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

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第1张

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如果地震来了你知道怎么办吗?以下就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你喜欢。

地震逃生技巧

1、在学校,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靠近门的学生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同学紧靠墙根。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2、在野外,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可以到到开阔平坦地避震,要尽量避开建筑物、高大树木以及山坡、河沟等地,以防滚石、泥石流、滑坡等。室外情况复杂,震时要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3、公共场所,地震来了的话,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应避开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4、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应该保持镇静,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切忌乱逃生。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参加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5、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威胁同样很大。

地震自救方法

1、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诀正是针对这个

2、在地震中,人很难移动位置。移动的距离越远、时间越长,在这途中受到各种杂物袭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人们跑来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犹豫不决,确实会大大增加被飞在空中的东西打中的概率。

3、不可以乘电梯,更不可以跳楼。身在高楼勿近窗,结实支撑物下藏。地震到来时,如果正好在公共场所,千万不要紧张慌乱,到处乱跑。应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好头部,就近躲在结实的支撑物下。

4、抓住一线光芒带来无限生机。黑暗的埋压环境,让遇险人员看不到周围,自救无处下手,这时应该冷静下来,仔细观察一下周围有没有光的缝隙,只要是透亮的地方,哪怕再小,也很可能是压埋物体最薄弱的地方。

5、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6、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注意事项: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切忌不要恐慌,冷静找到可以遮挡的物体,首先在那些不可移动的,远离易碎品,易爆品。

震后自救方法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储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讯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讯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人们大多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地震。如果平时学习了防震、避震的知识,遇震时正确的避震知识和自我救助能力,那么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来了怎么办1

保持镇静

地震来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很着急,一下子就会慌起来,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首先要保持镇定。

观察环境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首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周围的环境是适合向外跑还是带着屋内找个地方躲避起来,这个判断时间要快,在12秒内做出正确躲藏的抉择,判断准确之后立即行动!

在室内:

当你正在楼房内时要保持头脑清醒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如果你在办公楼里,就赶紧藏到办公桌下,不可站立和蹦跳,要尽量降低重心。

在室外:

如果地震来了的时候你是在室外的话,那么不要马上跑到房屋下面躲避之类的,这是不正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匍匐前进,找到宽敞的、四周没有房屋、建筑物的地方趴下,等待危险过去。

01、地震时应急的原则是什么?

地震发生时要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的较好方法。

02、遭遇地震应采取什么措施?

03、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教室去。

04、住平房时遇震时如何避震?

住平房避震时,行动要果断,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保障,无危房或狭巷、可立即跑出室内,已冲出室外的人在短的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避开桥梁、危岩滚石地带,到桥下避震更是错上加错。来不及跑出房,要迅速贴屋角趴下,脸朝下,头近墙壁,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在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这样即使房子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具可支撑,亦免伤亡或窒息。

05地震时在楼房如何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因熟睡来不及躲避者,应当"伏而待定",切勿仰卧,侧过身来也能争得生存的机会。

06、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来了怎么办2

1、避震原则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注意: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

2、室内避震原则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活命三角区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3、公共场所避震原则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

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4、户外避震原则

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驾驶时地震原则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最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

因此,国际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则“蹲下、掩护、抓牢”,至少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总之,逃离的最佳路线便是“停—跑—停”,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逃生原则3:次生灾害要避开

各种场景下的地震避险措施

1、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2、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3、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4、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一定要走安全的逃生通道。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放置多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大的危险是街道:平房胡同内路面狭窄,四处皆是自建房,倒塌的房屋可能把路面覆盖住了,逃生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能不能逃出去,就看命大不大了。

最不可取的行为: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5、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6、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7、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假如你在野外

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如果地震时你在野外,那么你太福气了。但不要高兴太早,野外还是有危险的,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迅速寻找开阔并不会受崩塌、滑坡影响的地方避灾。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地震来了怎么办3

一、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内,应如何自救和逃生?

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室内,来不及前往室外,就应该选择相对安全的位置避震。

如果在家里,可以选择躲到卧室床底下、卫生间或者其他坚固的家具下方;如果是在学校或办公室,可以躲到课桌或办公桌下。在躲避的时候,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的吸入。

如果地震时我们在高层建筑内(十几层或者几十层高的建筑物),来不及下楼,就要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打开房门,便于地震后逃生,也方便接受救援;

第二,关闭电源开关和燃气阀门,避免因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从而减少救援难度;

第三,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也不要跳楼逃生,等待强震过后再迅速有序撤离。

二、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户外,应该怎么做?

