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御前带刀侍卫有何职权

古代御前带刀侍卫有何职权,第1张

清初选上三旗子弟为侍卫,以勋戚大臣统率,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掌宿卫扈从,更番轮直。

主要职能是保护圣驾以及王室成员、禁宫巡逻、查夜、看守库房等,当然,最主要还是护驾,危急时刻要拿命来保护圣驾,是名副其实的“人肉盾牌”!

御前侍卫,待遇优厚,除俸禄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恩赏,如帝后寿诞或扈从出行的话,还有相当多的赏赐。更重要的是,御前侍卫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

御前侍卫是清太祖时期初建起了侍卫制度,皇帝侍卫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贵。侍卫以天子侍从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

努尔哈赤建起了侍卫制度,随着清王朝皇权的不断集中、巩固和发展,作为帝王近臣的侍卫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越来越详尽的侍卫制度建立起来。

到了康熙朝,康熙特设御前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职务,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由皇帝亲自选授。

满清很多有名的大臣都是侍卫出身,和珅就是因为当侍卫当的“好”,所以就走上了仕途当上了大学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乾隆对他的宠爱。和珅一生荣宠都是来源于乾隆,等到乾隆去世后嘉庆就开始清算他,于是就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俗语。

和珅当时娶亲的时候算得上是高攀了,他娶得是大学生英廉的孙女,小日子过得还算挺好的,别看和珅妻子家世显赫,但是从不因此骄纵,算得上是贤妻良母。和珅也不是一个沉迷于温柔乡的人,他决定通过走仕途这条路,开启自己的人生。不过在乡试的时候他发挥的就不是很好,名落孙山了。不过和珅怎么可能轻易认输,于是他就开始继续发奋学习,准备继续参加考试。

不过这个时候英廉并没有支持他继续参加刻苦,反而是想让他进宫当侍卫,和珅这个人是非常听得进去别人话的,于是他就入宫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侍卫。不过他这个侍卫品级算得上比较高的,一上来就是三等侍卫。而且他属于负责皇上仪队的各项事务,能够有机会接近皇帝还是让他觉得很开心的。在众多侍卫中,和珅绝对算得上是勤奋又周到的,虽然他也是八旗子弟,但是因为自幼丧父的他所以比起别的八旗子弟都要努力一些。

于是后期他接触到了乾隆,乾隆觉得和珅这个小伙子长得不错,而且谈吐非凡,于是就记住了他。后来年仅二十七岁的和珅就开始走上仕途,当上了户部侍郎。看来当初英廉给他指的路还是挺对的。

历史上的“带刀侍卫”到底有多猛?堪比现在的特种兵。我们在看武侠小说,或者是和武侠相关的影视作品时,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内廷高手吧?不过这些都是存在于虚拟和幻想中的,那么真的内廷高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天龙八部》大家都是看过的吧?而里面的西夏一品堂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吧?

在整部剧中,北宋的内廷高手根本就上不了台面,而这种想法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其实北宋的内廷高手还是非常强的,可能并不是套马杆的汉子吧,但是至少他们是绝对的威武雄壮!要知道北宋刚刚开始的时候,军队的作风可是和五代军队是一个样子的,每一个都是好斗好打之人!

要知道能有这种想法的人,能是一个软弱无力的人吗?但是这样的军队,宋太祖依旧认为十分的“菜”,所以就从各个地方挑取大量的精英,放在一起,组建了北宋禁军!而这里面配置最高的编制对士兵的要求可是十分严格的,身高必须要在一米七八以上,甚至还要拉开近两百斤的大弓。

可见这种要求的难度,而且还要在这等精锐中挑出一部分担任御前侍卫,而他们的药酒就更加苛刻了,身高必须要超过一米八七!而在真宗时期,御前侍卫不过三千余人,而这三千人中,却只有六名是“带刀侍卫”,要知道当时的北宋可是有这四十万的禁军啊,而挑选出来的这几个人,那可是真正的万里挑一!

