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庄子的相对主义

什么是庄子的相对主义,第1张

庄子相对主义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齐物论》一篇中。他的相对主义是从事物的绝对运动揭示其相对性、不稳定性的。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包括有无、大小、然否、美丑、善恶等种种矛盾,人们在发现一方的同时,又可以发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这样,每个事物既可说有,也可说无;既可说大,也可说小。他提出了一个“齐是非”的观点,来否定人类认识的正确性。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几乎成了《庄子》一书的特点,他由此出发来追求精神自由,因此,把握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也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下面我们主要分几个方面阐述:

第一,否认判断认识的标准。

《齐物论》中有这段文字,“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载?本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当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熟知正味?……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之正色哉?”这里庄子通过人与动物各自在居处、饮食、审美几个方面不同,进而否定判别认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提出每一个认识者都有自己的标准,正因为这样,谁也无法知道真正的标准在哪里,“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辨”(同上)。从这里出发,庄子主张无是非,他说:“然”和“不然”是没有差别的,是非仅仅是人发出的一个声音,声音不同并不意味着本质不同。庄子通过这样的观点来达到泯除是非,忘却生死,游于无穷。

第二,否认真理的标准。

对于真理的标准,庄子认为是不存在,这是庄子相对主义的基本特征。他从一切对象的自身及其关系中来揭示矛盾,指出这些对象是相对的,不稳定的,从而在思想上否定、瓦解这些对象,通过感性认识对象中的矛盾来否定它们的实在性,以致否定真理的存在。

庄子通过彼此矛盾加以引申,指出认识主体之间的差距不能对真理的标准作出仲裁:

“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语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黯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齐物论》)

庄子通过人们在争辩中显示出矛盾来否定真理,两个人争辩不能决定是非,第三者的观点或是同于一方,或是异于双方,也不能决定是非,做出仲裁。从而真理的标准是无法把握的,任何偏见都把握不了真理的标准。这样,庄子必然要陷入一个理论上的困难,一定要说“无是非”的观点正确,“有是非”的观点错误,那就要以“无是非”为“是”,以“有是非”为非,这样就必然与“无是非”的观点自相矛盾。为此,庄子提出“两行”的观点,“两行”是“不遭是非,以与世俗处”,对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齐物论》)于是庄子就提倡超然物外、无所不适的人生标准了。

第三,夸大认识的主观性。

庄子对认识中的矛盾任意夸大,他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之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庄子认为依据事物发展来说,分化中包含着完成,完成包含着毁灭,因此成毁一样。“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事物的贵贱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从小的矛盾去看,万物皆小,从大的角度去看,万物皆大。泰山与秋毫比,自然是大的,长寿的彭祖比夭折的孩子无疑是长寿,但与千年古树比又是短寿的了。“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齐物论》)这里庄子将认识中的主观性过分夸大,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

主观主义:名词解释可以解释为: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主观主义的特点: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也就是说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感情、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①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②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实质是: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种表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具体讲明了主观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相对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历史相对主义(Historical relativism)

认为历史解释不可能像以理论、观察和实验为方法论基础的自然科学解释模型那样客观一些哲学家同意历史不具有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但宣称历史学和其他学科都有自己的适当的客观性概念,另外一些哲学家则在探究历史解释不具有客观性这一主张的含义历史学家是从历史文献中得出结论的,但历史记录可能既不真实也不完全在分析历史文献时,历史学家不是一个完全中立的观察者,而是带有一系列的见识、倾向和偏见,这都会限制和歪曲历史研究并使其成为可能由于这一原因,不同的历史学家从同一材料中可能会得出显然不同的结论显而易见,历史知识肯定与不同历史学家的思想或形成他们思想的众多因素有关除非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中一些因素比其他因素更可能展现真理,我们才能阐明相对性的模式,但我们无法从以这些模式为基础的历史解释中进行挑选与历史相对主义相反,历史客观主义宣称历史知识能够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提供精确无误的重建,历史怀疑论则根本否认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对历史知识的不同态度导致了对过去的真实性和历史学的本质的不同态度对客观主义而言,过去是实际发生的不以我们意识为转移的事物在怀疑论看来,我们不能证实存在这样一种过去这一断言相对主义则认为,过去是由历史学家的以证据为基础的、常常是冲突的建构组成的

科学-实证主义方法的基本特征:

(1)客观事实性,即强调对事实、现象的分析,关注逻辑推理、证明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剔除研究者的个人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以事实、现象的真实性为基础;

(2)逻辑分析,即根据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和有关逻辑规律、规则,对已形成的概念、理论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或其他形式的分析研究,检验他们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把可检验性作为方法论原理,提出“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

(3)技术控制即强调观察、实验、归纳、逻辑推理、测量等手段,追求研究资料、标准的具体性、准确性,追求效率、控制的技术性原则和策略

实证主义(Positivism)

由法国哲学家A孔德奠基的哲学传统,虽然其开山祖师可以追溯到F培根实证主义的一般精神是,哲学只应当关心实证地给予的东西(这也是“实证的”一词的含义),应当避免任何在所予经验之外的沉思冥想因此,实证主义把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作为其主要任务,并使自己呈现为一种科学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有一个著名的三阶段定律,它声称人类精神是通过这些阶段在历史上发展的最开始的神学阶段特点是力图用超自然的存在物说明事物的内在本性在其后的形而上学阶段,早先的神被非人格化了,成了诸如本质或力量这种说明性的抽象物最后,在实证阶段,人类精神认识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基于感觉经验,它们只能根据观察和经验而得到推进,从而理解到形而上学应当抛弃孔德还首创了实证社会学和实证宗教,前者用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后者寻求用对于人道的崇拜来取代对于上帝的崇拜H斯宾塞把实证主义和进化论联系起来,使对于无所不包的进化过程的研究成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实证主义的后裔包括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它主张科学描述感觉经验,没有必要假设像原子这样的隐蔽实体;以及维也纳小组的逻辑实证主义,它提出了证实原则,结合了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的新发展,对形而上学持极端敌视态度;还有法学实证主义,它强调法律应当是其所是(即实证法),而不应该是我们可能会认为的当其所是(自然法)

