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占一半,且个个奇葩,谁喜欢斗蟋蟀呢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占一半,且个个奇葩,谁喜欢斗蟋蟀呢,第1张

宋朝的奸臣实在是很多,有可能和他们的制度有关系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六贼”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奸臣,喜欢斗蟋蟀的就是北宋六贼为首的蔡京了。

为什么说蔡京是一个奸臣呢,首先这个人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谁得势的时候就跟谁好,谁失势的时候就马上去踩一脚,只顾自己的利益,丝毫没有仁义道德可言,其次他在朝廷上独揽大权,并且残害忠良,让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在水浒传中蔡京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最后蔡京这个人特别爱享受,那个小日子过得叫一个舒坦,自己怎么开心就怎么来,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

蔡京是一个奸臣不假,但是他还是一个聪明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因为没有能力的话连奸臣都当不上,蔡京最大的优点就是溜须拍马,他没当官之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正事不干,别的样样精通,他最擅长的就是蹴鞠和斗蟋蟀了,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宋徽宗看上了他的才能,这才让他有机会成为了一个奸臣。

但是世界是有黑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坏的,蔡京也是这样,他也做过一些好事,他推动了北宋的福利事业,开了很多像现在敬老院,收容所这样的组织。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人,才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记住了他。

不过,他做的好事还是不如做的坏事多的,所以人们对这个人的印象是坏的,虽然他也名传千古了,但是确是臭名。人们也都记住了他的故事,通过斗蟋蟀来获得了官位,正是讽刺了当时帝王的不学无术。

满江红

——电视剧《蟋蟀宰相》插曲

作词:岳飞 作曲:唐健

演唱:姚婷

歌 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 萧萧风雨歇

抬眼望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阕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阕

虫叹

——电视剧《蟋蟀宰相》片尾

作词:唐健 作曲:唐健

编曲:唐健 演唱:姚婷

歌 词:

一声蛐蛐叫

残垣埋乱草

几个荒唐人

不见旧王朝

叹 叹 叹

草滑霜冷 江山尘已了

罢 罢 罢

几声乱啼 怎不让人恼 让人恼

斗蟋蟀是中国沿袭了一千多年的民间游戏,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只要是看过蟋蟀比赛都会回味无穷印象深刻。任何动物的比赛都会有非常血腥的场面,唯独斗蛐蛐儿,无论是咬掉大腿,还是咬断长须,都不会流血,也不会造成疼痛,蛐蛐儿不会表现出痛苦感,因为蛐蛐儿是节肢动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所是没有痛苦感,打得再凶,不会看到血腥、不会听到惨叫、不会危及到人。

宋代时候大兴斗蟋蟀之风,俨然成为一种文化——蟋蟀文化,同老北京的遛鸟、养金鱼、斗鸡一样,是陶冶情趣的表现,这些活动也都是民间自发组织而成的。宋理宗时期权相贾似道非常喜欢蟋蟀,他写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被称为“蟋蟀宰相”。明宣宗从小就喜欢玩蟋蟀,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明宣宗虽然喜欢玩蟋蟀,但是一个好皇帝,明朝在宣宗时期变的富裕强大,被历史学家成为“仁宣之治”,但贾似道在外有蒙古侵略的情况下,除了揽权之外一无是处,甚至被视为南宋灭亡的重要罪魁。也就是玩物丧志的典型代表了。

贾似道被称为蟋蟀宰相,也是“实至名归”:据说贾似道是个蟋蟀迷,沉迷于斗玩此君,竟然因之而荒废政务。据说贾似道酷爱蟋蟀成癖,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上朝商量国家大事时,仍旧带蟋蟀。蟋蟀可不管魏阙江湖,只管叫起来,这就有点搞笑了,养蟋蟀的风气首先在宫中开始流行,唐朝时就有宫里的嫔妃用金丝笼子装蟋蟀,夜里听蟋蟀叫声。后来人们在养蟋蟀的过程中发现了蟋蟀好斗的天性,于是斗蟋蟀的活动就慢慢产生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灭亡

