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指什么

三苏指什么,第1张

历史上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说法。其中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他们是父子关系。苏洵是父,苏轼为其次子,苏辙是苏轼之地。历史上称苏洵为老苏,苏轼为大苏,苏辙为小苏,世人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填词高手。现在在眉山有其故居三苏祠。

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1009—1066),汉族,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1037~1101)汉族,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辙(1039年-1112年) 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

1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三苏是指什么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

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2 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一、宋朝代表词人之一,集儒释道于一身

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 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五、著有《策略》五篇

六、著有《策别课百官》、《策别安万民》各六篇

七、所著诗文有《东坡七集》

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九、曾“以言乎用兵,则十出而九败”

十、“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作者

看看行不行?我觉得这种问题通常不是很严格,希望你能用得到

3 苏轼的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苏洵,苏辙,苏轼被称为三苏。三苏都名列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散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对改变北宋文坛风气起了巨大作用。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在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都是开派的人物。苏辙的诗文成就也较高。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一生数度举进士、应制科,皆不第,“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苏洵《上韩丞相书》)。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尽烧从前为参加贡举考试所写的文章,苦读“六经”、百家之书,潜心研习先秦两汉和韩愈的古文,并结合现实,探寻古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用人等方面的得失,写出《机策》、《权书》、《衡论》等文多篇。嘉祜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入京,受到欧阳修、韩琦的称许和举荐。“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称为老苏”(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初为秘书省校书郎,继为霸州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主簿。后与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著有《嘉祜集》二十卷。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前人论苏洵文风,多言其雄劲有奇气、或谓其劲悍恢奇,老健沉着,笔力苍劲,一味生辣,博辩雄伟等等。以为其文受韩文、《孟子》、《战国策》影响最深。晚年为文,则学欧阳修之宛转。苏洵之文,数论辩文最具特色。其文格调高古,笔力雄健,逻辑严密,穷尽事理。所谓“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深微而后止”(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深受《孟子》、《战国策》等著作的影响。曾巩言其“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其文“少或百字,多或千字,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苏明允哀词》)。此说颇能概括苏洵论辩文的艺术特点。他的书、记、序亦有佳作,大抵婉转曲折,多言外之意。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苏轼同登进士第。应制科廷试时,苏辙鉴于仁宗皇帝年老而怠于政事,便极言朝政得失。宰相以其言过激切,授商州军事推官,不就。王安石变法时,他曾在制定、颁布新法的机构中工作,因反对新法,出为河南推官。苏轼入狱,苏辙坐贬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哲宗即位,召为右司谏,累迁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又因上疏触怒哲宗,出知汝州,再责至袁州,未至。后又贬为化州别驾,移循州。徽宗即位,徙永州、岳州,不久复为大中大夫。蔡京当政,又降秩居许州。晚年定居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自称颍滨遗老。

苏辙自幼在文学方面就受到父兄的薰陶,他论文的主张和古文创作均受到他们的影响,其中苏轼对他影响最大。他文章的风格也与苏轼相近,但成就不如乃兄。苏轼言其“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而《宋史苏辙传》称:“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高处殆与轼轧。”茅坤则说:“子由之文,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袅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唐宋八大家文钞颍滨文钞》卷八)其实,苏辙早期的古文议论风发,充满锐气,后来屡遭贬谪,久经磨炼,文章方趋于澹泊沉静。他擅长各类文体(包括骈文),以策论最为出色。其记游之作,写景状物近于精妙,兴亡寄慨,境界高旷。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应诏集》、《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共一百O六卷。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中进士第,官授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主簿,继为风翔府签判。熙宁四年(1071)在京任殿巾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兼尚书祠部,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舒直等摘引苏轼诗句,深文周纳,言其攻击新法、讥议朝政,将其逮捕入狱(即“乌台御史府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砧元年(1086),哲宗(赵煦)立,高太后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苏轼初知登州,继而召为礼部郎巾,迁起居舍人。不久为翰林学士兼侍读,拜龙图阁直学士。因为他不赞成旧党“专欲变熙宁之法”的行动,又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复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尽逐“元祜党人”,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元符三年(1100),徽宗(赵佶)即位,苏轼遇赦北归,次年七月卒于毗陵(今江苏省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学成就,语文课本上那些代表作品,仅仅只展现了他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作品并未被人所熟知。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之风,为时人所赞扬。

词作方面:开创豪放派诗词,与词人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散文方面:与散文大家欧阳修并列,合称“欧苏”,著述宏富,豪放自如的散文风格,受到历代士子的追捧与学习。“唐宋八大家”,大家都听过吧,这个名称指的是唐宋两代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苏轼位列其一。除了苏轼以外,其他七位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人们称之为“三苏”。因苏家父子三人都成了一代文豪,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故“三苏”全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由此看来,“三苏”的雅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那么,“三苏”到底是怎么样取得了如此功成名就的呢按照现代流行说法,“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而三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又是谁呢据记载,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就是程氏,即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

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历史上三苏之间是什么关系

苏家三个男人的成绩斐然,与他们背后的程氏这个贤妻良母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据载,程氏生于公元1010年,眉山人,系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家在四川眉州是一个望族大户,家境非常富有,使程氏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而通经史,有气节。司马光在为程氏所写的墓志铭中,也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成员。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辙(1039年

—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一、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二、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三、苏辙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三苏指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三苏指什么、文学常识三苏、历史上的三苏分别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1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