而根据记载这些内廷的高手还具备这一定的轻功呢,据说有一次,宋太祖去五凤楼散步,却看见楼角上站着一只十分好看的鸟儿,他便对自己身边的侍卫说,谁能去把它捉回来?话音刚落身后便站出一个侍卫,当即立下的爬上楼角,要知道古代建筑的高度,那要是摔下来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侍卫的出身经过严格挑选,对其身世知根知底

所有能站在皇帝身边带着刀充当侍卫的人,都是从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帜)中严格挑选出来的,其中没有汉人。清朝的侍卫管理机构是领“侍卫内大臣处”,设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和散秩大臣统领侍卫。其中领侍卫内大臣官拜正一品,内大臣为从一品,散秩大臣是从二品,从品级来说,放到今天就是一个正国级单位。

这些御前带刀侍卫,不仅出身于上三旗,在成为御前带刀侍卫之前,对其家世、身份及忠诚度都经过了严格的筛查,只要有一点问题都不可能会成为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能够成为御前带刀侍卫的,基本都是宗室、大臣的子弟或是武进士。通过这样的选拔,保证了御前带刀侍卫都是苗正根红的人,所以他们刺杀皇帝的概率,本身就是微乎其微的。

侍卫一旦行刺,其家人都会全部遭殃

在清朝来说,如果敢行刺皇帝,那是谋反的大罪,肯定是会株连九族的。而这些御前带刀侍卫,都是出身于大的家族,一个家族不说有几百号人,至少几十号人是跑不掉的,而且整个家族都在清廷的严格控制之下,一旦某个御前带刀侍卫要对皇帝行刺,那么他的整个家族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一个御前带刀侍卫如果真的要行刺皇帝,他也要想下自己的家人怎么办?父母、老婆、孩子还要一大堆的亲戚,肯定都会遭殃,出于这点,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这样做。

侍卫们待遇好,政治前途光明

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的,在清朝来说是一个升官发财的捷径。从身份上来说,御前带刀侍卫头上都戴翎,使他们有别于一般的官员。出行的时候身穿黄马褂,而**在清朝来说是皇帝才能专用的颜色,穿上了黄马褂就代表了皇帝,走出去会给人以压迫式的威严感。而黄马褂在整个清朝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只有立了很大功劳的功臣才能得到皇帝的这种赏赐,在平时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精神上的荣誉感使得侍卫们通常也不会反叛。

除了精神上的奖励,物质上的奖励也是非常丰厚的。在乾隆四年的时候,皇帝的近侍人员每年只是吃饭的补助就达到了一万两白银。此外皇帝每次出巡、狩猎的时候侍卫们都能得到赏银。

除了待遇上的高规格,在政治前途上御前侍卫也是一个通往高官之路的捷径。当时最低级的侍卫如蓝翎侍卫是正六品,比县官还要高两级。高等的头等侍卫是正三品,拿到今天来说也是少将级别了,所以一旦能够成为皇帝的侍卫,那么你就根本不是兵,而是官。康熙朝的两位权臣,明珠和索额图、乾隆的小舅子福康安、大清头号贪污犯和珅等人都担当过御前侍卫。

因此,对于这些御前侍卫来说,在进去之前就经过了层层严格筛选,保证了其“苗正根红”,进去了以后整个家族被清廷控制,在为皇帝当差的时候待遇超好,且有着极好的政治前途,在这样的情况下,御前带刀侍卫又怎么会突然发疯去行刺皇帝呢?所以在整个清朝的近300年来说,就没有出现过御前侍卫行刺皇帝的案例了。

清代能够带刀的御前侍卫很少,至少是四品的二等以上侍卫,有这种特权的御前侍卫仅有两百人左右,其余大部分的侍卫都是禁止带兵器进宫的。

带刀护卫这个角色,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能够看到,通常都是武功高强,绝对忠诚的一类人。御前侍卫的历史也很悠久,只是各朝名称不同而已。

御前侍卫是清代特有的一种侍卫制度,御前带刀侍卫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人担心他们是否会对皇帝安全造成威胁,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没必要的。