宋端宗赵是和赵昺被元朝军队相逼南逃避难,途经香港九龙半岛一块估计约有300公吨的巨岩休息,后来附近的民众在那块可以容纳50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台”三个汉字。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祺为皇储。由于赵祺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祺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祺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祺即位,是为度宗。

赵祺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拱、孟瑛、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

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即位。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佑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佑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沦陷,元军举行大屠杀。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赵?正式退位。但赵?之弟赵是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赵是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是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是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元军在南宋汉人叛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世人不耻张弘范,特于此立碑“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嘲之,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死得比窦娥还冤的韩侂胄

要问中国 历史 上哪一个朝代的奸臣最多且最有名,我想,肯定是宋朝。且不说北宋时的“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以及不入流却甚有恶名的高俅,单说南宋,就有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禼、丁大全、贾似道,个个都是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坏人。尤其是秦桧和贾似道,简直是臭名昭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害死在风波亭上,天下之人无不切齿痛恨;他把持相位十九年,坏事干尽。好有公道自在人心,他与妻子王氏的塑像跪在杭州西湖边岳坟的岳飞像前,世世代代受着人们的唾骂。贾似道,人称“蟋蟀宰相”,他在朝堂上给自己塑了一尊像,自己却跑去斗蟋蟀去了,这样的人做宰相,当然就是欺上瞒下、排斥异己,为了一己的私利,他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前线军情紧急,他却不告诉皇帝,致使国事无法收拾。有一点可以告慰后人的,贾似道作恶多端,最后被人摔死在厕所里。让人想不通的,另外还有一个人,由于 历史 的原因,也忝列于这个名单之中,这个人就是韩侂胄。

细考韩侂胄的所作所为,他与以上人物应该是有天壤之别的。可是因为种种误会,韩侂胄蒙受了不应有的屈辱,直至今天,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把他当成一个弄权误国的奸佞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看看韩侂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初露锋芒

韩侂胄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他的父亲韩诚娶了宋高宗的妹子为妻,他的妻子是高宗皇后吴太后的侄女。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身分,他一步一步地爬上了权力的巅峰。

说来话长,1187年10月宋高宗死去,做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宋孝宗总算摆脱了太上皇的束缚,本可以大干一场了。可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1189年2月他将皇位传给光宗。光宗身体不好,精神上有问题,皇后李凤娘骄悍跋扈。1191年11月,李后乘光宗效祠宿于斋宫之时害死光宗宠妃黄贵妃,光宗惊闻黄贵妃暴病而亡,从此一病不起,朝政为李后把持。不仅如此,李凤娘还挑拨孝宗父子关系,父子形同水火。孝宗生病,光宗拒绝探视。1194年6月,宋孝宗走完了他凄惨的人生路。人死了,总得有人主持丧礼,可光宗以有病为由拒绝主次孝宗的丧礼。迫不得已,左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请高宗皇后吴后以太皇太后身份主持。丧礼结束后,赵汝愚主张利用光宗御批,以太皇太后诏令让嘉王赵扩即位,迫使光宗逊位。左丞相留正认为不妥,为逃避责任,他干脆装病出城。赵汝愚找到韩侂胄,请他设法向太皇太后陈述意见。韩侂胄不负所托,面见太皇太后,转达百官之意,太皇太后于孝宗灵前下诏,迫使光宗退位,嘉王赵扩继位,就是宁宗皇帝。应该说,在这次宫廷政变中,韩侂胄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没有他在中间穿针引线,得到太皇太后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

宁宗因为韩侂胄的帮忙而当上皇帝,加上他是皇后韩氏的族叔祖,宁宗对他是信任有加。

大权独揽

令韩侂胄没有想到的是,宫廷政变后,赵汝愚以韩侂胄为外戚,只是将他的官职略为上调,升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这使韩侂胄大失所望。而赵汝愚却由知枢密院事而参知政事,升枢密使再升右丞相。更令韩侂胄没有想到的,弹劾他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先是右正言黄度,再是赫赫有名的朱熹,接下来是吏部侍郎彭龟年。他们约好了似的,纷纷把子弹射向韩侂胄,幸亏皇帝信任,否则韩侂胄不知被贬到哪个地方喝茶去了。

