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儿子永琰生母是哪位皇妃

乾隆儿子永琰生母是哪位皇妃,第1张

乾隆的儿子永琰生母是令妃。

爱新觉罗永琰,清朝的嘉庆皇帝,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妃比乾隆帝小十六岁,因为家族的地位卑微,她是以宫女的身份入宫的,之后在后宫中脱颖而出,被乾隆宠幸。魏佳氏最先被晋封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三年之后就成为了令妃,之后步步高升被乾隆封为了皇贵妃,她能够从宫女一步一步走到皇贵妃的位置,可见她也是有心计的。

魏佳氏是历史上为乾隆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她先后为乾隆生下了四子二女,从子嗣上来看,令妃已经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之后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立为未来的储君,不久之后公开立为皇太子。魏佳氏成为皇贵妃的时候,孝贤纯皇后已死,继后辉发那拉氏也失宠被打入冷宫,加上乾隆帝再未立过皇后,所以魏佳氏从此已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

永琰的生母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日,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岁。乾隆十年(1745年)封为魏贵人;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嫔;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嫔册封礼。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已晋封为令妃;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册封礼。乾隆十六年(1751年)九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将令妃娘家从正黄旗包衣管领拨入包衣佐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十五日,令妃于圆明园的五福堂生皇七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随驾南巡;七月十七日,令妃生皇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日,令妃生皇九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晋封为令贵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贵妃册封礼。

嘉庆帝是第十五阿哥。

嘉庆帝原名爱新觉罗·永琰,登基后改为颙琰,生于1760年11月13日,死于1820年9月2日。清朝第七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嘉庆,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

扩展资料:

1820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嘉庆从紫禁城前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皇次子旻宁、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都亲自随行护驾。

嘉庆皇帝此行的目的是举行一次木兰秋狝,就是秋天到木兰围场去打猎。一路上天气炎热,一行人走走停停,走了七天才到达承德避暑山庄。

一到避暑山庄,嘉庆皇帝就住进了烟波致爽殿。这座大殿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嘉庆来到烟波致爽殿时,庭院里绿草如茵,虽是深宫禁苑,却充满了清新、幽静的园林情趣。

就在嘉庆住进来的第二天上午,军机大臣前来觐见,他拿过嘉庆批阅的奏折一看,上面的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再看皇帝神情恍惚,面如菜色,知道嘉庆肯定是生病了。

于是,马上双膝跪地说,皇上必须马上休息了,不能再工作了。而此时的嘉庆,也突然感到头脑发胀,呼吸、说话都困难。

到了晚上,忽然间,天空中电闪雷鸣,一时间雷电交加,气氛阴森恐怖。就在此时,一直躺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床上的嘉庆皇帝突然口鼻乱动,几次想抬起手臂,挣扎着要坐起来,似乎想要开口说话,可是他呼吸急促,根本无法开口。

小太监们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急忙去喊太医,有的去找皇子和大臣。不多时,二皇子旻宁来到西暖阁,此时嘉庆皇帝已经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旻宁连声呼喊他,他似乎也没了知觉。

忽然,一道强光划过,随后一个炸雷在烟波致爽殿上轰然响起,人们惊魂未定之际,发现嘉庆皇帝已经咽气了,终年六十一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庆帝

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也就是十五阿哥。嘉庆皇帝原名叫永琰,后改名为颙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20年,年号“嘉庆”。颙琰在位的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毒品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爱新觉罗永字辈的人,名字和岁数要清楚

爱新觉罗永字辈的人名字及岁数如下:

1、爱新觉罗·永璜——年22岁

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薨,年22岁。追封定亲王,谥“安”。

2、爱新觉罗·永琏——年9岁

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3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乾隆帝将永琏密定为皇储,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3、爱新觉罗·永璋——年26岁

1735-1760,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当时为宝亲王格格(相当于侍女)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岁,追封循郡王。

4、爱新觉罗·永珹——年39岁

1739~1777年,乾隆帝第四子,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

5、爱新觉罗·永琪——年25岁

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年二十五岁,谥曰纯。

6、爱新觉罗·永瑢——年48岁

1743-1790年,号九思主人,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

7、爱新觉罗·永琮——年2岁

乾隆帝第七子,曰悼敏皇子、哲亲王。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薨,年二岁。谥曰悼敏皇子。

8、爱新觉罗·永璇——年87岁

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封号和硕仪慎亲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

9、爱新觉罗·永璂——年24岁

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乾隆帝第十二子,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之子。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年24岁,无爵。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