为什么说御前带刀侍卫不会行刺皇帝呢?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御前侍卫有着完善详尽的管理制度。

御前侍卫在清代是一种官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护卫。这种侍卫制度起源于努尔哈赤,它随着清朝皇权的不断集中而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制度。

不论是侍卫的等级名额,还是地位待遇,在清初时已有详细的规范。皇太极即位后,对皇宫警卫制度进行了革新,宫中的侍卫形成了独立的队伍。

侍卫的官制开始建立,这时的御前侍卫大多来自满蒙王公贵族和宗室子弟。到了康熙时期,侍卫制度更加的完善,所有的侍卫均有了职位和品级。

这一变化非常重要,不但给了御前侍卫名份和地位,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御前侍卫的效忠决心,也是获得高官的捷径。

古代人讲究光耀门楣,有了这样的地位和待遇,谁会去行刺皇帝。

其次,御前侍卫都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

御前侍卫的选拔非常严格,忠诚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清代的御前侍卫几乎全部来自皇帝统领的上三旗,这些家族都是皇室宗室或者是皇亲贵戚。

最初的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都是他的亲兵。后来多尔衮将正蓝旗换成他的正白旗,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清末。

这上三旗都是清朝皇室的宗室,在皇太极时期都相互沾亲带故,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的宗室家族。从这里面选出来的侍卫,谁会去行刺自己的皇帝?

到了清代中后期,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御前侍卫的选拔开始考察家底。除了出身要正之外,还要有家族和高官来保举,用以杜绝思想不纯之人。

有了祖上的沾亲带故,家族的举荐及相应的考核,基本杜绝了御前带刀侍卫行刺皇帝的可能性。行刺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没有人能承受得起。

再次,御前侍卫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约束。

清代旗人从小就要受到忠君思想的教育,忠于皇帝、忠于大清是他们一生恪守的信念之一。与清宫选秀一样,御前侍卫也是从小就被纳入考察范围。

有参选资格的家庭,从小就会对孩子进行各种教育与培训,忠诚爱国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家长从小就会提醒孩子,他将来的行为会影响到家族。

这也从思想上杜绝了御前侍卫的不忠行为,他所形成的忠君思想是不允许他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家族不允许,家室不允许,皇帝更不允许。

最后,御前侍卫有特殊的待遇且前途无量。

御前带刀侍卫的待遇最高,除了本身俸禄外,还会有各种补贴和恩赏。带刀侍卫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不但是扬眉吐气,而且还容易升迁。

御前带刀侍卫所穿的黄马褂,是多少大臣梦寐一求的殊荣,这对御前侍卫来讲,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御前侍卫的朝服,比其他官员的朝服要特殊。

最重要一点就是升迁快,御前侍卫可以从最低的正六品快速升到正三品。除此之外,他们也可以外转,通常外转后的品级都要高于原来的侍卫品级。

很多御前侍卫将明珠、索额图、索尼、隆科多等人,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大清的很多重臣都是御前侍卫出身,最终都成就了不世功勋。

因此,作为御前带刀侍卫,前途、地位、名声、待遇、荣耀等都有了,还有什么理由去行刺皇帝?整个家族等着他去光耀门楣,而不是等着满门抄斩。

在古代宫廷电视剧中,皇帝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护卫。尤其是清宫剧中,“御前带刀侍卫”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一个标配。御前侍卫是一个官职,“带刀”则是这个官职的人一个“特权”或者说标志了,因为一般来说为了防止皇帝被人杀害,离皇帝比较近的人是不应该有武器的。而这一职位的出现其实是源于汉武帝刘彻的一个“发明”——羽林军。

在先秦时期,皇帝身边的护卫都是比较松散的,甚至到秦朝时候皇帝身边也没有直属皇帝的护卫或者“带刀侍卫”。因为在当时规定包括侍卫在内的所有人见皇帝都是不可以有武器的。不然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次针对诸侯王的刺杀也不会发生了。就连荆轲刺秦时候也秦王本人拔剑防守的。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有了卫尉来担任皇帝和宫廷的守卫,保卫宫廷以及皇帝的安全。而汉武帝时期,因为外戚政治等诸多的因素,刘彻训练了一队军队,这就是羽林卫。他们直接保护皇帝的安全,同时也直接听从皇帝的命令吗,任何人无权调用。这一制度也渐渐的被后世沿用并且加以改进了,相当于后世的“禁军”。

