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第1张

“汉寿亭侯”并不是官位,实际上它是一种爵位,爵位属于荣誉系统,没有具体的职务,一般是皇室贵族或者有做出重要贡献的大臣,才会被授予爵位。

古代讲究职以能授,爵以功赏。官位属于行政系统,有具体的职务和对应的上下级关系,并有定期的考核,多是通过选拔人才方式来授予官位,而且官位不可世袭。爵位属于荣誉系统,没有具体的职务,一般是皇室贵族或者有做出重要贡献的大臣,才会被授予爵位。

和官位不同,很多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而且,一般有爵位的人都会有官位,但取得官位容易,而取得爵位却很难。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一生都没有取得侯爵(李广难封)。

例如三国的张飞,虽然一直和关羽齐名,却在关羽被封汉寿亭侯二十多年后,才被封侯,而且还是刘备称帝之后才册封的。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却是自己在战场上通过军功得来的,而且是大汉朝廷正儿八经认证过的。所以关羽对于这个“汉寿亭侯”爵位,自然十分珍视。

汉寿庭侯简介

客观来说,关羽的头衔汉寿庭侯并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爵位。当时关羽获得汉寿庭侯的爵位时,同时获得一个偏将军的官职。很大程度上来说,汉寿庭侯代表的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同职位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汉朝时期,曾大举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军功制便是最为重要的一条。秦朝在商鞅变法时,便对如何奖励军功做了明确规划。

秦朝共计设置了二十等爵:“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列侯。”

军功制里的列侯是二十个等级中最高的一个,列侯又包括县侯,乡侯,和庭侯。由此可见,关羽获得的汉寿庭侯虽是列侯中最低的一个,却是二十等级中最高的一种,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曹操给予关羽一个汉寿庭侯的爵位已经非常照顾关羽了。

当时的关羽作为一个降将,却得到了一个这样充满荣誉的称号,其实也是对关羽的一种认可。在这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汉寿庭侯中的“汉”字。这个“汉”字肯定了关羽的所作所为,与关羽匡扶汉室的初衷相符合。

在关羽看来,汉寿庭侯也是大汉朝廷对他的评价,关羽真正看重的,绝不是汉寿庭侯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而是汉寿庭侯所带来的荣誉和责任。对于关羽而言,汉寿庭侯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关羽才会格外珍重这个爵位。

关羽的汉寿亭侯不是官位而是爵位,并没有实际的管理权限,但是可以分润这一地区的税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级别,每年的俸禄是2000石,这和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60万左右。

在古代官和爵是分开来计算的,为官者可以行使官员的权利,具有实际的管理权限,或者是从事特定的事务。爵位则是一个荣誉称号,他对自己的封地没有任何的管理权限,只享受这一地区的税收提成,所以说关羽的汉寿亭侯无法和现代的官职相对应。

按照秦制,十里为一亭,而里是指自然村落,一里大约有300人至500人左右的人口,所以亭侯就相当于10个村子的名誉村长,或者说是名誉乡长,政治级别上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并不是很高。不过按照古代的官爵制度,爵位的获得相对较难,需要对国家有功才可以做出封赏,所以拥有爵位的人数量十分稀少,代表的是荣誉和社会地位,不能单纯的靠级别来衡量。

汉寿亭侯,一年的俸禄在两千旦左右,而汉朝两千石的官职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等,各个官职对应现在的职位可以自行查看,按照俸禄的数量来看汉寿亭侯的职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局长,不过由于绝味不享受实权,所以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古代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0斤,2000石就是120000斤粮食,按照汉朝的物价水平来计算,一斤粮食大约折合现在人民币5元,也就是说关羽汉寿亭侯的俸禄是年薪60万,平均下来每月约有5万块钱,可见曹操给出这个职位,对于关羽是多么大的优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前期一般是以“关某”或者“关云长”来称呼自己,等到斩了颜良之后,才自称为汉寿亭侯,有的时候会说是“汉寿亭侯关某”,也即关羽将汉寿亭侯放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关羽对于汉寿亭侯同样非常珍惜。在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关羽一直使用着汉寿亭侯这一称呼。公元219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

彼时,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值得注意的是,在关羽去世后,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汉寿亭侯。在关兴之后,他的儿子,也即关羽的孙子关统,也相应的继承了汉寿亭侯。那么,问题来了,汉寿亭侯是官职,还是什么?为何能让关羽极为珍惜呢?

