死后,晋惠帝不能治理朝政,皇后贾南风得以专权。贾南风的统治政策是八王之乱爆发的的直接导火索。

贾南风为人凶妒暴虐,专擅朝政,杀害储君,手段残忍,终于招致了司马氏的不满,各诸侯王为了权利,入京勤王,几乎是轮番掌权朝政,轮番被杀,持续16年,即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与的宗室王相互攻伐,战争非常惨烈,人民死伤惨重,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最终导致西晋灭亡,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一辈辛辛苦苦奋斗,换来的西晋王朝,就这么毁在了晋惠帝贾南风之手,但是归其根由,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这三个错误决定。

可以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是司马炎一手缔造的。

历史上,我们习惯把西晋和东晋称作“两晋”。两晋的皇帝,都姓司马,如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是司马炎,东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睿。

两晋

很多人都知道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却很少有人知道同样是姓“司马”的东晋皇帝们,却不是司马懿的后代。

司马懿,大家都不陌生,此人有雄豪志,狼顾相。曹操曾梦到三马同食一槽,认为曹氏会毁于司马家之手。时间证明,三国末期曹魏政权确实是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代。司马家历经三代人的谋划取代曹魏,暗合到了曹操三马食槽的梦境。

曹操与司马懿

同一时期,一本流传深广的谶书《玄石图》上,有一则预言“牛继马后”,也让司马懿心神不宁。梦到“三马食槽”的曹操,没有杀司马懿。知道“牛继马后”预言的司马懿,却没有那么好的心肠。此时,司马懿手下的一名叫牛金的武将,成了司马懿怀疑的对象。《晋书》对牛金的下场是这样描述的“以毒酒鸩其将牛金”。

司马懿

这牛金,有什么资格,能成为司马懿怀疑的对象,成为预言的主角呢!?

牛金属于“隐身”名将,虽然战功显赫、官高位尊,但在正史当中却并没有被单独立传,他的事迹只散见于《三国志·曹仁列传》和《晋书·宣帝纪》当中,内容极为简略。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从其中见识到牛金的骁勇:

公元231年,追击诸葛亮到祁山;

公元235年,大破蜀将马岱并斩首千余级;

公元238年,随司马懿平定辽东、征服四郡

如此战功彪炳的一员武将,配合上“牛继马后”的预言,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司马懿会拿他开刀了。

如果事情就这么完事了,也就不会有下面的事情发生了。

“三马食槽”“牛继马后”这两个预言,其实都不曾发生在司马懿身上,而是落到了他的两个孙子身上。

司马懿最出名的孙子司马炎篡夺曹魏江山,建立了西晋,暗合了曹操“三马食槽”的梦境。

“牛继马后”却是与司马懿的另一个孙子琅琊王司马觐有关。琅琊王司马觐的老婆夏侯氏风流成性,与王府内的一个小吏牛氏私通,给琅琊王司马觐带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且生了一个儿子。据说这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长大以后,“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这个由夏侯氏与牛氏私通而生下来的孩子,被琅琊王司马觐取名为司马睿,也就是后来东晋的第一个皇帝晋元帝。

后人遂戏谑地称司马睿为牛睿,明朝思想家李贽,就直称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

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司马懿欺负曹氏孤儿寡母,报应终究是到了。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懿生二子,老大为司马师,老二为司马昭。司马师早死,其弟司马昭掌握魏国国政,专权独断,图谋篡权,古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了王位建立了晋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炎

都不是,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统一了三国。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

以上就是关于他是司马懿的孙子,代魏灭吴,开创西晋,却一手缔造五胡乱华全部的内容,包括:他是司马懿的孙子,代魏灭吴,开创西晋,却一手缔造五胡乱华、“三马同槽”,“朱继马后”,历史上真的有这些故事吗、司马懿是司马炎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5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