经此一事,韩侂胄明白,在官场斗争中,来不得半点仁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他决心除去赵汝愚。要除去赵汝愚,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提拔心腹为言官,言官交章弹劾赵汝愚,说他凭借宗室身分为宰相,居功自傲,欲窃取皇帝宝座。这还了得,宁宗皇帝当即罢了赵汝愚的相职,将其贬到永州,不久,赵汝愚死于任所。从此,韩侂胄开始了他长达十三年独揽大权的生活。

在初掌大权的前七年,韩侂胄主要做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凡是赵汝愚、朱熹一党都受到打击,为他们说话的人都是坏人,说他们坏话的都得到重用。一时间,议论汹汹,韩侂胄根本不予以理会,反而变本加厉,定朱熹的理学为“伪学”,禁止传播,定赵汝愚、朱熹为首的朝野文武59人为“伪学”党籍,不得在朝为官。

韩侂胄的举动得罪了一批知识分子,引起了朝野的混乱。不过,韩侂胄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确立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那真是权倾朝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灭谁就灭谁。

积极备战

韩侂胄的地位巩固后,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时间,朝政为之一新。他先是解除“伪学党禁”,恢复赵汝愚、朱熹的官职(时二人已死),“留正、周必大亦复秩还政,徐谊等皆先后复官”,造成内部同心一意、共对外敌的局面。

二是在舆论上作充分的准备。他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立庙于镇江,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封刘光世为鄜王,夺秦桧王爵,改谥号“忠献”为“谬丑”。应该说,这一举动大长了主战派的威风,南宋王朝从建国起就一直是主和派的天下,只要是主和的都官运亨通,只要是主战的都时乖命蹇,岳飞被杀更是让有志图恢复者寒心。韩侂胄为忠君报国者摇旗呐喊,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三是重用主战派。连辛弃疾这个为前朝罢黜的老英雄都被韩侂胄请出山,委以重任。一时间,朝廷内外但言恢复。此外,他还拿出库银黄金万两,以备行赏;命令吴曦训练士兵,准备迎敌;同时他还打造战车,添置水军,招募将领,作好一切打仗的准备。

应该说,韩侂胄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他作为使者,曾经两次出使金国,对金国的情况比较了解。由于蒙古的崛起,金军连年同蒙古作战,实力已经远不如前。而北方军民抗击金人的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原百姓处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地生活,他们一直盼望回到宋王朝的怀抱,希望宋军能够打到北方,将他们解救于水火之中,陆游诗中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样的句子,可以说,这是当时的民心状况的真实写照。

南宋君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一声令下,就要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金人之血。

出师北伐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得到宋宁宗的支持,积极部署北伐事宜,以薛叔似为湖北、京西宣抚使,邓友龙为两淮宣抚使,程松、吴曦为四川正、副宣抚使,郭倪为山东、京东路招抚使,赵淳、皇甫斌为京西北路正、副招抚使,统兵攻金,企图收复中原、陕西失地。郭倪率先行动,连克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新息(今河南息县)、褒信(今河南新蔡南)、虹县(今安徽泗县)等州县。趁此机会,宋宁宗下诏北伐。

就在东路节节胜利的同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西线的吴曦叛敌投国,与金人勾结,金人答应封他做蜀王。金军没有了西顾之忧,得以全力应对东线的宋军。很快,久不作战的宋军就现了原形,金军几百人的队伍可以将成千上万的宋军追得四处溃逃。宋军在东线节节败退,郭倬、李汝翼败于宿州(今安徽宿县)、王大节兵败蔡州(今河南汝南)、皇甫斌兵败唐州(今河南唐河)、李爽军溃寿州(今安徽凤台),只有毕再遇屡战屡胜,但无补败局。

吴曦全然不顾祖父吴玠、吴璘的威名,向金人献出关外四州,受封为蜀王。这种无耻的举动激起了民众的愤怒,部属杨巨源、李好义率众斩杀吴曦,推举安丙为首,收复了关外四州。在此大好的局面下,安丙不仅没有乘胜前进,反而铲除异己,杀死杨巨源、李好义,大好局面被彻底葬送。