如果在户外时发生地震,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就近躲避,不要随意走动。

如果我们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就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走动;如果我们在山下,就注意避开山边地带,因为地震后有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果在地震后遇到滑坡和泥石流,那就要想向垂直于滚石的运动方向快速逃离。

三、如果地震后我们被困在废墟中,应该如何逃生?

如果地震后我们被困在废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条件。争取尽快找到食物和水,节约使用;同时减少活动,保存体力;如果有受伤,要想办法进行包扎。

其次,应该争取与外界取得联系。可以仔细听听周围的声音,辨别是否有人。听到人声时,可以通过敲打铁管、墙壁等物体发出声音,作为求救信号。但注意不要长时间大声呼救,因为这样很容易消耗体力。

其次,在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寻找通道。如可以向有光、通风的位置移动,清除一些简单的障碍物来开辟通道。但需要注意,如果开辟通道过于困难(比如耗时长、费力大、不安全等),应该停止开辟,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四、如果震后我们想参与救援,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救援时应该先救近处的人、容易救的人。如果我们发现周围有人被困住,应该及时救援,避免造成不该有的损失。这样可以加快救援速度,扩大救援队伍。

其次,先救“生”,后救“人”。在地震时,为了能及时救援,加大救援队伍的力量,我们应该先保证被救援人员的生存,比如保证基本的呼吸条件、饮食和饮水条件等。同时,可以先救青壮年,让他们也成为救援队伍的一员,扩大救援队的力量。

五、遇到被埋压人员,我们应该如何救援?

如果在救援过程中遇到被埋压人员,有几点要注意:

首先要保证被埋压者的生存条件。扒挖过程中应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同时,先让被埋压者的头部暴露在空气中,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基本的呼吸条件,之后再让身体的其他部位露出。同时,在扒挖过程中可以递给被埋压者一些水、食物、药物,来增加其体力。

其次,扒挖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被埋人员的安全。如在靠近被埋人员时,不要使用尖锐的扒挖工具。扒挖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破坏原有的支撑结构,避免发生坍塌,确保不会对被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拔挖过程中如果有灰尘,要及时喷水降尘,避免救人者和被救者呼吸困难。

六、救援后,如何救治和护送伤员?

对于刚刚被救出来的伤员,我们需要蒙住伤员的双眼,避免强光刺激;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抚慰,避免情绪激动;最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在运送伤员的过程中,可用衣被、绳索、门板、木棍等组合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需要给伤员喝水时,一定要先从少量开始,以免大量饮水造成急性胃扩张,导致严重后果。

将伤员送到安置点后,首先要仔细观察和询问伤员的伤情,给予及时的救治:

(医护人员为学生讲解急救知识)

如果伤员呼吸停止,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如有流血的外伤,立即直接压迫伤处止血;不要移动重伤员,除非有伤情扩大的紧急危险;用毛毯包裹伤员,以保持体温;

对于颈、腰部疼痛的患者特别要注意让他平卧,并尽量躺在硬板上,搬运时保证其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对于昏迷的伤员,需要让其平卧,且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的分泌物,防止其呼吸道堵塞;

这些关于防震减灾的小知识你了解了吗?很多人感觉地震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往往发生的时候却束手无策,这些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了解的,未雨绸缪,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拓展地震自救方法

1、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旁!不要到阳台上去。

2、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

3、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等。

切记:千万不要跳楼!不要靠近在窗户!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乘电梯 !

地震来了的做法如下:

1、就近躲避。

2、关火。

3、毛巾防护。

4、等待救援。

5、迅速撤离。

6、发出信号。

7、保持冷静。

就近躲避。一般地震的时候当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有震感了,尤其是震源中心的地区,根本没有提前预警的时间。当感觉到地震时,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如果正在睡觉,迅速躲到床下。离开外墙与外窗,如果在白天,迅速躲到墙角或者桌下蹲着。躲到坚固的架构下面。

地震来了的话,在学校的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靠近门的学生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尽快躲到课桌下,靠墙同学紧靠墙根,用书包护住头部;如果地震时你在楼房中,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应该保持镇静,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切忌乱逃生。

地震来了怎么办:

1、在学校

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靠近门的学生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同学紧靠墙根。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2、在楼房

如果你地震时你在楼房中,应该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尽量不要躲在木质桌子底下,或者床底下,而应该躲在坚固家具的旁边,衣柜墙角边是比较安全的。

3、在野外

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可以到到开阔平坦的避震,要尽量避开建筑物、高大树木以及山坡、河沟等地,以防滚石、泥石流、滑坡等。室外情况复杂,震时要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4、在户外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户外,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

5、在公共场所

地震来了的话,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应避开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6、保持镇静

地震来了的话,我们应该保持镇静,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切忌乱逃生。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参加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以上就是关于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全部的内容,包括: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来了怎么办、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9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