首先,就汉寿亭侯来说,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爵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爵位主要分为王、公、侯、伯、子、男这六个档次。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自然是王爵了,而公爵诸侯国比较少见,主要是宋国等诸侯国。至于齐国、鲁国、晋国、卫国、燕国等诸侯国,则是侯爵诸侯国。当然,在侯爵之下,还存在伯爵、子爵、男爵等几个档次,比如大家熟悉的楚国,就是一个子爵诸侯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制定了白马之盟,内容主要就是“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并且,在汉朝历史上,文臣武将也很难获得公爵这一爵位,比如西汉初期的功臣,除了一些异姓王,大部分都只是一个侯爵。在白马之盟后,汉朝之下的文臣武将,往往最高只能获得一个侯爵。如果想要染指公爵的话,这意味着僭越了。所以,东汉末年,曹操要称魏公的时候,就遭到了荀彧等人的激烈反对。而在曹操称魏公之前,当时的群雄也好,武将也罢,自然最多只能获得侯爵的待遇。所以,我们应该能够明白关羽为何这么珍惜汉寿亭侯了,因为获得这一爵位后,关羽在面对其他文臣武将的时候,显然是拥有心理上的优势,至少也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朝历史上,不是所有的武将都能获得侯爵,也即只有立下大功的前提下,才能被皇帝封侯。其中,就西汉名将李广来说,到死都没能获得侯爵。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对于李广来说,最后之所以自尽,原因是多个方面。不过,戎马一生却依然没能封侯,无疑是李广自尽的原因之一,也即在李广等武将看来,封侯是至高的荣誉,也是对自身地位、能力的肯定。而就关羽来说,很早就获得了汉寿亭侯这一爵位,这也让关羽更加心高气傲,所以更加珍视这一爵位了。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在东汉末年,偏将军这一官职,只能说是一个普通的武将官职,甚至可以说是武将的门槛了。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荀攸提出了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的作战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亲自率军救援。颜良大惊,仓促应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击之(此时的关羽,依然是刘备的臣子)。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又拔出佩刀斩得颜良的首级,然后返还。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因为关羽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我们无法确定关羽获得汉寿亭侯的确切年龄。但是,考虑到关羽是在公元220年去世的,所以在公元200年,关羽的年龄应该在35岁左右,也即正值壮年。因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一些在临终之际才获得侯爵或者去世后被追封侯爵的武将,关羽能够在壮年封侯拜将,确实是一件足够令人感到骄傲的事情了。更为关键的是,关羽的侯爵,是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册封的。

最后,虽然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导致汉室衰微。不过,汉朝数百年的历史,还是具有足够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因此,尽管诸侯割据,但是,当时还是很少有人敢直接挑战汉献帝刘协,比如僭越称帝的袁术,已经在公元199年被群起而攻之了。所以,名义上是汉献帝刘协册封的汉寿亭侯,确实让忠于汉室的关羽都为之激动。此外,在东汉末年,侯爵主要分为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这四个等级。也即最大的侯爵是县侯,这意味着其拥有更多的食邑。在此基础上,有些人认为关羽的汉寿亭侯,不是一个等级较高的侯爵。

不过,在笔者看来,县侯也好,乡侯也罢,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关羽的好朋友张辽,公元199年被曹操封为关内侯,公元206年被曹操封为都亭侯,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登基称帝,张辽被封为晋阳(县)侯,这是一个县侯,也即张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才由关内侯晋升为县侯。而就关羽来说,在获得汉寿亭侯之后,就选择离开了曹操,所以曹操自然不会对关羽加官进爵了。回到刘备身边后,关羽因为对汉室的忠诚,所以一直使用汉寿亭侯。等到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之后,全面册封麾下的爵位和官职,因为这个时候,关羽已经去世后,所以没能继续提升自己的爵位。对此,你怎么看呢?