韩侂胄罢免了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丘崈不思进取,先是守,连吃败仗后,干脆与金军议和。南宋王朝内部的议和之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韩侂胄见军事上迭遭重创,也想与金人讲和。无奈金人的条件太苛刻,韩侂胄只得重整军队,准备再战。

兵败被戮

就在韩侂胄调兵遣将的时候,杨皇后与皇子赵曮密谋杀害韩侂胄。

杨皇后与韩侂胄的矛盾要追溯到韩皇后死去之后,宁宗要立杨氏为皇后,韩侂胄认为杨氏较有心计,不如立曹美人为皇后。杨氏用计俘获宁宗,如愿以偿成为皇后。从此,她把韩侂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苦于韩侂胄一直大权在握,没有好的机会。一听说韩侂胄打了败仗,她感到机会来了,召同乡杨次山入宫,让他与礼部侍郎史弥远、参知政事钱象祖商议,密谋除去韩侂胄。史弥远在杨皇后的授意下,矫称有密旨,令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率兵三百,埋伏在六部桥侧,等韩侂胄入朝时,将其劫至玉津园夹墙内用乱棒活活打死。

宁宗得知韩侂胄被劫持,急忙写手谕要赦免韩侂胄。杨皇后拉住宋宁宗哭泣道:“陛下若下谕旨,请先让妾死在这里!”堂堂的一个皇帝,也许是从父亲那儿继承了懦弱的天性,居然就此作罢。可怜一代权臣,就此魂归它乡。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大权独揽。宋金达成和议,这就是 历史 上最为屈辱的“嘉定和议” :改金宋叔侄关系为伯侄关系,岁币由每年银20万两增为30万两,绢20万匹增为30万匹,比之“绍兴和议”还各多5万两、匹,是宋金和议中“岁币”最多的一次。除此之外,还有一次性的犒军费(战争赔款)300万贯钱,这是以前和议所没有的。最让人气愤的,史弥远等投降派还按照金人的要求,将韩侂胄的棺木凿开,割下头颅,装在匣子里送给了金人。如此的卖国求荣,真是达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

如果死去之后,能像岳飞那样博得一个好名声,韩侂胄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可是造化弄人,韩侂胄不仅死得凄惨,死后身首异处,最令人寒心的,还被当作奸臣,永远钉在 历史 的耻辱柱上。而那个害死他又作了二十年宰相的史弥远,坏事干尽,却没有记录在《奸臣传》。 历史 是如此的不公,读史至此,不由人不废卷长叹。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韩侂胄确实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是无庸讳言的。但是他并没有做有损于国家、民族的事,他图谋恢复中原,这诚然与立个人的不世之功有关联,同时又不能不说这样做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心愿。至于兵败,我们可以批评韩侂胄好大喜功,可以痛斥他准备不充分,可以责怪他用人不当,但不能说他完全是为了一已私利,不能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如果不是投降派从中作梗,假以时日,是一定能灭掉金人、收复中原的。

与南宋君臣的可耻行径相比,倒是金人却相当佩服韩侂胄的气节,认为他是“忠于其国,缪于其身”。金人说他忠于国家,而南宋朝廷却认为他卖国,这不是相当荒谬吗?究其原因,这与史弥远有一定的原因。史弥远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监修史书,对自己多所粉饰,而对政敌多所攻击。元人修史,多依托宋人史料,而不加以辨别,于是使谬误千年流传,好人受到诬陷。

我们说韩侂胄比窦娥还冤,因为窦娥死后还有父亲窦天章为她昭雪平反,读者每每读到窦娥的故事,都会为之叫屈,并一洒同情的泪水。而韩侂胄这样一个有着爱国心的大臣,不仅死得冤,死后被戮尸,还被写在正史的《奸臣传》中,历千年而冤屈得不到伸张,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历史 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有必要还 历史 以本来面目,给韩侂胄一个比较公正的评判。滤去 历史 的尘埃,抛开个人的偏见,至少我们可以说,韩侂胄不是一个奸臣,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心的图谋恢复的有志之士。他没有成就不世的功勋,这是他的不幸,也是南宋王朝的不幸。而他的个人遭遇,从大的方面来说,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贾似道是宋朝的大奸臣。贾似道为政期间,不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还在南宋破亡之际,向金兵俯首称臣,出卖国家。