我讨厌比烂。

或许人的大脑天生就爱节约资源,总是会迷失于某些陷阱,虽说不会死,可对于那些致力于填补陷阱的人来说,这不公平。

他们说:呆在陷阱里多暖和啊,你是傻逼吗?

比较是人的原动力,生活中大家都有意无意的比较着。我们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所处的是怎样一个环境,所以需要一些相对论,来推理出对世界、对自身的认知。

这虽然不是什么真理,却有逻辑性,人需要逻辑性带来的安全感。

以上都是正常现象,我要说的在后面。

百度是这么说的——

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 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 道德准则的语境(如 伦理困境),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 价值观和 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相对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争议的程度。如 主张没有普遍的绝对真理,真实与否取决于参照系统,如语言和文化,文化相对论是其代表。其他广受争议的形式如 。

看上去,连百度都认为相对主义是个极端的东西。

在现实里,好多人并不明白相对主义是个什么东西,甚至连上面那一大段话都看不懂。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贯彻这种精神,把相对主义作为评判一切人与事物的尺子。

我并不完全否认相对主义,我只是认为相对这种思想,它不该是主义,主义听起来有主动的嫌疑,它不该是主动的。它应该是被动的,甚至是无奈的。

就像刑法一样,法律作为入罪的基础,伦理作为出罪的依据。“相对思想”,它就跟犯罪事件的伦理一样,有“例外”的情况。

但伦理始终不能代替法律,法律需要超越大众的无知与偏见,而伦理包含大众的无知与偏见。

伦理希望通奸的女人浸猪笼(在以前),而习惯男人的三妻四妾。

相对思想也是这样,它不能放到前面,不然也有了“偏见”。

比如,你一直在做一件事,但是又搞砸了,不过相对于之前的你来说,已经做的够好了,于是你原谅了自己,这种思想能带给你安慰。它是积极的,这是把相对思想放到后面的情况。

如果把它放到前面,整件事的性质就变了。你只需要觉得,做的比上次好就行了,于是你忽略了事件的过程,你的目标有了上限,即使你真的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你也很难再尽力了。

可见,相对主义让一件事本身好坏的判断扭曲了,这个判断不是基于自身的,而是基于其他事物的。

说来可笑,像这种脱离了自身的判断,却在大众心理上达到某种逻辑正确。

当你鼓起勇气陈述一件不好的事实,并试图跟大家交流讨论时,总会有一些人跳出来骂你生在福中不知福,并指出这世上还有更悲惨的事存在着。

在他们眼里,好像只要不是天底下最惨的那个,再小心翼翼的发声都是无病呻吟。

你跟校长说,食堂饭菜又贵又难吃,校长说他那个年代没吃的。你跟领导说,希望按《劳动法》上班好有时间陪陪女朋友,领导说别人还没有女朋友。你在网上说,中国有需要改革的地方,政客说国外水深火热。比烂嘛,谁不会啊。

仿佛这些人在逃避责任时,像看着动物一样看着你,别人都是猪,凭什么你不是?

鲁迅:从来是猪,便对吗!

用一件不好的事把另一件不好的事衬托出好来,这相对主义的威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相对主义的危险远不止如此。

这是个付出就能获得回报的社会,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

当相对主义玩起了双标,就没有公平什么事儿了。

当你付出时,有人拿你跟最累的比。当你索要回报时,有人拿你跟高尚的比。

就跟工作时跟你谈现实,拿钱时跟你谈理想的老板一个德行。

这些人把自己的利益和偏见合理化,再对身边的老实人委婉地“剥削”,知道是谁了吧。

韩寒把中国老百姓比喻成沟里的小龙虾,看上去是在赞扬人们适应环境的勤劳精神,实际上则是在“爱护环境”。

在充斥着相对主义的虚假公平里,勤劳非但不能致富,还可能会死人。比如,当某天勤劳与竞争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件很恐怖的事,不是没可能发生。

所以我一直认为,当资本家与政治家打的难舍难分时,需要这么一大批懒惰的人,这群人能带给人安慰,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带来的希望。这才是结合目前人类素质,勤劳致富该有的样子。

相对主义不该成为某些人的压力,或是某些人的工具,而是在面对一件事不好的结果时,能够寻得理解的那部分。

至于如何摆脱相对主义,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

先不管别人,只需尽力做眼前的事,再谈相对,相对是果不是因。

不要把一件事的好坏局限在别人的看法里,那样会脱离事物本身,每个人眼里的世界各不相同,你怎么知道,别人的脖子不是歪的呢。

远离那些只拿比较来判断事物的人,相对主义是有惯性的,这种人在思维上终会滑至某个极端上,变得再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俗称杠精)。

每天多发发呆,找机会脱离猪圈,而不是学会猪的语言。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道德准则的场合,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真理上的相对主义具有的特点是: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庄子的相对主义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庄子的相对主义、什么是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什么叫历史的相对主义和科学的实证主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86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