到了宋太祖时期,因为他本人就是禁军首领,深知兵变对于推翻皇权的可怕。于是他从禁军中挑选一部分人专门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不负责其他的事情。并且这些人也一定时间轮换,其余的禁军则是守卫皇城的安全。这些人除了有保护皇帝的职责之外,还有一定的“仪仗队”的职责在,皇帝的出行需要有他们守卫在身边的。因此,清朝的御前带刀侍卫,最早是从汉武帝刘彻的“羽林军”演化而来的。

御前带刀侍卫的官阶是四品,一般的是四品下,五品上。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正三品:一等侍卫从三品

正四品:二等侍卫、侍卫领班 从四品

正五品:三等侍卫 从五品

正六品: 兰翎侍卫

宫廷侍卫有 领侍卫府,由领侍卫内大臣统辖,八旗各一员,下有侍卫班领,一,二,三,四等侍卫,乾清门侍卫,蓝翎侍卫 (汉人),其最亲信者为御前侍卫,多以勋戚大臣子弟为之。其他如骁骑营,XX营只是在京的驻军。

扩展资料:

御前侍卫是清太祖时期初建起了侍卫制度,而随着清王朝皇权的不断集中、巩固和发展,作为帝王近臣的侍卫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越来越详尽的侍卫制度建立起来,侍卫也被细致划分等级、规定名额。

这些人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其优者。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均归御前大臣管理。御前大臣真实均由勋臣和军机大臣充任。自乾隆朝任命蒙古科尔沁贝子札尔丰阿兼任后,经常由满蒙古亲贵王公兼任。

皇帝侍卫的待遇很高,地位也非常尊贵。侍卫以天子侍从身份而得以使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还有更重要的是侍卫的升迁调补途径比其他人员要宽得多。正是因为侍卫制度的特殊性的优厚待遇,成为满洲贵族官僚子弟不必通过考试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一条终南捷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御前侍卫

我们现在之所以说御前带刀侍卫是源于汉武帝刘彻的,是因为是汉武帝刘彻在他执政期间新建了一个叫羽林军的御前侍卫军队,也就是我们说的御前带刀侍卫,因为他们也是可以在皇帝开上朝的地方到刀作为武器,保护皇帝的。在此之后,历代的皇帝便纷纷有了相同的举措,用带刀侍卫来保护自己,虽然历代皇朝保卫皇帝的部队名字不同,但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护皇帝的性命,不让皇帝死于他人的刀下之手。

即使我们不了解历史,但是我们高中都学过一篇文章叫做《荆轲刺秦王》,从语文书中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当政的时候是不允许任何人在御前带武器的,别说刀了,就是根针都不行,当然这也是秦始皇为了保护自己而特意下的一个命令。只是当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不然也不会出现荆轲刺秦王时,众多的大臣和侍卫只能在那干着急,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看着秦王落魄的借用柱子躲荆轲的毒剑。汉武帝刘彻一方面正是介于秦朝的教训,另一方面又是为了和自己的母系势力相抗衡,同时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所以才设立了御前带刀侍卫这一职位。

其实在我们看宫斗剧的时候或者时历史剧的时候,有时也能看到电视里演的刺客偷袭皇宫,有人要杀皇上,太监在那着急的喊着:“护驾,护驾,有刺客要杀皇上”。汉武帝刘彻正因各方面的原因才设立了御林军侍卫。

而后代的皇帝执政的时候都会借鉴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前朝好的做法,同时又摒弃前朝不好的做法,以来建立个更完善的制度。基于此,后世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支持御林军侍卫的存在。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御前带刀侍卫有何职权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御前带刀侍卫有何职权、和珅是带刀侍卫,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学士、历史上的“带刀侍卫”到底有多猛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8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