1275年,贾似道率领十三万精兵在芜湖一带抗击元军。在大战之前,贾似道就坐船逃离了。当襄阳被围攻的时候,贾似道却完全不理会,一心沉迷于自己的游乐,甚至还在皇帝面前耍脾气。

当元军兵临城下后,贾似道遭到了全天下人的震怒,被贬到了广东一带。可因押解贾似道去贬所之人是他的仇人,贾似道在路途中不堪忍受死亡,享年62岁。

扩展资料:

贾似道身处高位,其责任非常大的,自然得做一些利国利民,或者保家卫国的事情,尤其南宋是风雨飘摇的时候。可是贾似道并非如此,他被派出去领兵,可他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杀了一百多个人都还吹嘘的上天入地绝无仅有,欺瞒皇帝。

贾似道酷爱蟋蟀,这也是他得名“蟋蟀宰相”的原因。他简直把斗蟋蟀当作了毕生唯一的事业,上面所说襄阳被围困的时候,贾似道就在家里和姬妾们斗蟋蟀,玩得不亦乐乎,更令人觉得荒唐的是,上朝的时候,大臣经常听见有虫子叫的声音,那都是贾似道把自己的蟋蟀带到朝堂之上产生的叫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似道

“蟋蟀皇帝”——斗蟋文学名著见之于明清 明清两代历时五百四十三年,斗蟋之风经久不衰,尤以明宣德年间为盛。其时出了位酷好促织之戏的皇帝,岁岁有征,民不堪扰。皇帝曾教令苏州知府采办促织。“今所进促织数少,又多细小不堪的。已敕他每(们)……要一千个,……不要误了。”搜觅千头上好蟋蟀,谈何容易!一敕至府,健夫小儿,常“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厕之中,一闻其声,踊身疾趋如馋猫。”(明袁宏道《畜促织》)。为进贡一头蟋蟀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可谓中国蟋蟀史上的“血泪篇”。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将这一血泪篇章写成一短篇小说,名《促织》。内容说的是明宣德年间,里胥奉上司之命向一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成名索要蟋蟀,成名到处捕捉不得。就在他惶惶不可终日,“忧闷欲死”之时,终于得到一头佳品,谁知刚刚到手,却被顽皮的儿子捏死了。儿子惧怕父亲责骂,投井自尽。虽被救起,却长眠不醒,其魂魄已化作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其父得之,献给皇帝,得了重赏。这段生生死死的故事,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堪称一着“蟋蟀佳作”。近人将此故事改编为**上映,直题其名日“蟋蟀皇帝”,真乃画龙点睛,一语破的。 贾似道的《促织经》问世以后,明清两代有关蟋蟀的专著又相继出过多部。除前已提及的《促织经》和《畜促织》之外,还有明代刘侗著的《促织志》,清代更有金文锦的《促织经》,石莲的《蟋蟀秘要》,朱翠庭辑的《蟋蟀谱》,金六(音伊)厂删定的《促织经》和朱从延纂辑、林德垓、庄乐耕重订的《蚟孙鉴》等。汉代楚人称蟋蟀曰蚟孙。王孙或即蝗孙,这些著作,大都以贾似道的《促织经》为基础,增益而成。 近代,李文翀于1930年出版了《蟋蟀谱》一书,同年,李石孙、徐元礼等又编辑出版了一部集大成之作《蟋蟀谱》,全书十二卷,为盆图一卷,卷首一卷,谱十卷。此书卷帙虽繁,内容仍未突破前人窠臼,故亦可视为明清文献之余绪。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占一半,且个个奇葩,谁喜欢斗蟋蟀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占一半,且个个奇葩,谁喜欢斗蟋蟀呢、有没有人知蟋蟀宰相的主题曲、古人是从何时玩蟋蟀的为何古人对蟋蟀如此热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3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