汉寿亭侯大家都知道是关羽,这点自然不必多说。关羽在军事上失败之后,为了保全刘备妻儿,委身与曹操阵营。后来得知刘备下落,就封金挂印,离开了曹操,去寻找他的大哥了。可以说这一番举动使得关羽忠义无双的品格为世人所熟知。而在曹营期间,关羽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许多人断言,关羽其实是汉寿亭候,其封地位于寿亭而不是汉寿,毕竟按照古人断句的习惯来看,关羽的封地应当是寿亭,而且有关于关羽是汉寿亭侯,在元代杂剧和一些地方关帝庙当中多有记载,譬如元杂剧有《寿亭侯怒斩关平》、《寿亭侯五关六将》,直接将关羽称为“寿亭侯”

但是经过分析之后,最后要给出答案是:汉寿亭侯跟河南的汉寿县实在是有很大关系,其实封地不在寿亭而是在汉寿。

至于为什么这样来说,就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了。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来看一看,这关羽的汉寿亭侯到底是什么情况。其一,亭侯在汉朝爵位当中的地位。其二,有关于关羽封地的历史资料。其三,关羽封地的地理人文情况。

首先来了解一下亭侯在汉朝爵位系统当中的地位。

东汉爵位系统沿袭于西汉,大致分为王,公,候三个级别。但是王公只分封给皇子皇孙等异姓的。而到了候这个级别,根食邑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县候,乡候,亭侯。而关羽的爵位等级,就是在这其中最低级的亭侯。

但是不要看亭侯看似只是最低级的爵位,要想获得也是十分的困难。单看关羽之所以能够被封为汉寿亭侯,就是因为他斩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据《三国志》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从此也能看出,获得爵位的困难了。即便是最低级的爵位,都难于登天。

其次再来看一看,有关于关羽为汉寿亭侯,而并非寿亭侯的描述。在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时,关于这个问题,也给出来了自己的看法:

“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即博雅家亦时有此,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

由此来看,虽然汉,寿亭候这样的断句看似有道理,其实并不靠谱。而且当时寿春地区也不在曹操的控制范围内,相对比之下,当时位于曹魏势力控制区的汉寿更有可能是关羽真正的封地。

而且除此之外,诸多史料都在佐证汉寿是关羽封地这一事实,也就不必再争论了。固然古人有着与我们不太一样的断句习惯,但是综合上述资料,关羽的封地也并非寿亭而是湖南汉寿县的某个地方。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关羽封地,汉寿县的地理人文情况。

事实上这种分析意义不大,因为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甚至于连他的封地都没有去过,就直接挂印封金投奔大哥刘备去了。

而且关羽是汉寿亭侯,不是汉寿县候。要知道在汉朝,十里为一亭。考虑到汉朝生产水平低下,人口比较少,这十里当中也就不过三两村落,人口数百罢了。由此来看,威震华夏的关羽,这个封地的大小实在是有点小了。

而汉寿县,位于湖南省。汉寿县东临益阳,西靠常德,南衔桃江,北濒洞庭湖,距长沙百余公里。不算什么要冲之地,不过濒临洞庭湖,农业较为发达,在三国时期属于产粮大县。

其实,关羽的汉寿亭侯的封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亭候这个爵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东汉其间分封的亭后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但凡是有过一些战功的武将,或者能力比较强的谋士,都有类似的名号。

曹嵩被封为费亭侯、刘备封宜城亭侯、曹仁被封为安平亭、赵云被封为永昌亭侯,这些人都可以说在三国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迹。而汉寿亭候对于关羽而言,更多的是汉室正统的承认,毕竟这个爵位是汉献帝亲自封赏的,对于关羽有着不一样的意味,也就难怪关羽每次对阵敌军将领,总是会强调其汉寿亭侯这一爵位了。

汉寿亭侯是爵位名,并不是官职名,了。把"汉寿亭侯"拆开为"汉"、"寿亭侯"。说"汉"是汉朝,"寿亭侯"是侯的名称。

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只是侯国的规模越来越小了,大者不过四县、小者仅食一亭。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

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只是个名誉称号,开后世虚封先河。其实,曹操加封给关羽的“汉寿亭侯”也只是个荣誉称号而已。

扩展资料:

关羽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雄壮威猛,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徐州战败后,暂时投靠曹操,亲自斩杀颜良,受封汉寿亭侯。

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赤壁之战后,参与攻取荆州地区。刘备入川后,奉命镇守荆州,加号前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水陆并进,围攻襄阳和樊城。

水淹七军,全歼于禁援军,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想法。面对孙权部下吕蒙、陆逊袭击后方,曹操部将徐晃正面夹击的局面,进退失据,兵败被杀。后主刘禅即位,追谥壮缪。

以上就是关于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全部的内容,包括: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关羽汉寿亭侯,放在现在是多大的官、汉寿亭侯是什么官职,能让关羽极为珍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2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