10、爱新觉罗·颙琰——年61岁

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终年61岁。

爱新觉罗·永琮的史料记载

爱新觉罗·永琮(1746年5月27日-1748年1月29日),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且天资聪慧,因此深惬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为太子。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因出痘薨,年二岁,乾隆命丧仪较皇子从优,谥曰悼敏皇子。随葬于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为哲亲王。

扩展资料: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帝原配嫡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姐姐,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后。皇后与乾隆帝少年时成婚,她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深受乾隆帝宠爱敬重,是清朝历史上非常得宠的一位皇后。

皇后姿容窈窕,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饰珠玉。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为其亲定谥号“孝贤”,作《述悲赋》悼之。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琮

百度百科-孝贤纯皇后

乾隆有多少个儿女

27个子女。

17个儿子:

爱新觉罗·永璜、爱新觉罗·永琏、爱新觉罗·永璋、爱新觉罗·永珹、爱新觉罗·永琪、爱新觉罗·永瑢、爱新觉罗·永瑢、爱新觉罗·永璇、

爱新觉罗·永瑆、爱新觉罗·永璂、爱新觉罗·永璟,爱新觉罗·永璐、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永璘,另皇十六子、皇九子、皇十子因幼殇没有命名。

10个女儿:

皇长女(幼殇未封)、皇次女(幼殇未封)、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皇五女(幼殇未封)、皇六女(幼殇未封)、皇八女(幼殇未封)、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

扩展资料

一、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号。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因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其府邸为清代唯一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葬于北京东郊,衣冠葬于今公主岭市附近其领地内。

二、和硕和嘉公主

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三月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卒,年23岁。子一丰绅济伦。

三、爱新觉罗·永璜

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亲王,谥“安”。

四、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密储立为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皇爷爷雍正帝取的,据说含有将来要继承皇位之意。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贤纯皇后。清朝前四个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没有一个属于嫡出。

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出皇子继承皇位。永琏既是嫡出,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为皇位继承人。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竟病死了,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给永琏的谥号为“端慧皇太子”。永琏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五、爱新觉罗·永璋

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当时为宝亲王格格(相当于侍女)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岁,追封循郡王。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弘历—百度百科

固伦和敬公主—百度百科

和硕和嘉公主—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永璜—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永琏—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永璋—百度百科

乾隆皇帝一共生了几个儿子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个儿子,乾隆的儿子分别有: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1750年),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年-1738年),,生母是孝贤纯皇后。

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1735年-1760年),生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仅26岁。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39年-1777年),履端亲王。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1766年),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3年-1790年),母纯惠皇贵妃。

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1746年-1747年),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6年-1832年),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1823年),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幼工书,清朝著名书法家。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去世,享年72岁,谥哲。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1776年),继后乌喇那拉氏之子。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幼殇,年仅3岁,未封。生母为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1757年-1760年),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后改名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820年),即嘉庆皇帝,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年—1765年),幼殇,未封。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年-1820年),母孝仪纯皇后。

乾隆的儿子中有7人不到十岁就病逝;3人长大成人后英年早逝;还有2人过继给了堂兄弟。

扩展资料: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 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乾隆帝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清朝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纯正的满族人,所以百分之百的满族血统。到了第三代皇帝顺治,他的母亲是一位蒙古人,叫庄妃,也就是博尔济吉特氏。所以顺治身上有50%的蒙古族血统,有50%的满族血统。

到了第四代皇帝康熙,他的母亲是一位汉军旗人。所以康熙身上有50%的汉族血统,满族跟蒙古族血统的又各加了25%。那么接下来雍正乾隆他们的生母都是纯正的满族人。所以呢,他们的满族血统就不断的上升。到乾隆身上就达到了8125%的高度。

可以说乾隆皇帝在清代历史上是满族血统比较占优势的一位皇帝。

乾隆之后的下一位皇帝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嘉庆地轶事典故:改名揭秘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

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分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之后是爱新觉罗·旻宁

嘉庆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嘉庆二十五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嘉庆帝去世之后爱新觉罗·旻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继承皇位后的为政举措:

爱新觉罗·旻宁继承皇位后,此时的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有75岁高龄。旻宁即位39岁。君臣之间年龄悬殊,而且这样一班人能力不大,经常倚老卖老,对新皇帝也没做到毕恭毕敬。所以,旻宁将要撤换军机大臣。

在登基大典举行完的第十天,嘉庆二十五年九月初七,旻宁就抓住了“遗诏事件”,以此大做文章,从而成功撤换领班军机大臣。旻宁令托津、戴均元退出军机处之时,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

以上就是关于乾隆儿子永琰生母是哪位皇妃全部的内容,包括:乾隆儿子永琰生母是哪位皇妃、嘉庆帝是第几个阿哥、嘉庆帝是谁的儿子,是十几阿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65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